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华人欲推动修改历史教科书 有利民族融合

2020-11-05
多伦多移民条件 有移民搬家经验 移民新西兰有什么条件

【www.ym16.com - 多伦多移民条件】

十九世纪60年代,中国劳工在大雪弥漫的内华达山脉修建铁路。图片来源:美国中文网

据马来西亚《光华日报》1月19日报道,马来西亚华人教育基金会将出资120万令吉,用于出版约30万本华小生必读的华人历史参考书。马来西亚首相署部长魏家祥指出,出版这本书目的是弥补历史教科书的不足。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的华人开始发出声音,希望要在历史教科书中正视海外华人历史。

各地呼声不断

据马来西亚《东方日报》报道,大马上议员张盛闻2014年10月曾发表演讲,将致力于还原历史教科书课题。马来西亚华人公会上议员蔡金星也说道,在内阁没有华裔代表的时候,有些人故意篡改历史。现有的历史教科书抹杀了华人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贡献,呼吁编写者如果不清楚详细内容,大可前来询问,定会一一解答。

美国犹他州多元文化事务部部长中野女士在2014年5月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说:“犹他州将推动把铁路华工贡献更多地写入美国历史教科书。”她认为,无论在过去参与修建太平洋铁路还是现在参与犹他州的建设,华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美国媒体报道,洛杉矶社区学院理事伍国庆也在致力于推动把1871年洛城华埠发生的华人大屠杀写进学校的历史教科书中。

据《明报》报道,2014年2月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推出了“正视华裔历史总动员”行动,呼吁正视华人在加拿大历史上所遭遇的不公平,修改本省教科书,如实反映卑诗省过往不公正对待华人的历史。

有利民族融合

华人旅居他国,在国外谋求生计中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遭遇了诸多的不公平待遇。然而这些历史却大多不为人知晓。

“目前教程中已经约略提及华人修筑铁路,以及人头税等题目,但只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也不够广泛。”温哥华学务委员胡慧仪指出。“实事求是地讲,华人和亚裔人群的历史、文化和对美国的贡献,迄今很少出现在美国学生的历史教科书中”,“传承一种文化和一段历史还需要历史研究以及书籍的教育与推广。”中野女士说。

在“正视华裔历史总动员”行动中,西门菲沙大学王健教授表示,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华人对加拿大的历史贡献,尤其是下一代的学子们。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吴磊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在历史教科书中正视华人的历史肯定是好的,可以帮助其他民族了解华人。民族大融合是时代的趋势,而各个国家不同种族、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平等相待是建立在对历史的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上。设想,如果一个国家的各个民族因相互不了解而产生了歧视,必然会造成社会不稳定,那么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卑诗大学余全毅教授表示,这种举措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如何克服种族主义,建设一个更为公义的社会。卑诗教联主席兰柏德认为,不同的族裔都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其它族裔的历史加进本地教科书内,可以让本地的社会制度更加丰富及多元化。

政府社团需合作

然而要让历史教科书真正正视海外华人史,我们要走的路依然很长。

加拿大卑诗省国际贸易、亚太策略及多元文化厅厅长屈洁冰认为,能否修改历史教科书,还需要与省教育厅进一步详细商讨。吴磊说:“要真正做到让历史教科书真实反映海外华人史,需要政府的重视、社会力量的参与,特别是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参与。”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马来西亚已有社团积极寻求与教育部合作,愿意提供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历史数据记录,协助教育部重新编写历史教科书,以真实反映华人历史。还有的华人社团捐助出版华人故事系列书籍和光盘等,希望能成为学校的辅助教材。

海外华人史,凝聚着海外华人在外谋生创业的血与泪、光荣与梦想。以纸做媒,海外华人史需要被正视!孙少峰 张 莹

小编推荐

美国华人新分布图出炉!加州华裔人口多


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华人最为集中的前五个区域为:加州,华裔人口占总华裔人口的36.9%;其次是纽约,华裔人口占总华裔人口的16.9%;新泽西州,占4.4%;得有12万多人,占4.2%;华盛顿州有8万多人,占2.8%。

