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悉尼廉价公寓出租 数百人排队看房

2020-07-23
移民悉尼条件 悉尼移民条件 澳洲悉尼移民经验

移民悉尼条件。

社交网站Twitter上流传的一张照片,反映出2018年在悉尼寻找可负担住房的困难程度。

据报道,悉尼内西区红坊区(Redfern)斯特林街(Stirling Street)一套两居公寓招租,报价每周租金仅575澳元,远远低于内西区公寓租金水平。周二晚间,这套公寓开放开房,竟然引来数百名感兴趣的租户参观。

现场照片被上传至社交网站Twitter,令不少网友震惊。有网友表示,“这太疯狂了,阿克利夫(Arncliffe)搭火车至红坊区只需12分钟,租金比这便宜一半”。还有网友表示,“斯特林街曾是当地最危险的区域之一。90年代的时候,在那有个人想抢我穿的耐克鞋。那里被认为是禁区……”

在悉尼住房租金持续高涨的背景下,民众对这套公寓感兴趣并不奇怪。

根据Rent网站今年2月份发布的《租赁市场简报》(Rental Market Snapshot),悉尼住房租金价格,无论是独立屋还是公寓,都是澳洲最高的。悉尼2月份住房平均租金达到610澳元/周,月度涨幅1.7%。

此外,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今年早些时候的调查显示,悉尼生活成本位居全球第10位。

扩展阅读

新州严管共享出租 悉尼租房天数设上限


据报道,为了打击“派对房”衍生的不良行为,新州政府将针对共享租房行业执行全球最严的监管法规。

据悉,新州政府将在未来数周颁布修正后的共享租房监管法规。根据目前获得的信息,新规中将允许公寓楼的所有住户投票决定是否允许邻居将住宅进行短租。

新州政府还将首次规定,悉尼业主通过Airbnb、Stayz等平台短租房产,每年的出租天数不得超过180天,乡村地区则为365天。

再者,新规中还将包含一份强制性行为准则(Code of Conduct),该准则对噪音水平、租客破坏行为、出租限制天数等都有规定。如Airbnb 之类的共享租房企业如果要在新州运营,都需要签署该准则。

企业违反其中的规定,将面临最高罚款110万澳元,个人则为22万澳元。

新州优化监管厅长基恩( Matt Kean)表示,根据政府的“违规两次就出局(two strikes and you're out)”政策,房东或租户如果在两年内两次严重违反相关规定,将会被禁止短租5年,同时还会被记录在一份特设的注册者名单中。

基恩表示,严厉的监管法规将能确保住户得到保护,使遵守规定的业主不会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他表示,目前共享租房行业未得到监管,因此希望能够尽快推行这些法规。基恩指出,在房产权益和业主之间取得平衡有些困难,因此政府在过去两年一直着力解决该问题。

Airbnb的全球策略主管认为,新州政府的监管改革措施是“公平的和平衡的”。但HomeAway旗下Stayz的所有人则认为,这些严厉措施对于负责人的业主来说是不必要的约束。

看美国人如何“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计划正式商业名称叫“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初衷是解决许多老年人空有住房却没有能力改善退休生活的现实问题。该项目由美国联邦政府住房及都邑进展部(HUD)和联邦住房治理局(FHA)主导。美国国会于2005年通过法案,赋予其合法地位。

上述两家政府机构主要负责这项计划涉及的保险项目。在实际操作中,HUD对保险项目进行设计和改进,FHA承担授权贷款提供人、收取抵押贷款保险金和治理保险基金等职责。不过,负责放款的是各大银行、抵押贷款公司和其他私营金融机构。

该项目最大的特色是政府主导,而不是私营金融和保险机构的商业行为。由于有政府为贷款提供担保,金融机构无需担忧无法收回贷款。假如贷款机构因破产或其他原因无法按约发放贷款,政府就会适时介入,保证贷款正常发放。加上开展这项计划的金融机构聘请退休议员和好莱坞闻名影星进行大力宣传,使这项活动的知名度大增。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5月,参与者已有49万人。

这项计划主要面向62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或夫妇,申请门槛不高,申请者只要没有积欠联邦政府任何债务,并拥有已经还清按揭或所欠按揭数额不多的自住房,就符合条件。

