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民故事:山东焊工移民澳大利亚

2020-11-02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移民条件 中国移民条件 澳大利亚雇主移民条件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移民条件。

“人类都服从于一个共同的法则……进一步,我们可以说,整个世界为一个共同体。”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时代,帝王哲学家马克·奥勒留就有了“人类共同体”的识见。全球化的今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类共同体变得越来越紧密。开放的年代,出国“打洋工”变得越来越常见。

山东有个名字很文雅的村,叫后楚庄村,最近很出名。这个位于济南长清区孝里镇的村庄,仅仅800多个村民,却有100多人在澳大利亚打工,许多人拿到了绿卡——永久居住证。他们都是技工,有着一手过硬的电焊技术,经过“传帮带”,出国“洋打工”,这个颇有点像广西上林有大批人马到非洲的加纳去淘金。

《都市快报》记者深入这个“移民村”,探访村民的生活生存状态。其实“出国打工”与“进城打工”没有多大的差别,青壮劳力外出打工之后,村里留守的老人孩子相对较多,平常如何组织好社会化照顾,是很现实的问题。从澳大利亚坐飞机回来,需要十几个小时——这与国内在东部打工的坐火车回一趟西部老家的时间差不多,只是来去要签证,路费高许多。

人往高处走。“成群结队”出国打工去,一定有内在的道理。在当地,不仅仅是后楚庄村,临近的四街村、金村、常庄村等都是移民村,整个孝里镇,已有1000多人获得了在澳大利亚工作签证,涵盖了电焊、水电安装等多个工种,其中近一半人申请了绿卡。他们都属于技工,但大多是比较辛苦的那种。在国内干活的话,这样的技工一般也不会失业,但到澳大利亚“洋打工”“打洋工”,收入毕竟高很多。

这是一个“技工全球化”的时代。不仅国内总体上技工供不应求,国外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技工也需求量很大,常常出现缺人的情况。

有些工种,不一定非得正规学校学出来才行。在过去出国谋生者当中,厨师和缝纫工就比较多。这些都是很辛苦的行当,老外不想干,不免会缺人。像服装业比较发达的意大利,缝纫技工的需求量就很大,许多中国人就是在意大利做缝纫工的,你若是缝纫技工,在那里失业的可能性就很小。

山东的孝里镇后楚庄村,可谓是“新侨乡”,是在全球化的新时代形成的。与传统的“老侨乡”相比,各方面的情况会生涩一些,这也很正常。老的侨乡各个领域都已磨合得很好,比如浙江的著名侨乡青田,有23万华侨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县人口五分之二强,他们来来去去早已成为常态,家乡也被戏称为“联合国”,全县私人外汇储蓄高达3亿多美元,青田人侨居国外已有300多年历史,除传统的餐饮业和制造业之外,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商贸业。新的侨乡走向成熟,需要时间磨砺。

新时代,新侨乡,新梦想。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融入人类共同体,热烈拥抱全球化,不再“冷眼向洋看世界”——以此理念,那么,我们更应向后楚庄村的农民电焊工们学习,谁说他们手上激发的电焊火花不能照亮发达国家!

山东一个镇千人赴澳做技工

山东济南长清区孝里镇后楚庄村100多人靠着一手过硬的电焊技术,拿到了澳大利亚绿卡,村里几乎看不到年轻男子。 记者朱丹阳摄

记者刘彦朋 摄影朱丹阳发自济南

这几天,后楚庄村因为媒体的报道打破了千百年来的默默无闻,被作为“移民村”拉到了公众面前。

这个位于济南长清区孝里镇的村庄有800多个村民,却有100多人靠着一手过硬的电焊技术,拿到了澳大利亚绿卡(永久居住许可证)。他们移民后被描述成“月入两三万,住数百平米花园洋房”。

其实在当地,移民村不止后楚庄村,临近的四街村、金村、常庄村等都是,孝里镇已有1000多人获得了在澳大利亚工作签证,涵盖了电焊、水电安装等多个工种,其中近一半人申请了绿卡。

当澳大利亚和中国农民因电焊结缘,会产生怎样的微妙反应?

