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家务清单看中美两国教育的不同

2021-05-14
移民从业经验 新西兰移民护士国内经验 移民两年管理经验

移民从业经验。

关注美国移民关注美国教育:在中国,如果一个孩子能积极地帮父母做家务,那这个孩子一定会被夸孝顺。不过,同样的事情在外国人看来却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这或许是中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过我们应该要认识到的一点是,与如今许多过分宠溺孩子,导致孩子成年之后仍不具备自理能力的中国父母相比,美国父母的教育策略的确比我们要高明得多。

在美国,大多数孩子都有家务活清单。因为美国父母认为,孩子参与做家务,不仅仅能减轻父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同时根据年龄的不同,他们会分别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做的家务活。比如:9-24个月——扔尿布;2-4岁——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5-7岁——铺床、摆餐具、擦桌子、收拾房间;8-12岁——做简单的饭菜、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13岁以上——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的孩子在整个十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几乎不做任何家务呢?因为中国父母普遍望子成龙心切,更重视孩子的学业,认为给孩子一个心无旁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是确保孩子良好发展的重要任务,而美国父母则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才是教育孩子的重要任务。

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人在教育或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和个性发展方面,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与经验。比如,竞争意识充满整个美国社会乃至每个家庭,人人都凭本事吃饭,不存在人身依附。因此,“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成为孩子们的潜意识和自觉行为,勤奋、节俭也蔚然成风。

小编推荐

从“橘黄色的校车”看美国教育


移民美国关注美国教育: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和其教育密切相关。美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教育体制和最丰富的教育资源,美国对教育的重视往往体现在诸多细节之处,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培养及与生俱来的创新意识。

橘黄色的校车

橘黄色的校车是美国街头独特的风景。每天,校车载着中小学生行驶在学校与各社区之间。中途会时常停下,让学生上下车。当校车停下的时候,无论多么繁忙的道路,各方向的车辆都会停车,等待孩子们穿过马路。校车启动后,马路上的车流才会重新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抢道,没有喇叭声,只有静静的等候。

这些遍布全国的橘黄色校车,是美国公立教育系统的象征。在美国人看来,平等普及的教育保证了国家的未来,也给民众在社会中的竞争奠定了平等的基础。对教育的重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校车的地位,所以他们对校车如此认真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式教育的“笨”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教育时间宽松,重视孩子个性发展;二、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心;三、注重对孩子的保护。

在美国,上学对儿童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10岁以前的孩子一般是上午9点入校,下午3点放学,在课堂上的时间只有四个小时,其中一半时间还是做课堂游戏。大部分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孩子们很少把作业带回家。一放学就可以抱上篮球或者穿上旱冰鞋,或者带上水枪到游乐场玩。

在美国,我见过的小学生很“笨”,他们的教育也很“笨”。比起同样年纪的中国学生,他们的功课差得很远,如算术、背课文等。然而,美国的孩子的确非常会玩,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四五岁时就敢拉着吊环荡来荡去,能把秋千荡得老高,敢去攀岩、坐过山车等。

学习能力的培养

美国并不是不重视智力教育,相反,他们对于智力教育的重视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尤其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语言是美国中小学最重视的课程之一。语言课主要是阅读。一般说来,学生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写读书报告。美国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认为,阅读课至少可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一是词汇量;二是理解和概括能力;三是写作能力。老师不会按照有现成答案的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致力于教会学生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在陌生领域自己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这是对孩子一生都非常有用的宝贵素质。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设有专门的儿童阅览区,里面不仅有图书,还有音像资料和电脑,附近社区的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来看书,孩子们在这里待上一天也会乐此不疲。

美国的大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讨论是大学课堂上最重要的授课方式。即使是非讨论课,老师也会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发言。

与自然的充分接触

作为一个地域广大的国家,美国有充分的地理和经济条件让孩子充分接触自然。在美国许多国家公园,都可以看到一家人在里面休闲活动。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国家也开辟为休闲中心,让人们有更广阔的野外活动空间。

好莱坞的动画片里,经常会出现鹿、羚羊、野牛、熊、狐狸等很多野生动物。到了美国才发现,这些动物随处可见,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校更是把认识这些动物作为孩子的必修课。在我居住的城市中,经常有野生麋鹿闯到院子里,松鼠经常跑到家门口,甚至还会有野生狐狸把窝做在校园里,动物与人可谓亲密无间。

