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贫困线标准将调整?政府福利不好拿!

2020-02-05
新西兰移民福利条件 美国美国移民条件 美国经验移民

【www.ym16.com - 新西兰移民福利条件】

美国贫困线标准高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导致美国有4000万人穷人,但是最近美国政府又新出限制福利新招,重新划分贫困标准。

一位政府官员表示,通货膨胀措施值得重新评估,因为它已经保持了40年不变,而在此期间,如何计算生活费用增长的知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该官员要求保持匿名。这一可能的变化似乎是川普政府限制福利的最新尝试。去年,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令,要求联邦机构更严格地执行对福利受益人提出的工作要求,以及诸多更严格的要求,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项目的申请难度。川普于去年12月表示:“数百万身体健全、工作年龄的成年人继续申领粮食券而不工作甚至不去找工作,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些美国人从依赖他人变得更为独立,步入高薪工作和有益的事业。”

这并非白宫第一次考虑使用链式消费者价格指数来降低政府福利计划的成本。前总统奥巴马曾在2014年提议,将社会保障和其他退休计划的生活费调整指标转换为该指数。该提议在国会民主党人当中引发巨大争议,导致奥巴马在后期预算中放弃了这项提议。

如果此次美国贫困线指标真的重新调整,美国的穷人将会越来越少,而美国穷人能够享受到的政府福利也将会大幅缩减。

小编推荐

美国贫困线,在这里美国中产只是“贫困线”!


众所周知美国贫困线标准高,与美国的贫困线相比较,瞬间觉得自己是穷人,但是在美国湾区你还会发现,其他州的中产级别在这里只能勉强算过湾区贫困线的。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发布的2016美国社区调查发现:全美家庭中位数收入上涨至59,039美元,比上年增加3.2%,是美国迄今为止的最高收入水平。尽管收入略有提高,但美国中产阶级几十年来一直在萎缩,收入是评定中产阶级的最重要因素,却不是唯一的。

为此美国的皮尤研究中心提出了美国中产阶级的9大标准,快来看看你是否达标:

1、家庭年收入在,042至1,277之间。根据所在州和市不同会存在差异,收入虽然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但是确实基础条件。2、一份稳定的工作有90%的民众都认为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带来安全感。3、能存下钱即使工作再稳定,但是没有储蓄,心中还是会慌,截止2016年底,57%的美国人存款不到1000美元。4、有自己的房传统观念中有房是中产阶级的重要标准,但是随着房价不断高升,57%的人认为即使租房也是中产阶级,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则坚持中产阶级一定要有房。5、房子是家里的最大资产那些只占少数的富豪们资产种类是多样的,但是对于中产阶级家庭来讲,房子还是大部分家庭的最大财产。6、要有大学文凭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拥有大学学历的人69%能达到中产阶级标准。7、有假期可以支配中产阶级不仅要有钱,还得有“闲”,45%的美国人都认为这是步入中产阶级的重要标准,如此看来,8、有1-2个孩子对于每个家庭来讲,孩子的育儿和教育成本是不小的开支,孩子越多代表着家庭花费越多。中产阶级一般都只能负担1-2个孩子的开销。

9、有退休储蓄,但是远远不够

一些中产阶级攒下的退休金,还不如某些低收入阶级的多,因为低收入家庭能享受税收减免政策。所以中产阶级为了能保证将来良好的退休生活还是有很大压力的。

由此看来,在美国是否成为中产阶级还要通过“层层考核”,也是不容易,不过相比之下,想在湾区当一个中产阶级更是难上加难,门槛要比上述标准高得多!那么在湾区走向中产阶级到底有多难?

加州帕洛阿尔托市(Palto Atlo)的一份当地报纸《Palo Alto Weekly,》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向当地250多名居民调查了他们的家庭收入和社会阶层,其中只有81位年收入 万-万美元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

要知道全美范围内,中产阶级标准下线仅为,042美元,这在湾区妥妥的困难户啊!

