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讲述“犹太难民在上海”的故事

2020-10-31
在美国移民的条件 移民在挪威的经验 难民移民条件

【www.ym16.com - 在美国移民的条件】

▲贝蒂在讲述自己故事的展板前留影。 均贾泽驰摄

当地时间4月16日,作为“犹太难民在上海”巡展系列活动之一的幸存者亲述往事活动在纽约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举行。两位曾经从纳粹德国逃难到上海的犹太难民,两位耄耋老人贝蒂·格雷本施科夫和丽莎·布兰德瓦因在活动现场讲述了他们在上海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

描绘犹太难民在上海生活图景

1939年,贝蒂随家人逃难到上海,那年她9岁,离开上海的时候,她20岁。用她自己的话说,她人生最好的时光是在上海度过的。当时,像贝蒂一样从德国来到上海的犹太难民孩子的生活与普通上海百姓的交集不多。他们通常上的是犹太人自己的学校,在家讲德语,在学校学英语。犹太人在上海不仅有自己的学校,还有自己的诊所、咖啡馆等等。

贝蒂说,她刚到上海时上海已经沦陷,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的恶劣行径,像极了德国纳粹歧视和虐待犹太人的所作所为,“看到那一幕,我心里很难过,也特别理解中国人那时的无助”。

贝蒂说,中国人从没有对她说过“丑陋的犹太人”这样的话,但这种话她在德国时经常听到,甚至还有骂得更难听的。1948年,贝蒂结识了一名俄国青年,几个月后两人在上海结婚。贝蒂结婚时穿的婚纱是她婆婆亲手缝制的。后来,贝蒂的两个女儿结婚时穿的婚纱也是这件。2013年,贝蒂将这件珍贵的“传家宝”捐赠给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1950年,已经怀有8个月身孕的贝蒂离开中国前往澳大利亚。贝蒂开玩笑说,她的大女儿是真正的“中国制造”。

“我当过难民,知道难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希望难民们永远不要放弃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贝蒂说,“我的很多亲人都在纳粹的大屠杀中遇害了,我是幸运的,来到上海活了下来。当年如果不是上海敞开大门,我们就不会有今天。那时候,中国人自己日子也不好过,但他们还是无私地收留我们,非常感谢。”

另一位幸存者丽莎的故事与贝蒂非常相似。贝蒂说,丽莎的故事让她觉得她俩就是对孪生姐妹。两位老人彼此叙述往事,重温难忘经历,描绘出一幅犹太难民在上海的生活图景。

“中国故事”拥有更多听众和读者

此次巡展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和虹口区政府指导,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共同主办。

据了解,从3月初开始的此次巡展将持续至5月底,除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外,还有三个图书馆分馆也同步举行系列活动。在布鲁克林,犹太裔分布在十几个社区,三个分馆选择的地点都是犹太人较为集中的地区。此外,形式多样化也是此次巡展的一个特点,除了16日的幸存者亲述往事外,巡展还包括图片展、影片展、讲座等。此次参展的影片包括《生命的记忆——犹太人在上海》《上海馀生》《上海方舟》三部纪录片。巡展还通过网络平台鼓励公众参与评论,讲出自己相似的家族故事。

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语言文学部主任、“犹太难民在上海”项目负责人徐桃发介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给2万多名犹太难民提供栖身之地这段历史,许多美国人并不知道,此次巡展就是希望让这段上海故事被更多美国人所了解。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布鲁克林地区有50万华人和58万犹太人,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有50多个分馆,在这里举办“犹太难民在上海”巡展,可以使巡展深入到地区各个社区,吸引大批相关群体人士前来参观。不仅如此,巡展通过布鲁克林向外辐射,已经对纽约其他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活动期间,皇后区图书馆找到主办方,希望能把巡展办到皇后区去。这种连锁效应使得“中国故事”拥有更多的听众和读者。

