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回到英国旧书店

2021-01-11
英国移民条件 移民英国条件 英国移民经验

【www.ym16.com - 英国移民条件】

拥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积淀的英国非常重视旧书业,据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旧书业。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交界处的Hay-on-Wye小城的旧书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旧书市场,日常经营的旧书量在50万册,号称是“世界旧书之都”(thesecondhandbookcapitaloftheworld)。

移民英国的朋友选择一个周末的闲暇时光,来到名气可大的查令十字街,旧书店的格局和经营模式依然是《查令十字街84号》描述的样子。店门口放着几个纸箱或特制书架,里面排列着每本一英镑的廉价书。店内坐着一位颇有学识的老绅士,表情温和,让你随便浏览。每个小空间里还有曲折,更有仔细的主题分类。

尽现英国旧书店品位的地方,是一进店便能感到扑面而来的情切——不仅因为那低调华丽的古色镶书页金边的书籍。基本上开书店的人与逛书店的人都会有着莫名的默契,店员会像老朋友一样尽可能地满足你所有的需求。如果聊起旧书票、旧图书画片等雅好,这里则有最佳的“志同道合”,是最好的学习通道。

旧书店的家居味儿通常都很浓,不管你是来自何处,似乎只要来了书店都会有家的感觉:壁炉、雕塑、油画,恍惚间,以为是在自己家的书房里。

这让我想起香港中国会的公共书房——一间饱受英国旧书浓重熏陶的借书室,一具到处是补丁、曾是丘吉尔首相使用的硕大皮沙发,是邓永锵先生从英国驮回的。书室很暗,只留有一盏小台灯,取书的时候可把窗帘打开,再合上,只在灯光下就读。读书可以很慵懒,坐在旧沙发上,顺势把脚蹬在英式椅凳上;或坐在羊毛毯上,右手旁的茶几上搁一杯青花外销瓷装的红茶。

这是我对英式书房的最初印象,与现在看的英国各旧书店几乎一模一样,可见英国文化曾对香港的影响。

也到访丘吉尔庄园的两层楼书房,举首环顾,低首感慨:来英国,哪怕只逛书店,哪怕只瞄一眼丘吉尔的藏书楼,都能完全地沐浴到英伦的古韵风情。

英格兰与威尔士交界的地方有一个极美的乡村,那里书店多过酒馆和咖啡馆,且多以旧书为主,是一个花香、草香、书香的真正“香(乡)村”。住在那里,每天去“深狄更斯时代风味”的书店流连,以过足香(乡)瘾。

书店逛多了自然会淘一些旧书,旧书的魅力之一在包装上,制作精良可长久保留,所以即使我没能力、没耐心看英文书,也会有购一两本羊皮纸本的书回家以装点书架的冲动。也许“这是初版,有百年历史。占有它有种罪恶感,那么漂亮的封皮和烫金,它应该属于哪个英语国家的图书馆才对。”(摘自《查令十字街84号》)

在古老而典雅的旧书店徘徊久了,你的心绪一定会有强烈的波动,幻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英式藏书室,一处可以让你每日独恋一会儿的地方:“真希望我有天堂的绣花布,镶着金银色的光线。那些蓝色、灰暗与黑色的布,或明、或暗。我会把布铺在你的脚下,但贫穷的我只有梦想。我已将梦想铺在你脚下,脚步放轻,因为那是我的梦想。”这是《查令十字街84号》法兰克在书店里的幻想,也融进了我的幻想,这个发生在英国旧书店里的动人故事,让每一个去的人,都想在这里有一段不仅仅恋书,更有一段别样恋情……

小编推荐

探访英国海伊小镇 天下旧书之都名不虚传


移民英国体验英国移民生活:这个古老小镇,地处威尔士偏乡僻壤,本是一个贫瘠的地方,但在1961年一个名叫理查德·布斯的年轻人改变了这一切。布斯就读于牛津大学,毕业后不顾母亲反对,坚决回到了家乡。或许是在牛津受书香气熏陶太久,他不仅在海伊开起了二手书店,还想尝试让少有读书人的海伊成为天下书本的汇集地。

英国威尔士海伊是位于英格兰和威尔士交界处的小镇,有着天下旧书之都的美誉,每年都吸引大量的书虫们前来淘书。小镇上开有超过40多家书店,大部分都售卖二手书。小镇每年五月底举办的海伊文化艺术节会聚约八万名来自各国的作者、出版商以及文学爱好者。

