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分享移民澳大利亚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1-04-19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移民条件 澳大利亚移民的条件 移民澳大利亚的经验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移民条件。

从2006年移民悉尼到现在,算下来我在澳洲已经生活了12年的时间,想想当年带着老婆孩子从上海来到悉尼,这一路走来,真是感慨万千。下面跟一起来看看这位友人的澳大利亚的生活吧。

*次从机场出来的时候,就被这里湛蓝的天和舒适的环境给征服了。

到后来,跟澳洲人学会了慢节奏的生活。天天早上10点开店,下午2点关门,剩下的时间,陪陪老婆孩子。这边的假期比较多,每年正经工作的时间,也就*个月,其余时间基本上不是在度假,就是在去度假的路上。

这里的圣诞假期比较长,我们全家的安排一般是在这段时间回上海看看父母,然后过年的时候,父母会来澳洲看孙子,过来体验当地的生活,中国和澳洲的节日,两边都不耽误。

来到澳大利亚之后,我结合自己在澳洲这么多年的生活体会总结了一下,觉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对澳洲人的印象

澳洲人的素养,并不是说哪里都好,但是,在公共道德这个领域,确实要比国内强很多。

大多数澳洲人在公共场合还是比较守规矩的,在街上基本看不到随地吐痰的人,早上起来遛狗的人也会带上铲子,自行带走狗狗的排泄物,乱扔垃圾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非常少见,大家都比较自律,所以,澳洲的街道普遍都比较干净。

澳大利亚对烟草的操纵比较严格,香烟的价格非常贵,公共场所抽烟的人比较少。

假如你是不吸烟的人,或者有小孩子在身边,假如受到了影响,告知一下对方,对方也会配合不再吸烟,或者去比较远一点的地方抽,这方面,老外还是比较礼貌的。

不像国内的烟民,提醒他注重,不但不理会,嚣张一点的,还会跟你来劲,有意对着你喷。

自然环境

环境方面,自然是没得说,也不需要我多讲,大家从新闻或者来悉尼旅游过的朋友口中,一定听过不少这方面的消息。

悉尼的海港、蓝天、白云、新鲜的空气,还有大片的树林、公园和草坪。

特殊是这里的公园和草地,真的是孩子们的乐园,每到周末,孩子就迫不及待的拉着我和*妈的手,要去公园玩。

在国内的时候,我跟爱人,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平时都比较忙,孩子除了家里,其余时间主要在各种补习班里度过,现在想起来,真的是亏欠他好多。

老爷子每次来澳大利亚,*喜欢的地方,也是家四周的公园,天天早上起来,去公园逛一逛,散散步,回到家话题一打开,各种关于洋人的见闻说一说,一整天的心情都非常愉快。

工作和收入

悉尼,是澳大利亚经济的领头羊。

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似乎很少听到有华人失业的消息,除非特殊懒,不想上班,不然,只要你肯做事,工作机会还是有很多。

悉尼的人均年薪在澳大利亚算是比较高的,一般的蓝领一年平均能拿到6.5万澳币左右,也就是将近40万元人民币。

不过,这里的物价比较贵,日常消费和支出要比维州的墨尔本和昆州的布里斯班、黄金海岸要高一些,这也是我的很多华人朋友,不喜欢悉尼,而喜欢待在墨尔本的原因之一。

这个收入水平,假如夫妻双方都有工作的话,买房几乎不是问题。我身边就有不少华人的小夫妻,在悉尼奋斗个几年就开始买房的例子,很多人买了还不止一套。wWW.Ym16.CoM

澳洲的房产首付都比较低,一般都只需要给10%的首付就可以了,租金回报率也比较高,假如手头的资金比较宽裕,买个小公寓,首付给到20%就能实现租金抵月供,大大减轻供房的压力。

身边不少朋友,都特殊喜欢投资那些学校四周的小公寓,然后租给在悉尼上学的中国留学生。

一方面学生好治理,租出去比较放心,另一方面租金收益也比较稳定。一般的公寓,二房的户型,大约可以租到每周350-600澳币,HOUSE一般是每周500-700澳币。

不过,现在悉尼的很多华人开始喜欢买那种独栋的House,价格虽然高一些,供房的压力,也比买公寓要大,但是,假如家里有小孩的话,宽敞的House以及独立的花园,可以给孩子更大的活动空间,家庭生活的氛围也好很多。

澳洲物价

物价方面,悉尼的果蔬、生鲜等食品相对来讲还是偏贵。

蔬菜价格每公斤7.99澳币算正常,不过,一般情况下,每公斤不会超过10澳币,有一些低价菜0.99-2.99每公斤也能买到。

像我这样的移民,在国内的收入虽然很高,但是,刚刚登陆澳大利亚的时候,由于生意没有起步,没有新增的收入来源,看到这个物价,还是发扬了一段时间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略有克制。

后面生意上了轨道,生活安定一些,有收入来源,很快就适应了这些价格,不觉得贵了。

小孩读书

06年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我小孩才满5岁,从幼儿园,到现在的高中生,一路走来,也已经长成大人了,看着这个小大人,内心既是欢喜,又有担忧。

欢喜的是,过去十几年来的澳洲教育方式,让他对自己的认知还是比较理性的,而且现在对自己将来要走的职业进展路线,也有自己的规划。

这一点跟他很多国内的同龄人相比,还是比较超前一些,这也是我认同澳大利亚教育的地方。

这里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强调带孩子体验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哪个领域比较有上风,将来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对他以后走上社会,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减少很多社会实践和摸索的时间。

他小时候在国内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现在天天大部分的时间基本都花在读书和培训班的练习上,对于社会和生活,多数都是很懵懂的状态。

心态上,我觉得他现在也有一点受到澳洲观念的影响,觉得不一定非得上大学,将来去学习自己喜欢的技术,走职业化的路线,一样可以活得很好。

这也是我比较担忧的地方,可能我们这一辈的华人移民还是摆脱不了旧的教育理念吧,虽然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十几年,总归还是觉得孩子应该走精英路线,将来可以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其实不管在哪里,小孩要想将来过的好,一定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作为父亲,我还是希望他能坚持下来。

交通出行

悉尼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大部分地区都通了地铁,上班通勤、周末逛街,坐地铁出行比较方便,也比较准时,这一点跟上海以及国内的其他一线都邑没什么区别。

