中缅边境:战火不息,难民不绝

2020-10-30
难民移民条件 移民中的经商经验 移民中的经商管理经验

【www.ym16.com - 难民移民条件】

中缅边境瑞丽市,成群结队的缅甸边民正在乘车离开,尽管缅甸克钦邦一侧仍然战火纷飞。

自2011年6月9日缅甸政府军与少数民族武装克钦独立军(KIA)发生军事冲突以来,从腾密公路至拉影长达数百公里的中缅边境两侧出现了大量难民,至2012年8月已经超过9万人。

对于这些突然出现的战争难民,克钦独立军政府分别在拉咱总部、迈扎央等地进行了安置,其中流落森林的大约有千余人,还有近万人进入边境地区的学校、教会及村庄暂住,另有约数千人通过各种民间途径进入中国境内躲避,包括包括瑞丽、腾冲一带。

(生活在中缅边境的克钦难民。)(石安达/摄)

此前,虽然联合国难民机构和中缅两国的一些民间人士都对难民们伸出了援手,但是力量极为有限。而经费贫乏的克钦独立组织方面已不堪战争重负,只能给难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事实上,滞留在中国境内的克钦难民一直被中国当局要求返回克钦家园。国际人权观察组织表示,8月里已经有1000名难民返回缅甸,另有4000人将在9月前被遣返。

恩怨复杂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缅甸少数民族控制地区进行投资时,已经很难避开缅甸政府与地方民族武装的利益矛盾。2011年6月9日,缅甸政府军以保护缅中边境伊洛瓦底江支流太平江上中国投资的水电站为名,进攻当地民族武装克钦独立军辖区,由于后者的激烈抵抗而未能完全成功。该电站目前仍然处于克钦独立军的包围之中,暂时停止了运行,中方人员已经完全撤离。

“中国企业在克钦的地盘上修电站,根本就没有问过我们的意见,也没有给我们利益的打算。”克钦独立军的一名军官说,“克钦地区的事情很复杂,中国企业不能只依靠缅甸政府做事,而把克钦抛到一边。”

长期关注中缅边境问题的云南民间学者石安达表示,表面上看此轮冲突源于克钦独立军对政府整编要求的抵触,事实上利益争执还是主要原因,其中包括克钦邦的矿产、森林资源,还包括争夺一些水电站的控制权。

(1944年,克钦女军医和护士们在缅甸密支那机场救治190名中国远征军伤病员。)

克钦独立军与二战中美军101部队克钦(景颇)突击队有关,这支部队曾跟随盟军与日军交战,至今美军中仍然保留其部队番号并有101部队基金会,因此其内部许多人员一直认为可以得到美国的直接支持,不过现实并非如此。

克钦难民进入中国边境并非第一次。1987年5月,政府军对克钦独立军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剿,其“中央政府”被迫退到距云南省盈江县边缘数百米的勒新,很多人进入中国境内成为难民,使盈江县边境上还曾经存在过著名的“岔河难民村”。后来由于夏季丛林暴雨突来,阻挡了政府军的继续进攻,克钦政府才得以保存。

1989年3月,缅甸国内最大的反政府武装缅共人民军瓦解,克钦独立军在武器等方面断了重要来源,其发现形势不利后同意与缅甸军政府进行停战谈判,双方于1994年2月签订了《停战协定》。

克钦独立军与政府军停战后,后者一直在吞并克钦原来的土地和矿藏,比如克钦邦是缅玉之乡,其中最为名贵、水色质地居世界之最的翡翠,就产于克钦邦的孟拱,但是缅玉的开采和销售在上次战争后已经被缅政府夺去主要控制权。

在此轮与克钦独立军的冲突中,虽然政府军决心巨大,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甚至动用了海军陆战队,但是战局一直不理想,熟悉克钦山区地形的克钦独立军始终坚守着主要地带不退缩,一些关键阵地多次被反复争夺。

目前,整个克钦邦除密支那等大城市和主要道路附近由缅甸政府控制外,其他基本上都由克钦独立军控制。由于双方战争时间太长,死伤人数太多,留下的恩怨也太深。也许除非在现实的战场上分出胜负,否则他们很难主动向对方让步。

处境尴尬

通过中国政府和克钦独立政府的协商,后者同意在自己的领土内的勒纳总(Lana Zup)修建一个新的难民营来安置这些流离失所的家庭,这个新地方甚至还将配套修建学校。在8月的搬迁过程中,难民们得到了双方政府及民间力量的帮助。当然,也有一些难民出于劳动、生活的考虑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而是返回了以前缅甸的居住地。