这个古老小镇,地处威尔士偏乡僻壤,本是一个贫瘠的地方,但在1961年一个名叫理查德·布斯的年轻人改变了这一切。布斯就读于牛津大学,毕业后不顾母亲反对,坚决回到了家乡。或许是在牛津受书香气熏陶太久,他不仅在海伊开起了二手书店,还想尝试让少有读书人的海伊成为天下书本的汇集地。在布斯的努力下,一家接一家的二手书店在小镇上陆续开张。海伊人走遍英国各地,搜罗旧书,再把一车又一车的书运回,放到海伊二手书店的书架上。仅有1300多人的海伊小镇出现了39家旧书店,平均34人就开一家,书店的书架加起来长达17公里,陈列了100多万册图书。

英国冒险家历时4个月成功挑战游泳"穿越"英格兰


关注英国投资移民关注英国生活:英国冒险家肖恩・康韦挑战马拉松式游泳,成功从英格兰西南端兰兹角游至最北端约翰岬角,历时四个月,制造历史新奇迹。

兰兹角到约翰岬角陆路行程874英里(1407千米),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尝试着行路、骑自行车或跑步完成这段旅程。

现年32岁的肖恩・康韦于6月30日从康沃尔郡动身,顺着西海岸一直到达英国大陆的最北端。周一当天,康韦游完行程的最后一英里。这也让他成为了第一个成功游完英国大陆长度行程的人。

康韦出生于津巴布韦,现居住于英国南部,他说他之所以进行挑战是因为人们怀疑这并不可行。在这一行程中,他还筹得了上千英镑的捐款以关心战争儿童。

他天天都要游十英里左右,晚上则在游艇上或岸边旅店休息。最初的计划是两个月内完成,然而由于气候状况不佳,中途又有受伤,行程不得不延迟。

康韦在英伦早晨栏目中说:“没有人这样做过,这也引起了我的思索,毕竟兰兹角到约翰岬角是一条拥有标志性的路线。那时,人们都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我简直是在寻死。我只是想着:‘我要证实你们是错误的’。

“当时气候非常的恶劣,―大风大浪减慢了我的速度。

“被水母刺伤时的确很疼痛难忍。我不得不蓄起了滑稽的胡须,涂上很多凡士林来保卫我的脸。因为水母总会时不时地刺伤我,有时甚至是爬到了我的脸上。我不知道我和它谁受的惊吓更多一些。

“我们在海中丢失了皮划艇和装备,船只多次受到了撞击。我们自己也经历了多次浪潮的冲击。海洋的脾气有时真的很急躁。”

穿越时间的旅行--漫游塞浦路斯旧都萨拉米斯


关注塞浦路斯投资移民聆听塞浦路斯故事:萨拉米斯古城遗址位于法马古斯塔北、卡尔帕斯半岛的基部。这座曾是古代塞浦路斯首府的古城,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古城先后经历了亚述人、古埃及人、波斯人和罗马人的统治,最后毁于大自然的强暴。

遗址纵横延伸占地超过一平方英里,很多部分还有待于考古发掘。遗址的大部为松树、桉树及含羞草所覆盖。目前发现的可追溯到公元前411年至公元前374年之间的古物残片和金币,是这座古城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真正证明。

公元76年的大地震给这座城市带来很大的破坏。那之后,古罗马的图拉真皇帝继以哈德良皇帝建造的有巨大廊柱的大角斗场,它是这里最不朽的部分。公元311年古城经历了第二次大地震,当时的基督徒拖来邻近罗马大剧院的石柱修补大角斗场,这使得现在你看到的石柱大小不同。大剧院是第二个令人赞叹的所在,它有50排阶梯座位,可容纳15000名观众。这些建筑的四周有很多凹入的壁龛,里面有大理石人像。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都是无头的雕塑,这是因为后罗马时期基督教被接纳为国教,这些裸体人像被认为有伤风化而遭到遗弃或破坏。事实上所有暗示罗马异端宗教的作品在那时就被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

罗马人对于洗浴有过分的热情,在这里也可窥见一斑。在名为大会堂的建筑遗址里可见到热水浴,冷水浴和蒸气浴池。在基督教以前(公元400年之前),这里是相当色彩绚烂的地方,大理石柱都覆盖有彩色的涂料,还有彩色的雕像,彩色的大理石拼图。这些只有很少部分遗存下来。间有长方形塔楼的城墙是基督教时代建造的,但这些现在也只剩下拱起的沙丘。

公元400年至公元1100年的后罗马时代也被称为拜占庭时期,最早期的基督教大教堂,叫做巴西利卡(basilica)就建于这个时期。公元674年前后,阿拉伯人的入侵给整座城市带来彻底的毁坏,城中的居民相继向南逃逸,进而建造了中世纪城镇——法马古斯塔。在此之后一定是发生过巨大的气候变化,使得整个遗址都埋没在沙中,只有石柱的顶端路出头来。在巴西利卡一带发掘出中世纪的钱币,可以推知最后的居民大约在公元1300年。

