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移民台湾的历史

2020-11-04
移民的条件 移民的知识 关于移民的知识

【www.ym16.com - 移民的条件】

具有闽南特点的老房子里的木柱上,随处可看到古老的泉州木雕。

闽南地区人民原藉多在黄河、洛水一带,故称河洛人。河洛人迁入闽南大约在汉及三国以后,西晋“永嘉之乱”,大批衣冠南渡,河洛人亦大量随之南渡,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移居到闽南地区。

唐朝武则天时代,陈元光奉命驻漳、泉,带来了不少原藉河洛一带的军士和人民。唐末五代河南光州固始王审知曾与其兄率中原人马五千入闽。到了宋代,由于闽南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农业生产发展,人口激增。但地域有限,人民不得不另谋途径。

漳、泉都面临大海,生活铸造了他们造船和驾船的经验,于是向海上开发和讨取生活既有了能力,也成为理想。当一些人登上距大陆最近的澎湖列岛时,发现这个地方荒无人烟,四面环海,虽然风大而多沙砾之地,但可渔可耕可牧,于是呼朋唤友,把当澎湖作为开发的新地。从南宋到元初的100年间,在闽南移民的开发下,澎湖已成为农牧渔盐兼营之地,并有了工商贸易,而且设置了巡检司,到元顺帝至元年间隶属泉州同安县。

郑成功自闽南率军收复台湾,其部属约有3万7000人,多为泉、漳籍贯。郑成功为把台湾建成反清复明的基地,政治上励精图治,经济上实施屯垦,寓兵于农。既安置了来台的将士,也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并使军中有促生余粮,而且也保护了土著和先入台开发的人的利益。

郑成功留勇卫、侍卫二旅,以守安平镇、承天二处,其余诸镇,按镇分地,按地开垦。屯垦收到了实效,盐水港、凤山一带40多处,共开拓良田千百亩,后人口渐繁,遂成部落。明郑亡后,就多成为闽南聚居的村落。明郑的屯垦,实际是闽南人对台湾的开发。

郑经继位之后,仍然实行屯垦,开发地区有凤山北部平原、水沙莲地方(斗六至林圯埔之间)、半线地方(今彰化市附近)、竹堑地方(今新竹市)。接着开发北台,一是开拓淡水河沿岸的台北平原,二是开拓鸡笼(今基隆市)地方。后者由王锡祺招集漳、泉流民开拓。

明郑开拓台湾,主要依靠原藉大陆漳、泉一带的文武官员和士卒,还有从漳、泉一带招来的人民。开拓的田园成了个人的永业,传之子孙,人口繁衍,或聚族而居,或分衍各地,于是闽南人的人口占了台湾总人口的绝对优势。

清朝前期严格限制大陆与台湾之间人民的往来。康熙二十三年(1684)虽允许大陆人民出海贸易、捕鱼,但规定:内地欲往台者,必须取得原藉照单,经分巡台厦兵备道稽查,由台湾海防同知审验后方许之。

虽然严令如此,但福建沿海,特别是漳、泉一带居民,潜渡台湾仍前后相踵,台湾西岸的基隆港、恒春南湾,以及东岸的蛤仔难(宜兰)、台东等较大港口都有潜渡者的足迹。

漳、泉一带居民其所以敢于冒犯严令偷渡,主要原因是闽南地区人口过剩,生活不易,不得不向外谋生。而台湾人稀地旷,由台湾传回大陆的消息是“台湾好趁食”,自然成为寻找出路人的向往的地方。对于富有冒险精神的闽南人来说,不会因海峡波涛的凶险和清政府的禁令而裹足不前,漳、泉人不惜任何代价,大量冒险渡台。

当时台湾之所以容易谋生,除人稀地旷,有可耕之地,有可傭之工外,还因为土地肥沃和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宜种稻、糖蔗、杂粮等,有种必有收获。如此有吸引力的地方,自然使闽南一带无可谋食的人趋之若鹜。所以清初曾几度禁止偷渡或禁止携眷入台,都难遏止渡台的人群。

乾隆二十五年(1760)始准许在台有业良民,可各回原藉接眷过台。此禁一开,移民渡台者更多。而台湾人口也迅速增加。据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的《台湾省通志》所载:明永历四年(1650),台湾人口数为5万人,到清嘉庆十六年(1811)增至194万5千人。虽然无闽南人具体数字,但《台湾省通志》列举民国十五年(1926)及民国十七年(1928)两项调查表显示,当时闽南人已占在台汉人总数百分之八十以上。

