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国孩子自信洒脱,也许这就是中国家长移民美国的重要原因!

2021-06-02
中国移民美国的条件 中国个移民美国的条件 美国人移民中国条件

【www.ym16.com - 中国移民美国的条件】

移民美国之后,孩子会被环境沾染,变得越来越自信。

02

尊重使孩子自信

自信,来自自尊,一个人第一自尊,然后才会自信。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内在的,只关乎自己的,是外部环境无法撼动的自我认知。

自尊最初是来自外界对他的尊重。要想孩子自信,第一父母和社会都要尊重他。美国学校一直强调“鼓励教育”、“尊重教育”,就是期望学生们建立起正面的自我熟悉,不因和其他人的优点比较而自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他学数学不开窍,但是他人缘好,有领导才能;也许他作文不行,但是他画画好,有艺术细胞;也许他不善表达,但是他体育好。老师和家长要关心孩子找到他的优点,并制造机会让他的长项得以发扬,从而确立他的自信。

一个朋友的孩子在美国上学,她参与了学校的活动后,感慨万千地说,美国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多尊重啊,孩子班上有个孩子明显有问题,老师都是一直在鼓励,十道题做对了一道,老师立刻让他到前面将那一道题算给大家看,大家一起鼓掌鼓励他连续努力,没有分毫的讽刺讥笑。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没有自信吗?

美国的成年人把小孩当做大人一样尊重:父母进入子女房间要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答应;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其他隐私……这种尊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个不被尊重的孩子不仅没有自信,他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因为没有人给他示范过。

教育学家们在深入研究后曾得出结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孩子们就会有力量克服人生路上碰到的困难,用努力进取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当务之急不是让孩子学认多少字,背多少诗,做多少道题,而是要尊重孩子的细小的感觉,给孩子培养出一份自信心来。

精选阅读

(四)美国孩子自信洒脱,也许这就是中国家长移民美国的重要原因!


04

信任使孩子更自信

做父母的常常会有意无意否认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比如孩子说太热了,不想穿外衣,我们会指责孩子:热什么热?妈妈一点都不热。孩子想佐理端盘子,妈妈立刻说:“你端不稳的,看把盘子给打了。”如果孩子埋怨功课难,我们会说:“怎么别人会做就你不会?你必定是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孩子要尝试一件新事物,有的父母会说:“得了吧,你那两停子我还不知道,别丢人现眼了。”

甚至孩子成人了要找对象,父母仍旧不放心孩子的眼光。孩子在父母眼里永久都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人,连父母都不相信孩子的推断能力,他的自信从何而来?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一再否认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一点一点地扼杀掉了。

所以,作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觉和推断。如果孩子说热不肯穿外衣,那么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热。可以替他拿着外衣,等到他需要的时候再给他穿上。他觉得课程太难,和他一起分析难在什么地方,找到症结,帮孩子解开。他想尝试任何事情,都给他机会让他去试,给他充分的信任和学习的机会。

自信,一个人真正内在的自信,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而培养的最复要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自己先对自己的小孩有足够的信心:不管孩子是否得过奖,不管孩子的考试成绩如何,不管孩子学的是哪个专业、上的是哪个大学,甚至不管他上没上大学,只要孩子有优良的品德修养,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将来要干什么,并且踏踏实实地查找着自己的理想,那么,他就会在将来的世界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真正自信的人,不靠学历、工作成绩、金钱、外貌这些外在的价值支撑,他自己认定自己的价值,内心的平和正是来自于此。移民美国,让孩子变的更自信。

(一)美国孩子自信洒脱,也许这就是中国家长移民美国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小孩,不管学习好坏,个个都布满气场。换句话说,这些孩子都非凡自信。如今,为了孩子教育,许多中国家长带着孩子移民美国。

01

父母无条件的爱使孩子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美国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宝宝,无论你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爸妈妈都会永久爱你,养育你直至你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

他们爱孩子,尽情地享受孩子的成长过程,享受孩子给自己带来的欢乐,用尊重、鼓励、观赏、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有父母的爱在后面支撑,孩子在外面不管碰到了什么,都无所畏惧:“我爸妈爱我,肯定我。”他心里非常踏实,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

能做到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本身也都是自信的人,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所以不会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逼着孩子去代为完成。他们知道每个孩子各有特点,会鼓励孩子做他自己,扬长避短,相信孩子最终都会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自食其力的人。

孩子心中最渴求得到的东西,就是父母的爱、无条件的爱。因为他是父母的宝贝,不是因为他是什么“钢琴神童”或是“数学天才”,或者他得到过什么奖。假如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你学习好了爸妈才会满足,你奥数竞赛得奖了爸妈才兴奋,孩子心里会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并学着戴上势利的眼镜去面对爱与关怀。父母假如不切实际地一再对孩子提出高标准,孩子长此以往会变得紧张、焦虑、患得患失。

多数移民美国的家长都能从其家庭教养方式中找到症结,父母对孩子性格和情绪的影响超过了学校和社会。

就因为自信,中国家长选择带孩子移民美国!


