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中国陪读娃的美国蹭课故事(一)

2021-05-31
中国个移民美国的条件 中国移民美国的条件 移民中国的条件

中国个移民美国的条件。

因为公派留学的机会,大学教授筱静、方柳和郁悦(此处均为化名)带着自己的孩子去了美国。虽然三个孩子分别是不同的年纪,但在美国学校短暂学习、生活的时间却给父母和孩子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实,想要在美国做短期的“插班生”手续很简单,而且老师也会对每个孩子都施以 ** 大程度的尊重,就连细节之处都做得体贴入微。孩子在美国变得独立,对学习也是真心地喜爱, ** 重要的是他们真正成了会玩也会学的孩子,这样的经历实在宝贵。

儿子开始有独立个性了,看来我们要学会放手

“儿子从美国回来已经有段时间了,但是有时候着急起来脱口而出的还是英文。”今年年初,筱静被所在的大学公派到美国做访问学者,那个时候她还带着当时只有三岁的儿子Yale,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后来亲眼看着儿子一点点进步,她知道自己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

虽说带三岁的小孩出国“读书”乍一听挺大胆甚至还有点不可思议,但筱静明显是做过功课的。她之前看过一些教育学的书籍,其中还包括蒙氏教育的理念,她了解到三岁是儿童开始学习语言的要害期,由于她很早就打定主意要让孩子将来接受美高和美本的教育,她觉得有必要让儿子先体验一下。

筱静作为访问学者的乔治·华盛顿大学位于特区,在特区生活的各方面费用都不低。Yale到美国要上pre-school,而美国只有到了小学阶段才能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而pre-school则是需要全额收费的,一周大约是200~300刀。因而,筱静一到美国,先是在特区四周的Virginia找到了一所Merrifieldpre-school,然后才着手在四周寻找住处。她说帮儿子找到合适的学校一定是她的priority。

虽然手续和要准备的材料不少,因为pre-school对孩子健康的要求比较高,要有免疫证实,还有出具国际承认的全身体检报告,有了这两样才能入学。但是其实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很多灵活性的,入学手续办得很顺利。

Yale个性上有些内敛,不算太外向。不过这也是筱静 ** 初考虑带娃访学的第二层原因,她盼望可以通过美国的教育让儿子变得更open一些。当然一开始她也有过顾虑,担心孩子一下子到了一个非母语的环境中,会对他的语言学习还有性格产生不良的影响。

所以考虑到这一点,当时在离开中国之前,筱静给儿子报了一个美国人开办的双语幼儿园,在里面学了一个月的时间,让他去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全英语的环境,然后她才毅然带Yale赴美,好在到美国以后发觉二者衔接地还不错。

事实证实,她 ** 初担心的孩子适应问题并没有发生,恰恰相反,儿子的适应力远远比大人厉害,无论是倒时差,还是对多肤种人的接受能力都比大人强,在很短的时间里,Yale就在美国交了很多朋友。

至于语言,似乎也没有成为大问题,Yale一开始先是尽力听懂别人说的,后来就是自己开口说。直到后往返国以后,儿子还是非常愿意讲英语,回到家纠正爸爸妈妈的发音,还要教外公外婆英文,在语言方面似乎有自信心甚至小小的优越感了,筱静觉得儿子的英语语言的习惯已经形成了,明显这是这次带娃访学的一大收获。

不过这个年纪的孩子在美国上pre-school还是以玩为主,而且是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不过虽说是玩,也是有主题的。比如某一周他们讲spring的主题,而这一周里的五天都会环绕这个主题展开。

美国人素来重视情境教育,用的教材也是取自于大自然,比如花花草草之类的,又或者是带他们去野生动物园,或者是老师带着孩子去超市用1美元买东西给家里。孩子从这个年纪就已经开始渐渐地融入社会,明显美国的家长和学校比我们更放得开手。

筱静说,虽然她一开始想要让Yale变得open的愿望可能并未圆满达成,究竟一个人的个性的确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但儿子的胆子确实变大了,原先一定要父母牵着他的手,在他左右,不敢离开视线范围,但入学两周以后,儿子就已经完全可以挣开妈妈的手,在离开她很远的地方自己滑着他的滑板车,来到美国使Yale的独立个性开始发芽,回到中国以后对父母的依靠也少了很多。