让我们先来看看调查的背景环境,湾区是西海岸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湾区的硅谷更是最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而帕洛阿尔托位于硅谷的中心汇聚着美国的精英人才。这里有斯坦福大学,也是数家知名科技公司的所在地,脸书、特斯拉、帕兰提尔技术公司、惠普和VMware等科技巨头公司扎堆于此,就连脸书facebook老板小札也在这里安家。

所以湾区可谓是就卧虎藏龙,富豪居民不在少数,这里的居民普遍比较“壕”,导致了他们可能与美国其他地方的居民对金钱的看法有些“代沟”。工资永远也涨不过房价湾区的居民普遍在全美属于高收入群体,但是湾区的生活成本高昂也是众所周知的,所以这也是他们认为自己只是中产阶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的居民表示,虽然他们现在的收入在美国其他地方会过得比较滋润,但是在湾区他们依然买不起房。根据加州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最新研究显示:旧金山房地产已进入到疯狂增长阶段。按照旧金山现在的房价中位数来看,年收入为30万美元才能买得起房,连苹果、谷歌和脸书这类大公司的员工也表示难以承担如此高昂的房价,难怪不少码农买起了房车住自家停车场。如果你还想找一个好点的学区,那简直就是奢望了!我们来看个赤果果的现实:旧金山联合学区San Francisco Unified School District(拥有多所精英学校)东湾圣洛伦学区 Sunol Unified School District(有名的公立中学学区)

周边房价:中位数5万美元

美国贫困线标准高,这里就更高了,随着湾区房价的不断攀升,各种生活成本的增加,当地的一些居民可能离中产阶级越来越远了。

美国穷人竟然比中国还多?美国贫困线是多少?


目前美国穷人超过4000万,要比中国的穷人还要多,看到这样的数据大家是不是很不可思议?美国是经济强国怎么可能贫困人口比穷人还多?其实这些都是根据美国贫困线标准得出的结论,那么什么是美国贫困线呢?

美国按家庭人口和家庭收入的贫困线为基本的联邦统计要素,并且标准逐年提高。按每年动态调整的贫困线,美国的“贫困率”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保持在15%左右,近年来人口为4500万左右。

而按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HHS)2018年的联邦贫困水平数据,在本土48州,单身人士的贫困线,为年收入12140美元(汇率折合7.8万人民币,月均6500元人民币)。

而典型的美国家庭——一对父母两个子女组成的四人家庭,贫困线为25100美元(汇率折合16万人民币,家庭月均1.33万,人均3325元)。总体上,家庭每增加一个人,以家庭计算的贫困线这收入就增加4320美元。

如果按照美国贫困线的标准,中国是不是一半以上都是穷人了呢?

根据中国14亿人的真实收入,按照美国贫困标准换算,目前中国人有70%以上都是贫困人口了。

再来看下一层级的,收入位于60%~80%“中等偏上”收入组的2.8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月均2879元。这已经明显低于美国四口之家贫困线的人均标准了。

如果再往下,收入位于40%~60%的“中等收入”组2.8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月均1875元。收入位于20%~40%的“中等偏下收入”组2.8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月均1153元。

在全体国民中,收入最低的20%“低收入”组2.8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月均不到500元。

所以说美国贫困线是远高于中国的,在美国,如果你的收入在贫困线以下,通常能享受到美国政府提供的很多福利,这其中包括但不局限于免费食品、住房补贴、免费或价格极低的医保、孩子在学校免费早餐和午餐等,如果收入更低的话甚至还能从联邦政府收到每个月的社会安全救济金,因此从这些角度上说,在美国“无产阶级”的日子有时会比我们这类中产阶级更好过!

虽然美国家庭收入大幅增长,但仍有4000万人处于美国贫困线之下!


美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富裕国家,这个无可厚非,但是也能见到沿街乞讨者、流浪汉和无家可归者,还有一些住在破旧房屋的穷人。当然一个国家有富人自然也会有穷人,在美国依然有4000万人生活在 美国贫困线下。

据《纽约时报》报道,环球透视(IHS Global Insight)消费经济主管小克里斯托弗(Chris G. Christopher Jr.)表示2015年家庭收入大幅度增加的趋势还在延续,许多美国家庭生活终于开始得到改善。2015年的家庭收入虽然增幅喜人,但从实际购买力看,还没有达到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贫困人口虽然减少了350万人,但依然有4310万人处于贫困线之下。从贫富差别看,2015年的基尼系数为0.479,与2014年相比变化不大,表明贫富差别很严重,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基尼系数属于较高的国家之一。其实在美国有这么多人生活在美国贫困线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国的贫困标准高于其他国家,一些国家的中产阶级可能正处于美国的贫困线下,这也正是美国穷人多的根本原因。

美国贫困线下人口的占比是8:1!