子女在澳大利亚打招呼:别乱说

8月6日下午4点一过,太阳开始温柔起来,没了中午时的火辣。跟往常一样,后楚庄村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搬着马扎,四五十岁的妇女搬着小木凳,各自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开始拉呱。

青壮年“逃离”之后,后楚庄跟当下中国许多村庄一样,剩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孩童。约两个多小时后,吃过晚饭,紧挨着的四街村也和后楚庄一样进入夜间聊天时间。

“因为出国移民的事,这两天咱们这个‘日本国’村火啦,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昏黄的路灯下,不知道谁喊了一句,大家都跟着笑了起来。

后楚庄人自称“日本国”村,原本是个早就被忘了的“外号”。抗日战争时,因为民兵防守得力,后楚庄村铁板一块,日本兵只能“望村兴叹”,再加上后楚庄村依山傍水,风水绝佳,就自封了“日本国”村,现在因为后楚庄村拿到“澳大利亚绿卡”的人最多,这个绰号又被叫了起来:“风水宝地,宝岛日本国村——后楚庄。”

“唉,别提了,他们(媒体)写得也太夸张了,好像在国外干电焊坐着就能捞钱一样。”这时说话的是程志东(化名),今年66岁,已经去过澳大利亚两次了。

住在王金明(之前多次被媒体提及,其儿子也通过电焊技术移民澳大利亚)家附近的一个大伯说,老王家儿子已经来电话了,不要再让老王“乱说”了,他们在网上看到报道后很恼火。

四街村的几户“典型”干脆直接不给陌生人开门,只要说明来意是记者采访,就直接往外赶撵。四街村和后楚庄村的干部,也都躲了出去,以免又要带着记者去找“典型”,让人家烦。

“我偷偷给你说几个好说话的人家,你们自己去找吧,省得村干部落埋怨。”后楚庄村一个村干部的妻子说。

刚刚从澳大利亚回家探亲休假的王飞(化名)跟妻子则一直认为,之前的报道是人发的帖子,不知道竟然是正规媒体的报道。“虽然我们过得比以前好了,但绝对不像网上说的那样,啥都好,没一点不如意。”

近两三年几乎没人 通过技术获得绿卡

尽管觉得国内媒体说得太夸张,但回想起去澳大利亚的经历,王飞还是有些激动。

初中毕业后,王飞跟邻村后楚庄村的大多年轻人一样去深圳船厂打小工。因为年龄小、工龄短,他只能拣脏、重、累的活干,想学点技术,也得看带队师傅的脸色,有时候还得送包烟拉关系。

2006年前后,国内一家中介公司和澳大利亚人合作,在济南锅炉厂办了焊接培训学校,专门向澳大利亚输送电焊工。“说是培训学校,其实就是帮忙办手续,我通过技术考试,完全靠之前在船厂打下的底子。”王飞说。

那一年,全国有400多人报名,孝里镇考上了21人,这其中就包括王飞,以及程志东的三个儿子。说起六七年前那次考试,程志东满脸骄傲。

通过考试去澳大利亚时,只办457工作签证,“并不用过英语关,只要技术过硬,就会被老板选中带过去。”后来因为表现好,由老板担保申请绿卡时才要求考雅思4.5分(接近大学英语4级的水平)。

王飞记得,考试之前他一直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短句,听说都没问题,就是读写太差,跟国内盛行的“哑巴英语”正好相反,最终他们大多数人都没考到4.5分。

不过澳大利亚移民局也不是不能变通,只要给政府交2000澳币,到当地一个英语培训机构在周六周日读一个英语课程就行。“还有人干脆只交钱不去读,当地也不管。”王飞说。

直到现在,王飞的英语水平也只是跟当地人日常交流没问题,如果去看医生说一些专业词汇就不行了。不过,澳大利亚政府在各个公立医院配备了各种语言的专业翻译。

王飞觉得这点当地想得很周到:“医生只要发现你语言不太通,就不和你说了,立即根据你的母语找来专业翻译,即使你带着精通英语的朋友也不行,必须用医院的专业翻译来转述发病症状。”

受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影响,澳大利亚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也不乐观,当地早已收紧了移民政策,这两三年孝里镇几乎再没人通过技术获得澳大利亚绿卡,但持工作签证的仍有数百人。