教育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知识储备,更应该是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美国在自信方面表现非常出色,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有大展前途,很多家长选择带孩子移民美国。

1.父母无条件的爱使孩子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美国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宝宝,无论你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慧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你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

他们爱孩子,尽情地享受孩子的成长过程,享受孩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用尊重、鼓舞、欣赏、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有父母的爱在后面支撑,孩子在外面不管碰到了什么,都无所畏惧:“我爸妈爱我,肯定我。”他心里非常踏实,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

能做到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本身也都是自信的人,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所以不会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逼着孩子去代为完成。他们知道每个孩子各有特点,会鼓舞孩子做他自己,扬长避短,相信孩子 ** 终都会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自食其力的人。

2.尊重使孩子自信

自信,来自自尊,一个人首先自尊,然后才会自信。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内在的,只关乎自己的,是外部环境无法撼动的自我认知。

自尊 ** 初是来自外界对他的尊重。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会都要尊重他。美国学校一直强调“鼓舞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学生们建立起正面的自我熟悉,不因和其他人的长处比较而自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他学数学不开窍,但是他人缘好,有领导才能;也许他作文不行,但是他画画好,有艺术细胞;也许他不善表达,但是他体育好。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他的长处,并制造机会让他的长项得以发挥,从而确立他的自信。

一位朋友从小到大都是学习尖子,考上了北大生物系,后来在普林斯顿大学拿到分子生物学博士。毕业后在赫赫有名的大制药公司里工作。在公司里她经常感到窝火,因为那些美国同事技术知识都远不如她,却个个自我感觉极好,张口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 ** 深刻的……”“我使这个课题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而她,却总是在找自己的不足,开会时从来没有勇气说出自己做得多么好,实际上她比所有的人贡献都大。她觉得和美国人相比,自己在实力上 ** 强,欠缺的就是一份自信心,因为这个她在公司里失去了很多机会。

美国的成年人把小孩当做大人一样尊重:父母进入子女房间要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其他隐私……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

3.赞赏使孩子自信

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获得肯定与赞赏的需要,假如一个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别人赏识的,自己对别人来说是重要的、有意义的,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愉悦的、自我肯定的感觉。孩子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经常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假如他经常被表扬,他的心里就充满了自豪和自信,觉得自己很优秀很特殊。相反,假如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训斥、挑剔、责备甚至讥讽,一个小小的过错就被家长抓住不放没完没了地进行批判,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什么都做不好,他就会否认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因此,家长在生活中应当对孩子多一些赞赏鼓舞少一些指责批判,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时,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夸奖和赞美,不要害怕会把孩子给“夸得不知天高地厚”“夸得骄傲了”,有自信的孩子都是鼓舞出来的。当孩子遭遇失败或孩子行为有过失时,不能对孩子全盘否认把他说得一无所取,更不能盛怒之下对孩子拳脚相加,这种做法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心灵上留下创伤。

在美国,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都对孩子采取鼓舞赞赏的态度。我女儿上二年级时,有一次,她所在的班级和另外一个班级合作排练一台节目给家长们做汇报演出。那天,在学校的大会议室,两个班的学生家长们都拿着相机摄像机,一排排地坐好。孩子们轮番上台唱歌跳舞、朗诵、演小话剧。我注重到,诗朗诵是大家轮流念的,每个同学的演出机会基本相同,都有三四次独立表演的机会。能力强的孩子会把台词记下来,背着讲,而有些孩子则手拿台词照着念,所有人的表演都得到了家长们 ** 热烈的掌声。

老师总是千方百计地挑出孩子的长处、亮点,进行表扬,而忽略孩子不足的地方。久而久之,孩子好的地方就会变得越来越好,长处会越来越长。孩子因为自己的长处而得到自信。

美国的父母认为孩子身上显现出的性格行为上的缺点,大多数都与父母的教育不当和榜样欠佳相关。

所以,天下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带孩子的父母。

4.信任使孩子自信

做父母的经常会有意无意否认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比如孩子说太热了,不想穿外衣,我们会斥责孩子:热什么热?妈妈一点都不热。孩子想佐理端盘子,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的,看把盘子给打了。”假如孩子抱怨功课难,我们会说:“怎么别人会做就你不会?你一定是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孩子要尝试一件新事物,有的父母会说:“得了吧,你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别丢人现眼了。”

甚至孩子成人了要找对象,父母依旧不放心孩子的眼光。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人,连父母都不相信孩子的推断能力,他的自信从何而来?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一再否认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一点一点地扼杀掉了。

所以,作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觉和推断。假如孩子说热不肯穿外衣,那么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热。可以替他拿着外衣,等到他需要的时候再给他穿上。他觉得课程太难,和他一起分析难在什么地方,找到症结,帮孩子解开。他想尝试任何事情,都给他机会让他去试,给他充分的信任和学习的机会。移民美国,或许你的孩子更自信。