申请者用来抵押的住房也没有限制。在收到申请后,HUD、银行和保险公司将对申请者的自住房进行估价,并且以提出申请的夫妇中年纪较小一方的年龄为准,参考利率、房屋估值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向其发放相应的贷款,直到申请者永久性迁出、将抵押住宅出售或去世为止。

依据规定,申请人最多可获得不超过62.55万美元的贷款。贷款发放的方式也很灵活。鉴于这笔钱主要用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美国政府对它的用途没有明确限制。当事人无需为这笔收入纳税,其享受的社会保证和医疗保险等其他社会福利也不受影响。

申请人在世期间享有对抵押住房的所有权,去世后房屋收归HUD,并由其出售房屋清偿债务。盈余部分提供给老人的子女,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足。

此外,在老人去世后,子女有权在支付了银行付出的贷款和利息后,继续产权;但许多情况下由于要支付高额税费,并且办理手续费时费劲,许多子女放弃了继续权,住房由政府收回。

不过,由于申请者要将自己安身立命的住房抵押出去,牵涉到将来的生活和子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投资决定,加上许多老人对这一模式并不了解,为防止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给申请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HUD还规定,各商业机构在与申请人签约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前,必须履行与当事人进行面谈的程序,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向申请人具体介绍这项计划的利弊,同时还要出具进行面谈的书面证实,才能进入下一道程序。为最大程度保证当事人的权益,联邦政府还规定,即使签订了合同,当事人也可以在三天内取消合同。

这项计划推广多年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由于需要支付各项规费,使得前期各项成本过高。与其他贷款方式相比,通常这种模式的利率较高,一般为9.5%,几乎是其他贷款利率的两倍。办理过程中申请人要缴纳申请费、登记费、律师费等政府收费,这些钱将在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扣除。此外,房屋修缮、水电、保险和房屋定期估价等费用也由房主自行负担。等到合同期满,房主可能会所剩无几。

此外,由于这项计划没有给申请者设定门槛,使得人数大量增加,政府要补贴大量费用,总额接近10亿美元。最近联邦政府出台新的措施,公布要加强对申请者的资格审查,并调降利率,以维持这项计划的可连续进展。

总之,这项计划给美国宽广退休族养老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2006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多达93%的受访者表示,这项计划改善了他们的养老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

澳洲男子家明明只住1个人,却每天传来上百人聊天声,直到有一天,邻居推开门…


前一段时间,澳洲一个社区里发生了一桩蹊跷事,没想到就因为这件事,引发了一场邻里撕X大战…

神秘噪音让大家备受折磨

这个社区位于昆士兰州,社区里的人们每天上班下班两点一线,日子平平淡淡地过着…

然而就在前不久,他们的平淡生活被打破了!

这天周末,有位小哥歇班在家,刚想睡个午觉,就听到一阵阵奇怪的声音,不知从哪传来…

小哥仔细一听,好像有很多人在聊天。因为隔着墙,具体说了什么小哥也听不清楚,但是那一阵阵声音忽高忽低,

吵得小哥睡意全无…

美美的午觉被打断了,小哥有点不高兴,后来转念一想毕竟是周末,可能是邻居叫朋友来聚会聊天,便没有再深究…

结果让小哥万万没想到的是,自从他听见这些谈话声的那天起,

这些声音从此便不消停了…

有时候是白天,有时候是晚上,不知道什么时间,此起彼伏的谈话声就会突然出现,从墙那边传到小哥的耳朵里,刚开始小哥并不在意…

但是时间一长,小哥也有点吃不消了,这些声音就像噪音一样,每每出现必定让他吃不下饭,夜不能寐,

既折磨耳膜,

又折磨精神…

当小哥和其他邻居聊起这件事儿来的时候,发现大家最近一阵子都听到了这若有若无的“怪声”,被吵得睡不好觉!

大家这么一合计,决定找出怪声的源头,好好跟那位“不识相”的邻居说道说道…

邻居投诉却吓得胆战心惊

说干就干,某天趁着噪音又响起的时候,几户居民顺着声音找到了发出“怪声”的那户人家…

然而确定了位置之后,大家的脸色都变了:

那个房子,明明是他们认识的一位独居男子的家…

他沉默寡言,总是独来独往,没跟大家说过几句话,也没有人看见谁进过他的家门…

明明是只住了一个人的房子,

大家却总听见无数人聊天的声音,

这简直是细思极恐啊!

