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华人:初代移民闯政坛

2020-10-29
英国商业移民条件 英国移民条件 移民英国条件

【www.ym16.com - 英国商业移民条件】

本次英国大选,共有11名华裔候选人分别代表保守党、工党、自民党、绿党等政党,角逐国会议员席位,华裔候选人数量是历届英国大选中最多的一次,英国各大政党对华人社区的诉求也越来越关注。

没有骄傲的身家背景,凭借个人奋斗,在英国政治生态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他们以初代移民身份成为英国政坛的闯入者。

步入主流的方式

35岁的王鑫刚说话语速很快,每句话中都带着“腐蚀性”极强的东北口音。目前,他是伦敦金融城投资银行的一名高级经理,与太太和3个女儿生活在伦敦市郊。他骄傲地向记者说:“我6年前的收入就已经超过了国会议员。”

如果竞选成功,全职做议员的代价包括放弃未来“钱景”丰厚的经理人生涯。为何押上大好的“钱途”去竞争一个经常被媒体置于炭火之上的议员席位?

要了解他的参选动机,还得回到14年前。

“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王鑫刚借用现在流行的说法解释14年前他来英国读书的目的。那个时候,王鑫刚的想法很简单:练好英文,顺利拿到帝国理工的硕士学位,然后回国,做一名交通工程师。

英国的硕士学制只有一年,王鑫刚尚未毕业时已拿到了欧洲最大的设计和工程咨询机构——阿特金斯公司——的工作邀请,他决定与这家公司签约。

英国本土一直有通过马拉松、举办舞会、捐款捐物等活动为慈善事业筹款的文化传统。看到身边许多朋友都参与这些体面的活动,王鑫刚也迫切地希望加入到这种代表社会阶层的潮流中。依托自己金融方面的专长,他帮助当地学校分析数据,并兼任一家慈善基金支持的创业中心的审核官。从事慈善让王鑫刚有机会进入主流社会。

从“学成回国”到参与政治

2013年是王鑫刚的人生转折之年。伦敦保守党支部打电话给王鑫刚,询问他有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邀请他作为志愿者向老百姓发传单。王鑫刚痛快地答应了。

那年夏天,他和保守党支部一天3次发传单并且第一次敲开当地人的家门询问生计。这种接地气的互动,让习惯坐在办公室里处理数字和报表的他感觉新鲜。

第一次参选发生在2014年,多少有点儿戏剧性。王鑫刚为了给大女儿选学校,从伦敦搬到了相距不远的萨里郡。他主动询问当地保守党支部,是否有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可做。萨里保守党支部回复他说,不仅有很多传单要发,还问他有没有兴趣参选当地议员。经过一些简单的考核,去年5月,他获得了萨里地方议员的候选资格。但他人生的第一次竞选,以失败告终。

王鑫刚并未气馁,反而开始对这个重新点燃他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事情充满兴趣。

他联络到保守党的总部表达了自己参加大选的意愿。2014年下半年,在经过层层海选和考核之后,王鑫刚正式成为保守党国会议员的候选人。为了争取到选民,王鑫刚的政治主张是继续为曼城当地居民改善交通和教育状况。

这几个月来,他每周要花来回10个小时往返于萨里和曼城。包里总是装着4块手机电池。在路上,他不停地接、打选民的电话,接受媒体的采访。

“政治是我的兴趣,我会干到老”。最后,他对记者说,这已远远偏离了当年“学成回国”的设想。

华人参政热情初现

英国杜伦大学教授克雷格曾经表示,“华人广泛分散居住在英国各地,是造成华人参政难的主要原因”。参与政治不仅需要有为公众服务的热情,还要有时间,精通英语,且无紧迫的经济压力。

华裔的二代、三代移民,以及包括王鑫刚在内的新移民,大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逐渐成为社会专业人士,参与政治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在各个族裔相继跳出固有框架挑战传统秩序的新时代中,王鑫刚们也在寻找适应政治现实的出口。

近年来,华人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提高,逐渐温热了华人社群的政治冷感,华人参政热情日益高涨。2010年,英国国会的选举中出现了8名华人的身影;今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1人。

“与其他华裔候选人相比,我们更了解中国”。保守党威尔士亚伯拉昂选区的国会议员候选人、同样来自中国的何易告诉记者,中国经济的崛起直接带动了英国在教育、高科技和投资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这使得政策制定者必须更加了解中国。