善良和爱心,或许就是很多人移民加拿大重要原因


说起为什么喜欢移民加拿大这个国家,理由实在太多:辽阔的国土,多元包容的文化,秀美的风光,舒适的居住环境……而有一个原因,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却极为真实和重要,那就是加拿大人的善良和爱心。

近日,居住在建安大温哥华列治文的Kyle Shury在温哥华Marine Drive车站附近捡到了一个有些沉重的包裹,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8000加币的现金。

Shury赶紧回到捡到包裹的地方,结果看到一名华裔老妇人非常焦虑地来回走动,似乎在找什么东西。

Shury走上前问:“你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这名华裔老妇连忙上下点头,用不连贯的英语努力表达“很多钱”、“信封”等词汇。Shury立即将包裹给回了华裔老妇。

这位老人家也居住在列治文,她的女儿Angela Chu则在当地一家银行上班。在接受采访时,Angela表示,这笔钱是70多岁的母亲存在来准备汇给在海外生活的另一个女儿,当钱弄丢了以后,老人家非常绝望,所有人都吓坏了。

毕竟,00的现金弄丢了,想要完整无缺地失而复得,可能性并不高。没想到,这一切却真真实实地发生在了眼前。

Shury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他们问我想要什么。我说我什么都不想,我开玩笑地说,今年是猪年,我就是那只猪,带给你们幸运。”最后,在无法推脱的情况下,Shury接受了Angela送的礼物:一对石猪、一张感谢卡,一张礼品卡和一大瓶葡萄酒。

Angel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件事情让母亲触动很深,感觉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温暖。

早在七年前,一名来到加拿大生活的华裔朋友就曾经感叹过:加拿大人用善良和淳朴作为底色。“冬天把公共汽车月票弄丢了,我家境不好,一直勤工俭学,买月票的钱对我来说真的不是小数目。但没想到三天后就有电话打来,说有人捡到了我的月票,寄到了车站的失物招领出,服务人员根据月票后面的电话号码打来了。”

另一位笔者大学时期的同学也感叹,刚独自一人来加拿大的时候,英语很不好,又不认识路,经常在街上走着走着就迷失方向了。在问路的时候,这些加拿大人都特别贴心特别热情地给她指路,如果她听不懂英语就各种比手画脚进行解释,甚至还有人陪她走了20分钟把她送到目的地。

加拿大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温馨又美好。

他可能没有很突出的魅力,可是他真的很善良,走到哪都能听到的“sorry”, 前方的门永远有着一位陌生人帮你开着.

善良和爱心,或许就是越来越多人移民加拿大的重要原因。

美国家长对孩子教育要求很低?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中国与美国的教育虽然有差异,但是 ** 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究竟怎样教育孩子才是好的方式呢?我们不妨看一下美国人的教育方式。以下是一位华人在美国经历数年后,对于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印象颇深,觉得有些地方确实值得借鉴。原文如下:

疯吧闹吧不要紧

** 次见到杰瑞是在公园,我和他妈妈戴安娜站着聊天。那天湖里的水漫上了岸堤,我看4岁的杰瑞在岸边用脚踩水,觉得很担心。戴安娜却耸耸肩说:“没事,让他玩。”忽然,杰瑞脚下一滑,坐在了水里,我大叫一声:“天哪!”戴安娜却只瞥了一眼,继续和我聊刚才的话题。

过了一会儿,裤子几乎全湿的杰瑞爬起来到草地上和一个六七岁的男孩玩球,玩着玩着两人打起来了,那个孩子力气大,把杰瑞按在了地上。我想过去把他们拉开,戴安娜却拦住我说:“别管他,你说上次那张CD……”

不一会儿,男孩跑了,杰瑞从地上爬起来,走过来对戴安娜说:“妈妈,我鼻子流血了。”戴安娜拿出纸巾给他擦了擦,说:“去吧,玩得开心点。”杰瑞便欢欣鼓舞地去逗小狗了。

我问她为啥对孩子不闻不问,她说:“随他玩吧,只要他别玩出人命,开心就好了,这不算什么。”她告诉我,上个月杰瑞去参加了5岁以上孩子的攀岩比赛,摔得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是竟然不是 ** 后一名,得了个安慰奖杯,他兴奋坏了。

还有一次,杰瑞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滑板,他根本就不会,把小手指摔骨折了,治疗了三个月才好,杰瑞从此自己就很小心,轻易不再玩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戴安娜说,这比我天天跟在后面唠叨要强,不让他这样,不让他那样,他就不去做了吗?他会偷偷去玩的,那样更危险。

爬树比数学重要

老外的数学都很差,我有一次给工程师尼克做翻译,翻好了之后发觉他连“10.5-0.3=?”这样的算术都要拿计算器来算。我觉得太荒谬了,当场给他表演手动开根号,尼克看得目瞪口呆。我倒是困惑了,咱们中国的小朋友奥数要拿优才能考上好中学,他数学这么差怎么当上工程师的?