2007年3月,我国发布过一份“美国人权记录”,列举了美国的种种人权劣迹。其中指出,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6年8月29日公布的数据,2005年美国有3700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2.6%,有770万个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美国平均每8个人中就有1个生活在美国贫困线以下……

事实上,这个标准只在美国最繁华的城市旧金山适用。在美国大部分的地区,一个四口之家如果年收入达到11000美元,就已经可以过上非常舒适的生活了。这也因为美国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异。旧金山作为美国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资源。因此,生活在旧金山的人们普遍工资较高,要比美国其他的城市都高。

此外,住房成本也是低收入的一个重要标准。据介绍,如果你想要在旧金山买房,至少需要850万元。如此高的房价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住在旧金山的人,虽然月收入比较高,但生活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这样看来,高收入也有高消费。但毕竟,这些是评价美国的标准。为什么他们如此高的收入,也算在穷人里面?这样的穷人在中国可以被看作是土豪。实际上,美国的贫困人口约占国内人口的四分之一,而中国的贫困人口仅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样一来,美国的贫困人口就比中国多得多。但如果中国运用美国的标准的话,超过一半的中国人口将被认定为贫穷。不得不说,美国的贫困标准划分一直非常模糊。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美国贫困线标准计算的仅仅是贫困家庭的现金收入,不包括穷人所享受的各种福利,而美国有大量扶助贫困户的福利项目。所以即使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也不用愁吃穿,近年美国联邦政府的福利年均开支为5000亿美元以上。

在美国有多少家庭是生活在美国贫困线下?


大家都知道美国贫困线是很高的,并且是远远高于中国的,如果按美国贫困线标准衡量,中国90%以上的劳动者都是穷人,那么在美国生活在贫困线的家庭比例是多少呢?符合医疗补助标准的家庭又占多少?

从族裔看的话,非洲裔的贫困率最高,为22%,其次是拉美裔,贫困率为19.4%,亚裔贫困率为10.1%,白人贫困率最低,为8.8%。从年龄来看的话,18岁以下人口的贫困率为18%、18到64岁的为11.6%、65岁以上的为9.3%,可见年龄越大贫困率越低。

从出生地看的话,本土出生者的贫困率为12.3%、外国出生者为15.1%、归化入籍者为10%、非公民为19.5%。这表明移居美国而没有入籍成为美国公民的外来定居者的贫困率,比入籍者高出近一倍。

从性别来看的话,男性贫困率为11.3%、女性为14%,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从区域分布来看的话,东北部人口的贫困率为10.8%,最低,其次是中西部的11.7%以及西部的12.8%,南部最高,为14.1%。

从城乡居住地看的话,居住在城郊地区的贫困率最低,为10%、而居住在市内的贫困率为15.9%、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为15.8%,均大大高于城郊地区。

根据联邦政府的统计,2017年10月有近7425万人获得免费医疗,其中6828万人获得“医疗补助”(Medicaid),另外还有596万青少年儿童加入免费的“儿童健康保险项目”(Children’s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医疗补助”与“儿童健康保险项目”由联邦政府牵头,各州负责具体执行。

以上就是从各个方面对美国贫困线的分析,整体来看美国公民的贫困率是远远低于非公民的,最后希望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居民都可以健康快乐的生活。

美国 ** 高中:不想变穷人就先认识贫困


我父亲是义乌从事小商品交易的老板,身家千万。

初中快毕业时,父母决定送我去美国华盛顿的贡萨加私立高中。这是一所有着近200年历史的 ** ** 学校,来此就读的学生非富即贵,说起来,父母算是用心良苦。为了能与“国际接轨”,出国前,他们把我送去学打高尔夫、苦练马术、高薪聘请获过奖的跳舞达人教授交际舞、街舞……

美国 ** 高中 ** 课:不想变穷人就先熟悉贫困

开学 ** 天,我带着一种炫富比贵的心态,穿着 ** ** 服装,开着名贵跑车来到学校。

“嗨,你是从中国来的吧?”两个男孩主动走上来与我打招呼。“是啊,你们好!”我以为将结识两个新朋友。没想到,其中一个男孩狂笑着对伙伴叫道:“我赢了!”另一个则冷着脸摸出本支票夹,刷刷写下一串数字交给对方。获胜的家伙不无自得地念叨着:“中国的有钱人都喜欢摆阔,你连这都不知道?”

随后我郁闷地找到了 ** 堂课社会学所在的教室。走进喧闹的阶梯教室,我一眼就看到刚刚拿我开涮的两个美国小子,他们冲我露出坏笑。点名的时候,我特意记住了他们名字:加里斯和巴克。

意外的是,社会学老师曼利先生在点完名后,直接叫我们去操场集合,那里停着一辆大客车。

在行驶了40多分钟后,车子在一个挂着“无家可归者救济中心”牌子的大门前停了下来。曼利先生和气地说:“能来贡萨加上学,说明你们都家境殷实。可谁能告诉我,你们对社会 ** 欠缺的认知是什么?”大家面面相觑,一脸的茫然。我看着车下那块牌子,忽然心中一动,答道:“应该是贫穷。”

曼利先生赞赏地点着头说:“没错,富有的出身决定了你们容易片面地熟悉现实社会,我的责任就是将你们的认知补充完整。”眼前出现的一幕还是让我震动不已。宽敞如机场候机室的大厅里,一张挨一张整洁地放着数百张行军床。上面或坐或卧着一个个要么愁容满面、要么表情漠然的流浪者。

我的服务对象是一个衣着比较整洁,看上去挺和善的老人。他直盯着我没头没脑地问道:“你熟悉我吗?”