除了华人群体崛起的客观原因外,英国政党寻找以及培养华裔候选人正在成为一个主动且有组织的行为。过去10年,英国三大主要党派已经分别建立了华人分部——保守党华人之友、华人工党以及华人民主自由党。这些组织积极邀请华人参与政治活动,而且对他们的诉求给予及时诚恳的回复。王鑫刚正是保守党通过这种途径培育出的新鲜血液。

“我希望进一步参与政治,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华人参与政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间能诞生一位华裔首相。”最后,王鑫刚对记者道出他的梦想。

延伸阅读

英国华人与政治系列四:华人工党


“我对保守党和自民党挑选了华人代表参加下一届大选,感到很高兴。华人工党正在这方面努力。” “华人工党”主席梁辛尼(Sonny Leong)9月底在工党年会的一个关于争取华人选票的座谈会上对BBC中文网记者这样说。

英国在野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已分别宣布选出李泽民和杜淑真代表参加下一届大选两个伦敦议席的选举,工党至今暂未有华人候选人。

“华人工党”创办人之一梁辛尼强调每个政党挑选代表的方法不同,不能笼统地比较,但他乐于见到更多华人参政,他自己正考虑党内人士鼓励他参加初选的建议。“2009年底前将有更多现任工党议员宣布在下一届选举前退休,空出更多议席。华人工党希望在工党胜算高的选区赢得初选,我们不仅希望参选,我们更希望能够获胜,胜利是很重要的。”

“华人工党”可以说是工党在1997年大选赢得压倒胜利后对华人产生的一个积极影响。当时工党的华人成员希望提高他们在党内的利益和推动英国华人参政议政,在1999年成立了“华人工党”。创办人之一是当时的首相布莱尔的华裔弟妇谢锦霞(Katy Tse Blair),她至今仍然是“华人工党”的执委。

“华人工党”今年首次在工党大会期间举行座谈会,讨论的主题是争取华人选票。出席者包括工党副党魁哈曼女士和外交大臣米利班德。

吴美莲

米利班德指出,英国40多万华人在政治、商业、文化和个人方面与中国的联系,是英国的一个重要资源。他说华人对英中关系非常重要,因此政界有必要与华人加强沟通。“我们有义务确保国际化的精神配合国际上的合作。”

米利班德说:“当今世界没有什么问题和威胁的解决方法是可以没有中国的参与...去年胡主席表示2008年是英中关系最好的一年。”

哈曼强调“种族多元化”是英国将来维持繁荣的关键。她承认华人在英国议会的代表性接近零,她承诺将尽力改善现状,并对有意参加工党党内初选的两名华人表示支持。

其中一名有意参加初选的是背景属于马来西亚华裔的吴美莲(Mee Ling Ng),她分别在2001年和2005年参加两个不同伦敦选区的工党初选,头一次以十票落败,第二次在最后一轮激烈的竞争中败阵。

“参加初选是非常艰巨的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对你的家庭生活。你需要在整整六个月内全身投入了解党的一切。但我有信心凭着我担任多年地区议员的练历,我已经准备好在国家的层面为民众服务。”

“很多人听到党内挑选的过程已经却步,因为你必定要对党的机器了如指掌,投放你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才有机会胜出,但我认为胜出的机会是存在的。”

吴美莲加入工党30年,多年来为英国国民医疗保健系统(NHS)提供医疗政策的专业意见。她在1986年至2002年期间多次成功连任伦敦东南刘易舍姆(Lewisham)地区议员。

尽管她在党内初选两次落败,她仍然信心十足,她已再次向工党表明参加初选的意愿。

“我不希望自己参政仅有象征意义,而是希望在工党有把握的选区获胜。”

屡败屡战的吴美莲对英国少数族裔参政抱有很大的期望。“英国人投票主要看哪个政党与自己的看法一致,政党的政策是否符合自己的想法,所以你可以看到已经有很多南亚裔或非洲裔人士成为白人为主的选区的代表。”

郑信和

郑信和是另一名有意参加初选的“华人工党”成员。他曾经在中学任教化学和数学30多年,后来成为几家学校的校董。在教学期间他同时为工党在伦敦巴尼特(Barnet)地区的分部做地区工作,在2002年当选为该地区议员,但在2006年以40多票连任失败。这一次他希望成为议会选举候选人。