这里虽然是发达国家,但是依然地广人稀,出门买个菜,开车十几分钟是很正常的事情。

好在悉尼的交通治理水平比较高,道路密集,不会像上海那样开车10分钟,堵在路上9分钟,所以悉尼没有限行,大货车可以开到市中心,也不限号,更不限购。

悉尼的汽车文化也是非常好的,司机和行人之间总的来说是很礼让的,是很遵守交规的。比如进环岛让右,只要右边有车,必须停车让行,而不必看左边--因为左边的车也一定会让你。所以悉尼有成千上万的环岛,而不是红绿灯,却秩序井然。

两队车二线并一线时,一定是自动交替并线,一边一辆轮流,公平合理。假如碰到有车想“加塞儿”,通常都会让行,加塞儿的车也通常会举手示意,以示感谢。车辆碰到行人过马路,停车让行。

总之,非常喜欢那边的交通治理,回上海探亲的时候,反而有些不习惯,也希望国内的交通治理部门可以学习一些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澳洲的税收

毫不夸张的说,澳大利亚人人都有税号。

“自觉纳税”这句话,在澳大利亚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有没有如实纳税,将来会实实在在的关联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申请贷款、领取福利,还有给员工发工资,领工资等等,都会涉及到税收的问题。

所以,新移民登陆澳大利亚的头两件大事,就是先去开个银行账户,然后去AustralianTaxationOffice的官网申请税号。

澳洲看病方面

澳大利亚是一个全民医保的国家,去公立医院看病是有限免费的。

想要免费看病,先要申请一张Medicare卡,拿到Medicare卡之后,可以报销你在GP(可以理解为家庭医生、社区医生,或是全科医生)处进行治疗的门诊费,以及在专科医生处85%的费用。假如你的专科医生是直接向Medicare索取费用的,那你不用付治疗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BULKBILLING)。

假如想去医疗条件好一点私立医院看病,可以购买私人医疗保险,这样报销的范围也大些。

澳洲的就医方式实行家庭/全科医生首诊制,也就是有任何的门诊需要应先行到家庭医生/全科医生处,每个社区医疗中心都有GP,病人可以自由选择到任何一个GP处预约看诊,看诊的时候出示Medicare卡,有的GP是bulkbilling,有的GP会收取会诊费然后给你发票账单由你自行到Medicare的分支去报销回费用,而你自付的差额部分简称为gap。所以GP也是有可能收费的,记住,不是所有GP都bulkbilling。

看病之前,一定要把需要付的费用和可以免除的费用当面问清楚,不然看完病,收到账单,病情会加重。

澳洲饮食

吃的方面,中国人嘛,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固有的饮食习惯。

惋惜悉尼好的中餐厅不多,可能是香港人多的原因,这里的餐厅做广东菜的比较多,价格也比较贵,一家人吃,或是招待朋友、客户,普一般通的一桌,花几百澳币算正常。

菜式和味道,不要有太高的期待,跟国内没法比,所以,通常我们还是在家吃饭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海鲜,不仅品种丰富,价格还廉价。

特殊是龙虾,30澳币可以在餐厅里吃到1公斤左右的大龙虾。假如你在澳洲人家里看到鲍鱼、生蚝、三文鱼这些海鲜的时候,一定不要感到惊讶,简直太过一般!

悉尼鱼市场,以及chinatown里的鱼市,冰鲜的各种海鱼,一条2公斤左右的那种基本20澳币1公斤,有的店家一整条才卖20多澳币。

新鲜的鱼肉如三文鱼、鳕鱼肉段等大块的鱼肉一般1公斤也就10到20澳币,鲜虾仁、贝类的价格也大多在16至22澳币每公斤。

有些鱼市,可以现买,然后直接现场加工,再配上啤酒,那种爽,只有去过的人才知道。

澳洲租房和买房

*后再说一说房子的问题。

不管是在悉尼,还是在澳大利亚其他的都邑,初来乍到的新移民或者留学生,在租房或者买房的过程中,一定要签订合同,以保障自己的权益不会受损。

签订合同前,一定先确认房屋的所有权,弄明白放盘的人到底是房子的所有人还是二房东,签合同时要注重合同条款,在每一项都弄明白之前不要冲动签字。

澳大利亚各州都有官方的租客合同,涵盖房东和租客双方利益,比较详尽。

以我所在的悉尼为例,租客合同可以在新州政府的官网*,订立好合同,确认事实上的租赁关系成立,双方的租赁关系,才能受到新州政府正式租赁合同的约束与保护。

在悉尼,买房或者卖房的流程非常简单,本人一般不用去,但是,一定要记得找律师来处理相关事宜。

买卖双方通常都是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敲定合同的细节,然后在合同上签字后扫描再发邮件给对方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律师会佐理处理,相关的税、购房款也都是通过律师来交,不需要像在国内买房那样,自己跑税务局,自己去办理过户,既安全又省心。

小编推荐

分享澳大利亚移民的真实生活


你知道移民澳洲的真实生活情况是怎样的吗?今天要告诉大家的,就是关于澳大利亚移民真实生活分享,希望能让你对澳洲的移民生活有个真实了解哦。

怎么办理护照

第一步先去档案存放处开证实。

第二步拿着开出的档案存放证实到户口簿所在地的派出所,给你填好的表格盖章,表格可以在出入境治理处免费领取。

第三步拿着户口簿、身份证的原件、档案存放证实、照片(一定是纯白底的二寸照片)、盖章的表格去出入境办理护照。到达到,将户口簿和身份证复印一下,将所有材料交于服务警员即可,办护照的本人一定要去。

移民澳大利亚生活用品

有朋友移民澳大利亚,来之前询问,有哪些东西是必需带来的?他们在拟定一个单子,目标是能不带的就不带,该带来的可不能落下。想了想,最后也算是提了一些比较中肯的建议,不仅总结了我们当时的经验教训,还提醒朋友哪些东西是我们没在澳大利亚买到,后来由家人和朋友捎来的。

东西是不算大,倒是从某种程度上充分反映了我们在海外的生活需求。我们两口子是地道的山西人,喜欢面食。只是平时懒得和面,就总吃米饭,但总有嘴馋的时候。于是妈妈特意托人带给我们一种超小的压面机,专压饸饹面。这个小压面机和老家的饸饹床是不能比,不过把面略微和软一些,压给两个人吃,还是很不错的。吃上了饸饹面,就开始想念刀削面。惋惜我这人胆小,实在是不敢拿着刀直接往锅里削面。公公婆婆来的时候,干脆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特制的小刀片,拿在手里,轻轻刮面团,面就削出去了。