颜色越深聚集的华人越多。图片来源:美国侨报网

在美国纯中国血统的中国大陆移民312万多人中,第一代移民的人数为169万多人,占华裔移民总数的54.2%,他们很多仍按较传统方式生活。

第一代移民的人数为51万多人,占华裔移民总数的16.4%。第二代以上移民人数为91万多人,占华裔移民总数的29.4%。

第二代华裔的生活方式较为美国化,多用英文沟通和社交,与主流社会接触比较多。第一代与第二代一起生活的华裔家庭人口约占45.8%,他们生活方式较为混合化。

华人在美国的居住很有规律,主要是集中在加州、纽约和大都会城市。加州的华裔人口有110多万人,占总华裔人口的36.9%,纽约州华裔人口为50多万人,占16.9%。

其它美国华裔最多分布于新泽西州,有13万多人,占4.4%。得州有12万多人,占4.2%。马萨诸塞州有11万多人,占3.8%。华盛顿州有8万多人,占2.8%。宾夕法尼亚州有7万多人,占2.5%。马里兰州有6万多人,占2.3%。佛罗里达州有6万多人,占4.1%。

而按都会地区来看,纽约–新泽西东北地区来自中国大陆移民数量为55万多人,旧金山–奥克兰圣荷西地区有50多万人,洛杉矶–长堤–河边地区有45万多人,大华府地区有10万多人,大芝加哥地区有近9万人。

美国的华裔人口主要来自四个地区,其中来自中国的移民占据主导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华人移民多来自广东和香港。20世纪50年代,大量中国台湾民众移居美国。与此同时,东南亚各国的中国公民移民美国后也构成美国华人社区的一部分。

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居民赴美留学、探亲人数增多,在90年代形成民众赴美的高潮,这些人被称之为华裔中的新移民,以区别以前来自广东、香港的老侨和来自台湾的移民。

在美国的华裔移民中,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占据多数,比例为59.5%,也就是说美国华裔移民中5个人中,3个是来自中国大陆。来自中国台湾的移民占15.9%,美国华裔移民6个人中,有1个来自台湾。来自东南亚各国的中国血统移民占15.3%,美国华裔移民6个人中有1个来自东南亚各国。

英国华侨华人概况


英国华人主要居住在城市地带,剑桥和伦敦金融城的华人占当地人口比重最高,达3.6%。据英国国家统计局2012年12月发布的数据,英国华人的总人口在41万到43万之间。但英国华文媒体认为,目前英国华人总数已达到了60万。

英国华人所从事的主要行业有餐饮、财会、金融等中高端职业。仅伦敦一地的注册会计师就超过1000人,是此行业中仅次于白人的第二大族裔。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驻英大使馆登记在册的华人社团总数已有300多个。目前全英最大的华人社团联合体是全英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现有51个下属社团。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华人社团在服务英国华人方面历来有出色表现,在向英国议会和行政部门游说以维护华人权益方面,华人社团也愈来愈积极。

英国华人社团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成熟的华人社团成员主要是香港移民、老一代广东移民及其在英国的后代,大陆来的留学生很难融入到这个圈子里;许多华人社团以经费有限为理由,将主要的服务对象设定为老移民;还有一些老移民对新移民的行为习性看不惯。

政治冷漠是英国华人的一个流行病,投票、参选不积极,遇到罢工、示威更不积极。按人口比例,华人在英国下议院至少应有4到6席,但目前是零。在800人的上议院中华人也只占据一席。据英国选举委员会的调查,英国华人是所有少数族裔中选民登记比例最低的一个群体。

目前在英国,有些华人凭借个人能力或家庭财力较快地跻身精英阶层,但大多数华人仍处于社会中下层,他们中的许多人为求职而烦恼、奔波,他们面临的求职障碍包括英国的高失业率、身份和签证问题、语言水平等。(据《世界侨情报告《2012-2013》整理)

法国华侨华人概况


中国人移居法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期。19世纪中叶,湖北的天门人和浙江的青田、温州人途经西伯利亚辗转来到法国、荷兰等西欧国家。1964年中法建交后,中国大陆移民涌入法国。1990年以后,法国成为华人移居欧洲的首选目的地。据法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数据,法国华人数量在80万到100万之间,其中30多万人聚居于大巴黎地区,形成了几处相当有规模的唐人街:巴黎13区,美丽城和龙城唐人街。