扩展阅读

塞浦路斯历史


塞浦路斯共和国位于地中海东部,扼亚、非、欧三洲海上交通要冲。为地中海第三大岛。面积9251平方公里。人口66.2万(1984),80%是希腊族人,信奉东正教;18%是土耳其族人,绝大部分为逊尼派穆斯林。主要语言为希腊语和土耳其语,通用英语。首都尼科西亚。

英国占领以前的塞浦路斯,公元前第6千纪,塞岛上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公元前第2千纪中叶至前第2千纪末,迈锡尼-阿卡亚人和希腊人相继迁居塞岛。他们传播希腊文化,建立了萨拉米斯等城邦国家。公元前10世纪塞岛已成为东地中海上的贸易和转运中心,同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希腊等地进行木材、铜和象牙交易。

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发达的对外贸易使塞浦路斯成为历代强国争夺的目标。公元前 708年亚述征服塞岛。公元前560和前540年埃及和波斯先后入侵。岛上各王国被迫向波斯帝国称臣纳贡,提供军队和战舰;但保留内部社会结构和铸造钱币等自治权。公元前 333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塞浦路斯舰队帮助下赶走了波斯人。公元前 294~前58年,塞浦路斯隶属埃及托勒密王朝。公元前 1世纪塞浦路斯人民反抗过罗马的入侵。公元前58年被并入罗马帝国。公元45年基督教开始传入。至4世纪,岛上居民确立了基督教的信仰。罗马帝国分裂 (395)后,塞浦路斯成为拜占廷帝国属地。从 7世纪中叶起,阿拉伯人多次袭击塞岛,占领了该岛一些地区,直到 965年拜占廷又恢复了对塞岛的 ** 统治。1184~1191年,塞浦路斯总督伊萨克·科穆宁曾脱离拜占廷而独立。1191年英国国王理查一世在第三次十字军东侵途中占领塞岛,后又转让给圣殿骑士团。该团的一名成员盖伊·德·吕齐尼昂遂统治塞岛,建立了拉丁帝国,即吕齐尼昂王朝(1192~1489)。1489年塞浦路斯落入威尼斯之手。塞浦路斯人民对外族入侵和压迫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公元前5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萨拉米斯王埃瓦戈拉斯曾联合岛上各希腊族王国反抗波斯统治者;鲁西格南时期也发生过多次人民起义。

1571年,塞浦路斯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征服初期,土耳其把拉丁人侵占的土地归还给希腊族居民,正式承认塞浦路斯正教会的独立地位,并任命其大主教为“埃思纳克”(相当于省长或民族 ** ),负责管理基督教居民。19世纪初,塞浦路斯正教会和岛上希腊族居民暗中支持希腊本土的独立运动,土耳其苏丹对之进行严厉镇压。

1877~1878年俄土战争期间,土耳其为换取英国帮助,于1878年 6月与英国签订协定,同意由英国接管塞浦路斯的行政权,而土耳其苏丹仍享有宗主权。1914年土耳其站在德国一边参加 ** 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正式宣布兼并塞岛。根据战后签订的洛桑条约(1923),土耳其承认了英国对塞岛的主权。

共和国成立和塞浦路斯问题  英国占领塞岛后,塞浦路斯正教会开始进行“意诺西斯”(即争取同希腊合并)运动。土耳其族人则要求将塞岛归还土耳其。英国出于自身的殖民利益,也反对意诺西斯运动。1931年英国镇压了塞浦路斯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诺西斯运动出现新高涨。1950年大主教马卡里奥斯三世成为该运动的 ** 。前希腊军官G.T.格里瓦斯上校领导“埃奥卡”(塞浦路斯战斗者全国组织)展开了武装斗争。以F屈奇克为首的土耳其人则建立抵抗组织,要求分治。1955年以后希、土两族矛盾激化,发展为武装冲突。1959年2月,希、土两族同英国、希腊和土耳其签订了《苏黎世-伦敦协定》。该协定规定:塞浦路斯独立(英国仍保有对两个军事基地的主权),其安全由英、希、土共同保证;希、土两族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在各自的内部事务上完全独立;希、土两族代表分任正副总统,对重大问题都有否决权。1960年 8月16日塞浦路斯共和国宣告成立,马卡里奥斯三世和屈奇克分别当选为正副总统。同年 9月塞浦路斯加入联合国。1961年加入英联邦。

塞浦路斯独立以后,两族矛盾有增无减,多次发生流血冲突。1974年 7月,希腊军人集团在塞浦路斯策动政变,推翻马卡里奥斯三世总统,要求同希腊合并。但新政府成立不久即夭折。同年12月马卡里奥斯三世继续当政。土耳其根据1960年英、希、土三国“保证条约”,以保护土族居民安全为由,派兵在塞岛北部登陆,占领了全岛1/3以上地区。1975年2月土族宣布成立“塞浦路斯土族邦”。希、土两族代表进行过多次会谈,未能解决分歧。1983年11月土族宣布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使塞浦路斯问题更趋复杂化。1984年5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塞浦路斯问题的 550号决议,呼吁尊重塞浦路斯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统一和不结盟,重申各国不承认塞土族独立。