话说家人这些年,隔三差五的也捎来不少五花八门的东西,小到蒸馒头时用的笼屉布,大到怀孕时穿的防辐射衣。孕期,我天天都穿着防辐射衣,搞得澳大利亚同事稀里糊涂,他们实在是无法理解这么件衣服能有多大的防辐射本领,而且竟然折合100多澳元,相当于两周的午饭钱呢。这些东西里,最可笑的当属套在马桶上的垫子。冬天上厕所怕凉,就去各大超市、中国城的商铺搜寻马桶垫,结果哪儿也找不到。最后,还是妈妈善解人意,一通国际长途打过去,隔天就给我们买好了。

其实,我们也是在真正的生活当中,才慢慢发觉原来有时候我们异常渴望拥有的东西竟然是那么琐碎,或者说,微乎其微。在给朋友的建议里,先生强烈要求他们带一套理发工具。朋友不解:澳大利亚还找不到一个理发的人?先生说,你愿意花20几澳元理头吗?朋友当下对算汇率,说:好吧。

很多人大概想不到理发竟然会成为先生一段痛彻心扉的经历,而且但凡有人问出国带什么,他必提理发工具。我们刚来澳大利亚的时候,预备了不少东西,大包小包的,只是从来就没想过理发还是个事儿。等他头发长长,想要去理发店的时候,才发现理个发需要预约,价格还挺贵。那个时候出国时间不算长,我们买东西有个情不自禁的习惯,一看到价格,就换算成人民币。去了好几家理发店,不洗头、只理发,价钱都不低于20澳元。先生不大情愿花这笔钱,于是格外想念以前在上海时,他常去的一家小区理发店,价格实惠,服务到位,理完了,还给吹好。

忍了一个礼拜没理发,头发渐长。无奈之下,先生自己拿着剪刀,对着镜子把前面比较长的部分修了修。继续忍,实在受不了了,去超市买了一套理发工具。一般的一套理发工具竟然比理一次发还廉价,先生更加坚定了自食其力才是正道的想法,更何况还有我这个聪慧的学徒可以培养。买回工具的当天,他就搬好椅子坐在阳台上,开始兴奋地给我灌输怎么使用电推子、怎么用花剪修头发等理发常识。说实话,说着容易,下手难。我拿着剪子在他身后转来转去,实在是不知道这头一剪从哪儿开始。先生说,外传过小和尚剃头拿冬瓜练习的故事吗?你就当我的头是颗冬瓜,练习练习基本功。剪坏了,我也保证不会批判你。在他的督促下,我终于剪了。最后怎么剪完的不知道,反正结果是,他戴了一个礼拜帽子。

那段时间,为了剪头的事儿,我竟然产生了心理压力。不仅盼着他的头发长慢些,还随时打听哪里有廉价的理发店,尤其是崇拜会给家人理发的人。我也下过决心,想要把理发这个活儿练好,还跟家里人吹牛。妈妈说,算了吧,别心疼那点儿钱,理个像样的发型,出门也风光。给先生大概又理了两三次以后,两人吵翻了。我嫌他太啰嗦,在我理发的过程中,总提建议,总指挥我该怎么样怎么样。他嫌我不听指挥。一气之下,自己去了理发店。

之后,我们也慢慢想开了。先生开始自觉地定期去理发店理发。最初,是开车到比较远的一家韩国理发店,主要是询问了多家理发店后,包括大学四周的还有中国城的,都没找到低于20澳元的。而这家韩国店,雇用了几个拿临时工作签证的韩国游客,理发是为了赚些钱在澳大利亚旅行。他们理得还不赖,在12澳元左右。让我好笑的一点就是,理了发的先生看起来有些像韩国人。后来,离家不远处开了间韩国理发店,理发师可比那些游客专业多了,能够按照先生的要求来理,当然价格也要贵一些。这个时候的先生,已经过了“铁公鸡”的阶段,当然觉得形象更重要一些,也不用开车跑那么远。

回头想想,也许来澳大利亚的头一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连交个谈得来的朋友都不容易,内心的压力与失落,又不敢告诉国内的亲人。等告辞了最为迷茫的日子,工作稳定了,心里开始有底的时候,也就不再那么抠门儿,不再觉得20几块钱理个发是个多纠结的事情了。而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也不再总把价格兑换成人民币了。

澳大利亚移民后的生活分享


移民澳洲的人不少,很多人对此的生活表示满意,那么澳洲移民真实生活感受是怎么样呢?不少人对此比较感兴趣,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澳洲移民后的生活分享!欢迎阅读。

澳洲移民后的生活分享

一、第一次到访澳洲的经历令人难忘

至今还记得第一天到澳洲,在高速边的一家咖啡店门口。我看见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悠闲地买了杯咖啡,然后慢悠悠地上了车,独自开车潇洒而去。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会对这个画面印象深刻,可能是因为那时候的天气很好、阳光很好,空气也很好。

还有一次,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午后,十字路口4个方向都排着很长的队,所有车都按着顺序,从4个方向依次让行。我当时还觉得奇怪,这是什么交规,怎么一个方向只能走一辆车?后来发现,因为天气原因红绿灯坏掉了。半小时里,没有警察,所有的车一辆一辆的开,没有一辆车插队。这着实让我非常震惊。

二、移民澳洲其实真的不只是因为环境而已

回国后,我开始考虑移民澳洲的事。一开始,把想要移民澳洲的这个想法和家里人说了,几乎没有人赞同。毕竟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在国内,而且已经根深蒂固,移民澳洲就像移植树木那样,需要把我的生活连根拔起,换个土壤和环境。而后来成功说服家人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理由:空气质量。没错,就是雾霾问题。

其实,让我真正想要移民澳洲的理由不只是因为空气质量和环境。我发现澳洲就算再穷的地方,都有邮局、加油站、超市、医院、图书馆、银行网点等等社区服务,特别是学校,设施好的让你质疑自己是不是在偏远地区。而且这些小镇上也有各种知名连锁酒店,交通和大城市一样发达。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不取决于它最大的城市是有多繁华,而取决于它最小的角落有多精致。也正是因为之前难忘的经历,让我对移民澳洲的想法更加确认了。