老人俯身从床下摸出两张旧报纸递给我。上面的头版头条有一张放大的照片,里面那个笑自得气风发的人看着有些眼熟,我草草读了一遍,是篇对商界传奇人物布隆格的专访。

“这就是我。”老人用手指敲着照片苍凉地说,“我曾经富得流油,但挥霍、离婚和投资破产让我如今不名一文。”我不禁心头一颤:财富如流水,稍不慎重,它就可能一滴不剩。

美国 ** 高中第二课:为他人是一种商机

贡萨加有条很特殊的校训:做为了他人的人。由于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贡萨加的富二代们多少有自我的性格。我与加里斯和巴克的矛盾尤为突出。

我在球队里打的是后卫,而加里斯打中锋。在训练中,我们之间 ** 经常发生的摩擦就是,我把本该传给加里斯的球传给了其他人,而他在我受到阻击的时候有意拖延救援……教练马尼看在眼里,找我们谈过几次话,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否认与对方有矛盾,并且找种种理由来推脱。

转眼迎来了校际篮球联赛。我以为深知我与加里斯矛盾的马尼会有意在比赛中将我们分开,谁知比赛一开始,他就让我们同时上了场。我决定暂时将个人恩怨放在一边,以大局为重。显然加里斯和我想到了一起,我们之间配合得 ** 地默契。到第三节结束,我们领先了对手10分,假如不出意外,胜利非我们莫属。但此时,我的心理开始有些失衡。

第四节比赛开始了,我开始有意防止让加里斯得分。当我惊觉不妙想扭转时,为时已晚, ** 终我们以一分之差败北。看到队友们鄙夷的目光,我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教练马尼却没说什么,只是嘱咐大家做好预备,迎接下一场的比赛。我以为自己只能在场边坐冷板凳了。却不想两天后的比赛,马尼又在首轮把我和加里斯同时派上了场。

那一刻,我真是感激涕零,彻底抛弃了心中的私欲。 ** 终经过困难的激战,我们队以微弱的上风战胜了强劲的对手。比赛结束后,加里斯忽然走过来,用少有的诚恳语气说:“嘿,伙计,下午一起去游泳啊?”我用力点点头说:“好啊。”

“嘿,孩子们,祝贺你们终于开始理解我们的校训了。”马尼教练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兴奋地拍着我们的肩膀说,“知道吗?要想成功,首先你得学会理解他人,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美国 ** 高中第三课:如何靠自己成为有钱人

一入学,学校就为所有学生建立了虚拟的个人账户,每个人都获得一定数额的校内虚拟货币做启动资金。此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利用这笔钱制造出更多的财富。

有个月末,学校在盘点每名学生的个人资产后,会推出财富排行榜,公布当月名列前十的“富翁”和倒数十名的“穷人”。

拿到启动资金,我迟疑了很久都不知该做些什么。于是打电话向老爸求助。老爸也很踌躇,说国情不同。 ** 后建议我把钱存银行,稳稳当当地拿利息,因为有投资就有失败,只要有同学投资失败了,我就排在他前面了。我觉得此法甚妙,将虚拟货币存进了校内银行。然而,我低估了那些富二代的赚钱本事,月排行榜出来后,我竟然排在了倒数 ** 名。

接下来,我开始试着拿这些钱去投资。在尝试分析了每只股票的优劣后,我将所有资金都押在了一只名为“魔幻信息”的股票上。这次我的眼光比较准,当月获得了近五个点的回报率。尽管月末我仍不幸进入了穷人排行榜中,但名次提前了三位。不管怎么说,算是有了一些进步。为了跻身于“富人”行列,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拼命恶补各种金融知识。这时,加里斯向我提出建议:“要想成为真正的富翁,不能只把钱拿去炒股押别人的成败,应该有自己的实体。”