塞浦路斯政府奉行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1971年12月14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台湾:外籍配偶父母赴台探亲多可待半年


台湾“中央社”报道,外籍配偶父母赴台探亲,目前只能申请1个月签证。台移民部门8日说,未来怀孕外配的父母,可赴台3个月,申请签证时有相关证明文件,可再展延1次,但每年最多不得超过180天。

据台移民部门指出,新移民等团体3月底前往台当局领导人办公室参加座谈时,曾向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反映,外籍配偶父母赴台探亲,目前只能申请1个月签证。对此,移民部门研商,决议延长外籍配偶父母停留签证期间。

台移民部门指出,核发原则为未怀孕的外籍配偶父母,外事单位可核发停留期限90天,且不可延期签证时间;已怀孕的外籍配偶,申请签证时附有预产期证明文件,父母停留期限一样为90天,但停留签证可延期。

台移民部门表示,怀孕外籍配偶父母,入境停留期限届满原本90天,只要检附证明,可再向停留地服务站申请延期90天;原则上,每年在台停留不得超过180天,若父母亲有违规纪录时,将不予核发或限缩签证停留期限。

台移民部门指出,这是以一般性原则为主,外事部门仍会视个案状况酌情考量。

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的历史


联邦技术移民项目是为通过考核评分申请者开通的移民通道。主要对申请者的年龄、教育、语言、经历、有无雇佣合同和适应力等方面综合考察评分。对移民加拿大后投资、就业、经营公司等没有要求。那么,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的历史你了解吗?移民专家为您解析如下。

1994年:开启加拿大移民时代

中加两国政府达成协议,自1995年1月1日起中国公民可以向加拿大政府提出包括技术移民申请在内的移民申请,正式开启了移民加拿大时代。

1999-2001年:第一个高峰期

中国移民加拿大的人数进入第一个高峰期。据统计,1999年中国大陆共有约3万新移民进入加拿大,而这其中,技术移民超过2万,占绝大部分。

2002年6月28日:实施新法历史的冰点

新法规执行后,加拿大技术移民申请人的评估合格分数提高至75分,导致了国内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数量也一落千丈。

2003年9月16日:融冰新政 促成第二个高峰期

新法将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合格分数下调为67分,这个分数一直延续至今。同时,加拿大政府对技术移民的职业限制也开始放宽,加拿大政府公布了340多项可以提交申请的职业,文理皆有。很多分数不够67分也都获得通过,并且有最快15天收到体检通知的业内经典案例。新法颁布后,新一轮的移民加拿大热潮迅速掀起,一直持续至2008年。

2006年9月1日:简化申请程序申请人数急剧增加

开始采用简化申请程序,即只需递交3页申请表格和申请费即可申请排队,以期加快审理速度,减少积压。但适得其反,因递交申请程序过于简单,导致不少申请人不论条件如何均先递交申请排队,导致申请积压数量继续增多,2006年9月1日至2008年2月27日期间积压的申请人约为30万人。

2008年:“227新政”——走向收紧的历史变革

符合加拿大技术移民要求的职业骤然从300多个减少到38种紧缺职业,且其中一半以上为技术工人类职业,符合条件的中国申请人少之又少。

2010年6月26日 职业再次缩减 名额限制 双管齐下

该法颁布后,符合加拿大技术移民要求的职业骤然从38种紧缺职业减少到29种紧缺职业,并且每个职业最多只接收1000个,总共只接受20000个申请。这是第一次在职业和数量上双重限制了申请者。

2011年6月25日 名额再次缩减

29种紧缺职业不变,每个职业最多只接收500个,总共只接受10000个申请,这次变化再次关严了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申请的大门。

2012年3月29日“一刀切”,退还近30万积压旧案

因为积压案件太多,加拿大政府不得不采取“一刀切”政策。加拿大当地时间2012年6月28日,宣布从2012年7月1日起,将暂停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项目(FSWP)至少至2013年1月。

2013年5月4日门槛提高再次重开

叫停一年之后,加拿大技术移民再次重开,不过此次门槛提高,只有24项职业可以申请,每类职业限300个名额,每年总共接收5000个申请。

2014年5月1日政策放宽

将24项职业扩展为50项紧缺职业,每个职业1000个名额,总配额25000个。此政策可以看出加拿大移民局对于技术移民的放宽调整。

2015年1月1日:快速通道开启,无职业限制

只要符合各项目最低标准,便会被纳入人才库,同时依据多种条件排出优先级,最快8个月即可申请成功登陆加拿大。

自加拿大快速通道(EE系统)实施以来,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申请者必须要经过筛选才能去申请移民,有job offer 或省提名加分的申请者容易被选中,移民公司拥有众多的job offer可协助联邦移民申请者获得额外600分的加分,顺利实现移民。