除了工作 不用为人际关系费脑筋

和其他在珀斯或墨尔本的老乡不同,王飞一直呆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一个小城市。他贷款买了带花园的房子,400多平方米,买了小轿车,3岁的儿子出生时就获得了澳大利亚国籍,政府每月给300至500澳元的抚养费(1澳元相当于5.6元人民币)。

澳大利亚政府规定,蓝领工人一周工作38个小时(每天约7.6小时),但王飞的工作时间通常都在44个小时以上,至今还没换过工厂。

“咱们没受过高等教育,英语又说不好,唯一能回报老板的就是拼命干活。”王飞说,当地会根据加班

时间长短计算工资,每天从第7.6小时到第10小时,是1.5倍工资,从10小时到12小时是两倍,如果周六上班,前3个小时是1.5倍,超过3小时是两倍。

在澳大利亚,还有一个让王飞最满意的就是不会受到歧视,即使对方是老板,大家也都是平等的。“人人平等真的不是句口号。除了工作你不用想别的,不用在人际关系上费脑筋。如果你觉得政府做得不对,随时可以起诉总理,而且它们有制度保证案子得到公正判决。”

但工厂老板对待当地人和中国人还是有细微差别。比如,主管看见两个中国人工作期间聊天,会走过去警示一下;如果看到两个当地人闲聊,他们一般会绕着走。

“从一个不太好的环境走到一个相对规范的环境,就会感到知足,而且付出的跟得到的相称,干活就很卖力。”王飞笑着说,中国人技术远超老外,老板非常满意,愿意让这些人留下并提供担保,这让他们最终获得了澳大利亚“绿卡”。

忙碌了一周之后,因为住在城郊,王飞跟家人要专门在周六腾出时间去超市采购,然后星期天去上语言课或做礼拜,“除了圣诞节和复活节,假期比较长,平常节奏都差不多,忙得团团转。”

有时候闲半个月才找到活

“人家那地方确实比咱这干净,空气也好,吃得也放心,但钱不好挣啊,俺儿今年45岁了,一星期光房贷就得还1060澳币。”越说越激动,金村75岁的金兴辰急得直拍大腿。

“俺儿在澳大利亚珀斯,一个星期就要还房贷1060澳币,现在那边金融危机,经常找不到活干,说不定哪天房子就被银行给卖了。”金兴辰真觉得不如在老家好,不管怎样有田地种饿不着,在澳大利亚一天不干活就没饭吃,领补贴还得看人家脸色。

想给儿子省钱,金兴辰也没住够一年就提前回家了。“孩子找不到活干急得像油锅上的蚂蚁,我实在不忍心住下去。”

金兴辰从儿子那听说,因为价格问题,作为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最大买主,最近中国已经不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了,改从法国进口。“他们卖不了钱,怎么雇工人干活?不可能养闲人啊。俺儿干过的一个船厂,直接从200人裁员裁得只剩下20多人。”

金兴辰说,儿子出国7年,前5年在新西兰,工作还算比较稳定,但收入低,一小时才20澳元,还要缴税,再还一些办出国手续时借的12万元(人民币)外债,几乎没存下钱。儿子最近两年去了珀斯,没想到他刚去经济环境就“变天”了。“他这两年已经记不清换了多少工厂了,有时候闲半个月才找到活。”

王飞也说,现在老外也很“狡猾”,只招短期工、零工,有活就让你去,没活就解除劳动关系,甚至还有的新招一批工人,干够15天就重新再换一批,这样就能避免裁员时发补偿金,又不违反法律。“反正工人多的是,除了我们,还有印度、越南和菲律宾人。”

失业两个月后才可以申领失业保险,“但那点钱刚够吃饭。”金兴辰说,儿子为了省钱每天都算账:面粉五毛澳币一斤、食用油一块一斤、冬瓜3块钱一斤、生姜31块一斤。如果一天花费超过30澳币,就到不够还房贷的警戒线了。“俺儿的房子就得给银行了。”

有好几次,儿子都想带着金兴辰出去转转,都被他拒绝了:“玩嘛啊?出去玩就是撒钱,你还房贷这么紧张。到星期天市场逛逛、海边走走就行了。”

因为找不到工作,不能总吃闲饭,“俺孙子被他爸撵回来了,先在国内学点技术。”金兴辰说。

去年去澳大利亚时,为了省钱,金兴辰给儿子背了两床棉被、几件棉衣服过去。那边不用棉花的,都是太空被,二三十澳币一床,“盖着不舒服,俺儿也盖不习惯。”