他的话让我豁然开朗。可是卖些什么好呢? ** 终,我把目标商品定位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种民族工艺品上,价格也决定走高端路线。不出所料,这些有着独特中国民族风情的工艺品在学生中大受欢迎,我的资产在当月就翻了两番。随后,我的“中国工艺”公司在校园中成立,并在一年后成功“上市”,成功冲入“富翁”行列。

转眼,毕业的日子到了,此时我已经收到几所常春藤大学的入学通知。一天母亲打来电话,哭着告诉我,由于投资失误,爸爸的资产在还清银行借款后大幅缩水,以后我可能还需要打工补贴学费。如此噩讯,假如放在三年前,我一定会视同世界末日,但现在,贡萨加的教育磨炼了我的意志,我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同样可以取得成功。

家庭的变故让我对贡萨加的“富二代”教育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财富并不会天经地义地延续, ** 的世界充满变数,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懂得居安思危,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这样才能永远驾驭 ** ,而不是被 ** 左右命运。

领福利等待期或将延长 澳大利亚新移民恐陷贫困


据报道,在澳大利亚参议院近日举行的一次公众听证会上,参议员们被警告:若延长澳大利亚新移民及其家属领取福利的等待期,将使其陷入赤贫的困境。

该法案旨在将新移民领取的等待期从2年延长至3年,受影响的福利项目包括家庭税收福利(Family Tax Benefit)、带薪父母产假(Paid Parental)及育儿看护津贴(Carers’ Allowance)、Newstart失业津贴等。该法案尚未提交联邦议会审议。

国家社会保障权益网络(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ights Network)的莉安·何(Leanne Ho,音译)表示,该法案基于站不住脚的假设,以为新移民不愿工作,撤销收入补助,能鼓励他们自给自足。

“移民在澳大利亚往往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是移民所具备的技术及经验与澳大利亚的技术缺口相吻合的情况下。”17日,何女士在墨尔本举行的听证会向参议员们表示:“雇主一味抱怨移民因缺乏本地工作经验及语言技能,难以找到工作;(然而雇主)对移民工人的剥削有据可查。为了生存,他们会接受不合规的工作环境,延长等待期将让他们更为弱势。”

“延长等待期所节省下来的开支最终将花在解决贫困产生的负面影响上。”

据悉,若将领取家庭税收福利的等待期延长至3年,约50,000户新移民家庭(包括110,000名儿童)预计将会受到冲击。而另30,000人将落入等待申领带薪父母产假、育儿看护津贴及Newstart失业津贴的名单中。在新政之下,政府预计可节省下13亿澳元。

澳大利亚少数族裔社区委员会联盟(Federation of Ethnic Communities' Councils of Australia)的Alia Imtoual博士称,延长等待期,并将此适用于产假及家庭福利,会产生处于社会底层的移民。

他举例说:“同一天在同一家医院出生的两名婴儿,其中一个是澳大利亚人,一个是移民,由于父母的居民身份,他们的待遇将截然不同。”

澳大利亚社会服务委员会(Australian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的克罗(Charmaine Crowe)称,妇女和儿童将成为最大的“输家”,他们是家庭税收福利和带薪产假的主要受惠者,在法案中,这两项福利会被削减得最多。

美国大学录取标准公式


2016年的美国大学录取数据已经基本公布完毕。尽管每年都有无数的招生官强调美国大学录取“注重学生的个性进展”,正如前耶鲁前招生官LIoyd Peterson说的:“美国大学招生是一门艺术,并没有标准的统一的录取公式。”

但是,从《普林斯顿评论》与《时代周刊》合编的年刊 《适合你的 ** 佳大学,和《普林斯顿评论》公布在网上的评估方法中,我们还是为那些想要成为美国大学佼佼者中的一员的学生总结出了一套强大的“美国大学标准录取公式”。

学生“录取指数”=

就读高中(0-4分) +

课程难度(0-21分) +

年级排名(0-3分) +

平均成绩(0-16分) +

SAT成绩(6-25分) +

国家荣誉学者决赛者(0-3分

+

申请论文(-3-5分) +

推举信(-2-4分) +

课外活动(-5-30分) +

种族多元化(-3-5分) +

体育活动(8-40分) +

超级录取(40分)

+

红包项目:[父母(3~8分)+家住远处(3分)+教练征召(5-10分)+极其特殊(3-5分) ]

从公式可以看出,参与评分的项目共有13项。前6项注重学业成绩,7-12项考察综合素养, ** 后还有一些大多数人所不会有的“红包项目”。

从表面上看这个计算公式,美国大学录取的“不公平”的之处似乎有很多。第12、13项拼得已经不是学生,而是父母乃至一整个家族。

我们推出这个公式并不是为了把学生从“高考”的标准化流程转移到“美国大学录取”的流程里来。而是为了方便家长和学生,假如有打算要考取美国大学,当然要先了解美国大学的游戏规则,然后去理智的思考这个过程,合理评估自己的实力,才能达到 ** 终的理想结果。