“我多年来一直默默地在社区服务,从没有想过自己参选,要不是朋友和同事的积极鼓励,到了几乎要‘逼迫’我的程度,我也不会主动去报名参加地区议会选举。”

郑信和指出,“缺乏信心”很可能是华人远离政治的主要原因。他在巴尼特这个有七、八千华人的地区的工党分部开始接见居民之前,没有任何华人到那里求助,他出现后才陆续有华人到访。他认为即使会说英语的华人当中,有很多人仍然觉得与“自己人”讨论问题比较容易。

郑信和已经表达了参加初选的意愿,他希望能够成为第二代、第三代英国华人关心政治的榜样。

根据英国选举管理人员协会(Association of Electoral Administrators)在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30%的华裔英国公民没有登记做选民,在所有少数族裔当中对政治冷感的程度仅次于非洲--加勒比海裔。

尽管李泽民、杜淑真、郑信和、吴美莲和梁辛尼属于不同政党,但是他们均共同希望英国华人更关心政治。“关怀社区行动”(Get Active Get Voting)发起人胡沛成正与他们紧密合作,希望为华人参政议政打开新局面。

英国华人与政治系列一:不再沉默


英国两个主要在野党保守党和自民党已宣布各有一名华人党员参加下一届英国议会选举。执政工党也有至少两名华裔成员表示有意竞逐大选的党内初选。与此同时,一些华人团体在过去一年积极发起鼓励华人在欧洲议会选举投票和登记做选民的活动。英国华人是否已经不再沉默?

对于近年来积极推动华人投票的英国传媒工作者胡沛成来说,华人数目虽少,但在下届选举可能发挥的作用却是前所未见的。

胡沛成在9月29日主持了一个鼓励华人投票的活动。他在活动现场接受BBC中文网记者采访时说:“下届选举有不少竞争激烈的选区极可能出现数百票定胜负的局面,而在这些地区华人的选票是足以影响最后结果的。目前已有一些议员和准候选人向我们咨询怎样向华人社区宣传自己的竞选理念,希望能够取得华人的选票。”

胡沛成是来自香港的移民,他当年刚到英国读书时,香港仍然是英联邦的成员,英联邦成员国和地区的公民可以在英国选举中投票,但他不知道自己有这个权力而错失了机会。目前已是英国公民的他说现在一定要行使这个权利。

三百年来无华人议员

胡沛成在大约两年前为数名伦敦市议会华裔候选人助选时发现,英国华人很少参与投票,他也是和其它华人团体发起Get Active Get Voting “关怀社区行动”。

胡沛成和华裔参政人接触到的那些没有登记为选民的华人一般都对有关程序存在误解,例如认为手续繁复、登记需要付费等。

在2006年的非正式统计显示英国有超过40万华人。根据英国政府2001年人口普查记录,华裔公民占全国人口不到0.5%。

相比之下,南亚的印巴裔人占4%,非洲和加勒比海裔占2%。英国的华人可以说是少数族裔中的少数。

事实上,英国政界并非完全没有华人的踪迹。香港移民卢曼华女士在2007年当选为北爱尔兰地方议会议员。北爱地方议会是从英国中央政府下放权力的地方议会。

在地区政府的阶层也有一些华裔议员,例如在西伦敦伊灵区(Ealing)的市议员Edmond Yeo;在英格兰东南部的东萨克斯郡(East Sussex)的郡议员父子成世雄、成德仁。

可是,英国华人在英国定居已经三百多年,在646个议会下院议席当中却从来没有华人。

先投票后参政

参加下一届英国议会选举的保守党候选人李泽民和自由民主党候选人杜淑真认为,要见到更多华人参政,华人首先要积极投票。他们在9月29日“关怀社区行动”的记者会上呼吁华人登记做选民。

杜淑真说:“登记为选民是华人的权利和责任,我们是公民,应该想要怎么找一个好的政府来管理国家……数十万华人不再是隐形的民族,这是英国华人站起来行使投票权的时候。”

李泽民表示,据他了解,没有投票的华人大都是第一代移民。他强调登记投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一些人因为争取这个权利而牺牲了性命。来英国的华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更美好的将来,而美好的将来依赖一个强大的民主。”