小编推荐

犹太难民移民美国简史


当今世界科学和教育的中心无疑是在美国。在希特勒统治德国以前,世界的科学教育中心不在美国,而在德国。

19世纪后半叶,德国就进入了科学与教育的辉煌时代,超越了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科学文化中心。

进入20世纪,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在科学、教育方面,还只是德国的学生。以物理、化学和生物医学三项诺贝尔奖为例,截至1933年,德国共有32名获奖者,美国只有5名获奖者。

当希特勒上台以后,推行种族主义政策,使得50万犹太人被迫流亡他乡,美国接收了这些难民中的四分之一,并给难民中的知识精英提供施展才华的环境,使得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发生了一次洲际大转移,从欧洲转到了北美洲,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

犹太难民为了活命,流亡地多达75个国家,但最后只有美国接收最多,让这些难民落地生根,并结出科学文化的硕果,美国也因此而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犹太难民最初首选的流亡目的地并非美国,而是路程较近、文化差异较小的欧洲国家。但某些欧洲国家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善待犹太难民,包括其中的科学文化精英。比如瑞士,是永久中立国,以德语为主要语言,本来是犹太知识难民十分愿意选择的避难所,但瑞士当时失业严重,人们害怕犹太知识难民竞争就业岗位,于是政府规定入境的外国人不得从事任何获利的职业,法律禁止雇佣任何外来难民,这就使流亡科学家到瑞士找不到施展的舞台,只能把瑞士当作流亡的中转地。

再比如加拿大,虽然地广人稀,原来并不拒绝欧洲移民前来谋生,但加拿大对移民的选择有自己的偏好,他们愿意接收的是矿山、森林和血汗工厂需要的廉价劳力,而不是知识精英,这就使加拿大拒绝了大批科学家、艺术家、银行家、教授、律师、医生的避难申请。他们甚至害怕,如果政策有了弹性,加拿大所有的大学会被难民塞满。土耳其是少有的热情吸纳犹太知识难民的国家之一。190多名流亡科学家和艺术家进入土耳其的高校,大大地提升了土耳其的科学教育水准。可惜由于凯末尔总统1938年去世,中断了这一进程。

相比之下,美国对犹太知识难民最具吸引力和包容性,给他们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最宽广的舞台。美国科学界和文化界的一些领袖人物具有非凡的远见,他们敏锐地看到了接收来自欧洲的知识难民,会对美国的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他们不止于对犹太人受迫害表示同情,而是努力化解本国人对外来科学家的恐惧症和反犹主义情绪。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让犹太知识难民得以安居,并施展才能的主要力量并非美国政府,而是美国的公民社会,像那些目光远大的知识界领袖、私人性质的基金会以及各类民间的援助组织。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才使美国成为接受犹太难民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成为接收犹太知识难民最多的国家。

这批犹太知识难民中,有1090名科学家(绝大部分是教授),811名法律工作者,2352名医生,682名记者,645名工程师,465名音乐家,296名造型艺术家,1281名作家以及来自其他文化领域的职业者。被德奥两国驱逐的12000名文化精英中,至少有63%被美国接收,其中约1400名科学家中,至少77%为美国接收。

美国本来就是一个文化包容性较强的自由竞争的国家,当时又处于科学、教育和文化的上升期,有了这些世界一流的知识精英的加盟,可谓如虎添翼,迅速地登上了全球科学和文化的制高点。

吸纳欧洲知识难民的成功经验让美国尝到了甜头,从此,美国形成更加自觉的科学、教育的开放机制,面向全球的知识精英,敞开交流之门,移民之门,面向全球的青年才俊,敞开留学之门,就业之门,这正是美国在二战以后一直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秘诀之一。(丁东)

经历和讲述希腊购房者的故事


经历和讲述希腊购房者的故事

也曾在移民行业工作12年,给同龄人表演。共享客户案例,这是由我们的文案编辑。

谈谈带客户访问希腊的真实体验,我将客户拉离雅典机场!