三、真正移民澳洲后的生活有辛苦也有快乐

澳洲一直以来吸引了很多中国移民。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澳洲买房、读书、移民,所以在移民澳洲以后,看到中国人基本不是一件难事。澳洲可以慷慨地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在碰撞,也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可以享受。

刚到澳洲的时候真的很辛苦,好不容易找好房子,还要开始张罗孩子的教育问题,找学校做对比做删选,准备入学申请材料。幸而,澳洲移民子女可以免费就读公立学校,而澳洲公立学校的质量也很有保障。不管是校长还是秘书,到教授、医生、护士,包括图书管理员,还是打扫卫生的清洁人员,最近三年的收入都可以查,并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到现在来澳洲也快四年了,找工作、换工作、办绿卡、卖房卖车、孩子上学从来不需要托人走关系,一切按正常的程序走下来就行。生活很简单又很充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简单了很多。吃的方面,澳洲的食品没有那么多添加剂,吃起来安心放心。

工作上,不管是什么行业都很少加班,大家要去尽情地享受生活。孩子的教育方面,不管孩子的成绩好坏,老师都会想办法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而不会找家长难堪,如果联系家长的话,也就只是沟通协商解决办法。尽管每个月要和房租、蜘蛛和工作斗争,但是每个夜晚抬起头看到星空的时候,就觉得,挺好挺好,最起码不用和环境斗争。

对于也有移民想法的人,我只想说:移民澳洲这条路其实没想的那么容易,可坚持下来也就没什么了,真的下定决心就去做,不要后悔,祝你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澳大利亚移民的生活品质分享


放眼望去,澳大利亚没有高楼大厦,人们穿着朴素,开着旧车,吃着简单的食物,天天晚上七点以后街上就静静静地,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也没有超级奢华的消费刺激着人的神经。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澳大利亚移民的生活品质,欢迎阅读!

物质追求·简约

澳洲虽然已经早就成为了发达国家,可大多数人,无论贫富,都维持着节约的好习惯:饭不能不吃,但不必太好;钱不能没有,但不必太多。澳洲人的简约传统随处可见,穿衣装扮,不论贵贱,但求合适,符合自己的气质,凸现自我个性。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米色风衣、呢裙、淑女皮鞋、英国女王式的头巾,气质优雅地走在街上,也是一道漂亮的风景。

此外,假如谁家新添了宝宝,朋友、邻居都会把合适的旧衣服洗得干洁净净、熨得服服帖帖给送过来,在澳洲人的生活里,互送旧衣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巷尾街头碰到朋友,咖啡馆是首选。一杯咖啡3块澳元,就是一杯浓郁可口的摩卡,也不过5澳元左右。这样,沐浴着太阳,大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和朋友舒适满意地打发掉了。

工作追求·高效

澳洲人为了节约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必定要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更高效,澳洲人总是挖空心思地思索如何创新,如何把更多的工作交给机器,而让自己投入到美好的生活中。

一天懒到晚无所事事,或者朝九晚五像拧紧的发条成为上下班飞人,这两种生活状态都是澳洲人无法忍受的。他们的工作相当轻松,空余的时间,足够再打一份工。但他们是绝不会这么做的,而是选择在咖啡店喝咖啡或看书消磨掉。但千万别以为澳洲人天天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报纸的懒人生活,他们享受幸福的前提是高福利体制下高效和热情的工作态度。“不要考虑收入,先问自己喜不喜爱,喜爱的工作才有可能做好它”,这是澳洲人的价值观,因此工作对他们来讲绝不是一种“煎熬”。

为了提高效率,澳洲人想尽一切方法进行制造,为的是有更多的时间休闲和陪伴家人,看看那么多诺贝尔得主和世界企业你就会明白。这样轮到休假,大家才得以忙碌起来,变成了世界飞人,不亦乐乎地去心仪的国家和地区度假。澳洲人爱旅行是出了名的,假期的时候,要么去度假小屋,要么满世界飞。

家庭追求·安乐

澳洲人的生活里,只要一放假,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和家人一起享受阳光、海滩、骑行带来的欢乐。澳洲人的家庭观念很强,即便是男人也不会以“加班应酬”为由,牺牲与妻子、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家人一起度过不开电视机的“家庭时间”。

他们一起做饭,做游戏,讲故事,聚会,很少有人在外留恋。即使要加班,也以不影响家庭时间为准。他们认为,的时间就是孩子们在睡觉之前爬上膝盖,向自己要一个拥抱。这种时候,他们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非常幸福。比收入、比福利,我们可能比不上澳洲人,不过,生活方式我们却可以选择。追求有品质的生活,“活得澳洲一点”。

扩展阅读:澳洲190技术移民常见问题解答

1.州政府如何知道申请人有没有在该州定居?

190申请人登陆后要去担保的州报道,把固定地址通知州政府,并且有居住地址变更后申请人要通知移民部,过程中移民部有可能电话回访。理论上来说假如在该州买了房子或租了房子,然后期间在其他州居住,只要没有在其他州工作,那州政府也没证据说你已经违反承诺。

2。假如在其他州找到工作怎么办呢?能去工作吗?

假如在其他州找到工作那样只需要通知一下担保的州和移民部,然后肯定是可以去工作的。只要你能在澳洲找到工作移民部就很欣慰,州政府也不会刻意为难,没必要。所以你需要担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合适工作,完全不需要担心万一找到合适工作怎么办。

3.澳洲州担保移民流程是怎樣?

确定职业计算分数是否满足要求,进行职业评估同时考雅思,递交州担保申请,递交签证申请,同时做无犯罪公证,体检,背景调查,配偶交语言培训费(假如不考雅思),准签,登陆激活签证,享受澳洲美好生活。

4.何种职业较易申请澳洲州担保移民?

州政府担保移民正是为许多冷门职业申请移民而准备的,例如保险经纪,地产经纪,农学顾问,金融投资顾问等等,从移民的角度来说,只要该职业在州政府担保清单上就有机会申请。

5.没有澳洲文凭可以申请州政府担保吗?

可以,澳洲认可海外学历,但是该文凭需要是受到澳大利亚认可的。澳洲的州担保技术移民的计分方法是以申请人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英文水平等综合因素来考虑的。

6.是不是所有的职业都可以申请州政府担保?

不是,只有在澳洲移民局公布的州政府担保清单上的职业才可以,假如申请人需要申请某个特定的州政府担保,该职业还需要在各个州自己的担保清单上才有可能申请。

7.州担保对申请人是否有英文的要求?