法国的华人社团目前有100多家,相对活跃的有20多家。华人社团多以亲缘、业缘和地缘为基础组建,近年来很多专业性社团逐步涌现。法国的华人社团中影响力较大的有法国华侨华人会、法国潮州会馆、法国青田同乡会、法国华商总会等。

餐饮、皮革和服装业是法国华人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餐饮是华人传统行业,以潮州菜最为有名;皮革业以批发为主,为温州人垄断,多数集中在巴黎第3区的庙街;装业也以批发为主,温州商人居多。就整体而言,法国华人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模式位于欧洲华人社会的前列,一批华二代已经顺利接班,正不断提升法国华商的经营水平。

近年来,法国华人社会开始涉足政坛。法国华人融入主流社会,参政议政的愿望日益强烈。2012年法国大选前,法国很多华人社团号召会员和其他有投票权的华人投票,而法国左右阵营也不断向华裔群体示好甚至直接拉票。

法国的华文纸媒现有7家,收费报纸有《欧洲时报》和《星岛日报》。免费报纸有《法国侨报》、《华人街报》和《欧洲商报》。其中,《法国侨报》是目前所有法国华文媒体中唯一的一份双语报纸,每期都是定点投放,读者自取,深受读者欢迎。

总体而言,法国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一直比较友好。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每年农历新年都毁在巴黎总统府举办新春招待会,宴请华人代表。法国统计局的最新移民调查显示,90%的华人移民后代以法国人自居。在当前欧洲大呼“新同化主义”政策的同时,法国也不例外。在法国,外来移民被要求尽快融入社会,即使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移民,仍会被当作“异类”来对待。不过,法国主流社会传统上认为,华人移民是模范移民群体,有点神秘,但没问题。(据《世界侨情报告》

英国华人:初代移民闯政坛


本次英国大选,共有11名华裔候选人分别代表保守党、工党、自民党、绿党等政党,角逐国会议员席位,华裔候选人数量是历届英国大选中最多的一次,英国各大政党对华人社区的诉求也越来越关注。

没有骄傲的身家背景,凭借个人奋斗,在英国政治生态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他们以初代移民身份成为英国政坛的闯入者。

步入主流的方式

35岁的王鑫刚说话语速很快,每句话中都带着“腐蚀性”极强的东北口音。目前,他是伦敦金融城投资银行的一名高级经理,与太太和3个女儿生活在伦敦市郊。他骄傲地向记者说:“我6年前的收入就已经超过了国会议员。”

如果竞选成功,全职做议员的代价包括放弃未来“钱景”丰厚的经理人生涯。为何押上大好的“钱途”去竞争一个经常被媒体置于炭火之上的议员席位?

要了解他的参选动机,还得回到14年前。

“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王鑫刚借用现在流行的说法解释14年前他来英国读书的目的。那个时候,王鑫刚的想法很简单:练好英文,顺利拿到帝国理工的硕士学位,然后回国,做一名交通工程师。

英国的硕士学制只有一年,王鑫刚尚未毕业时已拿到了欧洲最大的设计和工程咨询机构——阿特金斯公司——的工作邀请,他决定与这家公司签约。

英国本土一直有通过马拉松、举办舞会、捐款捐物等活动为慈善事业筹款的文化传统。看到身边许多朋友都参与这些体面的活动,王鑫刚也迫切地希望加入到这种代表社会阶层的潮流中。依托自己金融方面的专长,他帮助当地学校分析数据,并兼任一家慈善基金支持的创业中心的审核官。从事慈善让王鑫刚有机会进入主流社会。

从“学成回国”到参与政治

2013年是王鑫刚的人生转折之年。伦敦保守党支部打电话给王鑫刚,询问他有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邀请他作为志愿者向老百姓发传单。王鑫刚痛快地答应了。

那年夏天,他和保守党支部一天3次发传单并且第一次敲开当地人的家门询问生计。这种接地气的互动,让习惯坐在办公室里处理数字和报表的他感觉新鲜。

第一次参选发生在2014年,多少有点儿戏剧性。王鑫刚为了给大女儿选学校,从伦敦搬到了相距不远的萨里郡。他主动询问当地保守党支部,是否有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可做。萨里保守党支部回复他说,不仅有很多传单要发,还问他有没有兴趣参选当地议员。经过一些简单的考核,去年5月,他获得了萨里地方议员的候选资格。但他人生的第一次竞选,以失败告终。