尼克耸耸肩说:“在我们那儿,数学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门好就行了。”我问他:“那你哪一门好啊?”尼克哈哈大笑:“我小时候,数学、语文、自然课全都不及格,但是我爬树和手工课都是优。后来有了计算机课,我总体刚好及格,但是我模型设计那一门得了满分,这样的人不当工程师当什么呢?”

我希奇了:“你小时候这么多门课不及格,你父母不生气吗?”尼克很惊诧地看了我一眼:“我刚才说了,我还有很多门课是优啊,我父母为什么要生气?他们很兴奋我能拿优。对他们来说,数学零蛋不要紧,只要有一门课是优就行,表明你懂得在感爱好的科目上下工夫,有学习的能力——在他们看来,数学和音乐、体育课没什么差别。”尼克说,当时为了表扬他得了优,爸爸还特意请他去玩滑水。

在尼克的记忆里,自己是个“手工、爬树、模型设计全优的学生”,“数学不及格”这条信息,根本就不在他的脑子里。他专注于自己的强项,顺利地走上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随你干什么都行

约塞夫是深圳某大学的一名一般外教,月薪13,000元。其实他是纽约都邑大学法律系的高才生,他的同学们如今有的是律政界新秀,有的已经被列为准合伙人,但是他却自认为比他们过得逍遥安闲,不用天天跟陀螺一样拼命工作。他还说,能这么开心,跟他爸爸的“低级”要求大相关系。

上高二的时候,约塞夫忽然不想上学了,跟他爸爸说:“我要退学去流浪。”爸爸想了一下,说了一句:“随你干什么都行。”但是流浪也是需要一些钱的,约塞夫要动用自己的大学基金。爸爸说:“好吧,但是你只能拿三分之一,以后赚钱补进去就行了。”

就这样,约塞夫拿着上大学的钱流浪去了。一年以后,他背着破包回来了。家里没人问他准备干什么,朋友都以为他要找个工作。但是几乎游遍世界的约塞夫发觉知识很重要,想上大学。他问爸爸:“我学什么专业好呢?”爸爸说:“随你学什么都行。”

约塞夫那会儿觉得哲学家很有派头,就选择了哲学系。上了一年半,他发觉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跟爸爸说:“我不想读哲学了,我要转专业,你说怎么样?”爸爸还是那句话:“随你干什么都行。”

就这样,约塞夫选择了法律系,终于觉得对了路,学起来也相当顺心,毕业的时候成绩全优。爸爸妈妈在毕业典礼上笑得满脸开花:“儿子长大了,真开心!”完全不过问他以后准备做什么。

约塞夫决定来中国,做一名教师,爸爸还是那句话:“随你干什么都行。”

圣诞节的时候,约塞夫收到爸爸妈妈的明信片,上面写道:“亲爱的,希望你开心,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太少。”你可能会觉得一句“随你干什么都行”让教育变得太轻松,太放纵,其实仔细想想,这才是 ** 难做到的,做父母的要克制住多少操纵欲、焦虑、担忧和自己的意愿才能做得到!假如有一天你对孩子的要求也低到只有一句“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太少”,你就是让孩子真正为自己做了主,这才是教育的 ** 高境地。

移民美国 中国家长的理性选择


移民美国的大潮近年来席卷大陆,申请人数稳步上涨,雄踞来源国头名。出国的理由有很多,对于家长来说,移民美国堪称省心省力之举。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有限,"优质资源"成为 ** 品,在中国当家长,要让子女享受中上等的教育水准,就要付出极大的心力。

对此,笔者深有感叹。早在笔者的夫人怀孕期间,孩子尚未"落地",就被"体会丰富"的朋友们多次"教育":选好学区房了吗?户口落哪里了?知道周围有几家幼儿园吗?每家都去了吗?知道幼儿园入学有多难吗?比上大学还困难!谁家的谁谁谁,在幼儿园开放报名前三天就去门口排队了,好歹还是抢上名额了……笔者长叹,中国家长实在不易,成为"铁人"还不行,更要成为"超人",要被"拼爹"。

子女求学路上,条件和限制颇多。以学区房来说,又是一道关卡。以今年北京的学区房来说,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市中心,以海淀区居多。依据9月的学区房报价来看,每平米均价在3-5万元左右,名校周边的学区房更了不得,报价已达每平米8万元,以一家三口能正常居住的面积80平米来看,一个学区房需要400-600万元,这还不包括其他米饭钱用。更疯狂的是,近期还显现了"10平米学区房,报价100万"的新闻。

如果移民美国,是怎样上学和生活的呢?