筱静说,之所以想要儿子接受西式教育,就是盼望他的个性能得到进展,在美国的这半年,儿子学得很欢乐,对于她而言这也就够了。

编辑推荐

三个中国陪读娃的美国蹭课故事(二)


因为公派留学的机会,大学教授筱静、方柳和郁悦(此处均为化名)带着自己的孩子去了美国。虽然三个孩子分别是不同的年纪,但在美国学校短暂学习、生活的时间却给父母和孩子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实,想要在美国做短期的“插班生”手续很简单,而且老师也会对每个孩子都施以 ** 大程度的尊重,就连细节之处都做得体贴入微。孩子在美国变得独立,对学习也是真心地喜爱, ** 重要的是他们真正成了会玩也会学的孩子,这样的经历实在宝贵。

“你的孩子很优秀,进步非常大!”

在美国学得很快乐的还不止Yale一个,方柳的儿子Leo在美国的这一年也过得乐不思蜀。作为爱荷华大学的访问学者,方柳把在国内刚读完一年级的儿子带在身边体验了一把美国的小学。

她说,孩子到了8、9岁的年纪已经有基本的感知能力了,不像年纪太小的孩子出去只是单纯地玩,在这个时候让他参与一下英语的世界是个不错的机会。

她事先并没有刻意挑选学校,只是询问了一下当地的华人,他们向她推举了这所Kirkwood elementary school,据说这里的老师很不错。而且美国所谓的好学校,也并非指硬件,主要还是生源的优劣。

Leo ** 天上学就被校长打电话叫家长,一开始方柳的内心是崩溃的。急匆匆地赶到学校,校长说Leo打了学校里的一个小朋友,后来和儿子了解了一下情况才知道可能是Leo初到美国语言上听不懂,误会了美国小朋友的意思才失手推撞了一下。美国学校对此类事件很重视,因为这其中有可能会涉及校园暴力。

不过这件事后来有了意外的转折,方柳和校长解释过来龙去脉以后,第二天送儿子上学当天没有发生同样的事,校长还专门打电话给她说:今天你儿子表现的非凡好。这个细节让她觉得,孩子的点滴进步学校都看在眼里,而且他们也乐于与家长分享。

方柳一开始到美国的时候也挺担心儿子的英语能否适应,好在除了学校的学习,美国还有专门的英语能力测试机构,免费给孩子做测试,检验英语水平的等级,然后每周放学以后还有两次英语补课,而所有这些都是免费的。

除此之外,还有盈利性的英语培训机构在学校针对英语非母语的孩子进行一个月的集训。三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方柳放心了。

到了后期,Leo可以天天用英语和她交流,连着十分钟不带停的,这在去美国之前简直是不能想象的,确实美国的英语环境相当锻炼孩子,渐渐地Leo就从当初的听不懂,到后来非常起劲地交流。

回到中国以后,方柳 ** 直观的感受就是Leo的英语语感变好了许多,比如有个单词他没学,但是假如让他听一下读音,他就能知道大概是哪几个字母组成的。明显,孩子已经在这方面打下基础了,而且越小的孩子越轻易形成这种基础。

Leo喜爱读书,到了美国他简直像是老鼠掉进了蜜罐。美国学校对阅读相当重视,不仅建议家长要增加一些亲子阅读的时间,天天拿出十分钟陪孩子读书,还给孩子制造了非常理想的阅读环境。

Leo在美国的一年里,在图书馆里看了很多英文的原版书。而且美国的儿童图书馆里设施齐备,沙发,游乐区,DVD,甚至还有免费午餐和寒暑假去图书馆的免费公交。方柳说,从美国回来以后,Leo的阅读习惯养成了,经常看到他坐在那里阅读整整一上午不分心。

在这短短的一年里,“玩中学”是Leo美国之行的主题。科学课养蚕蛹,观察其变蝴蝶,Leo会非常认真地把蚕蛹拿回家跟妈妈说过两天老师要看的,相对于干巴巴的书本教学,这样的科学课非凡直观、实际,孩子的印象也更深刻。