难民的突然出现与长期存在,对于中国政府也是一次考验,各种各样的社会舆论压力长期存在。

中缅两国的一些景颇族歌星曾经举办过义演进行了一些募捐,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政府捐出了200万元人民币,第四特区(勐拉)也捐出了50万元人民币。

(缅甸政府军一直希望彻底消灭克钦独立军。)

石安达建议,中国方面应该将政治问题搁置一旁,尽快给予必要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在换得边疆局势稳定的同时,也可以让缅甸克钦群众对中国人心存好感,未来支持中国在克钦当地的投资发展。

“很多中国人也许忘恩了,上个世纪五六是年代,中国方面由于政治动荡、经济匮乏等因素造成大量边民流落缅甸,其中10万克钦(中国称景颇族)就去了克钦邦5万,但克钦方面从来没有驱逐他们。”他说,“包括中国经济最困难时期,克钦地区也是网开一面,让大量走私物品通过进入中国,缓解了许多中国人生存危机。”

与2009年8月发生的“缅甸果敢难民事件”不一样的是,中国方面一直没有对这些难民施与太多援手。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克钦政府毕竟仍然存在,与当时果敢政府被完全击溃的情况不一样;二是与克钦族相对应的景颇族在中国是边境少数民族,与果敢华人(汉族)为主的情况不一样,显然不容易获得更多中国人的共鸣。

此前欧美等西方势力曾对缅甸政府军进攻克钦独立军进行施压,甚至与后者有了一些联系。但随着缅甸政府与西方改善关系,并采纳了后者一些缓和矛盾的建议,让克钦独立军的状况变得尴尬起来。

目前,克钦独立军辖区内的男子几乎全部被武装到前线战斗,因此各个难民点里几乎只见妇女、儿童和老人。这似乎也是中国方面无法插手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方的困难全部由中国方面解决了,那么前方的克钦军人就可以安心与政府军作战了,那样必然引发缅甸政府军方面对中国的不满。而对于中国方面的顾虑,克钦军方面自然心知肚明,因此目前也只能忍耐。

按照目前的情况看,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走向会谈是大势所趋,但是过程不会很顺利,因为彼此间的争议仍然很大。

隐患犹在

事实上,全球任何国家发生战争,往往都会形成难民问题流向邻国,邻国也通常会提供人道主义方面的援助,在有条件时遣返。对于克钦难民的问题,许多国际组织和民间机构多次向缅甸总统、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发出过求助呼吁。

中国外交部在8月下旬回应,克钦人之所以返回家园,是因为缅甸政府与克钦独立军之间的武装冲突正在减弱,而且许多在近期越过中国边境的克钦人并非难民,“他们中的一些人在白天返回缅甸境内劳作,晚上在中国境内临时居住”。外交部还表示,中方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投入大量人财物力,向这些缅甸边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不过,仍然有一些非政府组织认为中国政府对克钦难民的帮助远远不够,无论是应对现实还是未来风险都还非常欠缺。

美国公谊服务委员会东亚代表Jason Tower表示,在正常情况下(说的是战火结束的情况),遣送难民前需要给难民提供大量的心理援助和生机培训才可以确保难民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健康。

(缅北克钦邦山区的清晨,守护阵地的克钦独立军士兵。)

“这次战火尚未停下来,把难民送回去肯定会给他们带来许多精神方面的压力,不仅怕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也怕跑回去中国的成本。因为克钦邦内很多难民营的物资不足,他们只好到中国边境等地方,向景颇的亲戚朋友那里求助。”他说,“克钦难民被送回去了以后很可能没有生机,毕竟家园和田地都被战争破坏。只有两个选择,到克钦邦内物资和食品不足的难民营,或者就再次回到中国。”

克钦方面负责人道援助的人士告诉Jason Tower,目前难民物资远远不够,特别是在葡萄等地方。

另外,缅甸国内局势一直受到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在2011年12月初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缅甸期间,吴登盛总统表示“正在酝酿第二次彬龙会议”,愿意通过谈判实现全国全民族全面和解,不过由于缅甸国内权力纷争的复杂因素,他始终无法命令政府军停止对克钦独立军的军事进攻,因此克钦的大山里一直炮声隆隆,站在中缅边境线附近也能隐约听见。

石安达说:“缅甸政府军的进攻不会轻易停下来,因为他们输不起,否则他们将在国家权力中失去话语权,失去现有的崇高地位和既得利益。”他认为,克钦难民产生的原因是战争,既然战争一直不能真正停息,那么产生难民的隐患还在,他们不仅仅会存在缅甸境内,同样还有可能越境进入中国,中国政府应该未雨绸缪。