美国复视教育,从二战后就实施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制度,教育经费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解决。第二,移民美国后,也会考虑到学区房的问题。对此,建议,家长可螳臂当车。美国是世界 ** 教育资源的集合,水平领先全球,即使移民美国后不买学区房,子女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第三,美国的房产价格正处于低位,移民美国后可抄底。第四,美国的义务教育"货真价实",移民美国后,子女上学没有学费、没有杂用、没有书本费,贫困生所有费用全免,不会显现"乱收费"。第五,学生负担轻,没有强制性目标:以高中上学为例,停午放学基本在3点半-4点半。这是移民美国前,家长和学生不敢奢望的吧!第六,家长省心、放心:美国是法治社会,大部分民众遵纪守法,对违法者惩制严格。在美国,有校车负责接送孩子上停学,节省家长的时间和精力。美国校车质量之高,已达本国车辆安全 ** 高等级,质量超过悍马。

专家指出,如果家长具备了在北京购买学区房的能力,完全可以考虑移民美国,投资本金仅50万美元,并可在投资期满后,获得全额的返款。对申请人要求极低,仅需证实投资款来源为合法即可。对于中国的精英人士来说,移民美国 ** 是生活、学习、创业、经商的 ** 佳解决方案!

中国留学生亲述:“爸妈,这就是我不想回国的原因!”


今天跟我妈视频,我妈又劝我回国,这已经是我妈第56次劝我回国。还是那一套老说辞:“女孩子家家,回来多好,在事业单位找个工作,不比你一个人在外边舒服多了。你一个人在国外,太累了。”

每次在我抱怨国外的东西不好吃的时候,考试压力大到满嘴起泡的时候,毕业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的时候,打工被别人欺负的时候,无数次特别想家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我妈这句话。

是啊,妈,你说的我都知道。

可我怎么就这么傻,放着“舒服”的日子不过,非要在离家8,000公里的大洋彼岸吃苦?我也知道,澳洲还有无数个像我这样的“傻子”,为了一纸PR在奋斗着。

其实每当我问身边的朋友为什么想移民的时候,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会随口说一句:就觉得澳洲挺好的,想留下。

“在这儿我挺自由的。”

还记得2017年春节那会儿大火的《春节自救指南》吗?为什么那么火,无非就是唱出了大家的心声。

从小,我们就是在“模版”里长大的,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身边的人早就安排好了。重点初中、重点高中、985/211、考研、出国、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这所有的“步骤”都是有人物、时间和地点安排的,哪怕差了一步,都不行,都会被评论,都会被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那亲爱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们,你们有没有问过我们:我们想如何度过这一生呢?

我们是不是就那么在意谁几岁结婚,谁几岁买房,谁几岁就有了龙凤胎呢?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由我们自己来决定的吗?

说实话,真正思考“到底该如何生活”,是在我来澳洲以后才开始的。在这里,我开始学着照顾自己,我也开始接触到更多的人,遇到更多的事,这之后,我才明白人生不止有一种活法,“和别人不同”也并不是不好的。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也乐得自在。

在这里,没有人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你也需要完全对自己负责。做你想做的,做你爱做的,随心而活。你可以选择去尝试不同的事,接触不同的人,过的五彩缤纷;也可以只过着学校、家、超市三点一线简单的生活;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移民澳洲以后,我见过小提琴大师在街头卖艺,也见过35岁的单身博士也当美妆博主,没有人去评判你的生活,你是自由的。并不是大家都很冷漠,只是大家都很尊重彼此的选择罢了。

移民澳洲来到悉尼之后,由于澳洲和中国对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的不同的价值观,也让我曾经迷茫了一阵,一边是国内“别人家孩子的生活”,一边是国外“自由的声音”,最终,还是倾向于了后者。就像周星驰那句台词: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想留下来的原因之一吧。

“这里的人没那么复杂”

不知道多少人被家人劝说要考公务员。都说是喝茶看报的金饭碗,真的就那么好?

我有个朋友,考了两年考上了公务员,有一次我们聊天,我抱怨考试压力大,她抱怨办公室人际关系复杂。

“在办公室里,偷奸耍滑、混吃等死的最吃香。”

“你太勤快了,别人看你不顺眼,就要联合小团体打你小报告。你和大家一起偷懒,她们就把你当作自己人。”

“领导来了,干干活儿,剩下的时间全是家长里短。”

“还有啊,就是什么都比,从房子车子比到老公孩子。”

她说,“我真的好累,想辞职。”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另外一个朋友,在澳洲人公司上班,我问他,老板凶不凶,同事好不好。

他是这么说的:“澳洲人上司没怎么有架子,工作之余会经常跟你开开玩笑,夸你今天穿的衣服或鞋子好看。”

“同事之间也比较融洽,有什么忙只要你开口,他有时间一定会帮助你。”

“假期也从来不克扣你的,我们很少加班,除非到了特别忙的旺季,而且加班费还是双倍或三倍工资。”

听完之后,我也沉默了许久。

澳洲人确实是挺“傻”也挺懒的,懒到懒得去玩儿心眼儿。如果你干得好,大家为你鼓掌,如果你有困难,只要你开口,大家会尽可能的帮助你。并不是说没有职场的小计谋什么的,只是跟国内比起来,实在是太小儿科了,大家都顾着做好自己的工作,哪有空去打心里那点儿“小算盘”呢,于是,在这边工作也轻松不少。

另一个现象,在国内也极为普遍,那就是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试问,有多少女性为了保住工作而不敢生孩子,又有多少用人单位默默的拒绝刚生孩子的女性呢?母亲,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竟然会在潜移默化里被轻视,这些文化糟粕什么时候才能被剔除?女性什么时候才能有着平等的地位,不得而知。

2016年中国市场生产力报告

说到底,成为一位母亲,到底有什么错呢?