有。雅思最低要求分数为4个6。某些州政府对某些特定的职业要求更高。

8.雅思索哪类?

除了会计,护士等少数职业要求雅思索A类以外,其它职业可选择A类或者G类都可以承认,通常来说G类相对A类简单。

9.州担保签证获批后一定要在所担保的州居住吗?

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但是建议申请人通过州担保拿到PR后,在所担保的州居住2年,2年后可自由前往其他州定居。

澳大利亚移民真实生活分享


移民澳洲的真实生活情况是怎样的你知道吗?今天要告诉大家的,就是关于澳大利亚移民真实生活分享,希望能让你对澳洲的移民生活有个真实了解哦。

怎么办理护照

第一步先去档案存放处开证实。

第二步拿着开出的档案存放证实到户口簿所在地的派出所,给你填好的表格盖章,表格可以在出入境治理处免费领取。

第三步拿着户口簿、身份证的原件、档案存放证实、照片(一定是纯白底的二寸照片)、盖章的表格去出入境办理护照。到达到,将户口簿和身份证复印一下,将所有材料交于服务警员即可,办护照的本人一定要去。

移民澳大利亚生活用品

有朋友移民澳大利亚,来之前询问,有哪些东西是必需带来的?他们在拟定一个单子,目标是能不带的就不带,该带来的可不能落下。想了想,最后也算是提了一些比较中肯的建议,不仅总结了我们当时的经验教训,还提醒朋友哪些东西是我们没在澳大利亚买到,后来由家人和朋友捎来的。

东西是不算大,倒是从某种程度上充分反映了我们在海外的生活需求。我们两口子是地道的山西人,喜欢面食。只是平时懒得和面,就总吃米饭,但总有嘴馋的时候。于是妈妈特意托人带给我们一种超小的压面机,专压饸饹面。这个小压面机和老家的饸饹床是不能比,不过把面略微和软一些,压给两个人吃,还是很不错的。吃上了饸饹面,就开始想念刀削面。惋惜我这人胆小,实在是不敢拿着刀直接往锅里削面。公公婆婆来的时候,干脆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特制的小刀片,拿在手里,轻轻刮面团,面就削出去了。

话说家人这些年,隔三差五的也捎来不少五花八门的东西,小到蒸馒头时用的笼屉布,大到怀孕时穿的防辐射衣。孕期,我天天都穿着防辐射衣,搞得澳大利亚同事稀里糊涂,他们实在是无法理解这么件衣服能有多大的防辐射本领,而且竟然折合100多澳元,相当于两周的午饭钱呢。这些东西里,最可笑的当属套在马桶上的垫子。冬天上厕所怕凉,就去各大超市、中国城的商铺搜寻马桶垫,结果哪儿也找不到。最后,还是妈妈善解人意,一通国际长途打过去,隔天就给我们买好了。

其实,我们也是在真正的生活当中,才慢慢发觉原来有时候我们异常渴望拥有的东西竟然是那么琐碎,或者说,微乎其微。在给朋友的建议里,先生强烈要求他们带一套理发工具。朋友不解:澳大利亚还找不到一个理发的人?先生说,你愿意花20几澳元理头吗?朋友当下对算汇率,说:好吧。

很多*概想不到理发竟然会成为先生一段痛彻心扉的经历,而且但凡有人问出国带什么,他必提理发工具。我们刚来澳大利亚的时候,预备了不少东西,大包小包的,只是从来就没想过理发还是个事儿。等他头发长长,想要去理发店的时候,才发现理个发需要预约,价格还挺贵。那个时候出国时间不算长,我们买东西有个情不自禁的习惯,一看到价格,就换算成人民币。去了好几家理发店,不洗头、只理发,价钱都不低于20澳元。先生不大情愿花这笔钱,于是格外想念以前在上海时,他常去的一家小区理发店,价格实惠,服务到位,理完了,还给吹好。

忍了一个礼拜没理发,头发渐长。无奈之下,先生自己拿着剪刀,对着镜子把前面比较长的部分修了修。继续忍,实在受不了了,去超市买了一套理发工具。一般的一套理发工具竟然比理一次发还廉价,先生更加坚定了自食其力才是正道的想法,更何况还有我这个聪慧的学徒可以培养。买回工具的当天,他就搬好椅子坐在阳台上,开始兴奋地给我灌输怎么使用电推子、怎么用花剪修头发等理发常识。说实话,说着容易,下手难。我拿着剪子在他身后转来转去,实在是不知道这头一剪从哪儿开始。先生说,外传过小和尚剃头拿冬瓜练习的故事吗?你就当我的头是颗冬瓜,练习练习基本功。剪坏了,我也保证不会批判你。在他的督促下,我终于剪了。最后怎么剪完的不知道,反正结果是,他戴了一个礼拜帽子。

那段时间,为了剪头的事儿,我竟然产生了心理压力。不仅盼着他的头发长慢些,还随时打听哪里有廉价的理发店,尤其是崇拜会给家人理发的人。我也下过决心,想要把理发这个活儿练好,还跟家里人吹牛。妈妈说,算了吧,别心疼那点儿钱,理个像样的发型,出门也风光。给先生大概又理了两三次以后,两人吵翻了。我嫌他太啰嗦,在我理发的过程中,总提建议,总指挥我该怎么样怎么样。他嫌我不听指挥。一气之下,自己去了理发店。

之后,我们也慢慢想开了。先生开始自觉地定期去理发店理发。最初,是开车到比较远的一家韩国理发店,主要是询问了多家理发店后,包括大学四周的还有中国城的,都没找到低于20澳元的。而这家韩国店,雇用了几个拿临时工作签证的韩国游客,理发是为了赚些钱在澳大利亚旅行。他们理得还不赖,在12澳元左右。让我好笑的一点就是,理了发的先生看起来有些像韩国人。后来,离家不远处开了间韩国理发店,理发师可比那些游客专业多了,能够按照先生的要求来理,当然价格也要贵一些。这个时候的先生,已经过了“铁公鸡”的阶段,当然觉得形象更重要一些,也不用开车跑那么远。

回头想想,也许来澳大利亚的头一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连交个谈得来的朋友都不容易,内心的压力与失落,又不敢告诉国内的亲人。等告辞了最为迷茫的日子,工作稳定了,心里开始有底的时候,也就不再那么抠门儿,不再觉得20几块钱理个发是个多纠结的事情了。而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也不再总把价格兑换成人民币了。