王飞说,收入不稳定,频繁换工作,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少数。但对这些事,王飞很能看得开:“没事,老外什么待遇,咱就什么待遇,大不了房子让银行收了,绝不至于活不下去。”

虽然在澳大利亚7年了,王飞觉得自己骨子里的东西几乎没变。

他说,自己在国内没机会,也没意识参与公共事务,到那边也一样。虽然获得绿卡后,基本上就成了澳大利亚人,只要去登记注册,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过大多数华人技工都不会去登记,“法律规定选不选都行,但对我们来说没什么用,而且一旦登记上,以后每次都得参加,太麻烦!”王飞说,几乎整个华人圈都不太热衷这个。

程志东也说到三个儿子,别看在国外待了六七年,观念几乎没变,还是榆木脑袋不开窍。

差点和菲律宾籍同事打架

王飞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在国外待的时间越长,对祖国的感情就越深,就更爱国。

在澳大利亚,王飞和同乡一天到晚聊的都是国内的话题,“日本人又跟我们抢钓鱼岛”“菲律宾跟我们争南海”。因为黄岩岛,王飞他们还差点和菲律宾籍同事发生冲突。

“大家各自站在各自国家的立场上说话,有一次跟菲律宾同事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他们说黄岩岛离菲律宾近,他们的地盘被中国强占。”王飞说,他和中国老乡就急了,立即让他离开餐桌出去说。“我们人多技术也好,菲律宾人在工厂的地位肯定不如中国人。不过在工厂怎么争吵都行,不能打架,因为澳大利亚人才不管黄岩岛是谁的,只要有肢体冲突就立即报警。”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奥运火炬全球传递到达澳大利亚堪培拉站,王飞和他分散在澳大利亚各地的工友们分别开车赶到堪培拉保护奥运火炬,和境外敌对势力发生多次肢体对抗,“毕竟我们人多,当时去了2万多华人,直接把捣乱分子给围住了。”

“实在住不习惯。”十几天前刚从澳大利亚珀斯儿子那回来的程志东说,签证是一年,他住7个月就回来了。每天一早,儿子、媳妇忙着去上班,孙子去上学,晚上才回家吃一顿饭,他出去只能单溜,虽然当地人都跟他热情地打招呼,但他接不下来话,“整天没人拉呱,很不习惯,真能憋死人。”

老伴去世后,程志东一个人住在四街村守着四处大院子,每天一早起来就先把四个大院子转一圈看看。特别是一到夏天他最紧张。因为长期不住人,三个儿子结婚后盖的亮堂的砖瓦房屋顶都风化漏雨了。

比起越发糟糕的房子,更让程志东无法忍受的是,没了老伴之后,他没人照应,单身一人过日子。“以前有老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惯了。现在三个儿子不在旁边,闺女嫁出去了,不亲自动手,饭都吃不上。如果万一摔一跤摔死了,说不定生蛆了、化成灰都打不开大门,没人知道。”

有人提议给他再找个伴,他跟儿女们商量,结果儿子们都不吭声,以示反对。“闺女、女婿竟然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你还能活多少天啊,还找(老伴)?”程志东说起这个特来气儿,“他们就怕我找个‘病娘娘’,还得伺候人家。”

进家门第一句话:机票钱就得7万啊

后楚庄村有村干部说,附近几个村数百名村民移民澳大利亚后,虽然村民的物质、精神面貌都有改观,但传统的乡土社会里应该有的亲情被撕裂了。“实在是太远了,来回一趟也要花一万多元,残酷的现实让亲情显得苍白无力。”

还有村干部说,20多户100多人移民澳大利亚,加重了村里的负担。“他们留下的20多对无依无靠的老人,我们要照应吧,万一有个头疼脑热,村里两委会都得跑前跑后。”

后楚庄村人经常为一个真事争得面红耳赤:村里一个老人得了癌症,移民澳大利亚的儿子专门飞回来照看老人近一个月,就回去上班了。“刚回去没几天,他老爹就死了,你说还回不回啊?最终还是儿媳妇办的丧事,儿子请不到假。按北方人说法,养儿为防老,这养儿有啥用?”