1、就读高中(0-4分)

** 知名的高中:4分。

美国名校、 ** 公立学校:3分。

一般公立高中:0分。

全国 ** 知名的高中可得4分。

其次就是 ** 的美国公立学校,这些学校的财政来源于州政府的拨款和当地居民的房地产税两项。一般政府每年按学生人数给当地学校每人两三千美元的教育补助,而房地产税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在美国,人们交钱买了房子以后并非就万事大吉,每年还得向当地政府交纳相当于房子总价的2%~3%的房地产税,其中的大部分就是作为教育的费用,无论是家里有没有上学的孩子,这笔地产税都不能免。按2.5%的房地产税来计算,一栋价值100万美元的房子每年得交25000美元的税。

假如一个社区有500栋价值100万美元的房子,每年需缴纳的税款就高达2500万美元,其中直接用于教育经费的可能就有2 000万美元。有了这一大笔经费,政府可以买好的教学设备,建新的校舍和图书馆,聘请好教师,教育质量自然就好起来了。

2、课程难度(0-21分)

AP课程或国际学士项目课程:21分。

修荣誉和AP课程的主课(语文、数学、外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14分。

修一般课程,没有荣誉和AP课程:6分。

两年只修五门以下主课的:0分。

有人说美国学校的功课很轻易,那多半是因为此人的目光所及有限。

美国各学校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同一所学校里,各种课程的难度差别也很大。这一点,即使是全美 ** ** 的高中也不例外。同是一所高中毕业的学生,有的修了大学的一大半课程,包括到大学去修课,有的只上完了一般高中所要求的基本课程。

在美国学校里,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早上难度高的课程。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计划,孩子初中时可以上高中的课程,到了上高中时就可以上大学的课程了。目前,这种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3、平均成绩(0-16分)

GPA 4.0 (95-100分):16分。

GPA 3.5-3.9 (90-94分):15分。

GPA 3.0-3.4 (85-89分):14分。

GPA 2.5-2.9 (80-84分):12分。

GPA 2.0-2.4 (75-79分):10分。

GPA 2.0以下 (75分以下):0分。

美国高中学校的打分并不规范,各校之间差别很大,对高中四年的平均成绩GPA (Grade Point of Average) 的折算也很不相同。上面是以 ** 一般的百分制折算成4.0制的例子, ** 高分区的95~100分即GPA4.0,得到16分。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在美国的学校, 90分以上算A,GPA=4.0;80分以上是B,GPA=3.0;80分以下为C,GPA =2.0,算是相当差的成绩了。

在那些荣誉课程和AP课程有加分的学校里,学生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平均成绩GPA会想尽办法多上这些课程,这样可以提高平均成绩,从而提高年级排名。比如说一般课程满分为100分,折成GPA是4.0。荣誉课和AP课满分也是100分,但是折成GPA时都会加上1分, ** 高是5.0。大多数学校对荣誉课和AP课都会给加分,这叫作加权。

一般来说,很多学校不会“分分计较”, 91分以上就是A,折成4.0;81~ 90是B,GPA就是3.0。荣誉课程和AP课程100分是5.0,99分是4.9,91分是4.1。这种“分分计较”的评分法使得学生们都很认真地去完成平时作业、大小考试、课题报告等,因为这些都要计分。

我看过很多不同学校学生的成绩单,这些学校的评分标准五花八门,有的GPA ** 高分达到9分,很是让人看不明白。还有一些私立学校干脆不评分,学生的成绩都以英文字母H、V、G、P、U来代替。

这些学校的评分标准说明上写着:H表示 ** 高荣誉(high honor),V表示极好(very good),G表示好(good),P表示及格通过(pass),U代表不及格(unsatisfied)。V的成绩本来只是B,GPA是3.0,现在成了very good;G的成绩本来只是C,现在是good。这样的评分标准都可以让爱听好话的家长看到学生的成绩单时心里兴奋,使得他们对学校的教育和自己的孩子满足。

但是,无论评分标准多么复杂,大学的招生官都有办法把各种各样的评分法转换成可以与其他学校相比较的标准。学生报考大学时,学校必须随成绩单寄给大学一份学校简介,简介中有学校的评分方法和标准,大学招生人员都会明白其中的G真正代表的是什么。

4、年级排名(0-3分)