想到这,大家的后背都开始冒冷汗了…

难不成这房子是鬼屋?

还是说那位寡言的独居男子在背地里搞了见不得人的勾当?

眼前是还传来阵阵“怪声”的房子,大家却都不敢再迈出一步了…

就在大家犹豫的时候,当初被噪音吵得夜不能寐的小哥站出来了!要知道他的房子可就在隔壁,他可是最惨的受害者之一…

不把事情搞清楚,

以后还怎么睡安稳觉?!

于是,大胆的小哥就带着几位邻居暗中探访了独居男子的家…不探访不知道,一探访大家都傻眼了:

平日里独居男子不在家的时候,

房间里空空荡荡的,

一个人影都没有…

那声音是从哪来的呢?小哥和其他邻居继续摸索,结果从角落里发现了一个用布盖起来的大箱子…

小哥和邻居们壮着胆子,屏住呼吸,猛地掀开布一看,瞬间傻眼了…

原来那个大箱子是个大铁笼子,里面到处都是扑腾来扑腾去的小鹦鹉…

而他们听到的那些叽叽喳喳的聊天声,不是什么人发出来的声音…

而是300多只鹦鹉模仿人的说话声!

对,你没有听错!小哥和邻居们一直听到的所谓“上百人的聊天声”,都是这群鹦鹉发出来的…

原来,那独居男子背着大家在屋里偷偷养了300多只会说话的鹦鹉……而且他为了不让大家怀疑,还在院子里布置了个小笼子,放了几只不怎么叫的小鹦鹉养着…

很多邻居路过会时不时逗弄一下这些鹦鹉,他们哪里想到,

屋里还藏着300多只鹦鹉!

让他们寝食难安的“怪声”就来源于此!

这下子大家可不愿意了:

在社区里养这么多鹦鹉,

都快成动物园了!

这不是扰民是什么?!

一个爱好引发的撕X大战…

气愤的邻居们在发现真相后,立马给社区委员会打电话投诉,要求没收中年男子那300多只恼人的鹦鹉…

那位独居的中年男子见事情败露得如此狼狈,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愤怒地表示:

养鸟是我的爱好,我的自由,

其他人没权利干涉!

一边是被鹦鹉吵得神经衰弱的邻居,一边是对鹦鹉爱不释手的中年男子,双方谁也不肯妥协,邻居们每天都跑去中年男子家抗议,事情也越闹越大…

随后这件事情引来了动物保护协会工作人员的注意,他们经过调查后发现,养鸟的中年男子家根本不适合这么多鹦鹉生存,

最多也就能养20只…

而工作人员也给中年男子下了最后通牒:

要么上交鹦鹉,

要么你搬走换个能养下300只鹦鹉的地方住…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觉得,这位养鸟人肯定会上交鹦鹉了,毕竟300只鹦鹉和一栋房子相比,还是有点微不足道了…

然而,这位养鸟人却表示:

房子可以不要,鹦鹉不行!

于是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己最爱的鹦鹉,决定卖掉房子,搬到更适合鹦鹉们居住的地方去…

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鹦鹉,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个鹦鹉动物园,只是目前还没这么大的经济能力,只能让小鹦鹉们蜗居于此…

而他养的300多只小鹦鹉,都跟他的感情特别好,它们总是喜欢站在养鸟人的肩上,陪他忙里忙外,有时还会咬咬他的耳朵,与他对话交谈,

简直快成精了!

长久以来,小鹦鹉早就成了养鸟人的精神慰藉…

也正因为如此,

他宁愿抛弃房子车子这些昂贵的物质财产,

和他的鹦鹉们一直生活在一起…

爱小鹦鹉们爱到这份上,

这位养鸟人也真是铁了心要和它们过一辈子了!