还有一户人家,也是家里老人去世,儿子带着老婆孩子从澳大利亚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赶回来,进家门第一句话就是:“我这一趟回来,一家4口人,光机票钱就得7万多(人民币)啊。”

人家最好的地方是法律说一是一

但金村的金家银老人不这么看,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在珀斯,这两天儿媳妇已帮他订好机票,这已是他第三次去澳大利亚了。觉得孩子有那份心就行了,只要下面几代人能过得好,自己和老伴能照顾好自己。

金家银觉得澳大利亚最好的地方就是“人家的法律说一是一”,说不能抽烟,即使是民宅,买下房子时就已经装了烟雾报警器,一旦被执法部门发现,有了违法记录,“以后做什么事都受影响”。

还有,各种规定出得很人性。像全民免费医疗,当地政府也要根据具体每个纳税人年实际收入情况,决定享受福利的程度。如果收入高,买同等价位的在澳大利亚政府补贴清单上的处方药会贵很多,而退休老人买则会非常便宜。

当地的税务、医院、福利机构、银行等部门全部联网,公民的纳税记录、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信用记录统统都能查到,“就是根据这些信息定药价”。

金家银还跟孩子去海边抓过鲍鱼,澳大利亚政府对民众能抓的鲍鱼尺寸都有明确规定,抓了小于规定尺寸的要罚500澳币,抓螃蟹只能抓公的,不能抓母的,要不抓住你也罚500澳币。“你现在都吃光,以后子孙后代还吃不?这道理在国内也都懂,就是做不到!”

除此之外,金家银更惊叹于澳大利亚的教育,他第一次去儿子那,有一回跟儿子在室外散步时吃着瓜子,扔了一路瓜子皮。金家银的大孙女就在后面跟着边捡边说:“大家还光着脚走路呢,扎到别人的脚怎么办?”再想想国内这些孩子都当小太阳、小皇帝伺候着,金家银挺为孙女高兴。

在我们看来这太可笑了

相对于金兴辰希望儿子回来,王飞更希望以后定居在澳大利亚,只是想先让儿子回国内接受基础教育。

对比两地的教育,王飞说,中国人觉得有钱了就是贵族,让孩子读贵族学校,能学习成绩好,考好大学;但澳大利亚人觉得贵族纯粹是精神层面的,最起码先要让孩子学会礼貌、遵守法律等这些常识,避免出现“中国式过马路”,再学其他的。

但看到澳大利亚同事,以及当地一些白领,他又觉得澳大利亚教育有些失败。“他们的初中跟高中连着读的,我们这的小学生去读他们的高中,数学都比他们强。就是澳大利亚当地的成年人,对三位数以内几百或几十的加减算法,都必须拿笔或计算器算,只用脑袋根本转不过弯,算不出来,在我们看来这太可笑了。”

即使对工作,王飞也觉得如果从中国的角度看,澳大利亚根本没什么效率可言,还浪费了很多资源。“同样100个人用同样的设备干一样的工作量,他们当地人的效率连我们的三分之一都不及。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澳大利亚没多大前途。”王飞嬉笑着说。

他觉得澳大利亚学校的任务就是给看好孩子,特别是公立学校,根本不会逼迫孩子做什么事,不会从小就注意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想不想学习都无所谓。即使是常识教育,也都是由父母从孩子一两岁开始家教完成的。所以,王飞还是愿意送孩子在国内接受基础教育。

对于金兴辰所说的儿子在澳大利亚的困境,王飞也能理解:不管是工作签证过去的,就是留学生、投资移民的也一样,都要经过一个困惑期,只是时间有长短。

王飞觉得,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比如国内结婚送红包,澳大利亚人就理解不了。如果他们结婚,有人丢下500块礼金,老外就傻了。“最终不光是你花了钱,他们还看不起你,因为参加他们的结婚仪式,你带个鲜花就足够了,或者啥也不带,直接穿正式礼服去白吃白喝就行。”

“刚开始去不了解人家的法律、文化、风俗,前几年肯定舒坦不了,有些事一个电话就能搞定,你可能跑了十几趟还没定。”王飞说,即使完全留在那,他觉得第一代移民也永远融入不了当地的圈子,因为双方思维方式太不一样,第一代移民接触的圈子也都是华人……