小编推荐

欧洲难民危机:斯洛文尼亚在斯克边境修筑围墙


据央视《朝闻天下》报道,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七十万难民涌入欧洲,而今年全年,这一数字可能达到一百万。

大量难民短时间内疯狂涌入,让不少欧洲国家都难以负荷。有些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限制难民入境。比如说,对待难民态度最为苛刻的匈牙利,就在边境地区竖起了铁丝网。

近一个月来被难民当做中转站的欧洲小国斯洛文尼亚,11号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开始了与邻国克罗地亚之间修筑围墙。不过斯洛文尼亚政府说,他们这么做并不是为了控制难民入境。

当天,斯洛文尼亚出动大批士兵,开始了该国与克罗地亚接壤的东南部边境地区修筑铁丝网围墙。据路透社报道,仅在当天早间到中午这段时间,就有长达两公里的围墙被建好。

此前,为限制难民大批涌入,匈牙利政府关闭了该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边境线,这促使难民们开辟了新路线,也就是途径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后到达斯洛文尼亚,并进一步前往他们的目的地——德国、奥地利,或者其他西欧和北欧国家。

据报道,自近年十月中旬以来,已经有超过十八万难民涌入斯洛文尼亚,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是将斯洛文尼亚作为一个中转站,但一切还是让这个地处阿尔卑斯山的小国不堪重负。居住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国边境的居民都认为,这道新筑起的围墙根本无法阻止难民的步伐。

欧洲难民危机让欧盟准备修改申根边境公约


欧盟轮值主席国卢森堡政府代表表示,欧盟成员国内政和司法部长将在本周五(20日)要求欧盟委员会,对修改申根条约有关边界准则作准备。

据路透社报道,瑞典首相勒文(Stefan Löfven)19日表示,希望在在申根外部边境引入电子护照检查。瑞典是申根区国家之一。

瑞典将在20日的欧盟内政和司法部长会议上提出有关的建议。嵌入电子芯片的电子护照,持照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照片图像、指纹等个人信息都可储存在内。

边境检查是针对那些前往叙利亚或伊拉克参加"圣战"的欧盟公民,以便在他们返回欧洲、入境申根国家时能被及时发现。

在欧盟28个成员国中有22个属于申根区,此外挪威、冰岛、瑞士和列支敦士登也是申根国家。据报道,在今年1月巴黎发生查理周刊袭击事件后,对是否应该在较长时间内或对某些入境线路进行有系统的边境检查,就展开过讨论。

欧盟国家政府领导人今年2月曾要求立即开始对所有入境申根国家的旅行者进行系统的检查。但从长期看,必须修改申根边境公约。只有这样,才能像美国那样对所有入境旅行者进行全面的检查。

二战中蒋介石曾决定收留10万犹太难民


上海首次发现的拥有中国签证的犹太人护照

1938年,犹太难民坐船到达上海

1939年,在上海创办的犹太难民子弟学校

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富有同情心和最肯帮助他人的一个民族,历朝历代都有一些诚心诚意地支援帮助外来民族的感人记载。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有关中国人支援帮助外来民族的历史记载被历史所淹没了。二战中,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曾有意收留10万犹太难民就是一例。

1937年11月,一位犹太青年因其家庭受到德国法西斯迫害,便持枪闯入德国驻法国大使馆,企图刺杀德国大使,结果误将三等秘书杀死。希特勒以此为借口在欧洲发动了大规模的疯狂排犹运动,导致大批欧洲犹太人纷纷逃离。然而,一些国家和地区出于听信来自德国的谣传或惧怕纳粹法西斯的淫威,或出于本国的其他种种利益考虑,对大批犹太难民流入均采取了“拒签”态度。比如,瑞士、瑞典和苏联等国,除对极个别的犹太富豪,实行有条件入境避难之外,均在边境设卡严禁犹太难民进入本国,由此使得大批犹太难民简直无法获得他国签证求生避难,只得眼巴巴地等着德国纳粹把他们送进集中营,直至惨遭屠杀毙命。

正当大批犹太难民走投无路之际,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向犹太人敞开了大门,使得成千上万的犹太难民蜂拥而至,陆续来到上海、广州、宁波和哈尔滨等大中城市。然而,当时的中国正值抗战全面爆发,随着侵华日军的大举入侵和步步紧逼,南京国民政府的部门机关和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工矿企业正准备沿江迁往四川重庆一带 ………