华人在澳大利亚移民生活的困惑


华人在澳大利亚移民生活的困惑。我所说的澳洲华人新移民,是指近1-20年来通过留学或工作移民澳洲的华人移民,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了解了一些他们的困惑。

困惑之一:子女的中华文化传统问题

中华文化传统博大精深,而中国的语言应该是其中的基本要素。 我碰到几个华人新移民的子女,他们6-7岁时随父母移民澳洲,现在到了20多岁,只能说蹩脚的中文,而阅读能力呢,有的大字不识一个,有的刚好熟悉一个, 那就是自己的名字,写字就更不会了。但他们英文的外传读写能力却是一流的。我问他们,为什么中文这么差,他们说,小时候父母怕他们学不好英文,没有让他们上中文补习班。

但也有例外的,我的一个中国同事,也是20年前移民澳洲的,当时她大女儿6岁,小女儿还没有出生。她告诉我,她的两个女儿中文说得很好,还能读中文小说。 非凡是大女儿,连古文都能读懂。我很惊奇,愿闻其详。她告诉我,她家里的官方语言是中文,禁止说英语。她自己每次回国探亲时,就买很多正版的古典名着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孩子们放假时就让她们在家里看,她们对故事情节很感爱好, 不仅能从中学到一些中华传统的礼仪,而且可以一边练中文听力,一边看着字幕学认字,不熟悉的字就抄下来问父母。大女儿看了电视以后,还不满足,于是,她母亲就给她买了红楼梦原着给她看,这样,大女儿中文外传读的能力大大提高。这样还不够,她让两个女儿利用周末时间,上了两年的中文补习班,慢慢地, 她们外传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练习。

对比国内的孩子,一到周末,就去上英文补习班去了。但澳洲华人同意花钱让自己孩子补习中文的比较少。

所以澳洲华人新移民子女的中华文化底蕴需要他们的父母来悉心培养,有心人就会有收获。,不然,就慢慢丢失了中华文化的根。

困惑之二:父母能适应澳洲的生活吗?

很多博友看了我拍的澳洲风景照片,都认为这里四季温差不大,自然环境和谐,是养老的好地方。

谁知,澳洲华人新移民同事却告诉我,他们的父母来过以后,待不了1个月,就天天看日历,计算回国的日期,三个月探亲签证一到期就回国,回国以后,很少同意再过来了。

为什么,主要是语言不通。一大把年纪了,再攻英语也不可能了。有个同事刚生了孩子,接国内的父母过来佐理。老妈天天带孩子倒还充实,老爸整天象没头苍蝇一般在四周的街道海滩转悠,一个月下来,对四周的地形非常熟悉,成了活地图。这还算好的。外传有个中国老头硬是转迷路了,又不会英文,看不懂街道指示牌,好歹碰到一个会讲中文的华人关心他,问他住哪,答,就住四周,问他家里门牌号码,电话号码等均不知道,那好心人只好把他送到警察局,等他家人自己去找。

再就是生活不习惯,在国内老朋友多啊,在国外没几个朋友,碰得着的几个境遇相似的华人老人也都主动结交了,熟悉了自己的子女几年都没打过交道的几个邻居, 但还是孤独啊。 白天子女一上班,两个老人在家百无聊赖。看电视吧,都是英文,一份华人报纸一天看几遍。有个香港同事接自己母亲过来带孩子,硬是装了卫星电视,把凤凰卫视请回家,才算是把老人留住。

澳洲环境再好,老人在国内呆了大半辈子,还是不习惯,不去澳洲吧,心疼子女,工作那么忙还要带孩子,baby care (托儿所)价格又贵,去澳洲吧,自己又不习惯,语言不通,连菜都没方法买,万一有个三病两痛的,医疗费用又昂贵,只有买医疗保险了……有个同事生的第二个孩子就放到国内让70多岁的老父母带了,平常可想孩子了。还有个同事,刚怀了双胞胎,正发愁呢?把哪个孩子送回国呢?

困惑之三:自己在澳洲的进展尽如人意吗?

我身边的澳洲华人新移民,大都是20多岁才来澳洲,攻读了硕士或博士学位后获得PR(permanent resident ,永久居民)身份的,他们的口语水平,和我这个国内刚过来的人差不多,一听就带中国口音,不象第二代移民那么流利,那么字正腔圆,比起老外,那更是差远了。他们和我一样,做做研究,写写论文还行,要上讲台讲课就不行了。不是他们讲不了,而是竞争不过老外。澳洲的助教,讲师岗位少,我们系的40多岁的老外还在等待着被提拔为讲师,教授更是凤毛麟角。老中想当助教啊,除非这个岗位没有洋人同意做才有可能。不过,我是在医学院,外传,社会科学专业的中国人做 Academic staff (学术职员,指教师)的多,为什么, 社会科学专业的洋人都做生意挣大钱去了,没人同意教书。

所以,我的中国同事们,40多岁了,在国内的医学院应该是研究生导师,教授级别了,在这里还只是Research associate (相关研究人员),虽然也在国际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了不少文章,但通讯作者永久是洋人老板,自己永久是老板的马前卒。有个同事和她的 supervisor(导师,俗称老板)一起下楼时,连我给她用中文打招呼也不敢答应一声。后来,她说他们系的一个博士(导师是另外一个老板)平常老说中文,结果答辩时作为评委的自己的老板就说了,这个人总说中文,可见英文水平不佳,那么他的论文是不是别人捉刀代笔的就值得怀疑了……结果这个中国博士差点没毕业。没方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还好我们系没有中国人,而且我的老板也喜爱中国文化,不然,可不把我别扭死了。

医学院做研究的同事还算幸运的。在澳洲有很多国内有才华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为五斗米折腰了。我在澳洲旅游,随便碰到一个导游,一问, 竟然是数学硕士。物理专业的高才生可能做了医学院的技术员,而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才生可能做了会计。他们都是参加了TAFF(澳洲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期 2年的培训后改变专业的。

其实中国人移民澳大利亚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因而选择移民澳大利亚一定要慎重。

华人在澳大利亚移民生活的困惑解答


澳洲移民频道为网友整理的《华人在澳大利亚移民生活的困惑》,希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华人在澳大利亚移民生活的困惑。我所说的澳洲华人新移民,是指近1-20年来通过留学或工作移民澳洲的华人移民,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了解了一些他们的困惑。