(来源:都市快报)

精选阅读

中国移民故事:江南大移民来兰州的往事


兰州是座移民城市。这座城市,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仅有10万人口,到1959年人口就达到了70万人。无疑,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移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在甘肃历史上,比较大的移民近十次。最早的移民,当数商周时期从东部迁移到渭水河谷的秦人。秦始皇时期,为加强控制,秦王朝数次移民,卫边戍疆。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将蒙恬率30万大军,斥逐匈奴,在黄河沿线设立44个县,以防守匈奴,其中就有榆中县。从那时至今的2000多年的岁月中,一次次移民,在陇原落地生根。时至今日,还有来自外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在陇上各地安家定居。历史上的大规模的移民行动,不仅将一批批人口迁移到了兰州,而且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各地文化。

明初,为戍守西北边疆,充实人口,明政府有计划地从江浙、山西等地迁移大量人口来到西北各地,兰州是这些移民的重要落户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明初大移民。至今,西北各地仍旧流传着明初大移民的故事。

600多年前的那次大移民中,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今天,人们还能找到当初大移民的踪迹吗?

姬广武先生长期致力于移民问题研究,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他讲述明初大移民的故事。

朱元璋暗访,一阵风后,小巷居民被迁西北

其实,和移民问题密切相关的是人口问题。移民多是为了降低迁出地区人口密度,提升迁入地区的人口密度。每次大移民,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一点来进行的。

明初大移民和当时西北地区人口密度也关系很大。明洪武初年,明军收复西北后,各地人口非常少,为了发展生产、戍守边疆就要从各地迁移人口。当时,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是山西晋南和江南等地。至今,来自山西的移民后裔说:“问我祖先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来自江南的移民,则说家在南京竹石巷。

竹石巷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小巷,为何是那些江南移民的梦中家园呢?这背后,有一个非常传奇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明洪武初年,有一年元宵节,朱元璋和马皇后微服而行,打算到民间观灯。他们出皇宫,一路观灯,来到一小巷,只见灯火灿烂,游人却不多,见无人打搅,能自由自在观灯,非常开心。看了一阵后,忽然,微风四起,将皇后裙角掀起,露出一双大脚。就在这时,巷中有人笑了。洪武皇帝很是生气,第二天,下旨将小巷居民发配西北充军戍边。据说这个小巷就是竹石巷。小巷及其周围的居民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到西北后,人们问起时,都自称来自南京竹石巷。这是他们心灵深处家园的标记,和洪洞大槐树是一个道理。

从明初至今的六百余年间,竹石巷这个地名他们口口相传,铭记不忘。但在口传中,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写法,有竹石巷、竹丝巷、竺丝巷、竹子巷、纻丝巷、柱石巷等等,事实究竟如何,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竹石巷究竟在南京的什么地方呢?人们曾联络南京媒体,公开寻访竹石巷,也没有找到此地名。有人考证,发现南京有两个地方似乎能和竹石巷有点关联。其一,南京柳树湾有个竹子巷,当地读作竹石巷。其二,珠履巷。此巷子在南京城东南,有可能读成了竹子巷。这个竹石巷真是扑朔迷离。

最近,我的一位朋友又提出了第三种说法。这位朋友在读余怀的《板桥杂记》序时发现了蛛丝马迹。《板桥杂记》成书于清康熙三十二年,记述了晚明南京秦淮南岸长板桥的诸多风物,叙述中带着淡淡的怀旧感,展现了晚明的江南风情。余怀序中写道,晚明时南京尚存有南市、珠市等地名,珠市是不是就是“竹石”的谐音呢。或许,当初,戍边充军时就是珠市附近的小巷,后来在口口相传中成了“竹石巷”。

艰难迁移,一个家族历时百年,才到了兰州

明代大移民从洪武五年就开始了,当时将都城南京周围的豪门大户进行了有计划迁徙。在这同时,也从南京征发了17个姓氏的居民移民到甘肃中部。实际上,明代移民有多种迁移方式,有动员一般民众迁移的;有犯罪后充军的;有跟随军队调动的。对兰州而言,还有一种就是随肃王就蕃的官员、护卫、仆役等,人数达五万之众。