虽说这位养鸟人偷养鹦鹉还扰民的行为确实不对,但他对小鹦鹉们,也真的是爱得深沉了…

像这位养鸟人一样,当澳洲人们拥有了自己热爱的事物,特别是小动物时,他们的举动总是能震撼人心…

就像这位一辈子和马打交道的澳洲老人,因为患重病而不得不告别自己最爱的赛马,而她临终前最后一个心愿,就是想再骑骑自己最爱的战马们…

不管用什么方式,

只想再好好地和你度过一段时光…

或许这些事物在其他人眼中,就像一只小鹦鹉一样渺小而微不足道,但是对于热爱它们的人来说,

它们就是全世界…

一旦爱上,就是要铁了心地去守护,去支持…

哥斯达黎加移民看别样的斗牛—牛斗人


据哥斯达黎加移民专家了解到,传统的西方斗牛,很多观众不忍卒“看”,因为无论牛多么骁勇善战,终究难逃血染沙场的悲惨命运。但中美洲国家哥斯达黎加的斗牛,却迥然不同。在这里,牛可以毫发无损、“牛气冲天”地离开竞技场。这一别样的斗牛,颇为有爱,也令人好奇。

哥斯的斗牛非常大众化。斗牛表演主要是在圣诞后至次年3月,牛是农户临时牵来,选手既有专业也有业余,表演不限人数和时间,只有一条金规铁律必须严守,那就是选手只能躲闪,不能对牛造成任何伤害。众多选手进入赛场后,先是不停地引逗公牛,接着在被追得四处逃窜时竭力自救。专业选手除了自保,还要在紧急关头救助业余选手脱险。最终获奖取决于在场的三方选手大胆有趣的引逗和逃脱术、牛所展示的杂技以及观众的反应。

“人斗牛”转化为“牛斗人”,可以说是哥斯人的爱心牵手和温情延伸。哥斯盛产咖啡,牛曾是运输咖啡豆的主要工具和农民家庭收入的保障。任劳任怨的老牛和车轮转动的辘辘声,成为哥斯永恒不变的勤勉主题与和谐象征。牛的地位,与当地人特别珍惜生物的多样性也密不可分。在保护动物方面,哥斯始终走在世界最前列,如禁止马戏团使用动物表演、禁止狩猎等,2013年还提出了关闭动物园计划等。在这里,置牛于死地的血腥表演绝对为民众所不忍。

哥斯斗牛如此温柔,但也存在着争议。一些动物保护主义者认为其“虐待动物”。更多的反对者认为,斗牛对人类构成了伤害选手会被牛顶到空中,并在摔下来时被踩踏。

对于哥斯的斗牛,不宜轻易说“不”。人与牛在劳动中朝夕相处,嬉戏打闹全在情理之中。况且,经过数百年的演进,今天的斗牛已成为哥斯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男孩们的成年礼。至于“虐待”,更多是动物保护主义者站在所谓道德高度的说辞。牛每年在竞技场跑上几圈,并不比耕地、负重前行辛苦多少。它的生命和尊严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如,当公牛入场时,播音员会介绍其名字、体重、父辈赛史等信息。“严禁伤害”的规定,使哥斯人根本不像在“斗”牛,而是在“逗”牛、“躲牛牛”。至于参赛者受到“伤害”之说,则有些矫情和就事论事。任何赛事都伴随着意外和风险,更何况很多赛事比哥斯斗牛要恐怖残忍的多。若考虑到绝对安全,恐怕几乎所有体育项目都得叫停。

如此温柔斗牛背离了“祖制”,但在某种意义上却展示了人类的自信。远古时代,人类在那些“牛高马大”的威猛动物面前无能为力,便在节日庆典上以惩罚的方式“复仇”,以找回快意、慰藉和自信。今天,任何动物在双臂和大脑已延伸到极至的人类面前,都处于食物链下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若继续用近乎屠宰的方式在这些弱势群体身上证明自身的强大,就显得特别扭曲和失常。哥斯斗牛,一反古制,坚持了以牛为本。斗牛士们跋山涉水来到赛场,目的只是为了躲避牛的追赶,以此证明牛的强大。正因如此,前几年因屡屡伤人而蹿红的名牛“坏小子”,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和报复,反而受到尊崇。这个做法看似乖谬,实则顺乎逻辑,异常理性是人主动引逗牛,而不是牛主动攻击人;“坏小子”能屡屡“得手”,说明它反应敏捷,能征善战,保持了“初生牛犊不畏虎”的锐气和朝气。这,也正是哥斯斗牛的要旨和初衷所在以“斗”的名义,直接赞美牛的强大与坚韧;以“逃”的方式,间接折射人的超脱与自信。