王鑫刚并未气馁,反而开始对这个重新点燃他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事情充满兴趣。

他联络到保守党的总部表达了自己参加大选的意愿。2014年下半年,在经过层层海选和考核之后,王鑫刚正式成为保守党国会议员的候选人。为了争取到选民,王鑫刚的政治主张是继续为曼城当地居民改善交通和教育状况。

这几个月来,他每周要花来回10个小时往返于萨里和曼城。包里总是装着4块手机电池。在路上,他不停地接、打选民的电话,接受媒体的采访。

“政治是我的兴趣,我会干到老”。最后,他对记者说,这已远远偏离了当年“学成回国”的设想。

华人参政热情初现

英国杜伦大学教授克雷格曾经表示,“华人广泛分散居住在英国各地,是造成华人参政难的主要原因”。参与政治不仅需要有为公众服务的热情,还要有时间,精通英语,且无紧迫的经济压力。

华裔的二代、三代移民,以及包括王鑫刚在内的新移民,大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逐渐成为社会专业人士,参与政治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在各个族裔相继跳出固有框架挑战传统秩序的新时代中,王鑫刚们也在寻找适应政治现实的出口。

近年来,华人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提高,逐渐温热了华人社群的政治冷感,华人参政热情日益高涨。2010年,英国国会的选举中出现了8名华人的身影;今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1人。

“与其他华裔候选人相比,我们更了解中国”。保守党威尔士亚伯拉昂选区的国会议员候选人、同样来自中国的何易告诉记者,中国经济的崛起直接带动了英国在教育、高科技和投资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这使得政策制定者必须更加了解中国。

除了华人群体崛起的客观原因外,英国政党寻找以及培养华裔候选人正在成为一个主动且有组织的行为。过去10年,英国三大主要党派已经分别建立了华人分部——保守党华人之友、华人工党以及华人民主自由党。这些组织积极邀请华人参与政治活动,而且对他们的诉求给予及时诚恳的回复。王鑫刚正是保守党通过这种途径培育出的新鲜血液。

“我希望进一步参与政治,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华人参与政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间能诞生一位华裔首相。”最后,王鑫刚对记者道出他的梦想。

英国华人与政治系列四:华人工党


“我对保守党和自民党挑选了华人代表参加下一届大选,感到很高兴。华人工党正在这方面努力。” “华人工党”主席梁辛尼(Sonny Leong)9月底在工党年会的一个关于争取华人选票的座谈会上对BBC中文网记者这样说。

英国在野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已分别宣布选出李泽民和杜淑真代表参加下一届大选两个伦敦议席的选举,工党至今暂未有华人候选人。

“华人工党”创办人之一梁辛尼强调每个政党挑选代表的方法不同,不能笼统地比较,但他乐于见到更多华人参政,他自己正考虑党内人士鼓励他参加初选的建议。“2009年底前将有更多现任工党议员宣布在下一届选举前退休,空出更多议席。华人工党希望在工党胜算高的选区赢得初选,我们不仅希望参选,我们更希望能够获胜,胜利是很重要的。”

“华人工党”可以说是工党在1997年大选赢得压倒胜利后对华人产生的一个积极影响。当时工党的华人成员希望提高他们在党内的利益和推动英国华人参政议政,在1999年成立了“华人工党”。创办人之一是当时的首相布莱尔的华裔弟妇谢锦霞(Katy Tse Blair),她至今仍然是“华人工党”的执委。

“华人工党”今年首次在工党大会期间举行座谈会,讨论的主题是争取华人选票。出席者包括工党副党魁哈曼女士和外交大臣米利班德。

吴美莲

米利班德指出,英国40多万华人在政治、商业、文化和个人方面与中国的联系,是英国的一个重要资源。他说华人对英中关系非常重要,因此政界有必要与华人加强沟通。“我们有义务确保国际化的精神配合国际上的合作。”

米利班德说:“当今世界没有什么问题和威胁的解决方法是可以没有中国的参与...去年胡主席表示2008年是英中关系最好的一年。”