迁移人口的目的是实边,也就是提高当地的人口密度。人口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有人,才能招兵,才能发展生产,提高边疆的实力。

我曾经在安宁的王氏家族中进行过调查。他们的迁移过程颇有代表性。明洪武元年,自金陵(南京)长途跋涉,后来落户于金城沙井驿。不久,从戎戍边。明洪武七年(1374年)王氏始祖王天禄任指挥一职,在永登等地作战,屡获胜利。明洪武九年(1376年)三月十六日,王天禄任指挥使之职,镇守西北边陲,驻营沙井驿,这是金城王氏家族的由来。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俞、韩、辛、张四姓。可见,当时移民是有一定组织、有一定规模的行动。其中充实边疆的作用非常明显。

窑街大砂村的一韩姓家族,与竹石巷有关系。韩氏家谱记载,韩氏始祖原居住在南京竹石巷,洪武年间,兄弟三人被发配充军,历经艰险,辗转来到了甘肃。后来兄弟三人分别在碾伯(今青海乐都)洪水店、永登七山、红古窑街落户。红古区八宝川的鲁、石、韩、何等家族,其先祖也是来自南京竹石巷,他们在此定居后,利用八宝川丰富的高岭土、煤炭,从事制陶、采煤业,对发展当地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

究竟有多少江南人士迁移来到西北,已经无从统计了。有文献记载说:“明之初,兰人自江南迁徒而来者十居八九……”

毫无疑问,迁移的路非常艰辛而漫长。安宁区另一个王姓家族,系王阳明后裔,其家谱中对从浙江余姚迁徙金城的时间和原因,迁移的历程,记载得非常清楚。其迁徙的路线从江苏、山东、山西、陕西,最后选定金城的秀川定居。前后历时数十年,可谓是历经艰险。

巷子,这一称呼,和江南移民有直接关系

大量的江南移民,将家乡的习俗带到了西北的兰州。至今,西北民俗、方言中仍旧保留着大量的江南色彩。

在江南,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季节,划龙舟吃粽子是必须的。西北没有可供划龙舟的条件,但居住在洮岷地区的江淮移民,依旧举行规模盛大的端午祭祀,抬着先辈们的神像巡游展示。在临洮辛店有抬着龙王过洮河的习俗。

兰州曾有天涯望哭风俗。每年除夕,江南移民的中年男子在家里祭祀,妇女则到大门外,遥祭家乡的亲人,痛哭不已。以表达路途遥远,长期的思乡之情。重阳节人们还要登上皋兰山三台阁,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我曾经看过一首肃王写的词,就是在重阳节登上皋兰山后写的,其中有“登上皋兰山……白云亲舍望江南……往来寄语南飞雁”等等。

走在兰州街头,许多路标上标示着某某巷。这样的地名有好多。实际上,北方的城市中,多用里、道、弄、路、胡同命名,兰州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这也是来自江南的习俗。江南习俗大路为街,小道为巷。兰州东大街、西大街、贡元巷、箭道巷、五福巷等等就是当年江南移民们留下的。

江南移民们到了兰州后,把定居的地方,按照家乡的小巷命名,将家乡的饮食、服饰、称谓、作物的种植方法、风俗习惯以及方言词汇带入新的环境,还将一些神话传说引伸到兰州。他们还按照家乡寺庙的形式修建了庙宇。

以前,兰州黄河铁桥东侧城墙下,有一座晏公庙。这座庙不大,塑像是怒目执剑戎装的晏公,他的边上则是一位手攥水蛇的副将。1958年在城市建设中,晏公庙被拆。晏公庙的修建,就和江南移民有着相当深的关系。民间传说,一年夏天,兰州连降大雨,黄河水猛涨,水中出现蛟龙,兴风作浪。在危急时刻,晏公手提宝剑,入河恶斗巨蛟,大战几十回合,将蛟龙杀死,晏公也为除蛟而献身。

其实,修建兰州晏公庙的原因是,江南曾流传着晏公救驾明太祖、晏公降服猪婆龙的故事,移民们将故事嫁接到了兰州,并修庙立祠,祈祷黄河风平浪静。如今在南京秦淮河下游,还有晏公庙东、晏公庙西的地名。

数百年来,那些来自江南的移民,已经彻底融入了陇原大地。从外貌上,已经看不出他们的江南小桥流水的特色了,取而代之的,是西北大山大水养育出的豪爽大气。(实习生 李娣娣文/图 首席记者 王文元)

澳大利亚移民丨中国人喜欢聚居在澳大利亚哪些城市?