处在战乱和国难之中的国民政府,对大批犹太难民的处境既表示十分同情,又苦于受到自身条件限制而无法妥善安置,陷入了进退两难的艰难境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蒋介石多次指示国民政府有关部门抓紧研究会商,尽快拿出一个比较妥善的安置犹太难民的解决办法。

据相关历史档案资料记载,1939年3月2日,经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提议,拟在中国西南边境地区划定犹太人特区,专门用于容纳无家可归的犹太难民。来自立法院的提议还设想在中国西南接近国际通道的地区,划定若干平方公里的区域,专门作为犹太人的居住区,由国民政府或地方政府一道负责筹划该区的建设和管理,同时设置犹太失业技术人员登记机构,招收犹太难民中的专门人才,进入内地后方各部门工作,以此为中国的抗战出力。据说,孙科的提议得到了蒋介石的首肯,并引起了国民政府内部的广泛讨论。

国民政府对犹太难民安置问题的热情关注态度,立即引起了欧洲犹太人组织的积极响应。一位名叫白尔格拉斯的德籍犹太实业家,在考察了中国的社会环境后,感到中华大地是犹太人相对理想的居住地,于是他迅速拟订了《迁徙中欧犹太人来华之计划》,提出将10万犹太人移居到中国。

白尔格拉斯在计划中写道:“拟准10万犹太人移住中国内地,中国政府予以保护(移民之权利与义务应与中国公民同等),选择气候上与经济上适宜之一地或数地,供给居住机会,并保障其居留及工作之权利。”为了争取正处艰难抗战的中国国民政府对该计划的支持,白尔格拉斯还表示,每名犹太人入境时将向中国政府交纳50英镑。

在当时的中国国内,民间组织“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也始终关注着犹太难民问题。据该会于1939年5月派人到上海进行调查发现,在上海的犹太难民已达万人以上,聚集于租界难民收容所,衣食缺乏问题日趋严重。出于人道关怀和抗战前途考虑,该会积极商讨解决办法。

当他们在收到了白尔格拉斯的移民计划后,认为计划中的多数条款可以接受,少数条款可进行补充和修改,于是他们增加了“犹太人来中国后,须无条件入中国国籍”、“中国方面组织犹太人移民委员会”等内容,并形成了《犹太人移民中国意见书》,上报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与此同时,白尔格拉斯也致函国民党秘书长朱家骅,商谈解决10万犹太人来华的问题。朱家骅接函后感到事情重大而复杂,需要周密考虑,于是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分析移民计划的利弊。朱家骅认为,此计划的有利方面在于可以引起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战的同情,有利于吸收国际资本和技术人才,等等;不利方面在于犹太人善于经商,容易扰乱中国的商业秩序,也不适于农村开发。再说,国籍问题也难以解决,如让他们全部加入中国国籍,势必会与德国产生矛盾。朱家骅将自己的分析写成文字报告直接上报给蒋介石。

正当中国官方和民间都为犹太人来华事宜进行积极筹划时,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提出了另一种主张,即利用犹太人从事土地开垦。龙云给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张群发了一封电报,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云南省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数十里没有人烟的地方很多,如此多的良田弃之可惜。近来听说犹太人云集上海,他们知识丰富,财力雄厚,如果能将他们移到云南开垦荒地,必定一举而多得。但龙云对自己的主张是否可行并没有十分把握,他恳请张群上报国民政府,让政府定夺,如有可行性,立即拟订具体办法。张群接到电报后,立刻向行政院作了报告。

随着多种建议和计划的提出,容留犹太人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引起了国民政府高层及蒋介石的高度关注。国民政府认为,即使抗战战事再紧张,条件再困难,也要将这一问题圆满解决。蒋介石在接到孙科的提议后,当即批复:“原则同意,交行政院筹议。”行政院按照蒋介石的指示,专门召开会议,就犹太人国籍、领事裁判权、内地居住、入境手续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不少修改意见。

1939年4月,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召开会议,在行政院决议的基础上作出决定:将犹太人分为有国籍和无国籍两部分,帮助的主要对象是无国籍犹太人,他们在中国驻外领事馆将得到特别通行证,准许进入中国国境;入境后暂时寄居于通商口岸,不往内地安排;在就业方面,各级政府予以特别照顾。