移民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优势:

一步到位拿永居,申请条件宽松;

拥有众多Job Offer,每月可提供至少50个LMIA;

申请永居后无工作要求,无加拿大境内居住地限制;

可以享受加拿大优厚的福利待遇,一流的教育质量以及高质量的生活。

加拿大的移民历史及移民状况


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大部分的加拿大人都会有一段离开故土,到加拿大重新开始的经历。生活在加拿大,就要了解她昔日的历史,这和今天的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约在22,000年前,在欧洲人未到加拿大之前,已经有人类居住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加拿大”一名亦采自印第安人“Kanata”一字,意思是许多茅屋的小村。在宗教,服装,语言,风俗,体育,交通工具等许多方面,他们都与中国古代的居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北美的印第安人是来自亚洲的。

最早一批的欧洲移民是法国人,他们于1608年移民到魁北克省,所以,法国文化是最早期在加拿大形成的欧洲文化。至今全国有28%的人说法语,而联邦政府也规定法语与英语为加拿大的法定语言。1613年,英国人也开始移民来加。其后的几十年,英、法移民不断因毛皮贸易及加国的主权而发生争执。至1756年,双方终于爆发了七年战征,结果英国战胜,并于1763年获得支配权,成为加拿大唯一的统治者。直至1774年,“魁北克法案”签署,允许法裔人士保留其语言,宗教和部分法律。19世纪初,更多的移民来加,其中包括大批的中国人,他们更参与了在1885年完工的跨国铁路工程。

1867年7月1日,加拿大宣布建国。

在1891年至1914年间,已经有超过三百万的人来到加拿大,大多来自欧洲大陆。到了19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一个改革运动出现了,一方面猛烈攻击把持政府权力的特权集团,另一方面更反映了大多数加拿大人要求自己掌握自己事物的强烈寄望。1837年,改革派中的激进分子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暴动,这次暴动虽然失败,却震动了英国政府于1840年通过的法案,把上下加拿大合并为加拿大省,由总督直接统治变为殖民地自治。1856年,在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弗雷泽河发现了金矿,掀起了一片淘金热潮,吸引了大批美国淘金者蜂拥而至。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大多数移民都来自不列颌群岛或东欧。然而,自一九四五年以来,由于日俱增加的南欧人、亚洲人、南美人及加勒比群岛人移入,从而更强化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结构,而最大的移民来源是亚太地区。

现在的加拿大由十个省及两个地区所组成,大多数省及地区都住有其祖籍可溯及到世界上几乎任何地方的加拿大人。最近的一项人口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千一百万加拿大人或百分之四十二的人说他们不是英国人或法国人的后裔。到目前为止,约有华人80万。有28%的人口讲法语。

英国历史


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

1338年至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1640年英国在全球 ** 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 ** 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 ** 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 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加拿大的移民历史和移民政策


枫叶之国——加拿大

移民历史

15世纪末,英、法探险家前往北美大陆,发现了加拿大这块富庶的土地。在随后的两百多年里,英、法两国的移民开始定居在这里并把加拿大视为可以获得丰厚利润的投资宝地。在经过1689年、1812年的英法、英美战争后,加拿大于1867年在英联邦内获得独立,创建了自己的政府并制定了宪法 在1867年加拿大立国之后,大批的欧洲移民来到这个全新的国度,其中最多的是英国人,其次是法国人,也有德国人、瑞典人、挪威人和芬兰人,还有乌克兰人、波兰人、捷克人、欺洛伐克人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人,等等。至今,从欧洲各国移入的白人及其后裔占全加人口80%以上。自开国至今,英语和法语一直是加拿大的官方语言。

华人移民

最早的中国移民是来自旧金山的华裔劳工,他们于1858年告别旧金山资源告罄的金矿,北上抵达温哥华从事采矿业。1880年代,更多的被招募劳工从中国广东、福建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加入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大军,其中很多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另一些人则在加拿大扎下了根。

中国人在商业上的成功,引起白人商贾的嫉妒,从而导致1923年向华人征收苛重 “人头税”的《华人移民法》的出台。这是加拿大历史上耻辱的一笔。1967年,加拿大政府废除了这一违宪的歧视性法令。

近几十年来,随着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推行,歧视华人的政策得以彻底结束。1980年加拿大国会通过决议,对华人进行表彰。 1991年,加拿大政府又向华人公开道歉,还特意建立纪念碑以纪念早期华人对加拿大的贡献。现今加拿大人对中国新移民的友善态度,即是加拿大政府对历史反省的成果。