哈曼强调“种族多元化”是英国将来维持繁荣的关键。她承认华人在英国议会的代表性接近零,她承诺将尽力改善现状,并对有意参加工党党内初选的两名华人表示支持。

其中一名有意参加初选的是背景属于马来西亚华裔的吴美莲(Mee Ling Ng),她分别在2001年和2005年参加两个不同伦敦选区的工党初选,头一次以十票落败,第二次在最后一轮激烈的竞争中败阵。

“参加初选是非常艰巨的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对你的家庭生活。你需要在整整六个月内全身投入了解党的一切。但我有信心凭着我担任多年地区议员的练历,我已经准备好在国家的层面为民众服务。”

“很多人听到党内挑选的过程已经却步,因为你必定要对党的机器了如指掌,投放你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才有机会胜出,但我认为胜出的机会是存在的。”

吴美莲加入工党30年,多年来为英国国民医疗保健系统(NHS)提供医疗政策的专业意见。她在1986年至2002年期间多次成功连任伦敦东南刘易舍姆(Lewisham)地区议员。

尽管她在党内初选两次落败,她仍然信心十足,她已再次向工党表明参加初选的意愿。

“我不希望自己参政仅有象征意义,而是希望在工党有把握的选区获胜。”

屡败屡战的吴美莲对英国少数族裔参政抱有很大的期望。“英国人投票主要看哪个政党与自己的看法一致,政党的政策是否符合自己的想法,所以你可以看到已经有很多南亚裔或非洲裔人士成为白人为主的选区的代表。”

郑信和

郑信和是另一名有意参加初选的“华人工党”成员。他曾经在中学任教化学和数学30多年,后来成为几家学校的校董。在教学期间他同时为工党在伦敦巴尼特(Barnet)地区的分部做地区工作,在2002年当选为该地区议员,但在2006年以40多票连任失败。这一次他希望成为议会选举候选人。

“我多年来一直默默地在社区服务,从没有想过自己参选,要不是朋友和同事的积极鼓励,到了几乎要‘逼迫’我的程度,我也不会主动去报名参加地区议会选举。”

郑信和指出,“缺乏信心”很可能是华人远离政治的主要原因。他在巴尼特这个有七、八千华人的地区的工党分部开始接见居民之前,没有任何华人到那里求助,他出现后才陆续有华人到访。他认为即使会说英语的华人当中,有很多人仍然觉得与“自己人”讨论问题比较容易。

郑信和已经表达了参加初选的意愿,他希望能够成为第二代、第三代英国华人关心政治的榜样。

根据英国选举管理人员协会(Association of Electoral Administrators)在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30%的华裔英国公民没有登记做选民,在所有少数族裔当中对政治冷感的程度仅次于非洲--加勒比海裔。

尽管李泽民、杜淑真、郑信和、吴美莲和梁辛尼属于不同政党,但是他们均共同希望英国华人更关心政治。“关怀社区行动”(Get Active Get Voting)发起人胡沛成正与他们紧密合作,希望为华人参政议政打开新局面。

为何那么多国人选择新加坡移民,移民新加坡好吗?


新加坡作为亚洲十分发达国家,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中国人移民者。虽然新加坡不大,但是整个国家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至于为何那么多国人选择新加坡移民呢?移民新加坡好吗?接下来移民来为各位整理了相关新加坡移民资讯。喜欢的朋友一起和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首先,新加坡的税收很低,大量的个人所得税和海外收入不需要支付,所以新加坡吸引了大量企业居民,因为在新加坡建立企业不仅有广阔的市场,交通便利,还如此低的税是很有吸引力的企业家。

第二个方面是新加坡教育。在新加坡强大的财政支持下,教育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此外,新加坡一直提倡双语教学,英语是主要语言。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使新加坡学生更容易与世界交流。此外,新加坡不提倡应试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选择开放教育,旨在探索儿童的兴趣,不断让儿童热爱学习。这种学习环境让很多家长愿意送孩子去新加坡学习,所以有移民。

因为新加坡75%以上的人口是华人或华裔,在这样的人口优势下,新加坡人的生活和华人非常相似,文化和饮食也很相似,所以华人移民到新加坡会更好的适应这样的生活。如果你想移民新加坡,你可以关注新加坡每年推出的移民计划。新加坡EP/SP投资移民,也就是说,你需要在新加坡投资200万新币就能获得移民身份,非常快捷方便。

以上内容就是为何那么多国人选择新加坡移民,移民新加坡好吗相关资讯。由此可见,移民新加坡无论是教育还是生活环境都十分适合中国人!因此喜欢新加坡的朋友们,赶快办理起来吧!想要了解更多新加坡移民资讯,可以关注我们;可以继续浏览或给我们留言;移民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一体化服务!