刚到希腊带客户去学习买房,客户喜欢希腊,他们想直接住在那里,不回家,虽然他们已经付清了全额,但没有办法,因为房产还没有转让。我只能用理由说服顾客先回家,等12个月后寄身份证。虽然只有五天,但我已经感受到了希腊移民的真实生活,我知道大多数希腊移民的真实情况。

一位移民到希腊近三年的客户发现,他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接近移居欧洲的生活方式,在希腊生活了十多年,这真的融入了希腊的氛围。

经历和讲述希腊购房者的故事

希腊最大的感觉是,这里的几乎每个家庭都是一座白色的建筑物,一个接一个地有电梯。基本上,他们是按人口生活的,如果他们有额外的楼层,他们会租给他们。这就是客户的家。

生活在希腊的中国人也多种多样,其中一些是生活在希腊的儿童和配偶,而且往往有一半半的人生活在希腊。他们中的一些人把老人们聚集在一起,真正在希腊定居。有些人只是使用了居留卡,房子完全是租来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

希腊的房子通常都是单扇门,几层楼,但即使他们有电梯,他们也可以租,希腊的月租可以使客人目前居住在希腊非常聪明。希腊目前的租金也相当高,比以前高了很多。

当然,这只是我的当事人,不是所有移民到希腊的中国人的生活条件。但对大多数希腊移民来说,事实是,维持他们的生活当然是可能的。当然,还是有很多人为了得到一些钱而出租房产。

也有许多中国移民,他们过去在那里开小商店,因为我们吃饭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火辣的中国餐馆或咖啡店和甜点店。当然,不可能马上出去开一家小商店。你需要知道更多,例如,那里的其他登记正在发生什么,或者希腊的税收将会是怎样的,他们都需要自己去找出答案。

我不得不说,生活在希腊的中国人仍然非常愉快。我已经和那些已经出去的客户进行了沟通,说他们没有后悔移民到希腊。现在住在希腊是非常好的,因为希腊没有移民,所以我只想回去。回去吧

而希腊餐是超大的,价格比数量不太贵。中国菜比较精致,餐厅的食物供应也很小。希腊,一个满盘,让你吃饱了,路边的水果摊引述了一些水果还没有到欧洲,通常我们卖7080块切丽到那边只用了1.6欧元,是不是羡慕那些移民到希腊?

这位客户的丈夫和妻子在我和项目方的陪同下,连续三天观察了大约15套房屋,无论它们是位于南部新兴富裕地区的公寓,还是位于北部大使馆区的市中心。最后,根据客户对投资收入的需求,他不是靠自己生活的。我帮他选了两套多丽丝公寓出租。总计超过250000欧元。每月租金超过6000元。听他说,当我们放假的时候,我们必须带我们的妻子和孩子去玩几天。因为希腊是申根国家,他们甚至考虑去法国几天,毕竟浪漫之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经历和讲述希腊购房者的故事。希腊是唯一一个没有在任何发达国家居住一天的永久居民的移民国家。所以适合正常时间在海外生活,只要有必要就想无条件地生活。

二战中蒋介石曾决定收留10万犹太难民


上海首次发现的拥有中国签证的犹太人护照

1938年,犹太难民坐船到达上海

1939年,在上海创办的犹太难民子弟学校

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富有同情心和最肯帮助他人的一个民族,历朝历代都有一些诚心诚意地支援帮助外来民族的感人记载。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有关中国人支援帮助外来民族的历史记载被历史所淹没了。二战中,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曾有意收留10万犹太难民就是一例。

1937年11月,一位犹太青年因其家庭受到德国法西斯迫害,便持枪闯入德国驻法国大使馆,企图刺杀德国大使,结果误将三等秘书杀死。希特勒以此为借口在欧洲发动了大规模的疯狂排犹运动,导致大批欧洲犹太人纷纷逃离。然而,一些国家和地区出于听信来自德国的谣传或惧怕纳粹法西斯的淫威,或出于本国的其他种种利益考虑,对大批犹太难民流入均采取了“拒签”态度。比如,瑞士、瑞典和苏联等国,除对极个别的犹太富豪,实行有条件入境避难之外,均在边境设卡严禁犹太难民进入本国,由此使得大批犹太难民简直无法获得他国签证求生避难,只得眼巴巴地等着德国纳粹把他们送进集中营,直至惨遭屠杀毙命。