至于社会实践更是丰富得不像话,小镇里的警察局、消防局、银行等公共单位几乎“玩”了个遍,尤其是去银行那次,老师还给二年级的孩子做理财讲座,告诉他们怎么花钱,怎么爱惜钱,理解 ** 的概念。

学校里天天10点到11点的时间也被作为自由模块,每个人可以自主选择想上的课程,有点选修课的意思,可以选择电脑课,阅读课,甚至自己出去玩也行。

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方面,是美国学校对每个人的尊重,对孩子个性的尊重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的体现,实在很难被忽略。

在Leo的班级有一个智障孩子,天天坐着轮椅去学校,而学校则有一名专门的老师负责照顾她,那位老太太对待这个孩子就似乎自己的孩子一样,学校对每一个生命都有同等的尊重,不管他是残缺的还是完整的。

Leo在美国上二年级,学期末的时候全校有个大型演出,全校的孩子都上去表演,包括有残疾的孩子,甚至还有生病打着点滴的。虽然队形排的歪歪扭扭,孩子们唱得也五音不全,但每个孩子都很快乐。

对孩子个性的尊重还体现在永久只有正面鼓舞没有负面批判。只要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说得快乐,老师就会说,“你的孩子很优秀,你的孩子进步非常大。”

怪不得即使是面对考试,Leo也是 ** 的轻松,不像在国内时的如临大敌,也不怎么复习就考完了,总是处于一种非凡放松的状态。

和筱静一样,方柳在带娃去美国访学的这段时间里也深切地体会到了美国的所谓人情社会。有一次下雨天,她带着孩子急匆匆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前后有好几辆车停下来问她要不要搭车,需不需要佐理。

平时在路上也经常会碰到不熟悉的人和自己打招呼,说一句have a nice day。在美国似乎人与人的交往非常单纯,他们之间有一种不带任何企图心和目的的友善,这里面人文素养的差距孩子同样也会看在眼里。

甚至美国人对情人节的解释也和我们不一样,这是一个表达“大爱”的节日,每一个孩子都要给班上的同学准备礼物,而他们也会收到别人送给自己的礼物。在这里,孩子小小年纪学会爱、学会感恩。

在美国的日子里,Leo从来不曾想过或是被要求过哪怕一次“我要追赶的对象是……”,怪不得这一年,他过得那么快乐。

一个中国非法移民的法国生活


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个中国非法移民的法国生活》供大家参考,期看对大家有所关心!!!

法国《费加罗报》4月4日报道 题:常前生的理想生活

常前生41岁,不大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皮肤乌黑。常前生与妻子和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9岁)住在贝尔维尔一幢楼房底层的全头。在巴黎北部这个拥有众多非法移民的地区,常前生是个毫不起眼的中国人。他没有任何证件,利用向上海的一个非法组织购买的机票和护照,从香港乘飞机来达鲁瓦西机场。上海的这个组织以"旅行社"为幌子,从事非法活动。

来法国几个月了,常前生还一句法语都不会,但他却有了一份工作和一处住宅。他以380欧元分租的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几乎被两台缝纫机满了。他们的"厨房"里仅有一只电饭煲、两块电热板和一个抛在地上、装着10公斤米的袋子。床垫被塞在离天花板不脚70厘米的一个暂时"中二楼"里。

常前生和妻子原前住在温州。在巴黎的大部分中国人都是来自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温州。在家乡时,常前生的工作是制造床垫,平均月工资300欧元。为了来来巴黎,常前生夫妇二人卖掉了房子,两人共支付了3万欧元;为了让寄住在父母家的两个孩子也来巴黎,常前生夫妇又向亲戚们借了2万欧元。

常前生一家现在还没有还清债务,他们天天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向他们发货的也是一个温州人,他每月给常前生一家600欧元。常前生说,他们拿来的钱将要减少了,因为他们家的生产能力停落了。常前生的妻子现在怀孕4个月,干活速度减慢了,虽然孩子也能助一些忙,但他们还是赶不上以前的工作速度。此外,众多非法移民为了觅工作而产生的竞争也导致了常前生一家收入减少。