多国举办纪念活动正视华人贡献:“迟来的公正”


“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曾经虐待过华人,现在这些国家向他们100多年前对华人不公平的行为表示反思和歉意,可以说这是一种迟来的公正。”华侨大学讲座教授、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庄国土接受本报采访时这样说。

纪念活动增多

据埃菲社2月1日报道,墨西哥托雷翁市的一座博物馆近日举办了一场展览,纪念1911年在该市遭到军队屠杀的303名华人。此次展览的展品主要包括一些照片、文档、视频、以及死难者名单等。这家博物馆此展览区的负责人琳达·阿塔奇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那时存在着反华法令,还有以减少华人的择业自由为目标的反华团体……这个问题是国家历史的一个污点。”

事实上,近来,海外多地举办了纪念活动,正视华人巨大的历史贡献,缅怀在排华中逝去的先人。

就在上月底,美国休斯敦五邑同乡会与深圳休斯敦姐妹城市协会在休斯敦图书馆共同举办了“美国华工历史图片展”,以缅怀和纪念华工。据报道,纪念华工建设美国横贯铁路150周年系列活动也即将举行。该纪念活动将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大型纪录片《沉默的道钉》并举办大型展览活动,追忆华工修建铁路的艰难历史。

除了举办活动纪念华工所做的历史贡献,美国在2012年曾正式以立法的形式就1882年的《排华法案》向民众道歉,掀开了美国华人历史的新篇章。

加拿大也曾多次就历史错误向华人道歉。据报道,2014年5月15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议会就100多年前针对加拿大华人实施的一系列歧视性法律和政策正式向华人道歉。2006年,加拿大总理哈珀曾代表政府就过去向华人征收“人头税”一事正式道歉。

原因同中有异

“这些国家对华人的道歉,大背景是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以及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他们觉得向华人表示歉意,有助于赢得中国人的好感,也有助于赢得华侨华人的拥戴。现在,华侨华人在这些国家都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不同的种族和族群持一种公正的态度,有利于他们增强本国社会的凝聚力、减少族群之间的差异和分歧。这是大背景,也是共同的原因。”庄国土说。不过,美、加、墨等不同国家还有不尽相同的具体原因。

在加拿大,华人参政越来越多,在当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仅安大略省就有3名华裔候选人当选议员,16名华裔成功竞逐市长、市议员等重要职务,创历史之最。加拿大在排华方面虽然不如美国严厉,但由于当地华人不断地呼吁和敦促,当地政府最早做出了道歉。

美国情况则不一样。早在二三十年前,美国的华人社团、华人公众人物就不断敦促美国对历史上的排华事件做出道歉和反思,但是,一直到这几年美国才正式对排华道歉。有分析认为,这和美国近些年愈演愈烈的种族冲突有着密切关系。近些年,白人警察和非裔青年的冲突多次引起社会民众抗议。庄国土就指出:“美国黑人、拉美裔族群都对种族歧视展开了比较强烈的抗议和对抗,美国希望其他的少数族裔不参与这种越来越厉害的种族冲突。所以,他们向历史上的排华行为做出道歉并肯定华人的贡献,也算是安抚华人。”

墨西哥的情况和美加又有所区别。专家指出,近来,因为高铁项目在墨西哥被无限制搁置,很多中国人,包括墨西哥当地的华人都颇有不满。墨西哥或许希望通过举办展览来表达对当年所作所为的歉意,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华人对墨西哥的反感,缓和中墨关系。

歧视越来越少

各国对历史的勇敢正视,必将有助于加强各族裔的融合,减少种族歧视。如今,作为人类文明社会的一种进步,公开的、法律上的排华已经不复存在。墨西哥等国近来对历史排华事件的反思,或将促使更多人从人类最基本的公平和正义理念出发,善待各国移民及移民后代。