正当大批犹太难民走投无路之际,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向犹太人敞开了大门,使得成千上万的犹太难民蜂拥而至,陆续来到上海、广州、宁波和哈尔滨等大中城市。然而,当时的中国正值抗战全面爆发,随着侵华日军的大举入侵和步步紧逼,南京国民政府的部门机关和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工矿企业正准备沿江迁往四川重庆一带 ………

处在战乱和国难之中的国民政府,对大批犹太难民的处境既表示十分同情,又苦于受到自身条件限制而无法妥善安置,陷入了进退两难的艰难境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蒋介石多次指示国民政府有关部门抓紧研究会商,尽快拿出一个比较妥善的安置犹太难民的解决办法。

据相关历史档案资料记载,1939年3月2日,经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提议,拟在中国西南边境地区划定犹太人特区,专门用于容纳无家可归的犹太难民。来自立法院的提议还设想在中国西南接近国际通道的地区,划定若干平方公里的区域,专门作为犹太人的居住区,由国民政府或地方政府一道负责筹划该区的建设和管理,同时设置犹太失业技术人员登记机构,招收犹太难民中的专门人才,进入内地后方各部门工作,以此为中国的抗战出力。据说,孙科的提议得到了蒋介石的首肯,并引起了国民政府内部的广泛讨论。

国民政府对犹太难民安置问题的热情关注态度,立即引起了欧洲犹太人组织的积极响应。一位名叫白尔格拉斯的德籍犹太实业家,在考察了中国的社会环境后,感到中华大地是犹太人相对理想的居住地,于是他迅速拟订了《迁徙中欧犹太人来华之计划》,提出将10万犹太人移居到中国。

白尔格拉斯在计划中写道:“拟准10万犹太人移住中国内地,中国政府予以保护(移民之权利与义务应与中国公民同等),选择气候上与经济上适宜之一地或数地,供给居住机会,并保障其居留及工作之权利。”为了争取正处艰难抗战的中国国民政府对该计划的支持,白尔格拉斯还表示,每名犹太人入境时将向中国政府交纳50英镑。

在当时的中国国内,民间组织“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也始终关注着犹太难民问题。据该会于1939年5月派人到上海进行调查发现,在上海的犹太难民已达万人以上,聚集于租界难民收容所,衣食缺乏问题日趋严重。出于人道关怀和抗战前途考虑,该会积极商讨解决办法。

当他们在收到了白尔格拉斯的移民计划后,认为计划中的多数条款可以接受,少数条款可进行补充和修改,于是他们增加了“犹太人来中国后,须无条件入中国国籍”、“中国方面组织犹太人移民委员会”等内容,并形成了《犹太人移民中国意见书》,上报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与此同时,白尔格拉斯也致函国民党秘书长朱家骅,商谈解决10万犹太人来华的问题。朱家骅接函后感到事情重大而复杂,需要周密考虑,于是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分析移民计划的利弊。朱家骅认为,此计划的有利方面在于可以引起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战的同情,有利于吸收国际资本和技术人才,等等;不利方面在于犹太人善于经商,容易扰乱中国的商业秩序,也不适于农村开发。再说,国籍问题也难以解决,如让他们全部加入中国国籍,势必会与德国产生矛盾。朱家骅将自己的分析写成文字报告直接上报给蒋介石。