宵禁影响夜间娱乐 悉尼人吁设“夜间市长”


据报道,悉尼的宵禁政策一直都存在争议。周二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过半悉尼人对夜间娱乐生活不满,很多悉尼人呼吁新州政府引入新的官职,如“夜间市长”(night mayor)或“夜间经济厅长”(minister for night-time economy)来改善悉尼的夜生活,让悉尼成为所有年龄阶层都喜爱的城市。

大悉尼地区委员会(Greater Sydney Commission)下属的夜间经济委员会(Commission for a Night-time Economy)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希望能够找到改善悉尼CBD以及更广泛地区夜生活的有效途径。

据该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只有不到一半的大悉尼地区居民对夜间休闲和娱乐生活感到满意。对此,大悉尼地区委员会主席罗斯(Michael Rose)表示,糟糕的城市规划与交通直接拖累了悉尼成为充满活力的夜生活区。不同的政府部门会本着各自的职责做出各种决定,造成地区政令缺乏统一协调。因此尽管悉尼拥有很多特色活动,如活力灯光秀(Vivid)、农历新年庆典等特色活动,但仍有广阔的开发空间。

“我们认为,真正重要的是,有一个统一协调的人来决策怎样运作才能给悉尼人的夜生活带来最大限度的益处。”罗斯说。

自2014年以来,有关悉尼夜生活的辩论都躲不掉CBD的宵禁法,以及因酗酒而引发的暴力问题。尽管报告对州政府2016年实施的宵禁法表示欢迎,但同时表达了长期实行该法案可能对悉尼国际城市名声带来不利影响的担忧。为此,报告建议新州政府重新评估宵禁法的利弊。

报告听取了40家私人、公共或民事机构的意见,对推动大悉尼夜生活经济的发展提出了23条建议。其中包括延长周五与周六商店的营业时间,延长公共交通、博物馆与艺术馆的开放时间,将主要城区的购物中心营业时间延至晚上10点等。

了解西班牙式的“排队”


移民西班牙了解西班牙生活习惯:在排队的问题上,我不得不承认西班牙人的耐性和惯性。

一般来说排队分两种,一种是有机器协助的,那种可以打出号码的纸条,先到先拿简单公平;第二种是人为的,这需要一定的自觉性。

可以说在西班牙生活的这几年当中几乎没碰到过那种一哄而上的情况,估计排队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大家已经习惯地不能再习惯了,感觉总是无所谓很悠闲的样子,有时候在想排队是不是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我去送孩子去学校的路上会经过一条郊区公路,两车道对开,因为一路上有一些分叉口所以有时候会碰到前面的车左转弯,道路交通规定主干道上的车进入次干道主干道对开过来的车有优先权。这条路早上很多车都是开到学校送子女上学的如果遇到前面的车要转弯的话估计要等上一段时间了,因为同样对面有很多送完回来的车,这时候后面的车就排了长长的一支队伍,在这种情况下,西班牙人居然还是乖乖地排着队,没有人想着从右侧超车,事实上这条公路虽然只有两车道,但是每个车道并排容纳两辆车绰绰有余,从右侧超过去根本一点问题也没有,可就是没有几个人这么做,全部安安静静地排在后面,刚开始为了赶时间我超了好几次后来总觉得不好意思也就耐心地等着了,那时候我总想起国内那些争分夺秒不放过一点空隙的“勇士们”。

另外排队还有一些“潜规则”。

一家银行,里面已经有不少人了,但是他们有站着的坐着的,也没有几个人在排队,不要以为这是一支无序的队伍,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进来时只要问一句“最后一个?”就会有人告诉你,那么你的位置就在他的后面,如果后来的人进来也这样问时,那时候就是你的责任了,你要告知你是当时最后一个,后来的人就明白了,这样顺推,每个人只要记住自己前面的人就可以了,中途你觉得还有时间想出去吸跟烟或溜达什么的,尽管出去,再进来时不必担心被别人误会插队,自然有前后两个人为你作证,而一旦有人搞错了,同样会有不少证人当场纠错。