美国基础教育的三个趋势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历任美国总统关怀的政治问题。60年代,为了应对苏联的航天挑战,美国曾推进教育改革;90代,应对中印的崛起,有国家竞争力计划。后来是小布什总统的“一个也不能掉队”及奥巴马总统的基础教育公共核心标准。但是,这只是联邦层面的,各地及民间对教育的重视也是不可小觑。

联邦对基础教育的改革

历任美国总统无不把教育作为自己工作中的核心任务之一。甚至,许多总统等待能够获得教育总统的美誉。远的不说,二战后,为了应对苏联所带来的挑战,艾森豪威尔总统在1952年,就职不久,成立了“卫生、教育、福利部”;在其任期内签署了“国家防御教育法案”,旨在鼓励科学、数学、工程、外语教育项目。美国总统约翰逊1965年,通过“基础教育法”,强调教育平等。后来,里根总统、卡特总统、老布什总统、克林顿总统及小布什总统,尽管,对于联邦介入教育的理念各不相同,但都把教育当做是国家软实力、竞争力、和推动社会公平进步的大事来看待,他们都尝试对联邦在教育上的角色做出改革,等待在教育上有所建树。

奥巴马总统在教育上也不甘落后,推动了“基础教育公共核心标准”;联邦对每一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或是应有的学术能力设定了统一的要求。尽管奥巴马总统和设计公共核心标准的教育家们否认这点,还是有许多人认为美国在基础教育方面越来越像亚洲;增加了更多的考试,设定国家标准。由于联邦给予大量的拨款,用于设计课程和培训老师,许多公立学校的教育水平得到了相当大的提升。

公办私营学校的兴起

公办私营是近二十年来在美国进展 ** 快的一种学校治理形式。纽约和旧金山等地都有计划,将更多的公立学校交由私营企业经营。由州政府对这些公办私营学校进行监督和治理。由于公办私营学校在过去十年办学成绩斐然,不仅得到了政府和家长的信任,也得到了社会上富裕阶层的认可。许多慈善机构和个人大肆捐赠,投入 ** 推进公办私营学校的进展。

在美国,加州公办私营学校有一千所,占本州公立学校的10%。由于州政府资金紧缺,使得公办私营推进受阻。近来,在旧金山及硅谷地区,几乎所有的亿万富翁都参与了一项计划,支持当地公办私营学校的进展。计划使湾区41%的公立学校变成公办私营。纽约市也有类似的计划。这既维持了美国的教育体系的多样化,富翁的价值又得到了体现,可谓两全其美之举措。

科技与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多人说美国基础教育一直是重文轻理;重视阅读,而忽略科学与数学。这一教育缺陷也是美国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例如,近半个世纪,美国一直在完善数学竞赛体系。2015年,美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在泰国获得世界 ** ,成为美国国内和中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其实,美国全国范畴内,美国数学竞赛和人才选拔体系完备。美国Mathcounts,针对小学生的数学竞赛;AMC,针对初中和高中生的数学竞赛。AMC的晋级赛是AIME。AIME之后是国家奥数队选拔赛。

同样,奥巴马总统的教育改革理念之一也是提高美国学生的科学素养。美国政府的这种努力与社会各界对于高端工业加工、机器人、生物制药、及IT高科技等行业的进展趋势及对人才需求的推断不约而同。近二十年来,在美国的基础教育中,各种科技与数学的练习项目在不断增加,学生和家长也越来越重视科技与数学科目的练习。

美国移民:一个中国小留学生的“融入之道”