执政工党的华人成员在9月底的工党大会期间举行了“勿忘华人选票”座谈会,讨论如何争取华人选票。目前该党的华裔成员吴美莲和郑信和均表示有兴趣竞逐党内初选,他们本身已有多年参加市议会工作的经验。

英国华人参政计划吁大选投票 冀改写华人参政史


据英国《华闻周刊》报道,4月11日和12日,英国华人参政计划举办的为期两周的“选民登记投票之旅”分别来到伦敦中国城中心和剑桥华人社区中心,继续帮助当地华人登记成为选民。

这一“环英选民登记巴士”于4月8日在伯明翰荣业行正式启动,此次巡游历时两周,途经8个华人集中居住的城市,包括伯明翰、伦敦、剑桥、曼城、谢菲尔德、诺丁汉、利物浦及格拉斯哥,于4月20日选民登记投票截止日完成环英选民登记之旅。

4月9日,李贞驹律师在伦敦华埠向华人解释此次活动的意义:“只要登记成为了选民,英国政府就会主动找到你,你们有任何诉求都可以向他们反映。只有这样,你们的需求才能够得到英国政府的重视。”当天,伦敦华埠商会主席兼会长邓柱廷OBE、伦敦华人社区中心主席丘玉云MBE、英国福建华商总会会长李光喜、贝茨勋爵夫人李雪琳及华人资料及咨询中心主席杨庆权纷纷到场表示支持,并呼吁更多华人登记投票。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年华人开始意识到选民的意义,所以这次我们希望呼吁更多的老移民积极参与。可是第一代的老移民还没有这个意识。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语言不通,英国华人参政计划提供中文表格,并有会中文的专人引导正确填表的方法。”李贞驹表示。

英国华人参政计划副主席韦文浩(Michael Wilkes)也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只有极少数华人在每届大选中参与投票,所以英国政府一直视英国华人为隐形的群体,很少关注英国华人群体的需求,或在政策制定中考虑华人群体的利益,如移民、公共支出和全英医保等方面。更令人遗憾的是,针对少数族裔的种族主义和歧视等也没有得到政府应有的重视。”

华人参政计划的媒体专员周静雯说:“那些有资格但不知道如何登记的华人,只需向我们的工作人员提供生日、地址以及国民保险号(NI)等个人信息,我们就会帮助他们填写登记表格,并将表格装入写有个人所在地选民登记办公室地址的信封内。他们只需带着信封,前往邮局购买邮票寄出即可,非常方便。”

据了解,在英国一些关键选区,华人选民的比例已经足够大,他们的投票也将可能决定该选区的议会席位由谁取得。李贞驹律师说:“在很多地区,如伦敦北部的Hendon,Hampstead和Kilburn地区,华人居民的比例已经大到可以左右该选区的议员人选。如果这些选区的华人能够在大选投票日出来投票,英国的华人将会书写新的历史。”

据英国内政部透露 入籍英国华人人数占比已突破4.6%


每年都有很多的移民人群移民英国,这是因为英国的吸引力,不论是文化,教育,政策,制度,福利,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这么多的移民中也包含着中国人,那么你知道有多少中国人移民到英国加入英国国籍了吗?

英国内政部向本报记者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从1990年至去年12月底,有二百二十三万外国人加入英国国籍,其中中国三地华人占3%,66715名华人持有英国护照。华人入英籍人数虽然远低于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甚至非洲的尼日利亚人,但华人所占入籍总人数的比例,从1990年的0.7%增加到2011年的4.6%。

从统计资料分析,外国人加入英籍的高峰时期在2009年至2011年。2009年共有203,789名外国人入英籍,比2008年的129,371人增加60%多。2009年入籍的大陆华人达6014名,比2008年的2677人,翻了一倍还多。

2009-2011年的三年间,共有24920名中国三地的华人入英籍,超过此前十年的总数。

这样总体的算下来从1990年至2011年有6万6千华人加入英国国籍,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说不定以后移民英国就像在中国一样,出门都是中国人。

英国华人创办中英双语学校 中国热再度升温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由英国华人创办的“马可波罗学校”近日在伦敦正式成立。这是英国第一所使用中英双语教学的全日制常规小学,意在培养融中西文化于一体的学生。双语学校的成立,为华人子女了解中国文明打开了一扇窗,激发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中国热”再度升温