在之后的六百年中,古城被逐渐遗弃,砖石瓦块被取作建筑材料。在威尼斯人占领法马古斯塔期间,许多石柱和雕像的残块也被搬走。类似的掠夺直到1952年才算告以终止,此时政府开始了发掘保护工作。目前的发掘现场蔚为壮观,遗址占地广大。一千多年来罗马古城的大部都被掩埋于沙中,因此得以保存,并且也躲过了中世纪的掠夺。类似的情形在整个欧洲处处可见。就像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因火山灰掩埋而得以保存,萨拉米斯古城亦是如此。

爱尔兰踢踏舞《足尖风暴》即将带来“穿越”之旅


关注爱尔兰移民来自欧洲较受欢迎的表演团体西班牙FUEGO EN LOS PIES舞团,将于5月19日登上烟台大剧院的舞台,为观众带来激情狂野、王者风范的西班牙舞蹈精髓表演。6月20日由《大河之舞》原班人马组成的爱尔兰革新舞团也将激情亮相,带来一场震撼的舞蹈“风暴”。

西班牙“舞蹈风”点燃激情与狂野

西班牙FUEGO EN LOS PIES舞团,创立于1995年,将于5月19日带您感受一场古典与现代完美合璧、激情与狂野相碰撞的舞蹈盛宴。

七名主演来自欧洲各国,他们接受了长期的舞蹈、音乐等专业训练,已经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座城市进行了近300场巡演,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万观众欣赏过他们精彩的表演,巡演足迹遍布西班牙全国及欧洲各地。

该舞团曾获得米纳斯国际艺术节最佳贡献奖、德国慕尼黑舞蹈锦标赛特等荣誉奖以及西班牙弗拉门戈舞蹈协会为他们颁发的特殊奖项“西班牙弗拉门戈历史杰出贡献奖”。

《足尖风暴》带来“穿越”之旅

《足尖风暴》是爱尔兰踢踏舞继《大河之舞》之后又一历时三年的编排创作创新的舞剧。由曾执导2012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闭幕式的金加文担任导演,来自大河之舞的优秀踢踏舞艺术家组成的爱尔兰革新舞团激情上演。

《足尖风暴》一改惯用的舞蹈叙事风格,集合了现在流行的穿越、拯救、团结、爱情等流行元素,给这个舞剧融入了全新的面貌,也会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官刺激和不一样的视听享受,同时也将让观众对传统的踢踏舞表演形式的认知进行颠覆。

爱尔兰革新舞团成立于2011年,由曾担任舞剧《大河之舞》的男主角阿兰?肯尼费克组建而成。团员基本都是《大河之舞》的原班舞蹈家,他们曾参加英国天空电视台举办的舞蹈大赛以创新的舞蹈《一起来跳舞》一举夺冠。除了赢得的25万英镑的现金大奖之外,他们还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他们要向全世界证明,爱尔兰舞蹈绝对没有只活在过去,她也在随着时代的脚步变化,在21世纪也会带给大家新的惊喜。

美国16岁少女热爱非主流文化 “回到”20世纪70年代


移民美国关注美国生活:你是否曾幻想过假如回到20世纪70年代,穿上嬉皮士风格的衣服会后自己会是什么样子,或者回到20世纪20年代,自己又是何般姿色?来自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16岁少女AnnalisaHartlaub就把这种幻想变成了“现实”,她把自己打扮成上世纪不同年代的较具代表性风格的人物,并拍照留念。

Annalisa这个想法源于摄影课上的一次作业——“Counter//Culture”。为了这个作业,Annalisa决定比较一下不同年代穿着的主流的和非主流的趋势。

Annalisa为此下了不少功夫,精雕细琢的化妆,浓厚历史气氛的穿着,对细节的把握,就连照片都做成了当时那个年代的拍摄效果。

Annalisa说:“我对非主流文化以及它对当时社会及主流文化的影响非常着迷,有时候甚至几近疯狂,所以决定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时尚、化妆、摄影融合在一起,然后做出一些东西来。”

孤儿袋鼠被女孩收留7年,回到草原后常领着儿女“回家探亲”


小袋鼠名为Mirabook,这是一个好心的女孩Retaboop为它取的。几年前,小袋鼠的妈妈过马路时,被突入而来的汽车撞死,从此Mirabook成为了一个孤儿。但Mirabook非常幸运,女孩Retaboop收养了它,并对它进行了长达7年的收留和喂养。图为Mirabook小时候的样子。