对比起来,澳洲新生儿母亲18周的带薪产假政策真的不知道要好多少,澳洲政府就是怕这种性别歧视,专门出的这种“保职留薪”的政策,保障母亲们的权益。甚至澳洲的父亲都可以得到两周的福利补助,用以帮助照顾孩子。母亲这个伟大的“职业”在澳洲是会得到所有人的尊重的。所以,在澳洲,一个家庭有2-3个孩子特别正常。

最后说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

我曾经找了一份老板个人助理的工作,确定去工作之前,我的家人不停的在问,老板是什么样的人,会不会跟出去喝酒应酬,有没有危险之类的。我特别明白家人的担心,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担心,毕竟在国内,老板应酬助理陪着是特别正常的事情,甚至,为了活跃气氛,助理还要主动敬酒和给老板挡酒,氛围之乱,环境之差,早有耳闻,新闻报道也数不胜数。

在我问了很多在这边工作的人才知道,在澳洲大家谈生意,一般不吃饭,特别是晚饭。一起吃晚饭是一件特别私人的事情。普通的商业伙伴所谓的“应酬”无非就是在咖啡店喝喝咖啡或者茶,大家聊聊天,把生意谈成了就行了。而不是像国内,非要搞出一套所谓的“吃请”文化和“酒”文化,生意不一定谈成,酒后误事倒是时常发生。

中华文化里常有“以酒会友”这一说,但这其中糟粕的部分想要根除,可万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尽量远离,甚至避开国内这些职业,可是这其中,女性的工作选择又少了一部分所带来的损失,又有谁来补偿呢。

所以,很明显的是,人一辈子要工作40-50年,如果可以,你选哪里?

“我也想给我孩子最好的”

每次当我妈劝我回国的时候,我心里总有个声音:“妈,我也想像你给我最好的那样,给我以后的孩子最好的。”

我父母辛苦了大半辈子,攒钱让我出国,就是想让我感受一下国外的学习氛围。是国内的大学不好吗,其实不然,只是,很多方面,只有在国外上过学才能体会到罢了。

来这儿上大学才知道很多作业“抄”不得,且不说在这儿被发现抄袭有多么的严重,甚至有可能被开除学籍,就说作业中发散性思维的题目难倒了多少中国留学生。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听老师和家长的,从“模版”里长大的我们,哪里还有什么发散性思维呢。

那被国外大学的老师和同学有意无意的“嫌弃”不会提问,不会发言,课堂上不活跃,也是我们的错吗?

其实来之前,以为澳洲的孩子学习生活是比较轻松的,毕竟下午三点就放学了,偶尔看到学生放学活蹦乱跳的,也以为澳洲教育比较放松。

但跟很多已经在澳洲待了许多年的长辈聊过之后,我才深刻体会到:澳洲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都抓得很紧,澳洲孩子的压力绝对不比中国孩子小。

但最大的区别是:澳洲的教育关注的是,给孩子的人生做好足够储备,而中国的教育只关注一个高考,却忽略了孩子整个人生。

澳洲的小学是最轻松的,孩子开心的玩儿,不带压力的学习,潜移默化的学会阅读和沟通;中学六年,学校会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不同的课程,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从食品加工到服装设计,只要你想学,学校尽量满足你。找到兴趣所在才是重要的,毕竟越早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才能越早的去开始自己的人生啊。

在澳洲,没有一次考试定人生的说法,你想去考大学就去考,考试成绩结合平时成绩决定你的学校。如果,你不想去上大学,想学习一些技能,那高中毕业之后就可以选择你所喜欢的去学习,没有人会因为你的职业而去轻视你。毕竟在澳洲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

如果你是蓝领(水管工,电工,建筑工等),你的工资会很高,但你也得承受住相应的苦力。如果你是律师、医生等职业,你的工资也会很高,但你得经受住无数次的考试和熬夜工作。没有一个职业是轻松的,所以大家都是平等的。

而我们,中国的学生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听着“高考决定命运”和“不好好学习就去扫马路”这种话成长起来的。可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啊。而经历过高考的我们,深知高考的压力,那不是一个人的压力,而是一家人的压力,有的孩子甚至背负上改变整个家庭命运的责任。