移民新趋势

加拿大从立国开源就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在人力、文化等资源上都依赖移民的贡献。最初的定居者于17世纪来自欧洲,其后曾出现多次移民潮,其主体都是欧洲人的到来。直至20世纪80年代,加国社会出现根本的转变。取代传统欧洲移民的,是以吸收亚洲新移民为主要目标,而其中香港、台湾移民是最主要的来源。

而从1994年开始,由于加拿大全面开放接纳中国大陆移民,加之香港移民的大幅回落,中国大陆新移民在加拿大总移民人数下滑之际异军突起,逐步成为最重要的移民来源地。1995年,中国大陆移民为13,000多人,名列第四位;而至1998年,已首次上升至第一位,达19,600余人。至2001年,中国大陆新移民人数更窜升至36,000多人。除了居第二位的印度之外,其他主要的移民来源地人数都不及中国大陆的一半。

鉴于加拿大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并处于负增长状态,每年吸收大批新移民,以维持人口平衡,提高整体人口素质和技术竞争力,并促进文化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刺 开放的移民政策,使加拿大更加繁荣富强。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不仅给加拿大社会、经济带来勃勃生机,而且使加拿大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稳固而紧密。加拿大历届政府都坚信,吸收大量的新移民是这个年轻国家活力的源泉。加国政府一直向那些能够对加拿大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合格者发出永久居留签证,并在居住满三年后成为加拿大公民。

尽管加拿大的移民法、移民条例、移民政策以及移民处理程序,经常处于调整变化之中,但开放的移民政策总原则和总框架始终未变,每年接纳新移民的总数也没有变。在过去的11年里,加拿大每年吸收新移民均保持在20-22.5万人的规模。从2004年开始,每年吸收新移民的目标规模则定在22-24.5万人。

加拿大政府十分珍视其开放移民政策的声誉,移民政策的某些具体调整和变化,只是反映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于各种类别移民与加拿大社会关系的看法和结论。比如:2002年6月开始实施的新移民法条例,收紧了对技术移民的审选标准,这是因为此前几年的技术移民浪潮过于汹涌,对于大量进入的技术移民,加国社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消化。尽管如此,加拿大政府并未减少当年和随后几年每年接纳新移民的计划总数。这说明,在紧缩技术移民类别的同时,其他类别的移民的接纳总数必然增加。

在投资移民方面,加拿大的移民政策近十年来也保持了其稳定性和连续性。在几次移民条例的修改过程中,对投资移民的投资额由35万加币提高到40万加币,贷款投资的利息几经变化,由7.2万加币提高到9万加币,再由9万加币提高到9.5万加币。至2000年6月,则将贷款投资的利息由9.5万加币大幅度提高为12万加币;2003年4月,投资移民主申请人的申请费由850加币一次性提高至3850加币。这些改变一方面是加拿大政府在不同时期基于加国经济和全球状况的政策性调整,另一方面则反映加拿大作为移民目的国的价值得到世界各国成功经商人士的进一步认可。

加拿大政府虽然始终坚持以最开放的移民政策吸收来自各国的投资移民,但作为一个西方主要的民主法治国家,加拿大政府和人民只欢迎那些确实具有成功经商经验的人士带来合法资金,而不能接受来源不明或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的资金进入加拿大。因而在移民的审批上,加拿大始终坚持严格审批、宁缺毋滥。加拿大政府这一政策立场,受到了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各国政府的认可和赞同。这反过来又为加拿大开放的移民政策得以稳定实施提供了外交支持。

尽管申请加拿大投资移民的“成本”在不断上升,申请难度也不断提高,但是,近10年来加拿大仍然无可争辨地成为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大陆地区成功人士移居西方国家的首选。在其他某些国家移民政策朝令夕改的情况下,中国大量成功人士纷纷把移民申请递向拥有全球最开放、最稳定移民政策的加拿大。

波兰历史上的首都是哪里?