我们排队的时候经常不知道选哪支队伍会好些,往往排了这支会觉得另外几支快些,而在这边,有些地方虽然柜台有好几个但是队伍往往只有一支,几个柜台当中任何一个柜台完事后,队伍里的第一个人就到那个柜台,这样一来就算有个别效率慢的也不会影响整支队伍,对每个人其实都很公平。

旧貌换新颜:悉尼中心一栋百年仓库将变身学生宿舍


悉尼印象7月11日讯,据报道,近日有开发商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建筑规划方案,建议在悉尼市中心Haymarket附近耗资4800万澳元,将一个历史近一百年的仓库改造成一栋16层的学生宿舍和公寓大楼。

开发商Guansheng Australia公司已经提交了建筑规划方案,以改造位于Sussex大街311-317号的2栋老建筑。

根据方案,改造后的大楼1-12层是学生住宿,将建有83个单元房,共107张床位,其中包括单人间和有公共生活区的多人合租公寓。

这是一个将学生住宿和居民公寓合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这表明,在悉尼CBD区域,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在该建筑的下面几层,将有一些公共设施,如休息区、学习和工作中心、游乐区。较高层将建有较安静的办公室隔间,里面还将有一个大型的公用洗衣设施。

根据规划方案:“低层公共空间的概念是提供一个能让租客更好合作交流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分享想法,结成小组工作,并能参与一些小型演讲活动。这与‘WeWork’的共用空间概念类似。”

“按照租赁合同,租客必须预约使用这个公共区域,除了租客的客人,这个区域将不对外部使用者外开放。”

根据规划,在开学期间,来自附近的几所大学的学生——例如悉尼科技大学、悉尼大学和Notre Dame大学等——将是学生宿舍的主要租客,但是普通公众也可以短期租用这些房间。

在第13至15层之间,还有9户普通公寓。

根据方案,在位于James巷的建筑物后门,将建一个名为“hole in the wall”的咖啡馆。James巷是悉尼建筑遗产名录上历史最悠久的街道之一,该建筑群面朝Sussex大街的三个零售商铺也在遗产名录上。

该开发项目由FJMT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总建筑面积为4750平方米。

在规划方案公布时,记者未能联系到该公司发表评论。

2014年8月,Guangsheng Australia公司斥资1800万澳元从商人兼房地产投资人PeterKazacos和他的妻子Vicki手中买下了这两处房产。

规划方案针对的人群是越来越多来自国外或其他州的租客,这些人通常在悉尼CBD生活、工作或学习。

方案称:“这样将有机会打造一种全新的高品质住宅楼,将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和文化融合在一起,这个住宅楼主要对象是学生和可能短期租住的工作人士。”

方案里还提出建设一个拥有立体停车场和旋转转盘的全自动停车系统,共有11个非临街的停车场所,其中有两个网约车的打车点。

目前这是一座三层高的商业地产,其中部分建筑是建于1914年,名为Hordern’s的原有仓库的一部分。由于仓库的主体没有列入遗产名录,所以已经被拆除。

未来建筑物现有的涂层将被去除,从而能显露出建筑物正面历史悠久的原有砖砌面。

Sussex街的一部分曾经是仓库区,目前正在进行一系列改造工程。

在规划建设的学生宿舍隔壁,即该大街319-325号的位置,一家拥有145间客房的4.5星Vibe酒店将于2019年开业。

这条街的尽头,Meriton集团正耗资1.52亿澳元,在Sussex街230-238号建造一座高楼,该公司打算放弃该开发项目的住宅部分,而将其改造成高32层、有303间套房的摩天大楼酒店。该项目预计将于2018年10月完工。

由于公寓楼花的销售已经放缓,目前,澳大利亚许多开发商正在将他们的住宅项目改造成酒店,特别是在悉尼和墨尔本。

住不住老年公寓 中英老人各持己见


亿万中国老人:他竟然问我愿不愿去老人公寓!