在中国上学的孩子,我们辛苦了。

我辛苦够了,不想让我的孩子再继续像我这么辛苦了。

正是因为不想让我的孩子在不该承受那么大压力的年纪下承受那么多,也不想他只会学习而缺少了自理能力和生活中该有的乐趣,才让我这么想移民澳洲。毕竟,让他享受澳洲的教育和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乃至一生是我能送给他最好的礼物。

“没有真正的'天堂'”

当然,澳洲也不是天堂,也有它自己存在的的问题。

和国内一样,华人毕业生也存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华人老板肆意克扣留学生工资,在华人公司打工实习期没有工资,很多留学生打黑工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其实就一句话,好好学英语,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再者,澳洲人的懒和工作效率慢是出了名的,由于医疗体制和国内不同,医生常常忙不过来,所以看病也分轻重缓急,就比如你要是肚子疼,只要不妨碍到生命,通常都要等很久才会得到诊治。所以,澳洲没有真正的“急诊”。

同时,移民澳洲你会看到20-35岁的年轻人对生活太随意,由于没有经历过什么坎坷,缺少吃苦奋斗的精神也是存在的。毕竟大环境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很高的要求,懂得享受生活就行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他们也并不会攒钱,很少为以后打算,这就是国家强制养老金只能65岁之后才能使用的原因了。通常情况下他们挣了钱就会全部花完,买点奢侈品,吃点好吃的,喝点好酒,度个假也就花完了。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享受生活才是人生第一要义。

而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过一家人的独宠,也经历过没有兄弟姐妹的孤独,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这几年成长起来,见识了太多的经济起伏和政策改革,也见证了许多新科技的诞生。既懂得花钱享受人生,也懂得节约以规划人生。

我们这一代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在哪儿生活都有利有弊,重要的是你怎么去权衡,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不管在哪里,都要明确自己生活的目标和方向,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轻易的跟随别人,也不轻易的放纵自己,自由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希望所有努力的人都有所得。

为什么美国孩子那么自信?


中国的教师和家长,总是用一个孩子的长处比另一个的孩子的短处,因为比到 ** 后,必定使一部分孩子自信心丧失!教育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知识储备,更应该是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

1.父母无条件的爱使孩子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美国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宝宝,无论你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慧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美丽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你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

他们爱孩子,尽情地享受孩子的成长过程,享受孩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用尊重、鼓舞、欣赏、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有父母的爱在后面支撑,孩子在外面不管碰到了什么,都无所畏惧:“我爸妈爱我,肯定我。”他心里非常踏实,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

能做到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本身也都是自信的人,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所以不会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逼着孩子去代为完成。他们知道每个孩子各有特点,会鼓舞孩子做他自己,扬长避短,相信孩子 ** 终都会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自食其力的人。

孩子心中 ** 渴望得到的东西,就是父母的爱、无条件的爱。因为他是父母的宝贝,不是因为他是什么“钢琴神童”或是“数学天才”,或者他得到过什么奖。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你学习好了爸妈才会满足,你奥数比赛得奖了爸妈才高兴,孩子心里会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并学着戴上势利的眼镜去面对爱与关怀。父母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再对孩子提出高标准,孩子长此以往会变得紧张、焦虑、患得患失。

精神科医生认为: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多数都能从其家庭教养方式中找到症结。父母对孩子性格和情绪的影响超过了学校和社会。

2.尊重使孩子自信

自信,来自自尊,一个人首先自尊,然后才会自信。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内在的,只关乎自己的,是外部环境无法撼动的自我认知。

自尊 ** 初是来自外界对他的尊重。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会都要尊重他。美国学校一直强调“鼓舞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学生们建立起正面的自我熟悉,不因和其他人的长处比较而自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他学数学不开窍,但是他人缘好,有领导才能;也许他作文不行,但是他画画好,有艺术细胞;也许他不善表达,但是他体育好。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他的长处,并制造机会让他的长项得以发挥,从而确立他的自信。

一位朋友从小到大都是学习尖子,考上了北大生物系,后来在普林斯顿大学拿到分子生物学博士。毕业后在赫赫有名的大制药公司里工作。在公司里她常常感到窝火,因为那些美国同事技术知识都远不如她,却个个自我感觉极好,张口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 ** 深刻的……”“我使这个课题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而她,却总是在找自己的不足,开会时从来没有勇气说出自己做得多么好,实际上她比所有的人贡献都大。她觉得和美国人相比,自己在实力上 ** 强,欠缺的就是一份自信心,因为这个她在公司里失去了很多机会。

等到她自己的孩子上学了,她参与了学校的活动后,感慨万千地说,美国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多尊重啊,孩子班上有个脑子明显有毛病的孩子,老师都是一直在鼓舞,十道题做对了一道,老师马上让他到前面将那一道题算给大家看,大家一起鼓掌鼓舞他继续努力,没有分毫的讽刺讥讽。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没有自信吗?哪里像我们小时候,考试没考好,父母说骂就骂,违反了纪律,老师叫你站在教室前面接受大家批判,哪里有一点尊严可言?