困惑之一:子女的中华文化传统问题

中华文化传统博大精深,而中国的语言应该是其中的基本要素。 我碰到几个华人新移民的子女,他们6-7岁时随父母移民澳洲,现在到了20多岁,只能说蹩脚的中文,而阅读能力呢,有的大字不识一个,有的刚好熟悉一个, 那就是自己的名字,写字就更不会了。但他们英文的外传读写能力却是一流的。我问他们,为什么中文这么差,他们说,小时候父母怕他们学不好英文,没有让他们上中文补习班。

但也有例外的,我的一个中国同事,也是20年前移民澳洲的,当时她大女儿6岁,小女儿还没有出生。她告诉我,她的两个女儿中文说得很好,还能读中文小说。 非凡是大女儿,连古文都能读懂。我很惊奇,愿闻其详。她告诉我,她家里的官方语言是中文,禁止说英语。她自己每次回国探亲时,就买很多正版的古典名着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孩子们放假时就让她们在家里看,她们对故事情节很感爱好, 不仅能从中学到一些中华传统的礼仪,而且可以一边练中文听力,一边看着字幕学认字,不熟悉的字就抄下来问父母。大女儿看了电视以后,还不满足,于是,她母亲就给她买了红楼梦原着给她看,这样,大女儿中文外传读的能力大大提高。这样还不够,她让两个女儿利用周末时间,上了两年的中文补习班,渐渐地, 她们外传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练习。

对比国内的孩子,一到周末,就去上英文补习班去了。但澳洲华人同意花钱让自己孩子补习中文的比较少。

所以澳洲华人新移民子女的中华文化底蕴需要他们的父母来悉心培养,有心人就会有收获。,不然,就渐渐丢失了中华文化的根。

困惑之二:父母能适应澳洲的生活吗?

很多博友看了我拍的澳洲风景照片,都认为这里四季温差不大,自然环境和谐,是养老的好地方。

谁知,澳洲华人新移民同事却告诉我,他们的父母来过以后,待不了1个月,就天天看日历,计算回国的日期,三个月探亲签证一到期就回国,回国以后,很少同意再过来了。

为什么,主要是语言不通。一大把年纪了,再攻英语也不可能了。有个同事刚生了孩子,接国内的父母过来佐理。老妈天天带孩子倒还充实,老爸整天象没头苍蝇一般在四周的街道海滩转悠,一个月下来,对四周的地形非常熟悉,成了活地图。这还算好的。外传有个中国老头硬是转迷路了,又不会英文,看不懂街道指示牌,好歹碰到一个会讲中文的华人关心他,问他住哪,答,就住四周,问他家里门牌号码,电话号码等均不知道,那好心人只好把他送到警察局,等他家人自己去找。

再就是生活不习惯,在国内老朋友多啊,在国外没几个朋友,碰得着的几个境遇相似的华人老人也都主动结交了,熟悉了自己的子女几年都没打过交道的几个邻居, 但还是孤独啊。 白天子女一上班,两个老人在家百无聊赖。看电视吧,都是英文,一份华人报纸一天看几遍。有个香港同事接自己母亲过来带孩子,硬是装了卫星电视,把凤凰卫视请回家,才算是把老人留住。

澳洲环境再好,老人在国内呆了大半辈子,还是不习惯,不去澳洲吧,心疼子女,工作那么忙还要带孩子,baby care (托儿所)价格又贵,去澳洲吧,自己又不习惯,语言不通,连菜都没办法买,万一有个三病两痛的,医疗费用又昂贵,只有买医疗保险了……有个同事生的第二个孩子就放到国内让70多岁的老父母带了,平常可想孩子了。还有个同事,刚怀了双胞胎,正发愁呢?把哪个孩子送回国呢?

困惑之三:自己在澳洲的进展尽如人意吗?

我身边的澳洲华人新移民,大都是20多岁才来澳洲,攻读了硕士或博士学位后获得PR(permanent resident ,永久居民)身份的,他们的口语水平,和我这个国内刚过来的人差不多,一听就带中国口音,不象第二代移民那么流利,那么字正腔圆,比起老外,那更是差远了。他们和我一样,做做研究,写写论文还行,要上讲台讲课就不行了。不是他们讲不了,而是竞争不过老外。澳洲的助教,讲师岗位少,我们系的40多岁的老外还在等待着被提拔为讲师,教授更是凤毛麟角。老中想当助教啊,除非这个岗位没有洋人同意做才有可能。不过,我是在医学院,外传,社会科学专业的中国人做 Academic staff (学术职员,指教师)的多,为什么, 社会科学专业的洋人都做生意挣大钱去了,没人同意教书。

所以,我的中国同事们,40多岁了,在国内的医学院应该是研究生导师,教授级别了,在这里还只是Research associate (相关研究人员),虽然也在国际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了不少文章,但通讯作者永久是洋人老板,自己永久是老板的马前卒。有个同事和她的 supervisor(导师,俗称老板)一起下楼时,连我给她用中文打招呼也不敢答应一声。后来,她说他们系的一个博士(导师是另外一个老板)平常老说中文,结果答辩时作为评委的自己的老板就说了,这个人总说中文,可见英文水平不佳,那么他的论文是不是别人捉刀代笔的就值得怀疑了……结果这个中国博士差点没毕业。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还好我们系没有中国人,而且我的老板也喜爱中国文化,不然,可不把我别扭死了。

医学院做研究的同事还算幸运的。在澳洲有很多国内有才华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为五斗米折腰了。我在澳洲旅游,随便碰到一个导游,一问, 竟然是数学硕士。物理专业的高才生可能做了医学院的技术员,而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才生可能做了会计。他们都是参加了TAFF(澳洲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期 2年的培训后改变专业的。

其实中国人移民澳大利亚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因而选择移民澳大利亚一定要慎重。

听澳大利亚华人讲述“新生活”


在国际舆论中,澳大利亚媒体最近两年可谓站在“反华”战线前沿,不断挑起事端,让中国人感受到不少“敌意”:不过,《环球时报》记者前不久赴澳大利亚交流时,听到更多的是积极的声音。在旅澳华人的描述中,澳大利亚人对中国的态度已逐渐变成“接受”,有时甚至羡慕中国的成功经验。