国民政府的这一决定做出后不久,犹太难民迁徙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犹太移民计划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多,国民政府感到有必要作进一步讨论和研究。1939年7月21日,行政院就收留犹太移民计划再次召开审查会,内政部、外交部和经济部也派了代表参加,提出3项基本原则,对白尔格拉斯的计划提出6点办法。其核心内容是:犹太人可进入中国境内,无国籍者享受特殊待遇,有国籍者与其他外国人同等待遇,均只能分散居住于通商口岸;成立移民委员会;成立专门运送犹太人来华的运输公司一事与中国现行法律不符,不予批准;每一犹太人入境,须携带200英镑;其余问题处理方法不变。至于龙云等人的建议,需等待上述条款具体实施时再行磋商。这些原则和办法是国民政府的最终决定,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至此,容留犹太人的计划尘埃落定。

然而,随着中国沿海各大城市几乎全为侵华日军所占领,中国抗战总体形势急转直下,由此在客观上已经不可能容留大量犹太人;另一方面,中国的抗战越来越艰苦,国民政府也确实难以为如此众多的犹太人提供有效的帮助。

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有关大规模收留犹太难民的计划,虽然最终因抗战总体形势急转直下而无法全面实施,但此事所反映出来的中国人这种热情无私的救助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却仍被许许多多的犹太人至今牢记在心里。(石学峰)

难民、难民的种类、世界难民日


难民是指一切由于种族、宗教、民族、加入某一社团,或政见不同等原因,不能获得原籍国保护;或原无国籍,现在原居住国之外,不能或不愿回原居住国的人。

从地理学角度讲,难民是人口迁移的特殊形式。因天灾、战祸、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宗教和种族歧视、国界变更等,导致大批人口被迫离开家园,流落他乡,形成强制性的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难民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集中在亚、非两洲,非洲难民主要来自南非和非洲之角,亚洲难民主要来自阿富汗、柬埔寨和越南。联合国1951年7月28日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1967年又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呼吁应给予难民基本人权,并设有难民高级专员负责监督执行难民公约及接助等事项。

难民是国际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战争、种族迫害、部族矛盾、国家领土变动、政治避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原因造成的一个不能或不愿回原籍国的群体,具有群体性、无助性、流动性、自发性和被动性的特征。

难民分为经济难民、战争难民、种族与宗教难民、政治难民、自然灾害难民等。经济难民是为了改善生活而“自愿”背井离乡的人,也称“非法移民”。自然灾害难民是因地震、严重的水旱灾害等原因被迫离开家园的人,往往能通过临时救济返回来源国。战争难民是为躲避战乱而逃离家园的人。每一类难民的属性又不是单一的,有时战争难民同时又是政治难民,灾害难民同时又是环境难民等。目前,国际上解决难民问题一般采用3种办法:自愿遣返、就地融合和第三国安置。

联合国《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缔约国应给予其领土上的难民一定的待遇,其中包括,在初级教育、公共救济、劳动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给以国民待遇;在动产和不动产、自由职业、房屋等方面给以至少不低于一般外国人并尽可能优惠的待遇;各国应尊重难民取得个人身份的权利,给予难民身份证件和保护他们不被驱逐出境,并尽可能便利难民的入籍和同化。

“世上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失去祖国。”这是一位古希腊诗人对难民悲惨境遇发出的慨叹。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过去60多年来,全世界约有7500多万人因战乱、灾害等原因被迫离开家园。非洲和中东是世界上输出难民最多的地区。

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

瑞士:战争难民和政治难民的避难所


2005年,来自马其顿的难民受到被驱逐出境的威胁,得到洛桑一所教堂的庇护。© Julie Hunt

瑞士人为自己的人权传统感到骄傲。长久以来,瑞士一直是战争或政治难民的避难所,他们及其祖孙也为瑞士做出了贡献。

据联邦统计局调查:2001年,瑞士的三分之一的居民是其他国家的移民或移民后代。

但在二战期间,瑞士曾遣送或驱逐了上千难民,其中大部分是犹太人。当时,瑞士拒绝难民的理由是:种族迫害并非政治迫害,因此犹太人享有政治避难的权利。当时所使用的口号是:“已经满船(难民太多了)”。除犹太人外,来自波兰及俄罗斯的奴隶工人也禁止入境;还包括企图逃避纳粹强迫工作及服兵役的法国及意大利公民。

瑞士接收了来自世界各国的难民。2001年,九万三千多外国人被接纳或考虑被接纳为政治难民。该数据比较前一年少了5.2%。2004年,瑞士的多数难民来自塞尔维亚和黑山。