初到美国:一度焦虑消沉 小菜鸟一步步找回自信

在国内初中一毕业,我便来到美国,开始了小留学生生涯。我当时上的都是国内当地很不错的学校,成绩也还是平平偏上。刚到美国时,我在一所寄宿高中读书。那是一所在山上的学校,环境美丽但是有些偏远,而且中国学生很多,大约有15%。从学校开车到最近的商店也需要20分钟,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它和我曾经想象的美国高中完全不一样。学校治理制度严苛,食堂饭菜经常是墨西哥玉米饼。一开始还觉得不错,但过了几天我就开始怀念中国菜了。因为语言障碍和不同的课程体系,我只能失望又吃力地应付着课业。虽然我的个性偏外向,但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还是无法很好地融入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这让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和茫然。在这样的情形下,我自然而然地喜欢和自己的同胞待在一起,从而失去了和老师以及美国同学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第一个学期结束,我拿了6个B,很伤自尊。我一度非常焦虑和消沉,直到有一次考试,我发觉身边的美国同学竟在偷瞄我的试卷时,心境才有了改变。其实我并不介意他偷瞄我的试卷,只是惊诧于这个平时体育好,在社团也是风云人物甚至还嘲笑过我的美国同学竟也要看我的卷子!顿时,我找回了自信。

私人观察:美国同学眼里 中国学生是被宠坏的孩子

在寄宿高中时的生活非常有规律,但我并不喜欢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于是10年级的时候我转学到了一个位于市区的走读高中。走读高中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我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有机会进展自己的爱好爱好,积极参加喜欢的社团活动。这所高中的华人学生更多,多达百分之四五十。中国学生往往有相对比较封闭的圈子,他们不太爱和美国同学打交道,也不爱参加那些社团活动。我曾问过美国同学,在他们的眼中,中国同学是什么样的。他们多半是觉得我们都是些Spoiled kids——就是被宠坏的孩子,不乐于和美国当地的学生交流,也不尝试多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虽然也有成绩很棒的中国学生,不过还是让人感觉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在美国高中里每年最大的盛事就是Prom,也就是毕业舞会,通常高中毕业的男女学生一定会在这个舞会中有所互动,可以说Prom是整个高中4年生活中最后一次出色呈现的意义非凡的活动。这本是中国学生很好地进入主流圈子的机会。但事实上是,假如是在美国当地学生比率高的学校,这种舞会入场门票非常好卖,可在我们学校,因为中国学生多,票却很难卖完,舞会也是惨淡收场。

自我改变:学习美国历史参加辩论赛 从每次挫败中积存经验和自信

尽管我转到的新学校还是中国学生扎堆,但此时的我因对自己的未来进展有了一个更清楚的愿景和方向,所以我开始明白融入美国的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性并为之付诸许多行动。

在课业方面有老师建议我上AP课——就是大学预修课程。由于中国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类理科科目有上风,在选课时这类科目很受中国学生欢迎,而为了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我有意识地选了美国历史、政治这些美国学生爱选的课,尽管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但通过努力,我有了更多接触美国学生和美国文化的机会。

在课外活动方面,老师建议我去参加辩论赛。我一开始也有些害怕,以我对自己的评估,我参加中文辩论赛都有难度,更何况用英文。不过,我还是选择了去接受这个挑战。为了预备好辩论,我每月都要读将近2000页的人文社科和历史资料,而辩论题目从“核武器问题”到“美国国安局是否应该对民众实施监控”这类枯燥的题材。当然囧事也是很多,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某次辩论赛临近结束时,裁判员直接叫停,然后和我说“请说慢点,我完全没有听懂你在说什么”,我当时的难堪和沮丧可想而知。可是这类事件发生多了,调整一下心态,每一次的挫败反而给了我更多经验和积存,让我变得越来越镇定,越来越淡定。

除了辩论赛,因为我喜欢政治,所以老师还推举我去加州众议院议员赵美心办公室实习。我天天下课后赶到议员办公室,处理的尽是接电话这样的琐事,但就是因为这些琐事让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州政府的运作体系,也正是因为我踏踏实实地把这些琐事做好了,所以我的上司主动将我的实习期从3个月延长到一年。

积极行动:融入美国学校主流圈子 让美国同学改变偏见

在积存了一些政治常识和更多自信后,我也开始想要利用自己的特长来做些什么,从而来影响我所处的社会群体。我发觉随着美国亚裔族群的快速增长,亚裔族群的投票率反而是下降的,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投票选举权和争取自己的社会权益休戚相关,所以我联合朋友制作了一个视频,呼吁亚裔积极行使投票权。这个视频完成后,我把它上传到网上,获得了13万的点击,还吸引了包括NBC在内的媒体关注。我做的也许只是一件微小的事,但是我为我曾经能为改变这个世界付出过努力感到自豪。