英国老人:老人公寓很好啊,我现在就住在那里。

中国老人:啊?那种地方你也去?

英国老人:为什麽不去?

中国老人:那种孤寡老人才去的地方,我要是去了,一定被亲戚朋友笑话死,不是折我的寿吗?

英国老人:不对吧?到了一定年纪,住进老人公寓是件很方便的事。怎麽会被人笑话?

中国老人:到了一定年纪,应该和孩子还有孙子住在一起,共享天伦。住进老人公寓,又孤单又孤独,听起来好可怜啊。

英国老人直摆手:和孩子住在一起?那不行,我和孩子住在一起超过两周就会不舒服,受不了。

中国老人:和自己孩子住一起不知多兴奋,怎麽会不舒服?

英国老人:我孩子十八岁就自己出门独立了,他回来小住几天我很欢迎,可他要是在家里长住,特别还带着太太和孩子,我的生活就太受影响了。

中国老人:我就不明白,为什麽你们这麽不讲人情,早早就把孩子赶出家门,而且还让他们贷款付学费!?难怪你们 ** 後得住进老人公寓!

英国老人:孩子十八岁了,是成人了,就该自立。贷款付学费,是他自己的挑选。他要是同意在家里住,我们也没意见。

中国老人:“没意见?”刚才你还说孩子在家里长住你就受不了。

英国老人:我是说,假如他带着一家人来长住,我的生活会受影响。

中国老人:那你就去他家里长住,不就用不着去老人公寓了吗?

英国老人斩钉截铁地说:那不行!去几天可以,超过两周 ** 不行。

中国老人:你这个英国人好希奇,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非要住到老人公寓才叫“行”?

英国老人:我有我的生活,我孩子有他自己的生活。我住在老人公寓,结识到许多新朋友,平常生活碰到麻烦,还有专业人员佐理。我们分开住,很自由。

中国老人:你这话听起来好潇洒!你把孩子拉扯大,就算只到十八岁,他对你总该有些回报吧?

英国老人:回报?什麽回报?

中国老人:当然是——接你回家一起住,让你安享晚年。不过反正你都住进了老人公寓,这福你是享不上了。你孩子给你钱吗?

英国老人:给我钱?为什麽?

中国老人:表达孝心啊!

英国老人:不不不,我不需要孩子给我钱。他能把自己的贷款还清,有余钱去渡假,我就很兴奋了。他不需要给我钱。

中国老人:我发觉你的孩子好轻松啊,什麽责任也不需要承担。

英国老人;责任?我孩子对我没有什麽责任。

中国老人:没责任?假如你没有钱,你不需要孩子管你?

英国老人:我有退休金,而且我的房屋贷款早就还完了。我有足够的余钱养老。

中国老人:假如你有了病,难道不需要孩子管你?

英国老人:我假如生了病,老人公寓自然会送我上医院。

中国老人:假如你进了医院,需要陪床,难道不是你孩子?

英国老人:我们英国没有亲人陪床这一说。我家孩子只要来探望我,我就很兴奋了。

中国老人:假如你付不起医药费,难道不需要你孩子管你?

英国老人:我们住院免费,不花钱。

中国老人:天啊!养儿防老对你这英国人看来完全不适用。

英国老人:养儿防老?这是什麽意思?我生孩子,是因为我爱孩子,我从来没有期望我的孩子为我的晚年有过多的付出。他正是人生打拼的阶段,有许多事情要做:需要努力工作,需要经营自己美满的小家庭生活,需要享受生活。

中国老人:我也爱我的孩子,我也知道他在打拼的阶段很辛劳。所以我才会帮他们把孩子带大。没想到,我为他付出这麽多,他竟然有让我去老人公寓的想法!

英国老人:你还佐理带孩子!天啊,太不可思议了!

中国老人:为什麽?

英国老人:带孩子是父母自己的事,和你有什麽关系?

中国老人;他们要去上班挣钱,我反正也退了休,没事干,帮一点是一点。

英国老人:为什麽不去度度假,喝喝咖啡,打打球,读读书,做点自己喜爱做的事?