正当中国官方和民间都为犹太人来华事宜进行积极筹划时,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提出了另一种主张,即利用犹太人从事土地开垦。龙云给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张群发了一封电报,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云南省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数十里没有人烟的地方很多,如此多的良田弃之可惜。近来听说犹太人云集上海,他们知识丰富,财力雄厚,如果能将他们移到云南开垦荒地,必定一举而多得。但龙云对自己的主张是否可行并没有十分把握,他恳请张群上报国民政府,让政府定夺,如有可行性,立即拟订具体办法。张群接到电报后,立刻向行政院作了报告。

随着多种建议和计划的提出,容留犹太人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引起了国民政府高层及蒋介石的高度关注。国民政府认为,即使抗战战事再紧张,条件再困难,也要将这一问题圆满解决。蒋介石在接到孙科的提议后,当即批复:“原则同意,交行政院筹议。”行政院按照蒋介石的指示,专门召开会议,就犹太人国籍、领事裁判权、内地居住、入境手续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不少修改意见。

1939年4月,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召开会议,在行政院决议的基础上作出决定:将犹太人分为有国籍和无国籍两部分,帮助的主要对象是无国籍犹太人,他们在中国驻外领事馆将得到特别通行证,准许进入中国国境;入境后暂时寄居于通商口岸,不往内地安排;在就业方面,各级政府予以特别照顾。

国民政府的这一决定做出后不久,犹太难民迁徙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犹太移民计划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多,国民政府感到有必要作进一步讨论和研究。1939年7月21日,行政院就收留犹太移民计划再次召开审查会,内政部、外交部和经济部也派了代表参加,提出3项基本原则,对白尔格拉斯的计划提出6点办法。其核心内容是:犹太人可进入中国境内,无国籍者享受特殊待遇,有国籍者与其他外国人同等待遇,均只能分散居住于通商口岸;成立移民委员会;成立专门运送犹太人来华的运输公司一事与中国现行法律不符,不予批准;每一犹太人入境,须携带200英镑;其余问题处理方法不变。至于龙云等人的建议,需等待上述条款具体实施时再行磋商。这些原则和办法是国民政府的最终决定,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至此,容留犹太人的计划尘埃落定。

然而,随着中国沿海各大城市几乎全为侵华日军所占领,中国抗战总体形势急转直下,由此在客观上已经不可能容留大量犹太人;另一方面,中国的抗战越来越艰苦,国民政府也确实难以为如此众多的犹太人提供有效的帮助。

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有关大规模收留犹太难民的计划,虽然最终因抗战总体形势急转直下而无法全面实施,但此事所反映出来的中国人这种热情无私的救助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却仍被许许多多的犹太人至今牢记在心里。(石学峰)

哈佛大学迎来新校长,父亲是来自东欧的难民,母亲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


据美联社消息,哈佛大学任命Lawrence Bacow为其第29任校长。

▲哈佛新校长Lawrence S. Bacow

"Harvard made me better. It was here I learned that I was a teacher at heart. It was here that I discovered that I wanted to devote my life to scholarship. It was here that I nurtured my pass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it was here that I discovered who I really was." --Bacow先生竞选胜出后的公开讲话

至此,哈佛现任、同时也是哈佛史上第一任女校长Drew Faust将于今年7月份正式离任,将接力棒交给新一任校长--Lawrence S. Bacow。

▲去年的六月份,Drew Faust就已经宣布自己即将卸任,自己哈佛校长的职务将交给另一个人担任

哈佛校长易主为何会引起各界这么大的关注,对教育界又意味着什么?

因为这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名校,哈佛。美国人说这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学校基金最大的大学;各项综合竞争力最大的大学;也是一直引领前沿科技的大学.....