克拉科夫,前波兰首都,最早建在俯瞰维斯图拉河的瓦维尔山上。10世纪时,山顶修建了一座城堡和一座教堂,自此,一个防御性的贸易城镇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皮亚斯特王朝时期,国家得以统一,并在罗马教庭劝说下转而信奉天主教。11世纪时,“复兴者”卡齐米日国王将克拉科夫设为波兰首都。

18世纪,当时的统治王朝迁都华沙,这座风光了将近700年的城市忽然卸下了光环。不止如此,在1770、1774和1792年,波兰三次被列强瓜分。克拉科夫地区从此划归到了奥地利名下。

1918年波兰独立,克拉科夫才重新归属于波兰。

看过克拉科夫历史的人,都不禁嗟叹其经历,但古老的克拉科夫却并未因此变得破败和消沉。

相反,历史沉淀出了它的平静与大气,时间酿造出了它的优雅与从容。当你走在克拉科夫的大街上。你会感觉一种任其风雨变化、王朝更迭,依旧城池坚固、豪情万丈的振奋。

独一无二的中世纪风情

波兰的许多城市都在二战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克拉科夫却幸免于难。更幸运的是,这里保留了极为完好的中世纪城市风貌。漫步街边,随处可见古老的钟楼和中世纪的建筑,坐上精美的马车,任其在鹅卵石路面摇晃,记忆也便随之摇晃到从前……

瓦维尔山,是克拉科夫瓦维尔山上的一座教堂,也是天主教克拉科夫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更是波兰的国家圣殿。曾经,波兰历代君主在此举行加冕仪式。高耸带尖的标志性哥特式建筑,让人一秒感受到来自中世纪的华光。

中世纪强大的教权,使得教堂往往处于城市的核心位置,并且体型庞大。耸立在中央集市广场的圣玛丽教堂,便是克拉科夫的醒目代表。教堂建筑主体全部采用手工红砖修建,当夕阳洒下,整个教堂便散发出一种迷人的暖红。

克拉科夫之所以被誉为“波兰最美丽的城市”,离不开这里纠缠的历史,更离不开这里古典的建筑物所散发的中世纪的风情。

与世界遗产名录的不解之缘

作为一座历经沧桑的老城,迄今为止,克拉科夫有55座建筑和纪念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占波兰世界遗产总数的一半以上。这里,是真正的欧洲文化之都。

1978年,克拉科夫老城及老城以南的斯特拉多姆(Stradom)、卡齐米日等两个街区的大部分区域以“克拉科夫历史中心”的名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这也是波兰申请通过的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日本向海外输出大批妓女的历史


看过日本电影《望乡》的人们,还会记得由日本著名电影演员田中绢代扮演的老年阿岐婆的银幕形象,以及老年阿岐婆所控诉的日本妓女漂泊海外的悲惨历史。当时,日本电影《望乡》曾经震撼着亿万中国电影观众的心。

其实,从日本幕府末年(1897年)开始,直到昭和初年(1920年),日本政府为了积累资金发展资本主义,曾把贩卖日本妓女到海外作为谋取外汇的一种不光彩手段。许多出身于下层贫苦人家的日本年轻女性,为了挣钱养家,或是为了替家里还债,被迫远离家乡到南洋卖身。在漫长的岁月里,她们为日本政府赚取了大量外汇,为父母及家庭赚取了一定钱财,但最终命运留给这些日本女人的却是精神和肉体上无法愈合的巨大伤痛。

日本电影《望乡》,取材于日本学者山崎朋子的《山打根八番娼馆》,属于社会性非文学类作品。描述研究亚洲女性史的圭子,为了调查海外卖春的情形,而到当年输出卖春妇最多的九州岛原及天草等地采访。本片通过描写一个海外卖春妇的一生,来看明治时期的日本女性史,另外也尝试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现代史,并以这不幸的、没有人性的近代女性悲史,真实而又严厉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

日本电影《望乡》所反映的日本妇女海外卖春等现象,如今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在如今的日本确实有着世界上少有的、庞大的色情业合法经营的市场。近有报道称,日本全国每年色情业的规模大约在1000亿美元左右,日本各地每年的性行业交易额已占到日本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 1.5%左右,据说与日本每年的国防预算不相上下。日本色情业有如此之大的经济收益,难怪日本政府时至今日对此依然情有独钟?!

据史料记载,早在1872年10月2日,日本明治政府就公布了一道“娼妓解放令”。随后,日本的一些政府官员、政客便利用各种机会大肆宣传和鼓噪“妇女要解放性的生产力”,竭力鼓吹和推动日本妇女“走出去”,到海外为国家为家庭赚取外汇。

也正是在如此狂热的鼓噪之下,从幕府末年到明治时期,直至一战结束时的大正中期,日本国内有成千上万的年轻妇女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海外卖身谋生。她们北至西伯利亚、中国大陆,南到东南亚各国,甚至有人到达印度、非洲和欧洲,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日本几乎成为输出妓女的头号品牌国家。

日本的确是个资源极度贫瘠的国家,人口众多,耕地稀少,物产匮缺,尤其是日本北陆地区,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土地稀少,男性人口多以种地、捕鱼为业。而日本北部地区的女性,一向却以性情温柔、肌肤雪白而成为有名的越后艺妓。在日本政府官员、政客的狂热鼓噪下,日本北部那些年轻女人于是就成为了日本政府赚得巨额的“硬通货”的中流砥柱。