“当地人对中国的态度经历了一系列转变,从抗拒到嫉妒,如今正逐渐变为接受。”在悉尼一家商场做导购员的简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简在这家商场工作了8年,据她描述,2010年那会儿,中国顾客只是偶尔在顶级手表、箱包品牌门店出现。后来,商场的中高端品牌被中国人全面“攻占”。那时的澳大利亚人对这种情况比较嫉妒,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的购买力如此惊人。

“这两年,澳大利亚人逐渐适应了中国人能消费高端商品的现实,并接受华人对当地的影响力。我们华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再只是跟随‘土澳’,而是有了自己的新生活。”简对记者感慨道。

简所说的“新生活”,不仅是中国消费者给当地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还有中国国内一些生活方式的“渗透”。在悉尼华人聚居区附近,《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一个包裹自取点,留学生和当地华人在国内网站购买日常用品后,5天时间便能从这里取货。另外,悉尼唐人街不少店铺贴着微信和支付宝的图标。经营桌游店的雷小姐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当地华人能方便使用电子支付,让不少澳大利亚人和其他国家留学生十分羡慕。

华人的“新生活”在政治领域也有所体现。一名了解情况的旅澳华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目前华人从政大都集中在市议会一级。“以前都是一些澳大利亚政客为拉选票偶尔来跟我们交流,我们能做的只有提供选票和政治捐款。他们当选后,有时会选择性遗忘华人的诉求。现在,随着真正能代表华人社区的候选人积极参选,我们的诉求也能讲得更加大声。”在墨尔本唐人街探访时,记者注意到许多店家橱窗上贴着华裔女性詹妮弗·杨参选市长的海报。

上述旅澳华人说,以前,澳大利亚人对华人参政的态度多半是忽视,或是不理解,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华人只知道做生意,不关心社会事务。“可现在去中国的澳大利亚人越来越多,他们对中国的城市面貌与发展感到惊奇,对华人参政因此变得更能接受,甚至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期待。”这名华人说,听说有澳大利亚民众曾打电话对一名参选市议员的华人表示,“中国真的不可思议,请你一定把中国成功的经验带到我们这里来,让我们的城市跟上海一样棒!”

澳洲移民经验分享:说说我眼中的澳大利亚


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澳大利亚。记得第一次登陆澳洲,还是在2014年的旅游季。东拼西凑了20天的年假到澳洲旅游。那时觉得澳洲是一个美丽的国度,宜人的气候是最直接的感受。绵长的海岸线上不一样的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时至今日,已经在澳洲居住了一段时间,对它的方方面面有了更多的体会。今天就来说说一个移民眼中的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为760万平方公里,听起来很大,但是实际能居住的地方并不多。主要沿着海岸线散布着一些城市,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阿德莱德、佩斯、达尔文等等。澳洲的中部都是红色的沙漠,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好在澳洲人口只有2400万,所以应该不存在我们经常说的人均资源不足的问题吧。

说起环境,澳洲宜人的气候首当其冲,墨尔本也多次评为宜居城市。但是澳洲总体上是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非常紧张。当然墨尔本也不例外,它有一套海水净化系统。据说能够把海水净化以后供人使用。当水库水位低于警戒线时便会启动。这套系统一旦启动,就要纳税人买单。净化海水的费用会添加到水费之中。这套系统至今还没有使用过,希望永远也不需要使用。

澳大利亚移民:澳大利亚生活的基本小常识


为大家整理的《澳大利亚移民:澳大利亚生活的基本小常识》,供大家参考。

相伴着移民高潮的兴起,澳大利亚移民深受移民者的青睐。想要移民澳大利亚第一应当了解澳大利亚生活的基本小常识。

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的电源为240V/250V,50Hz,所用拉座为三孔扁拉座。

2、有轨电车行驶在马道的中心,以是上停电车必须过半条马道。

3、澳大利亚的律师分二种,一是BARRISTER,可以出庭的律师;另一是SOLICITOR,、不可以出庭,负责案头工作,处理诸如买卖房屋、离婚、移民等案件。

4、因为澳大利亚在南半球,以是房屋的朝向以朝北为美。万万别把国里的习性带过往呦。

5、澳大利亚考大学的评分标准是考生在总考生人数中的等级分,如95分表示考生的成绩名列在前5%之列。

6、澳大利亚的东部标准时间比北京时间早二个小时。

7、在澳大利亚有红绿灯的道口都有专供行人使用的红绿灯,过马道前请按钮,并按照红绿灯的显示过马道。

8、澳大利亚没有死刑。

9、澳大利亚实行周薪制,一样每周四发工资。

10、澳大利亚施行12年义务教育制度。

11、澳大利亚从2000年7月1日开始实行新税制,对于决大部分的商品和服务加收10%的消费税(GST),未加工过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生的肉类包罗。

12、澳大利亚在实行GST以后,回应地调低了个人收入税的比例。

移民资讯:澳大利亚华人生活大数据解析


截止至2018年7月25日,澳洲人口达到2498万6244人。

澳洲人均工资

澳洲人均工资每周为67.9,增长率为2.3%。人均收入(包含除主业之外的其他收入)每周28.1,增长率为2.2%。

澳洲人工贵,工人的工资相当高。公务员工资则有上限,哪怕是国家总理, * 高年收入也不能超过八万澳元。所以,一位华人驾驶员曾自豪地说:我的工资,是总理的两倍!

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一般维持在4-8%。澳洲失业率为5.4%,劳动参与率65.6%。

澳洲移民分布情况

悉尼南区Hurstville 是悉尼 * 大密度的华人区,有34.2%的人口出生于中国大陆,有4.6%的人口出生自香港。

在墨尔本,Box Hill是 * 大的华人社区,出生自中国大陆的人口高达20.4%,出生自香港的人口有3.1%。

此外,根据2017年公布的澳洲2016人口普查数据,澳洲华人总数超过了121万。在澳洲,有2.5%的人讲普通话,使得普通话成为澳洲的第2大语言、另外,有1.2%的人讲广东话(粤语)。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澳洲经济社会稳定,移民人口增速快,华人群体庞大,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澳大利亚的福利制度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优势之一,也是吸引大量移民的主要理由之一。移民澳大利亚后可享受的福利种类繁多,包括:免费医疗、奶粉金、幼儿园补助、免费教育、买房补助、助学贷款等。

目前,澳洲移民配额都供不应求,悉尼、墨尔本的人口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澳洲移民政策收紧势在必行。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