我很庆幸当初选择了一个走读学校,让我有更多自由进展的时间和空间,把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学业以及这些课外活动。在我的时间分配上,也许参与社团和社会活动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学习时间。我虽然天天都非常忙,但是感觉很踏实。由于课堂里外接触的大多是美国同学,我和他们之间的交往、交流、沟通越来越顺畅,越来越真诚,我也还是那个真实的我。而美国同学一旦开始了解我了,他们对我也很友善,改变了以前的偏见,对我越来越尊重。同时他们对中国文化也布满了好奇,喜欢和我们交往。所以,只要有意愿、有意识地去熟悉、尊重和参与美国当地的社会和文化,最终我们是可以融入当地并且做得游刃有余的。

美国父母教育孩子安全知识的三个重要步骤


投资移民美国关注美国生活:在北美,父母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一些安全意识,让孩子明白保护自己和应付陌生人的生存技巧。

第1步:赋予孩子说“不!”的权利

为了让孩子有明确表达自己意见的勇气,父母从小就要避免习惯性地替孩子说话。这样做,父母无意之间剥夺了孩子修习他们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重要技能的机会:用坚定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在生活中,父母应多找机会让孩子练习用强烈的身体语言和坚定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意愿来保护自己。

允许孩子向成年人说“不”

研究表明,因为父母从小教育孩子:“要乖,要听成年人的话”,所以9岁以下的孩子对“性罪犯”很少会说“不”。父母可以让孩子知道,如果觉得不对头,比如有人想触摸他们的私处,让他们觉得很害怕或很不舒服,孩子可以用“不” 来拒绝成年人的要求。必要时,孩子可以大声呼救。父母不会怪罪他们。如果明知有人让孩子做不应该做的事:比如,抽烟,欺负别的孩子,那么孩子也可以向他们说:“不”。

相信自己的直觉

在保护自己安全时,有时候,孩子的“恐惧因素”具有强大的作用。但因为父母没有教育孩子学会相信他们自己的直觉处理事情,所以孩子往往不会使用。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他们觉得自己面临危险,可以使用自己的恐惧本能立即离开。不管在何种情况下,父母一定会支持他!

确保孩子知道如何拨打911

确保孩子知道自己的姓名,父母的姓名,家庭电话号码和地址。在自家电话设置911快速拨键,教给孩子在紧急情况下拨打911电话的方式:明确告诉911接线员“我需要帮助”,如果当时的情况不允许谈话,就摘下话筒放在一边,以便警察追寻孩子的行踪。

选择一个家庭暗码

选择一个难忘的暗码,如“蜘蛛侠”,“坏宝宝”只告知家庭成员或受信任的人。并告诫孩子不要告诉任何人自家的秘密暗码。还可以创建一个书写的代码(如“111代表被人诱拐”或“123代表有可疑的人跟踪”),以便以使孩子在遇到麻烦时,和父母联系。在加州,曾有孩子用这种方法得到了父母和警察的解救。

训练孩子的应变方法:“放下手中之物,大声叫喊,奔跑。”

告诉孩子,不要一个人去偏僻的地方。一旦碰到需要迅速摆脱的危境,可以丢掉任何携带的东西,大声叫喊,并快速奔跑。如果可能,可以跑到就近的成年人身边,(最好是带孩子的妇女)尖叫“救命啊!这不是我的爸爸!”。如果被陌生人带走,要大声叫喊,并拼命抓住周围固定的物体,比如车门,自行车扶手等。也可以踢绑架之人的腹股沟或眼睛,躺在地上,不要轻易让绑架之人抱走。告诉孩子:如果为了保护自己而伤害了别人,父母永远不会责怪你。

同伴系统

哪怕是一分钟,父母也不要让孩子独处。放学回家,孩子可以和同学结伴走回家。周末和同伴一起骑车上公园,上街。有个同伴在一起总比孩子单独行事要安全。如果孩子需要用公共洗手间,父母应该和他们一同前往,以确保安全。