中国老人:带孙子,很应该啊。

英国老人:那太没自己的生活了。我们已经把孩子带大,带孙子不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老人:我明白了——你早早把孩子赶出家门,你连孙子也不带,你不讲人情,你过於自私,难怪你只能住进老人公寓。

英国老人;我倒是糊涂了——你为孩子和孙子做了这麽多,似乎没过过自己的生活,这一切难道就是为了防老? 可防老不是政府的事吗?

震惊!新西兰政府房竟然是“毒房”?


在新西兰无论买房租房,许多人对“毒屋”闻之色变,避之唯恐不及。然而之前根据一项官方信息法案所做的要求披露,超过80%的新西兰政府房,都多少的使用过含铅涂料。

奥克兰大学化学系高级讲师Viji Sarojini博士指出,HNZ得把它房子的涂层都扒下来才行,这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Sarojini博士说,“铅这玩意儿的问题在于有毒,而且外界环境变化奈何它不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此前发布的文件显示,铅属有毒金属。对于儿童来说,铅暴露没有安全水平。

铅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包括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肾功能问题以及血液和生殖系统损害。

6 岁以下儿童以及孕妇(发育中的胎儿可暴露于铅)尤其脆弱而易受伤害。

目前,全球每年因铅暴露新增约 60 万智力障碍儿童。

含铅油漆很危险,它会造成婴幼儿发育迟缓,严重的直接就中毒了。留存在成人和儿童体内的铅毒,如果不进行治疗,就会导致大脑损伤,甚至死亡。

卫生部的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间,有42名铅中毒患者从公立医院出院。

新西兰的建筑中,含铅涂料里里外外一直用到20世纪80年代,但直到最近才发现原来是铅毒元凶。

然而HNZ政府关系经理 Rachel Kelly 表示,她实在说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套住宅用了含铅涂料,她估计,截止2月28日,HNZ拥有的64,333套住宅中,多达52,383套都用了含铅油漆。

“HNZ认为凡是1997年1月1日之前建造的房子都用了含铅油漆,而且都采取了适当的预防措施,除非有可用的记录确认某栋住宅内外都没使用含铅油漆”凯莉继续说道,“总的来说我们相信含铅涂料的漆膜完好无损,这东西相当给力,可以防止险情发生”。

根据这种含铅油漆的管理指南,当涂层表面剥落或者粉化时,业主们就要小心遭殃了。

然而这份报告指出,扒掉这层涂漆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风险,还不如维持现状,并严密监测其影响。

Sarojini表示含铅涂料对孩子们更危险,因为成年人只是吸入这些粉尘,而孩子们却有可能吞咽这些粉尘。

她对使用了含铅涂料的大量Housing NZ住宅非常担心。

“那(使用含铅涂料的房屋数量)对我来讲不啻为天文数字。这些房子里可能都生活着儿童甚至是婴儿,可是墙上有毒啊。”

负责为油漆业巨头Master Painters培训粉刷匠的 Phil Wilkinson先生表示,要把含铅油漆从所有的建筑上都扒下来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据他所知,油漆师傅们解决毒油漆问题的办法是往含铅涂层上再涂上层层好漆,这就可以把问题掩盖起来。

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12个月间,一共有1135间HNZ住宅扒掉了含铅涂层。

一位HNZ的发言人表示,问题住宅的再开发和翻修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开展中,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正在努力移除一切有害原材料,包括铅毒。

Mt Albert居民Chelsea Bullen的廉租屋屋外涂层在去年已经被扒掉了,但却是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

起初,他们告知这位三个孩子的母亲,他们只是要“翻修”这个地区的政府福利房,但在完工后一个月,这位母亲在工人不慎落在屋内的施工文件上发现了真相。

这位母亲说,如果她知道这些涂层是含铅的,那么在翻修期间,她绝不会让她的孩子们居住在这样的屋子里。

一位HNZ的发言人表示,“要说有52,000套我们的房子使用了含铅涂料是很不恰当的”,尽管政府信息法案所要求披露的数据证明了情况确实如此。

这位发言人说,“我们只能说,我们的房子平均房龄有45年了,还有一些更老,所以就有一些住宅就用了含铅涂料。”

不管新西兰政府房都有哪些用了含铅涂料,最后都得到了改善就是好事,相信以后新西兰政府也不会出现此类现象的。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