▲哈佛大学校徽

作为哈佛校长,话语权自然也是"一言九鼎"的地位,在全球教育界都是举足轻重的。

TA的一个重大教育决策或者教育观念的倡导,都可能在教育界掀起巨浪,更厉害的是,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一大部分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换句话说,是哈佛校长培养一批批的优秀人才,引领了世界的发展方向。

▲哈佛大学,每年本科招生人数就是最多1600人(发放录取大概2000,最终到校1600多),四年本科人数加起来,才6000人左右,学生人数规模远远低于美国一般的大学的平均数

哈佛校长,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要稳步保持哈佛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领先排名,这个可不是一般人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

比如目前已在任数十年的Drew Faust女士,大家对她的政绩评价是这样的:

"在过去的十年间她带领哈佛克服困难,推进改革,提升教育,募资拓展,成就诸多。她推行的 '一个哈佛' (One Harvard)的理念和实践,为哈佛大学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卸任之时,一片赞美之声,这非常不易。

除了她对哈佛的贡献,她的教育理念也非常的先进。在她往期的一次演讲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到底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看这个世界。一句"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我就是哈佛的校长",让人们记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长哈佛德鲁·福斯特。

▲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是自1672年以来第一位没有哈佛学习经历的哈佛校长

那么话说回来,如今这位即将上任的新校长Lawrence S. Bacow又是什么"来头"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同样震慑人心的生平和履历吧~

Lawrence S. Bacow(中文译名:劳伦斯·塞顿·巴科)1951年8月24日出生,是美国的律师、经济学家和作家。 于2018年2月11日当选为哈佛大学第29 任校长 并将于7月1日接替德鲁·福斯特去上任。

在当选哈佛大学校长之前,他在麻省理工学院 (MIT),围绕"环境政策, 谈判 ,经济,交叉法律与公共政策" 领域,服务了24年,并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系主任和大学校长。2001年9月至2011年7月,他曾任塔夫茨大学第12任校长。

▲早期的Bacow

1954年8月24日,劳伦斯·塞顿·巴科出生于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 , 他的母亲19岁时从欧洲移民逃离二战和纳粹迫害 ,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 他在庞蒂亚克附近长大,是美国童子军的一员 ,最终成为一名鹰童子军 。 后来这个组织还授予了他杰出的鹰侦察员奖 。

Bacow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哈佛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同时,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还获得MPP和博士学位。(话说我们顺顺的CEO亮叔也是肯尼迪学院毕业的呢!是同一个系,相隔25年~)

人生履历

麻省理工学院 :

Bacow开始了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学术生涯。 他担任该学院教授24年,最终被任命为名誉校长兼系主任。 他在2003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

塔夫茨大学 :

2001年9月1日,他当选为塔夫茨大学第12任校长。

担任塔夫茨大学校长期间,他反对研究生以及大学技术和文职人员进行一体化管理。2010年2月8日,在给学生的一封电子邮件中,他宣布他将于2011年6月辞去塔夫茨校长职务。2010年3月1日, 奥巴马总统宣布Bacow加入HBCUs。

哈佛大学:

2011年5月25日,Bacow加入哈佛大学董事会,并在肯尼迪学院领导力中心负责人,参与指导哈佛大学的日常工作和举措。

在2006年的"高等教育纪事报"中提到Bacow可能成为接替哈佛大学校长 Lawrence Summers的候选人之后,Bacow当时否认了对这个职位的兴趣,他说:"我接受了这个工作(塔夫茨),期待它成为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 "

2018年2月11日,宣布Bacow于2018年7月1日成为哈佛大学第二十九任校长 ,接替了Drew Faust 。 在700名候选人当中,他的当选被认为是对上一任校长的"安全"继承。

个人生活

生活中,Bacow是一个狂热的跑步者,参加过五次马拉松比赛。他和他的妻子阿黛尔有两个儿子,杰伊和肯。他的两个儿子,有这样一位优秀的教育家爸爸,作为他的儿子们,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

祝贺Bacow先生,让我们一起期待他接下来在哈佛的精彩表现吧!

移民网(ym16.com)为您提供最全面最新的移民相关知识和政策,帮助您解决移民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其中《幸存者讲述“犹太难民在上海”的故事》的内容由移民知识小编2022精选编辑整理而成,希望对您的移民有所帮助,欢迎您通过在美国移民的条件专题访问更多精彩移民内容。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