美国人热爱自然的天性也影响到了下一代。他们做各种户外活动,如爬山、游泳、漂流等,都带着孩子。大人鼓励孩子去做这样的活动,他们觉得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勇敢、健康。

公民教育的方法

美国的公民教育让孩子们认识自己、尊重他人,不唯我独尊。这种对学生品性的教育对应不同年龄阶段,施以不同的方法。例如诚信教育,对美国这样信用发达的社会尤其重要。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老师都要强调诚信的问题。美国的大学中经常会有开卷考试:让学生把考卷拿回家,第二天交上来;或者限时12个小时交卷。这种考试方式,当然主要源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信任。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虽然美国的教育方法比较宽松,但仍然非常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在有关青少年教育的问题上,美国严格控制过度的商业化。

在烟、酒、赌博等方面,国家严格禁止青少年接触。一般超市是没有酒和烟的,最多就是有些低度啤酒和葡萄酒,卖酒的区域还要和其他区域隔开。买烟酒不仅要到专门的商店或超市,还要出示身份证明,以显示自己达到法定年龄。

美国的公共场所大多禁止吸烟,专门的吸烟区不允许孩子进入。这一切的目的就是尽量让孩子避免沾染任何对他们成长不利的东西。

中美大学教育有何不同


英国《金融时报》6月13日刊发文章《中国大学教育的“围城”》,文章以韩国人的角度对比了中美大学教育的不同,主要内容如下:

以前我曾在美国中部一所私立大学读本科,这个学校真小,当时总共只有1250名学生,当地人口也只有8900人。这个大学叫GRINNELL COLLEGE,之前我从没听过这个学校的名字。我决定去这个学校就读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一位前《纽约时报》编辑出版的一本《大学导游》里介绍了一些心理学专业最强的大学,正好这个大学位列其中;第二,这个大学给外国留学生提供奖学金。我当时喜欢这个专业,也需要奖学金。

上大学第一天下课后,我在走廊里碰到了刚给我上完课的教授。“你好,李成贤!”他一边笑,一边问候。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非常吃惊,也非常感动。那天的经历完全改变了我对这个学校的印象,虽然我置身于陌生的异国他乡,但这让我感觉到很温暖、有人情味儿。我在这个学校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幸福的四年。当时我还想,如果以后有了孩子,肯定要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学习。后来我在哈佛读硕士,但这个想法始终没有改变。

为了赶快入乡随俗,除了学习心理学专业以外,我还选修了美国历史。这个学校的课基本上都是小规模的,以圆桌讨论为主。历史老师是耶鲁大学毕业的博士,是研究越南战争问题的专家。说实话,开始真受不了这门课。每次上课,这位老师都要批评美国,比如早期美国人如何屠杀印第安人,西部大开发时如何虐待来自中国的工人,二战开始后如何虐待日本人的后代,等等。当讲到越南战争时,他的专业优势就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他会细致入微地讲述美军在越南做过的坏事。

每次上他的课,我都会了解一段新的关于美国“做坏事”的历史。他这种一边倒地批评美国的课,连我这个外国人都觉着不舒服了。我想,大学怎么会请这样的老师呢?有时我甚至怀疑他是美国的敌对国家派遣的卧底。因为他非常同情社会主义,他说他爸爸是从前苏联移民到美国的。

终于有一次在与一位美国同学聊天时,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她,并问她的看法。这位同学来自芝加哥,父母是中产阶级。我问她:“你怎么看这个教授?”她回答:“我之所以付这么多钱上大学就是为了学习这种真实的历史。他讲的这些内容在高中一般不会讲。如果我们没有自我反思,就会犯与历史一样的错误。”大学毕业已经很多年了,但我一直记得这段对话。她的回答对我很有启发,让我意识到,美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为什么会吸引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其原因就在于美国自我调整能力很强,而大学教育则起到了前沿的引领作用。