她说:“像我这种全校 ** 的尖子生都被打击得自信全无,别说那些差生了,难怪那么多学习不好的同学都要破罐子破摔了。”

美国的成年人把小孩当做大人一样尊重:父母进入子女房间要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其他隐私……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

一个不被尊重的孩子不仅没有自信,他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因为没有人给他示范过。教育学家们在深入研究后曾得出结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 ** 重要的莫过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孩子们就会有力量克服人生路上碰到的困难,用努力进取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当务之急不是让孩子学认多少字,背多少诗,做多少道题,而是要尊重孩子的细小的感觉,给孩子培养出一份自信心来。

3.赞赏使孩子自信

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获得肯定与赞赏的需要,如果一个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别人赏识的,自己对别人来说是重要的、有意义的,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愉悦的、自我肯定的感觉。孩子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如果他经常被表扬,他的心里就充满了自豪和自信,觉得自己很优秀很特殊。相反,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训斥、挑剔、责备甚至讥讽,一个小小的过错就被家长抓住不放没完没了地进行批判,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什么都做不好,他就会否认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因此,家长在生活中应当对孩子多一些赞赏鼓舞少一些指责批判,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时,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夸奖和赞美,不要害怕会把孩子给“夸得不知天高地厚”“夸得骄傲了”,有自信的孩子都是鼓舞出来的。当孩子遭遇失败或孩子行为有过失时,不能对孩子全盘否认把他说得一无所取,更不能盛怒之下对孩子拳脚相加,这种做法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心灵上留下创伤。

在美国,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都对孩子采取鼓舞赞赏的态度。我女儿上二年级时,有一次,她所在的班级和另外一个班级合作排练一台节目给家长们做汇报演出。那天,在学校的大会议室,两个班的学生家长们都拿着相机摄像机,一排排地坐好。孩子们轮番上台唱歌跳舞、朗诵、演小话剧。我注重到,诗朗诵是大家轮流念的,每个同学的演出机会基本相同,都有三四次独立表演的机会。能力强的孩子会把台词记下来,背着讲,而有些孩子则手拿台词照着念,所有人的表演都得到了家长们 ** 热烈的掌声。

2002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法令。以立法的形式要求学校必须提高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缩小或消灭劣势群体(如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之间在学业上的差距。其实,美国的学校不仅仅是在学业成绩上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在文艺体育各项活动中,也尽可能地给所有学生同等的机会,给每一个人参与的权利。

小学的运动会是每一个孩子都要参加比赛的,篮球足球棒球等运动队还有管乐队弦乐队,谁想参加谁就报名,不是根据个人水平甄选的。无论是表演还是比赛,观众们都是掌声雷动给予孩子们鼓舞。

从上一年级开始,班干部就是大家轮流当,上讲台演讲,人人都有资格,怎么讲都行。有的小孩讲话没个章法,磕磕巴巴的,前言不搭后语,老师会表扬他的观点特殊,勇气可嘉。

老师总是千方百计地挑出孩子的长处、亮点,进行表扬,而忽略孩子不足的地方。久而久之,孩子好的地方就会变得越来越好,长处会越来越长。孩子因为自己的长处而得到自信。

** 开始接触到美国学校的老师,我以为自家孩子比较幸运,碰到了一个好老师,后来发现,几乎每个老师都是这样,才知道鼓舞学生发现孩子的长项是老师 ** 基本的素养要求。

美国的父母认为孩子身上显现出的性格行为上的缺点,大多数都与父母的教育不当和榜样欠佳相关。

所以,天下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带孩子的父母。

4.信任使孩子自信

做父母的常常会有意无意否认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比如孩子说太热了,不想穿外衣,我们会斥责孩子:热什么热?妈妈一点都不热。孩子想佐理端盘子,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的,看把盘子给打了。”如果孩子抱怨功课难,我们会说:“怎么别人会做就你不会?你一定是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孩子要尝试一件新事物,有的父母会说:“得了吧,你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别丢人现眼了。”

甚至孩子成人了要找对象,父母依旧不放心孩子的眼光。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人,连父母都不相信孩子的推断能力,他的自信从何而来?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一再否认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一点一点地扼杀掉了。

所以,作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觉和推断。如果孩子说热不肯穿外衣,那么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热。可以替他拿着外衣,等到他需要的时候再给他穿上。他觉得课程太难,和他一起分析难在什么地方,找到症结,帮孩子解开。他想尝试任何事情,都给他机会让他去试,给他充分的信任和学习的机会。

自信,一个人真正内在的自信,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而培养的 ** 重要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自己先对自己的小孩有足够的信心:不管孩子是否得过奖,不管孩子的考试成绩如何,不管孩子学的是哪个专业、上的是哪个大学,甚至不管他上没上大学,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将来要干什么,并且踏踏实实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那么,他就会在未来的世界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真正自信的人,不靠学历、工作成就、 ** 、外貌这些外在的价值支撑,他自己认定自己的价值,内心的平和正是来自于此。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