近年来,像“马可波罗”这样的双语学校在海外方兴未艾,为海外华人学习中国文化提供了平台。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华人子女也更乐意了解中国文化。

据悉,许多华裔青少年常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书法、武术、古筝等中国传统才艺。10月6日,美国帕萨迪纳市亚太博物馆举办了“中国文化日 欢乐迎金秋”活动。活动期间,一群华裔中小学生献上中国特色的丝竹表演让“老外”叹为观止。参加表演的一名刘姓学生说:“我们国乐社的学员大部分是华裔中学生,是中华乐器让我爱上了中国。”

除了才艺,为更好领略中国文化,很多华人子女在接受初级教育前就接触了中华经典。就职于德国的一家文化公司的刘先生说:“我会定期带着孩子参加‘读经班’,读的都是古代的经典,我们称‘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甚至包括《老子》《论语》等。”

“故土梦”挥之不去

随着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增强,华人子女对中国的情感也逐渐升温,他们或踏上祖辈魂牵梦萦的故土,或在传统节日中展现自己的中国“烙印”。

据悉,许多华二代都参加过“寻根夏令营”,到中国感受纯正的本土文化。今年4月,800名菲律宾华裔学生在厦门参加了“菲华学生学中文夏令营”。期间,他们学习了中文、书法、南少林拳等课程,还参加了文化游、校际联谊等参观交流活动。“这次夏令营,我和营员们一起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逐渐找到了‘根’之所在。”参加夏令营的小张说。

另外,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许多华人子女实现“故土梦”的好时机。以春节为例,这几年的法国巴黎春节大游行都让年轻的华人子女负责表演重头戏。从京剧、武术、舞狮,再到高跷、腰鼓和秧歌,华人子女以精彩的艺术表演展现了中国“烙印”。

“中华根”传播文化

专家表示,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把文化开发与经济开发结合起来才能做好。传统文化是软实力,把它和硬实力相结合更有益于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他们传递了最直观的中国风貌,把中华文化带入所在国,在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承方面传递“正能量”。

在华人子女情系中国文化之际,借助海外华人提升中国的文化地位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英国华人申请永居成功率逐年上升 三大原因致被拒


中新社1月6日电 据英国《华商报》报道,英国内政部一份资料显示,华人申请英国永居的成功率逐年上升。2012年6298名华人成功申请到永居,仅146人被拒。被拒率与成功人数相比仅2.3%,是近年来最低的。

据统计,2006年3111名中国大陆华人获英永居,但同年有370份申请被拒,被拒率高达11%。2007年略有改善,成功3266人,失败的有277人,达8%。

据悉,华人申请永居被拒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申请材料造假,包括假文凭、假银行单、假英国常识考核(Life in UK)等;二是有犯罪记录,包括无证无保险驾车,种植或运输大麻,打架斗殴,贩卖盗版盘片等;三是工签或学生签证间断较长。

华人申请永居失败率在过去五年出现大幅下降,2011年成功拿到永居的有9254人,失败的仅为240人,占总数的2.6%。

多位华人律师和中介表示,这几年经过大浪淘沙,一些不合格的移民中介或者不专业的律师撤离华人市场,留下的大多是精华。他们了解华人,特别熟悉华人移民最敏感的问题,申请个案针对性强,成功率高是意料之中。

内政部的资料还显示,2010年有241,192名外国人获英国永居,达历史最高峰。此后大幅向下回落。当年5月保守党赢得大选,随即宣布收紧移民政策,10月内政大臣特蕾莎梅公布各项移民紧缩规定,其中包括对申请永居设立各项限制,她表示一定要在5年内使永居的人数减少到10万以内。

2011年获永居的有166,878人,2012年已跌至129,749人。据边境署估计,2013年获永居的不会高于11万,基本上达到保守党政府预设的目标。

移民网(ym16.com)为您提供最全面最新的移民相关知识和政策,帮助您解决移民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其中《英国华人:初代移民闯政坛》的内容由移民知识小编2021精选编辑整理而成,希望对您的移民有所帮助,欢迎您通过英国商业移民条件专题访问更多精彩移民内容。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