我在美国大学里从不怕批评美国,因为美国人比我更激烈地批评自己国家的缺点。在这种开放、宽松的环境里,我发现的不是美国的缺点,而是美国的优点。

我对中国的教育体制有所了解。因为我到中国后,先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中国大学。最近我发现,很多中国人都在拿美国的教育方式与中国父母和中国大学的教育方式进行对比。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教育传统。有些中国人对宣扬美国教育的优势保持警惕,认为这是美国文化入侵的一种方式,是为了搞乱中国人的教育传统,中国孩子会因此失去爱国教育传统。

理解了这种担忧,就能够理解近日中国政府为什么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按照中国媒体的说法,这是为“鼓励青年教师们建立起对中国发展道路更坚定的信心,让爱国主义在高校里进一步发扬光大。”可以看出,这是中国当局的一种“防范措施”。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外部信息比以前更容易进入中国,这对批判精神活跃的大学青年教师极具感染力。如果大学青年教师政治思想不符合中国国情,他们作为大学老师的角色也会影响中国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不过,从局外人的视角来看,这样的做法很难理解。中国一方面越来越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越来越跟国际社会融合;另一方面,却总在试图建立一层安全保护膜,就像“围城”一样保护中国大学生,防止他们受到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为了有效地开展这样的工作,他们专门对大学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教育,目的是把他们培养成“思想工程师”。

中国古典名著《大学》强调了一个人心胸宽广能容人,“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更应如此。中国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认为仁者,以天下为心,而无所谓一己之偏见。无论个人还是国家,离开了“天下”都无法很好地发展。中国摆脱了“百年屈辱的历史”之后,正在恢复它“平天下”、“兼济天下”的国际领先地位。去年中共“十八大”也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自信则是源于包容、开放、创新的大度器量,更源于能够平和地面对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健康心态。而这些正是大学应该鼓励学生培养的品德。

美国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放心态,中国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的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包装的“围城心态”。哈佛校长告诉毕业生,你们要“改变世界!”北大校长告诉学生,你们要“服务国家战略。”前者的舞台是世界,后者的舞台是国家。那么,培养什么样的心态更能符合中国传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呢?

美国教育中的真实


美国移民教育:提起美国教育,我们常常想到这些词汇:开放、自由、随性、没有任何约束……但是,当我真正触摸到美国教育,却真实地感受到其无处不在的“隐性”规则。

镜头一:

我们参观的每一所幼儿园,无论是3岁还是4—5岁的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虽然没有教师的辅助,但他们都能有序地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活动。活动其间,虽然也有幼儿为选择同一件喜欢的材料而争执的现象,但教师很少干预,以幼儿自行解决为主;幼儿在协商解决的过程中声音并不大,不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活动。

镜头二:

我留心观察了一个4岁女孩在活动区域绘画的状态:幼儿选择了不同粗细的画笔,然后在画板上绘画。随着不同颜料的更替,画板上出现了一幅很抽象的画。尽管旁边驻足了许多来自中国幼儿园的园长,但幼儿只是在开始作画时抬头看了一下,然后便始终低头专注地作画。每画完一种颜色,幼儿就将笔在小水桶中“涮”一下,再放回到笔袋中,地面始终保持干净。绘画完成后,幼儿的笔也全部收好了,接着到旁边的建构区域进行活动。

整个活动持续了10分钟,幼儿一直很专注,独立并且有序地使用着各种画笔及颜料,这种自然的状态恰恰体现出教师日常对幼儿良好规则意识的培养。这所幼儿园的走廊上、教室内,随处可见通俗易懂的图示规则要求,没有过多的说教,却让人备感亲切。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立在良好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规则意识,也是培养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必要环节。

在美国学习的几天时间里,我真切地感到美国教育的真实、随性以及社会性教育的透射力。大到以规则意识培养而闻名的西点军校,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些规则意识及习惯的形成不是靠说教,而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中,从幼儿能接触的生活、活动情境中,从人与人交往的合作体验中形成。他们注重保持学校教育与社会行为的一致性,在逐渐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印象,达到认同,逐渐把“隐性”的规则意识渗透为外显的规则行为。这种力量比单一的说教更有效、更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告诉你:美国教育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咱们中国家庭对于子女教育都非常的重视,自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将孩子的未来教育和发展放入了生活重心。孩子一岁就想着送入早教中心,能够上什么样的幼儿园;及至小学,从各种兴趣爱好班到课外辅导班、奥数竞赛班,林林总总,孩子的童年就在上不完的补习班和做不完的习题中度过了。被省过国内知名高中知名高校录取,拿了奥数名次奖项都会让家长相互比较一圈,而这些,仅仅是孩子要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道路中的一个开始。大多数家长也很无奈,不希望孩子太过于辛苦,然而目前国内的教育现状是所有父母都在为了孩子的未来努力的做填充工作,父母们不得不为孩子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负起责任。