当然,专家也指出,作为移民或移民的后裔会不会被歧视,除了当地的社会环境、祖(籍)国的实力以外,还和移民的行为、本身的实力有很大的关系。在19世纪后期,大部分的华人移民目不识丁,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因此受到很多歧视。现在,海外华侨华人的社会地位已经变化很大,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受到的教育都不亚于当地社会。比如,有统计显示,32.65%的加拿大华人持有大学以上程度的学位证书,比加拿大总体水平高出14%。

“我们可以预见,今后尽管还会有华侨华人受到歧视,但是这样的现象会越来越少。”庄国土说。(张红 张莹)

英国华人与政治系列一:不再沉默


英国两个主要在野党保守党和自民党已宣布各有一名华人党员参加下一届英国议会选举。执政工党也有至少两名华裔成员表示有意竞逐大选的党内初选。与此同时,一些华人团体在过去一年积极发起鼓励华人在欧洲议会选举投票和登记做选民的活动。英国华人是否已经不再沉默?

对于近年来积极推动华人投票的英国传媒工作者胡沛成来说,华人数目虽少,但在下届选举可能发挥的作用却是前所未见的。

胡沛成在9月29日主持了一个鼓励华人投票的活动。他在活动现场接受BBC中文网记者采访时说:“下届选举有不少竞争激烈的选区极可能出现数百票定胜负的局面,而在这些地区华人的选票是足以影响最后结果的。目前已有一些议员和准候选人向我们咨询怎样向华人社区宣传自己的竞选理念,希望能够取得华人的选票。”

胡沛成是来自香港的移民,他当年刚到英国读书时,香港仍然是英联邦的成员,英联邦成员国和地区的公民可以在英国选举中投票,但他不知道自己有这个权力而错失了机会。目前已是英国公民的他说现在一定要行使这个权利。

三百年来无华人议员

胡沛成在大约两年前为数名伦敦市议会华裔候选人助选时发现,英国华人很少参与投票,他也是和其它华人团体发起Get Active Get Voting “关怀社区行动”。

胡沛成和华裔参政人接触到的那些没有登记为选民的华人一般都对有关程序存在误解,例如认为手续繁复、登记需要付费等。

在2006年的非正式统计显示英国有超过40万华人。根据英国政府2001年人口普查记录,华裔公民占全国人口不到0.5%。

相比之下,南亚的印巴裔人占4%,非洲和加勒比海裔占2%。英国的华人可以说是少数族裔中的少数。

事实上,英国政界并非完全没有华人的踪迹。香港移民卢曼华女士在2007年当选为北爱尔兰地方议会议员。北爱地方议会是从英国中央政府下放权力的地方议会。

在地区政府的阶层也有一些华裔议员,例如在西伦敦伊灵区(Ealing)的市议员Edmond Yeo;在英格兰东南部的东萨克斯郡(East Sussex)的郡议员父子成世雄、成德仁。

可是,英国华人在英国定居已经三百多年,在646个议会下院议席当中却从来没有华人。

先投票后参政

参加下一届英国议会选举的保守党候选人李泽民和自由民主党候选人杜淑真认为,要见到更多华人参政,华人首先要积极投票。他们在9月29日“关怀社区行动”的记者会上呼吁华人登记做选民。

杜淑真说:“登记为选民是华人的权利和责任,我们是公民,应该想要怎么找一个好的政府来管理国家……数十万华人不再是隐形的民族,这是英国华人站起来行使投票权的时候。”

李泽民表示,据他了解,没有投票的华人大都是第一代移民。他强调登记投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一些人因为争取这个权利而牺牲了性命。来英国的华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更美好的将来,而美好的将来依赖一个强大的民主。”

执政工党的华人成员在9月底的工党大会期间举行了“勿忘华人选票”座谈会,讨论如何争取华人选票。目前该党的华裔成员吴美莲和郑信和均表示有兴趣竞逐党内初选,他们本身已有多年参加市议会工作的经验。

移民网(ym16.com)为您提供最全面最新的移民相关知识和政策,帮助您解决移民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其中《多国华人欲推动修改历史教科书 有利民族融合》的内容由移民知识小编2021精选编辑整理而成,希望对您的移民有所帮助,欢迎您通过多伦多移民条件专题访问更多精彩移民内容。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