女孩Retaboop和澳洲当地的动物救援机构有合作关系。所以当小袋鼠出了事之后,救援机构立马告诉了女孩。小袋鼠在救助中心待了几天后,就被女孩带回了家里抚养。图中童年时期的小袋鼠。

女孩向救援机构保证,一旦袋鼠有了自保的能力,就放它回到大草原。小袋鼠在女孩家里生活的很好,没过多久就被养的胖胖的。

长时间的相处,女孩和袋鼠也渐渐熟络起来。又长大了一截的袋鼠被女孩抱在怀里,显得十分乖巧。

小袋鼠完全将女孩的家当成是自己的家,它肆无忌惮的坐在大沙发上,显得悠然自得。

小袋鼠好奇心特别重,也十分调皮。它看上了厕所的卷纸,于是拽出长长一节。女孩看了也毫无办法,也就任由它去。

后来,女孩将小袋鼠Mirabook送回了大自然。然而没过多久,Mirabook又带着小宝宝回家。女孩才知道,Mirabook现在是一个妈妈了。

女孩Retaboop觉得这一切实在太神奇了,小袋鼠被送回了大自然,它自己又回来了,还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家。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小袋鼠都会回到家里住上一段时间。

这次,小袋鼠又带着孩子“回家探亲”。女孩习惯性的拿出鲜奶给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说来也奇怪,小袋鼠的孩子自然而然地与女孩熟络起来。

女孩表示小袋鼠Mirabook一点也没变,尽管它已经是个母亲了,但依然喜欢粘着女孩。有一点令女孩感到特别有意思,每次回家,小袋鼠都是敲门而入。

女孩想起了小袋鼠刚刚被送回大自然的样子,一放回大草原就亟不可待的往家里跑,真是可爱极了。有很多次,小袋鼠回家,不仅育儿袋里装着孩子,还把男朋友带回家。女孩有种小袋鼠带着新的家人回娘家看“姥姥”和“丈母娘”的错觉。

贝森耶驾飞机低空穿越希腊科林斯运河秀特技


近日,现年58岁的匈牙利特技飞行员彼得-贝森耶(Peter Besenyei)在希腊科林斯运河上演了一场惊险刺激的低空特技飞行大戏,包含横滚、旋转等一系列高难度特技动作。贝森耶也成为驾驶飞机低空飞越科林斯运河的第一人。

彼得-贝森耶(Peter Besenyei),匈牙利特技飞行员,红牛特技飞机赛教父级人物,曾在特技飞行领域夺得多次世界冠军。居住在布达佩斯机场附近的贝森耶自幼便对飞行情有独钟,6岁时就决心要当一名飞行员。15岁时,他驾驶滑翔机完成了人生中的首次飞行,20岁开始参加飞行比赛。2011年,贝森耶只身高难度飞越匈牙利赛切尼链桥,成为现代特技飞行赛的标杆性人物。

在飞越科林斯运河时,贝森耶驾驶的是他在红牛特技飞行赛上驾驶的Zivko Edge 540特技飞机。它拥有300马力的强大发动机,7.3米长的机翼,一分钟内能够飞越1220米。

科林斯运河(Corinth Canal)建造于19世纪,长6.4千米、宽21米、深7米,位于希腊南部科林斯地峡上以连接科林斯湾与萨罗尼克湾,接通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它横切伯罗奔尼撒半岛,使得伯罗奔尼撒半岛与希腊分离开,实际成为了一个岛。

23岁准大学生致敬阿甘 拟100天内跑步穿越美国


美国移民:据美国广播公司(ABC)11日报道,23岁的巴克利·奥德斯洛斯正在进行一项史诗般的模拟艺术,他计划像《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一样在100天内跑步穿越整个美国,这将是一场3200英里(约5150千米)的旅程。

10日是奥德斯洛斯踏上征程的第63天。63天内,经历过雷雨、风雪、热浪等极端天气的奥德斯洛斯,完成了约2000英里(约3219千米)的路程。

像他所崇敬的阿甘一样,奥德斯洛斯5月从加利福尼亚的圣莫尼卡码头动身,并打算以缅因州罗克兰的闻名灯塔为终点。但是这场奔跑又不完全是为了模拟心中的英雄,因为它还有另外一个目标--为慈善机构Hall Steps Foundation募捐1万美金(约合人民币6.2万元)。

无论阴晴,奥德斯洛斯天天从早晨约6点跑到中午12点到2点之间,完成31(约50千米)到32英里(约51千米)的路程。

奥德斯洛斯说,他为这场史诗般的跑步计划做了很多准备。"我用谷歌地图输入起始地点查询路线计划,认真探索天天打印的100份地图他们并记住路线。"