高考过后的家庭有两个选择:在国内的高校学习毕业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或者是考托福申请美国的名校。美国的名校梦对于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小孩子们就更难了。因为本地的学生早就将名校的申请名额瓜分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是成千上万的学生请几十个名额。而在此之前,很多名校的专业也是不对国际学生开放招生名额的。所以一个身份,一张绿卡就将一个家庭的名校梦拦在了门外面。2019年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公布的录取名单中,内地学生无一人被录取,号称“考试专家”的内地学霸们全军覆没。除了申请名额有限以外,学校筛选学生看重的“学术能力、人格特质、全球愿景”,在今年的申请学生中并没有展现出来。而这一切的也是因为咱们中国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忽视了自我发展。

当然,也有一些想得更加长远的父母们,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提前最好移民的规划:为孩子们拿到美国身份,让孩子有一个不同的成长环境。那么美国教育到底能带来什么呢?

我们中国家庭追逐的美国名校梦在这里能更轻松的实现。美国的平均教育水准极高,联合国的经济指数调查中将美国的教育水准列为世界第一。在世界排名前 100名大学中,美国占46 所,前30名中,美国占20所。美国绿卡持有学生想上名校跟本国人是一样的没有名额限制,想上的专业不会像国际学生那样无法申请,就连奖学金也是有优待的。美国很多发放奖学金的机构限定奖学金只适用于美国人(包括绿卡持有者),不比像国际学生那样和来自全世界的优秀人士竞争数量极为有限的对外籍人士开放的奖学金。

美国的教育的重点是让孩子自小发掘自我,重视自我感受,成为自己心目中想成为的那个人。没有他家孩子报了补习班我家也要赶上的比较,没有学校老师公布考试成绩排名要开家长会带来的压力。在美国,学校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不需要跟别人比较,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获得成就。因为美国是一个“世界上没有其它任何地方能够像美国一样,为人们提供这种充满无限可能的机会”。在学校里,学校课业轻松经常举办一些兴趣创意活动,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老师对于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无论学术成绩是好是坏都能得到鼓励,树立更好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所以,美国教育给整个家庭带来的是正面积极的人生影响。孩子可以快乐自由的学习,家长也能更加轻松面对孩子的成长,放心去享受生活。

希腊购房移民:工作、孩子教育两不耽误,NICE的选择


很多人既想移民海外获得永居,又想维持国内的事业,而选择希腊是 * 佳的选择。只需花钱购房就可获得永居,更利好的是,希腊的教育资源也是全球 * 。拥有高水准的教学质量及设施,而相比其他欧美国家,学费倒是便宜1/2~1/3。工作与孩子教育两不误,希腊的确是个超nice的选择。

海外房产投资

很多人希腊购房是把它当作获得永居的一个途径,房子或出租,或投资,坐等升值空间。他们有的是为子女留学准备的、也有的是为全家移民准备,其中不乏海外房产投资的商人,把投资房产的热情也带到了海外。而希腊优质的地理位置,适宜的居住气候,完善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等等,将会吸引更多海外人士移民,海外房产投资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差旅更便捷

随着国内事业的扩大,不少中国商人已经把生意拓展到了海外,尤其是欧洲这片经济发展迅速的商圈。移民希腊获得永居身份,往返国内,出行世界大部分国家更便捷,不需要办理冗长繁琐的手续,这样也更有利于开拓海外的市场。

希腊购房移民并不强迫要求在希腊居住,对工作事业重心还在国内的国人来说,既能便捷地在国内外往返,退休后又可以享受到希腊的退休养老福利。

曲线融资

移民已经成了曲线融资的一个捷径。对于许多企业的法人来说,拥有海外身份,可以享受税收、用地、用工等政策便利,甚至可以使融资渠道更加多样化。

因此,移民希腊对于很多企业主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经济下滑的时期,可以以移民作为争取喘息机会的方式。