全年级排名 ** 的学生:3分。

全年级排名前10%的学生:2分。

全年级排名前25%的学生:1分。

全年级排名50%以下的学生:0分。

在美国学校里,学生的日常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都被累加起来,然后由计算机算出一个平均成绩, ** 后用这个平均成绩,排出高中4年的年级排名。

排名的作用在于当 ** 大学在考虑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几个考生时,一定要有足够充分的理由,才会舍弃排名靠前的学生而录取排名靠后的。所以在竞争激烈的美国高中里,不少学生都很在意自己的年级排名。

有些美国高中就有一套电脑系统,假如你投入25美分的硬币,就可以查到自己的平均成绩和年级排名,这个排名是电脑系统在不断地实时累计学生的成绩 (如日常作业、大小考试的成绩) 而发生改变的。通常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学生,有时平均成绩只相差小数点后两三位数字,排名可能就差了好几位。

5、SAT成绩(6-25分)

SAT I的成绩在这里也可以折算成录取的参考指数。(按照新SAT总分1600分计算)

假如是大学校队教练招募的运动员和少数民族学生会得到加分的优待,在做这一项的折算之前可以在原SAT成绩的基础上加上200分,然后再按如下的方法计算出这一部分应得的分数。

SAT成绩折算录取指数分数的公式是将SAT成绩除以63。如SAT成绩1200分和1400分可以折算为:

SAT成绩1200/63=19分;

SAT成绩1450/63=23分;

6、国家荣誉学者决赛者 (3分)

国家荣誉学者决赛者是每年在全美高中生毕业班中评出来的,其中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毕业前一年参加的PSAT考试和SAT考试的成绩。每年进入全美决赛的有8000人, ** 后能够成为国家荣誉学者的只有2400名。

但是,因为 ** 后公布获得国家荣誉学者的时间是在毕业那一年的春天,而报考大学的时间一般是在毕业前一年的年底或者毕业那一年的年初,在报考大学时国家荣誉学者的名单还没有公布,只公布进入国家荣誉学者决赛者的名单。所以,大学给予入围决赛的8000名学生与国家荣誉学者同等的待遇,有的大学给予他们非常优厚的荣誉奖学金。

7、申请文书(-3-5分)

招生委员会收到的 ** 好的论文之一:5分。

非常好的论文:3分。

草率的、有结构问题、拼写错误或看似由别人写的文书:-3分。

申请文书在大学申请时会起很大的作用。文书的好坏得分相差很大,从负3分到5分,有8分的分差。所以说得夸张一点,写一篇不好的文章,等于白念了几年的书。

美国的教育文理并重,只要平时认真学习,一般也不会写出负分数的文书。有些中国留学生的数理化和文科进展很不平衡,数理化的成绩很好,语文水平和表达能力却很差。另外还由于英文和中美文化的差异,中国学生写不出英文文章,或者写出让人哭笑不得的文章,这并不是个别的现象。

中国学生应该把认真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作为重要的一课,从小学会自我表达,这样才不会吃大亏。

8、推举信(2-4分)

全国 ** 的教导主任写的强有力的推举信: 4分。

说了其他材料没有提到的相关你的个性的推举信:3分。

比要求的份数多寄,每多寄一封推举信:-2分。

与申请学校相关系的政客、名人写的推举信,每封:-2分。

写自非专业学科的教师或没有强调特点的推举信:-3分。

经常有人问,可不可以请某人爸爸的朋友、某科学院的教授写推举信;也有人说,我的某亲戚在美国的大学任教,是否可以请他写推举信。从以上看到,推举信的得分可能从负3分到4分,这都是请不同的人写推举信的不同结果。

9、课外活动(-5-30分)

极为突出,多方面表现活跃,在社区或学校很受尊重,并在多次活动中是 ** 兼苦干者的:30分。

参加多项社区、学校活动,创办或领导至少一个组织,或者每周工作20~30个小时的:22分。

不是社团 ** ,但是稳定的骨干:15分。

表现一般,有一点爱好,但是更注重自己的爱好,参加一两个组织或者一星期工作几个小时的:10分。

懒汉,不参加社区学校里的活动,熟知大多数的电视角色的:-10分。

课外活动所占的比分之高令人惊讶。假如不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就几乎不可能被一流大学录取。这项评分从负5分到30分,相差35分之多。有意思的是,对电视剧爱好者和追星族的“处罚”也是非常严厉的。

10、种族多元化(3-5分)