奥德斯洛斯借了一辆朋友的小货车,车上有食物、水、鞋子和衣服。他有时干脆睡在货车车厢里,有时也在四周的人家或旅社住,只有这种情况下他才能在浴室里洗个澡。找不到旅社的时候,他就只能用婴儿湿巾,他开玩笑说:"我已经成为了用婴儿湿巾洗澡的专业人士。"

一些朋友有时候也来陪奥德斯洛斯一起跑,还有一些朋友开车在终点等他。虽然一路上并没有像《阿甘正传》里一样,有受到沾染的生疏人加入到奔跑中来。但是奥德斯洛斯说他见到了很多奇异的风景--科罗拉多的斑马,沙漠中独自站立、有鞋子挂在上面的树,还有向相反方向穿越美国的跑者。

目前,奥德斯洛斯已经穿越了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科罗拉多、堪萨斯、密苏里和伊利诺伊。这场3200英里的旅程完成后一周,奥德斯洛斯就将马不停蹄地开始他的另一段奇异旅程--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学习。

"我没有什么庆祝计划,但是假如有人同意在终点和我碰面,那将会很棒。"这个23岁的青年说。

英国移民:英国的“土豆文化”


毫无疑问,土豆是英国饮食文化,乃至英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土豆之于英国文化,就像筷子之于中国文化,假如是一个典型的英国人的话,那他的一日三餐肯定离不开土豆,下面就来为宽广英国移民具体介绍下英国的土豆文化吧!

英国人喜食土豆,他们经常把土豆当作一餐的主食,甚至有过于面包。英国的土豆不像中国只有一两种,这里有至少不下十种的土豆,有大有小,皮的颜色也有黑的,黄的和白的,但价格都十分廉价。

在英国,土豆有许多吃法,有几种是比较有特色的。去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在这里不仅享受到文化的冲击还有来自美食的享受。

在英国,最典型的路边小吃就是“炸鱼和薯条(Fish&Chips)”了。路边经常有许多小店都买“炸鱼和薯条”。这里的薯条称其为薯条,不如称其为“薯棍”,因为它不像我们原先吃的薯条那么细,而是每一根都非凡的粗。

在英国的路上行走,无论什么时间,都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手捧一个纸包,里面是浇了番茄酱或者芝士调料的薯条和一大块煎鱼。其实最有意思的就是这种鱼和薯条的包装了,特别是在路上吃的时候,它们不是装在盘子里,而是用报纸包起来

据说在英国,最早选用包薯条的报纸一定是当天的泰晤士报,这样就可以一边吃着炸鱼一边看报纸了。当然,现在的薯条早已经改用洁净的白纸或者纸盒装。

由于“炸鱼和薯条”新奇美味,热气腾腾,又方便快捷,几百年来,“炸鱼和薯条”就在英国成为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一道美食了。不过,有的英国人把他们当作一顿饭,而有些人就只是把薯条当作餐前小点和零食。

还有一种食品叫做“皮夹克土豆(Jacket Potato)”。之所以叫做“皮夹克土豆”,是因为土豆是带皮烤熟的。

烤好的土豆带着皮,颜色鲜黄,香气四溢,十分诱人,看上去就像是人穿了漂亮的夹克衫一样。把熟的土豆一切两半,底部不要切开,在里面就可以如同夹汉堡一样夹入各种蔬菜沙拉,干酪,沙丁鱼和调料,然后用勺子舀着吃。

在英国,专门的连锁店出售“皮夹克土豆”已经很普通了,因为这也是英国人喜吃的一种食品之一。

此外,一般的英国家庭把土豆买回家来,一般的吃法都是煮了或者蒸了,在午餐和晚餐的时候当做主食。在食用时,仅仅撒一些盐和胡椒就行了,什么调料都不需要。

土豆在这里还可以煮熟切成小块做沙拉;由于土豆是使汤变稠、变浓最理想的用料,所以人们也经常把搅碎了作成浓汤。

在英国,一看到当地英国人个个人高马大,大腹便便,手里的薯条薯片不断,就不得不联想起他们的这种饮食习惯。是因为他们喜食土豆才如此吗?似乎中国人也很喜爱吃土豆的,也许咱们对土豆的热爱还没有英国人那么“痴狂”吧。

据调查,英国具有欧洲最大的土豆片市场。在这里,土豆被做成各种口味的零食土豆片,在超市里是最主要的休闲食品。

总而言之,土豆已经成了英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去英国留学生活的话,一定要试试英国各式各样的土豆大餐,不然你可就是漏过了体验英国文化的最好途径哦。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