经济回升

据希腊《每日报》报导,随着旅游业兴旺对房地产市场的正面影响,在今年1月至6月,在雅典地产局有记录的合同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9.8%,保持了2018年初的上升势头。2018年 * 季度,雅典住宅投资上升10.7%;私人土地建设证发放增加6.4%;2018年前5个月,住宅建设预期增加27%。

2018年将是希腊旅游业创造历史的一年,将迎来 3200 万海外游客。旅游业火爆的 * 直接效应就是导致雅典及各大海岛短租价格飙涨,也催生出越来越多购买投资型房产的海外投资客,纷纷从原本的家庭式住宅转向能够出租并持续获取高额收益的投资型房产。

资产分配

许多中国富人 * 担忧的事情莫过于:财产安全。在中国,个人的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因为全球资产配置已经成了大势所趋。人们对于分散投资风险、财产保值增值的需求越发强烈。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四年中,中国高净值人群在海外投资的比例已经翻了一番。尤其是可投资资产高达一亿的超高净值人群,他们在海外拥有资产的比例已经高达57%。

在中国加入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通用报告准则》)后,合理进行海外资产分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净值人群关注的话题。以移民的方式进行海外投资,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资产保全,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流失。

相对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政策,希腊购房移民是 * 简单便捷的,只需购买25万欧或以上的房地产项目,即可获得永居资格,简单粗暴,惠及后代。

中美教育的十个最大差异


近年来,美国留学成上升趋势,不仅仅是大学生想赶上留学美国的这班车,甚至于许多小学生的家长也在为孩子出国留学做准备,那为什么那些小学生的家长也想让孩子出国留学呢?中美教育又有多么区别呢?

一、考试制度:美国的考试经常是开卷,孩子们一周内交卷即可,而中国的考试则如临大敌,单人单桌,主监副监严防紧守。在中国,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淘汰;而美国的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二、班级人数:中国虽明文规定每班不超过45人,但乡镇及县级学校班级人数平均60人之多,法律并不能约束什么。而在美国,一个班的人数不超过30人,31个人就属于违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国人看重的是诚信--自我信誉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三、时间:在一年中,中国中学生有8个月是上课时间,每天11个小时左右的在校时间。美国学生每年只有1000个小时左右。上学时间短、课业负担少,这是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还能让孩子学习自己安排时间。

四、成绩单:留学专家认为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老师给家长看成绩单,他只给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绩,不会公布全班的成绩。在中国,行政部门会想方设法的公布学校成绩。教师的考核也要看学生的升学率、优秀率。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这样的机制下长达12年之久,心理压力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五、教材:美国的教材浅显,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数学,导致许多的成年人离开计算机对数字就没了概念,连日常生活的计算都成了难题,看之非常可笑,但是他们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教材一味的强调夯实基础,才导致机械重复的作业一堆堆,其结果是造就了一批有一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六、为谁而学: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中国的教育总是要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中国的学生视学习为功利,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是为升官发财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七、育人目标: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八、课堂: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中国的课堂要举手发言,美国的课堂鼓励自由发言。中国的课堂如果对教师的结论不同意会遭受批评,而在美国的课堂上则受到表扬。中国的课堂讲纪律,美国的课堂讲人权。

九、师生关系:在中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刚踏入学校就知道老师总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国教授也没有什么权威可谈的。美国人不承认权威。中国孩子盲目崇拜老师,觉得老师总是对的,中国的老师喜欢保持威严,不苟言笑,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关系。

十、课外生活:中国一般不太允许小孩参加真正的社会活动。但在美国小学生一旦走进校门就开始真正参与社会活动了。美国的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发参与,经费也是大家共同出资、共同寻求赞助。比如,8岁的孩子会帮人家清洗洗衣机,一次8美元,为别人演奏等等,把赚到的钱拿来搞活动。当然并非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赚钱,也有很多是打义工的。美国让小孩接触社会环境的方式非常多,他们认为教育即生活。

移民网(ym16.com)为您提供最全面最新的移民相关知识和政策,帮助您解决移民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其中《从孩子的家务清单看中美两国教育的不同》的内容由移民知识小编2022精选编辑整理而成,希望对您的移民有所帮助,欢迎您通过移民从业经验专题访问更多精彩移民内容。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