据史料记载,当时日本妓女在海谋生的据点,大体主要在下面三个地区:

一是上海和香港。据当时的日本人高桥谦描述:明治19年,日本邦人定居上海的有700人左右,除了邮船支店、三井物产支店、乐善堂药店和二、三家杂货铺之外,过半数是娼妓馆。她们的生活来源支柱就是卖淫,有了这皮肉生意,带动周边饮食、旅馆、杂货业的繁荣。而香港的情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是中国东北地区。早在1903年日俄战争之前,俄罗斯学者就曾在其租借地旅顺、大连一带作过调查,仅那个地区就有日本娼妓201名。根据大江志乃夫的统计,日俄战争结束后,中国东北的日本娼妓数量骤增,人数达到1403名,占到当时在留日本人2582名总数的54.3%。这也就是说,中国东北地区在留的日本人中,半数以上都是日本娼妓。明治36年2月9日《朝日新闻》刊登著名记者内藤湖南的文章,他估算在中国满洲各地大约5000日本邦人中,至少有六七成是在操皮肉生意。

三是南洋地区。从18世纪初年以来,日本妓女蜂拥而至。当时的南洋,由于橡胶和锡矿的开采,经济颇为繁荣。日本妓女的美貌和温柔很快压倒了南洋各地其它娱乐项目,轰轰烈烈地构成了一种新的热门娱乐服务业。日本妓女以其柔弱之躯,对那些尚未开化土著居民及各界男士们展开强大攻势,书写了一段令人无法释怀的“卖春史”。

日本学者人江寅次在《海外邦人发展史》中这样写道:明治33年,在西伯利亚一带的海外邦人往日本国内汇寄现金多达百万元,其中63%以上为在海外的日本妓女所汇寄的。《福冈日日新闻》的探访报道称 “从岛原的小滨署管内四个村子远航而的日本女性,去年向家乡的父兄送金达12000多元。全岛30个村子,合计则突破30万元”。在“硬通货”奇缺的明治、大正时期,这批日本妓女那带血的卖身钱,对当时日本的富国强兵起到了非常大的刺激推动作用。

应该指出的是,当时的日本政府虽然公开提出了“文明开化”的口号,但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加强日本海外妓女的管理。日本海外妓女的大量存在,一方面虽然解决日本国内的社会贫困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为日本政府赚取大量外汇,同时通过日本妓女在海外形成新的日式妓女市场消费方式,又极大地刺激和促进日本经济的顺利输出。

一战后,日本政府虽然下决心推行废娼令,但其效果和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一则是海外妓女遍地开花,日本政府鞭长莫及;二则是日本对废娼后的新生政策没有作出任何实质性的安排。诸如,日本海外妓女“从良”后究竟如何生活,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也极难落实,因而日本的废娼令自然也就难以向纵深推进。

比如,在日本投降后的中国上海,一群日本妓女如热锅上的蚂蚁,她们卷着金银珠宝,却不知道路在何方。她们坐在人力车上,任凭车夫在上海马路上四处游晃,到夜深人静,车夫早已精疲力竭,而日本妓女的脑子里却依旧一片空白。最后车夫问:“妹妹你到底要去何方?”日本女人说:“妹妹无处可去,只请哥哥收留。”同是天涯沦落人,车夫生活于社会最底层,求温饱尚是个问题,天上突然掉下个有钱有貌的妹妹,此等好事何乐而不为?于是乎,双双钻进了车夫在黄浦江边搭的破茅屋。翻阅1945年日本败战后的上海旧报纸,诸如此类的“喜剧”故事随处可见。

尽管当代日本政府刻意回避这段不光彩的日本娼妓史,并竭力设法抹去其相关历史记忆以及相关细节,但历史却是不可以掩盖的,也是否定不了的,同时由历史所带给今天日本的那些印记和痕迹也更是难以消除的。

………………

希腊人移民到美国的发展历史


希腊人移民到美国的发展历史。 希腊移民到美国比多数欧洲人晚,到十八世纪后期才开始有希腊人移民美国。1899到1910年之间,更多的希腊人到达美国。这段时间里来的移民多半是男性,他们当中有农民,牧羊人,渔夫和小商贩。这些人移民美国的一个原因是逃避希腊当时的强迫征兵制。

从1900到1925年之间,约有35万希腊人移民美国。多数希腊移民喜欢到大城市去谋生。纽约是首选,芝加哥也是他们喜欢去的大城市,再下来是新英格兰的一些城市。希腊移民虽然有些基本的工作技能,但一般只受两三年的学校教育,一点英语都不会讲,做的工作多半是餐馆洗碗,推小车卖雪茄烟和糖果。