与西欧其它国家相比,瑞士的避难申请人数与自身人口较高。根据联邦移民局的统计,2003年年初到2004年9月,瑞士难民与人口比例为441:100000。

难民人数在1999年达到最高,有48000个难民递交申请。2002年以来,难民申请人数开始下降。2004年的难民申请人数为14250人,达到十年最低数,比2003年几乎少了不三分之一。

“我们必须告诉你们:在我们学校,遣送难民的问题很受重视;一点没有考虑到他们回去的艰苦处境,就把他们送回去……我们无法想象:瑞士,一个和平的天堂,一个自认慷慨的国度,会把这些不幸的人们驱赶出国境……如果我们现在不做任何建设性的事情,那么赞扬瑞士在上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又有什么意义呢? 也许你们不得不服从命令,因此不能接纳任何犹太人,但这绝不是上帝的旨意。服从上帝应高于服从强权。”

选自一位来自瑞士罗尔沙赫(Rorschach)的14岁女孩的信中。这封信写于1942年9月7日。当时,瑞士政府刚刚宣布不再接纳难民。

联合国难民署:保护难民之“公约加”


什么是公约加?

公约加是由联合国难民署发起并协调的国际社会共同行动。它的目标是改进全球难民保护,并通过多边特殊协议促进难民问题的解决。它将通过和各国以及其它合作伙伴的讨论和协商来促进对这个计划的支持,以及推动各国更加坚定地履行公约。

为什么为难民保护和持久解决提供新工具?

1951 年公约和它的1967 年议定书规定了各国对于难民的责任。这些文献仍然是国际难民保护的基石。

尽管他们持续的相关性,公约和议定书无法论及当今世界所有难民保护方面的紧迫的问题。这包括怎么更有效的为难民问题提供持久解决的方法,以及如何更好的分担难民入境和保护的责任。

因此,联合国难民署发动了"公约加" 计划。"公约加" 将是"本着国际合作的精神为了处理好当今和未来难民问题挑战而制定的一系列特殊协议。"

什么公约加是提出的新工具?

以前,UNHCR 频繁地和各国签订特殊协议。这样协议一般都有关和政府合作的操作安排方面的内容,常常关注某一部分难民或一个具体情况。这些协议大多有关自愿遣返。根据这些经验,公约加计划将扩展特殊协议的应用范围,并提升各国和其他相关方面的参与级别。

这些协议将关注那些领域?

联合国难民署致力于在三个优先领域达成普遍性的协议:

使重新安置成为保护的工具之一,并且成为责任共担的有效形式之一的策略; 在庇护国和返回地为支持难民问题的持久解决而更有效的利用发展援助的方法; 在难民和寻求避难者二次移动,即当难民以不规律的方式字一个庇护国迁移到另一个国家时,各国之间责任的明晰。

这些普遍性协议将设定一系列基于原先的应对某一特殊难民形势而达成的多边协议之上的共识和承诺,同时也将促进和支持这些协议的改进。

多边特殊协议如何被改进?

公约加过程由高级专员和难民署国际保护部的负责人共同主持的。他们为公约加处的工作提供指导。公约加处设立在难民署日内瓦总部,该处负责和各国一起研究普遍性协议的内容。同时也为难民署内部制定针对特殊情况的多边协议提供帮助。 普遍性协议的工作由五个“发起国”领导:加拿大负责重新安置问题,丹麦和日本负责发展援助的优化问题,南非和瑞士负责二次移动问题。他们的作用是和难民署一起,改进各特殊协议。每个发起国协调其他感兴趣各国之间的讨论,同时确保非政府组织有充分的机会表达他们的意见。

具体特殊协议的改进由难民署地方局带领,并由公约加处支援。

其他还有谁参与?

高级专员每年两次召开由执行委员会成员国和常务委员会观察员参与的论坛,同时高级专员也会邀请其他可以对论坛作出正面贡献的人参与。

论坛的会议将关注公约加各个方面取得的进展。执行委员会将收到定期的公约加进展和论坛工作情况更新。

联合国难民署驻各国办公室的作用是什么?

公约加是全难民署致力于的努力。虽然很多讨论需要在日内瓦举行,但是各个地方办公室员工的意见和支持对于鼓励各国政府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大多数的宣传和联系工作其实是在地方一级开展的。

移民网(ym16.com)为您提供最全面最新的移民相关知识和政策,帮助您解决移民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其中《中缅边境:战火不息,难民不绝》的内容由移民知识小编2022精选编辑整理而成,希望对您的移民有所帮助,欢迎您通过难民移民条件专题访问更多精彩移民内容。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