少数民族、印第安人:3分。

女生申请工学院的:3分。

亚裔:-3分。

外国人:5分。

亚裔中学习好的学生很多,因而受到减3分的“惩处”;不过,外国来的学生,却可以享受加5分的优待。同是华人,一减一加,相差8分。

同样看来“不合理”的是,假如是来自于纽约四周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学生,也要受到减3分的“惩处”,因为他们的教育条件比其他地区学生的更好,比来自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较好的教育,也许他们还能得到 ** 顾问的指导,减他们几分才算“公平”。

11、体育活动(8-40分)

全美高中 ** 好的/奥林匹克比赛的运动员:40分。

参加多项运动且至少有一项足以参加大学校队:25分。

至少在一项运动中担任校队主力且投入很多精力: 13分。

经常参加运动,但不是校队队员:8分。

体育运动在美国大学申请里占有极大的比重。体育活动可以得到很多加分,从8分到40分不等。只要是学校主力球队队员,并投入很多时间参加练习、比赛,就可以得到13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美国学校对体育运动的重视。

两名学生其他各方面条件都一样,SAT考满分1600分的学生和SAT考试只得800分的球队主力运动员从得分上看也许是一样的:在学校参加多项比赛,有一个项目足以进入大学校队的,可以得到25分,看起来书都不需要念了,因为高中四年 ** 高平均成绩和 ** 低及格成绩只不过相差16分。这一点让很多人不能接受。

假如学生是全美 ** 好的高中生运动员或奥林匹克运动员,可以加上40分,似乎什么学校都可以录取了。但实际上又不完全如此,运动员学生在学习上也不能一塌糊涂,名校也有一定的 ** 低录取标准。

12、超级录取(40分)

英特尔科学奖;

在大出版社出过书;

** 影片或者电视系列片的演员;

父母是大名人、政治家、备受尊敬的教育家;

父母是学校的巨额捐款人。

这一类叫作超级录取的项目可以得到40分。包括高中生的英特尔科学奖得主,在大出版社出过书的学生, ** 电影或者电视系列片的主要演员,父母是大名人、政治家或广受尊重的教育家,或者家里给大学捐巨款盖过大楼的。

父母为学校捐了巨款,父母是大名人、政治家或者备受尊敬的教育家,就能得到40分,能使孩子轻易“走后门”进入名校。很显然,绝大多数学生拿不到这40分。只要得了这40分,其他项目哪怕是一般,也很轻易达到或超过 ** 高分的99分,就都成了具有“非凡的学业、课外活动和个人实力”“不平常的优秀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人了。由此可见,每个被录取的学生的录取通知书上的那句话,有时也有很大的水分。

父母是学校的巨额捐款人就能得到优待。也许很不被人理解和接受,难道有权、有势、有钱就能使“鬼推磨”?事实上,美国的这一套机制却使他们的学校越办越好。

假如美国大学对巨款捐献人的子女不采取特殊优待政策,肯定是不明智的,也没有美国一流名校的今天。美国排名前20名的大学全部是私立大学,都是靠私人捐款维持进展起来的。一所大学是拒绝一座图书馆还是应该接收一位学习成绩略好的学生呢?只要看一看、想一想美国名校的过去和现状,就会得出答案。

可以说,哈佛之所以具有今天这样世界瞩目的崇高地位,与其360年来持续实行这种“不合理”的制度是分不开的。中国先富起来的人要是也能善捐巨款,帮助更多的穷孩子上大学,大家又何苦计较给他们的孩子放宽一点入学条件呢?

13、红包项目(40分)

除了上面的11个主项目外,还有几个姑且叫作“红包”的附加项目,可以获得很多加分。

①父母。(3~8分)

父母是校友:5分。

父母是大学的主要财政支持者:8分。

父母是名人:8分。

父母是本校教授:3分。

父母是系主任:8分。

父母 ** 近刚刚给学校捐一笔巨款: 6分。

②家住远处。(3分)

住在离学校500英里远的地方:3分。

申请的私立大学在你的州还没有招收过学生:3分。

③教练征召。(5~10分)

教练征召的主要运动队,如美式足球队:10分。

教练征召的校队,非主要运动项目:5分。

④极其特殊。(3~5分)

学校里同一性别学生少于全部学生40%的:3分。

学校 ** 招收与你的性别相同的学生: 5分。

几乎没有你的种族的学生在这所学校求学: 5分。

你的高中是这所大学的“输送器”:3分。

你的高中从来没有人上这所大学:3分。

以上各项体现了美国大学招生中对学生的考察,它们广泛存在于美国大学招生实践中,是大家需要了解的事实现状。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假如打不出有用的“超级”底牌,也发不出大“红包”,那就靠自己的努力或者申请绿卡来获得录取上风咯!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