敢冒险的希腊人到西部去干劳力活,内华达,犹它和加利福尼亚都有希腊人的身影。希腊人在黑暗的矿井里做工,烈日炎炎下铺铁轨,在血汗工厂里出卖劳力。由于不会英语,不管做什么工作,希腊人得到的薪水都很微薄。

希腊是个岛国,很多人都会驾船捕鱼。住在罗得岛州的希腊人在大西洋沿岸捕鱼。他们的成功使他们成为种族歧视的目标。1909年,罗得岛州议会通过一项法案不准非公民从事捕鱼业,断绝了希腊渔民的海上生路。这种针对个别族群立法限制的行动,令人联想到1882年国会立法禁止中国人入境的不光彩历史。

在加利福尼亚,犹他和科罗拉多几个州,希腊人也遭受强烈的种族歧视。文化差异巨大,主流社会的歧视,迫使希腊移民社会变成比较封闭的生活环境;多数希腊小孩都是先学会希腊语后到学校才开始学习英语。这种情形使很多希腊小孩因英文不好在学校里遭到别的孩子的取笑。白纸一般的孩童心灵,小小年纪就被涂上了偏见和歧视的阴影。

处于不很友善的环境里,希腊人在自己的社区里更加团结互助。他们办了很多报纸来帮助新移民了解美国社会。希腊人非常喜欢同亲戚住在一起,来了一段时间的移民会帮助亲戚和乡亲移民。时间一长,一个希腊社区会住满了从某一个希腊海岛来的人。住在纽约长岛南岸洛克维尔的希腊裔家庭,常常房前屋后住的都是亲戚,叔叔大伯婶婶小姨,十几家都数不过来。

希腊咖啡店和希腊东正教堂是希腊移民常去的两个地方。在咖啡店里,新来的移民获得信息,了解美国的社会。教堂不仅仅满足宗教需要,也满足社交的需要。希腊人到教堂举行婚礼,亲朋聚会,舞会,请客吃饭,募款会,各种事情都到教堂去。教会成了家庭纽带紧密的希腊人的大活动中心。教堂对于希腊移民如此重要,往往是开始形成一个希腊人聚居的社区时,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大家聚资建教堂。前久上演的电影“盛大的希腊婚礼”很生动地表现了希腊移民喜欢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在美国这个以个人为主的社会里更加凸现了希腊文化的特点。

绝大多数希腊移民到美国时一点英文都不会讲,但是他们克服了语言的困难,靠艰苦努力在美国取得了成功。在艺术和政治领域里,希腊人都有人出人头地。阿里斯达波皮斯,新闻编辑和教师,创建领导了给美国聋哑人提供教育的组织。

希腊人用默默苦干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地位。他们认识到只要肯出力,在美国这块土地上就有发展的机会。也许希腊人祖先在地中海经商的才能从血液传了下来。希腊移民创业经商的风气很盛,多数希腊人靠苦干和节省,凑集到资金就开个家庭小店谋生,多半是夫妻档的小餐馆。有了店后全家一起努力干,孩子也帮助大人照料生意。这种传统同中国人非常相似。

虽然善于发家致富,希腊移民却富有公益精神。希腊移民组织了全国性的类似同乡会的团体,建立了希腊人的科学和知识性中心来帮助希腊人了解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在美国的希腊妇女建立了旨在帮助希腊本土妇女的组织。二次大仗的时候,希腊移民发起了大规模捐款活动帮助祖国的同胞。

希腊人多数移民美国的时间不比中国人早。到新大陆时由于教育低下,语言不通,属于贫穷落后的族群,尽管在种族上属于欧洲人,仍然饱受歧视。但是希腊人不仅靠自身的勤劳苦干,也靠社区的团结互助,在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和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方面显然做得更好。

阅读关于希腊移民的历史,有一点引起人的思考。希腊人注重家庭生活,喜欢聚族而居,这很像传统的中国人。不同的是希腊移民有很强的公益精神,东正教教堂的社区活动是他们的生活重心。

这一点同中国移民相比大不一样。大多数中国移民不喜参加社区活动。对于花时间在一起做点促进公益的事情,兴趣缺缺。中国人好像都是些天生的个人主义者,个个聪敏伶俐,精打细算,各人自扫门前雪,专心过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生活方式,在一个强大的异文化包围当中,交往范围狭小,常常在精神上是孤寂无助的。单打独斗,在看重组织力量的美国,是很难成什么气候的。

移民网(ym16.com)为您提供最全面最新的移民相关知识和政策,帮助您解决移民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其中《闽南人移民台湾的历史》的内容由移民知识小编2022精选编辑整理而成,希望对您的移民有所帮助,欢迎您通过移民的条件专题访问更多精彩移民内容。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