如果碰到困境,向谁寻求帮助

让孩子了解可以寻求寻求帮助的人员。例如,警察,保安等。在商店或饭店,父母可以让孩子找商店或餐厅服务员帮忙。去游乐园,父母首先可以指出穿着制服的游乐园员工的。还告诉孩子,如果迷路了,可以找他们帮助孩子寻找父母。也可以和孩子约定游乐场中一个有明确标识的地点:比如“过山车”的入口,游乐园问讯处等一目了然的地方,“以防万一”。

第2步:帮助孩子认识可疑成年人的行为

有时父母为了吓唬孩子,用“陌生人很危险”的方式教育孩子,其实教育孩子认清什么是可疑的行为,更能让孩子掌握保护自己的策略和技巧。让孩子识别以下一些可疑的成年人的行为。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不停地提醒孩子,和孩子探讨这些情形,并让孩子熟知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应该采用的应变方式。

寻求孩子的帮助:

“我需要你帮我找我的孩子,你可以帮我吗?”“你帮我找找我的小狗,好吗?”向孩子强调,大人无论什么原因都没必要向孩子求救。

给孩子喜欢礼物或糖果等物:

“你想要吃糖吗?”“我的车上有一个滑板,你要吗?” “如果你坐在我的腿上和我一起看视频,我会给你我的一只小猫(我会让你抚摸我的猫)等。

佯装有紧急情况:

“快点!你妈妈出事故了,我带你去医院。”

伪装成其他孩子的父母:

“你就是打我儿子的那个孩子。跟我来,我们去找你的父母。”

假装成警察等公务人员:

“我是警察,这是我的徽章,你一定要跟我来。“(告诉孩子一定要给你打电话尽快核实有关情况)

伪造成父母的朋友:

“我是你爸爸的一个老朋友。他让我过来看你,你能带我去你家吗?”

让孩子保守“秘密”:

“如果任何一个成年人要求你保持一个令人不安的秘密,孩子完全可以把这件事和他所信任的父母、大人讨论。

向孩子询问个人信息:

“你家的地址是什么?如果你告诉我,我会送你一个玩具。” “我需要你的电话号码,这样我可以和你的父母联系。”父母一定要告诫孩子:不要透露个人信息:如姓名,地址,电话号码,所在学校,家长姓名,社会安全号码,信用卡号码。还可以说明,大人不问孩子的个人信息。他们问孩子的父母。(有一个例外是孩子的学校)。

别给陌生人开门:

如果父母在家,让父母开门。如果独自在家,千万别应门。接电话时,别让孩子说独自在家,可以让孩子这么说:“我父母现在有点忙,抽不开身,能麻烦你留个口信,我等会儿让我父母回电话。”这样给人的感觉是家中还有其他人。

父母和孩子一起探讨以上可疑行为时关键要注意的是,以轻松的语气,也可以穿插在和孩子一起谈论游泳池的安全问题,安全过马路的方法,厨房内的安全注意点同时进行。孩子的安全意识的教育越早进行越有效。在孩子幼年时期,奠定安全教育的意识。让孩子意识到在危急时刻,采取怎样的方法。父母让孩子关键所学的是: “大人不应该欺骗孩子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做的任何事情。”

第3步:运用情景,反复排练应对陌生人的安全技巧

父母教育孩子时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演示各种情况,再帮助孩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孩子完全掌握这些安全技能。父母可以寻找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排练,让孩子熟悉和使用自己所学的保护自己安全的技能。如果父母觉得孩子使用了正确的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一定要当场鼓励和表扬孩子。外出时,可以指着停在路边的车子,问孩子,如果有人让你上车去拿你喜欢的DS游戏机给你玩,你去不去?等实地演习来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虽然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完全确保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正确应对外部世界,但至少我们知道:给与孩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安全知识,可以减少孩子受到伤害的概率。有的父母可能担心和孩子讨论绑架等可怕的问题,会吓坏孩子,但如果父母不向孩子说明,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万一孩子碰到危急情况不知所措而遭受伤害,那么到时父母就是有无尽的伤心和悔恨也无济于事。由此忧虑的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心智发育,用孩子能够接受的的语言给孩子讲述保护自己的安全技能。

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可以随时随地、时时刻刻的贯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身为监护人的父母必须利用生活中的每个机会教育孩子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学会了保护自己。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