通常来说,移民人士往往更青睐那些经济发展程度高,或者有众多同胞聚居、或者靠近学校、工作的区域。那么,中国人最喜欢移居澳大利亚哪些城市呢?

澳大利亚统计局每五年会更新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根据2016年澳大利亚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显示,全澳华人人口总数约为121.39万,占到总人口数的3.9%。其中,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新南威尔士州中,有514,594名华人,占到新南威尔士州总人口5.2%;其次是维多利亚州,有370,644名华人,占到维多利亚州总人口的4.7%;再次就是昆士兰州和南澳大利亚州,大约各有5万人。澳大利亚移民

以下是上述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以及昆士兰州等州份中最多华人聚居的城市。

悉尼

悉尼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沿岸,是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作为澳大利亚的商业、贸易、金融、旅游和教育中心,悉尼的气候也非常怡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变化较为和缓,降水无明显季节变化,可以说是“四季如春”。

所以,悉尼不仅是最多华人聚居的移民目的地,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来澳旅游的人都不会错过悉尼歌剧院、达令港和海港大桥这些名胜。

墨尔本

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已经连续多年获得“世界最宜居城市”这一殊荣,同时也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由于众多移民都选择定居墨尔本,不同族群的人们聚居成区,在生活习惯、节庆、餐饮上各成不同风格,为墨尔本带来多元文化的丰富情趣。

相比悉尼的活力无限,墨尔本更引人瞩目的是它的文化底蕴。墨尔本在时尚、艺术、音乐、电视、电影及舞蹈等潮流文化领域引领澳大利亚,甚至于全球范围都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澳大利亚移民

布里斯班

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也是澳大利亚的第三大城市,以“阳光之城”闻名。一方面,是因为布里斯班的气候为典型的热带气候,降雨充足、气候温暖、日照时间相对较长;另一方面,是因为这座城市毗邻澳大利亚著名旅游度假胜地「黄金海岸」。

如果您不太适应悉尼、墨尔本过快的生活节奏,那么布里斯班就非常适合你。布里斯班有着大片的绿地,布里斯班河呈S形蜿蜒过市,犹如一条明亮的缎带,从山峦天际之间缓缓飘下。河两岸的住宅小巧玲珑,错落有致,沿岸的草坪上花香草绿,一派诗情画意的田舍风光。

除此之外,一些各州首府附近的次要城市,如悉尼附近的卧龙岗,墨尔本附近的吉朗也以其生活成本较低、利于通勤的特点担当着“卫星城”,吸引众多华人移民到此居住。

移民澳大利亚,中国驾照如何换澳洲驾照?


移民澳大利亚生活,自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方式。在澳洲,驾驶执照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是驾驶资格的证明,还可以是澳洲移民的一种身份证明。在很多的场合下,当需要出示个人身份证明时,澳洲人往往会要求出示驾驶执照。可以说,在澳洲境内,它的作用和护照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所以对于澳大利亚移民而言,了解如何更换澳洲驾照很重要。

一、澳洲移民更换驾照

澳洲移民的中国驾照在澳大利亚可以使用3个月,在此之后需要通过考试转澳大利亚驾照。此外,由于澳洲规定只能同时持有一份有效驾照用来开车,所以转成澳洲驾照时驾照管理机构会将原有的中国驾照作废。所以,如果不是移民澳洲,建议不要把中国驾照转成澳洲驾照。

1. 澳洲移民转换驾照的年龄要求

年龄根据各州的不同限制也不同,例如维省的最小年龄限制为18岁,而新南威尔士则为17岁,具体的限制要求需要个人到当地进行了解咨询。

2. 澳洲移民转换驾照的考试要求

转换驾照所须通过的测试包括:视力检查(EYESIGHT TEST),交通规则考试(COMPUTER-BASED KNOWLEDGE TEST)和路考(DRIVING TEST)。

移民提醒,路考须携带的有考试预约收据,支付驾驶执照的制作费用,个人海外驾驶执照(如果不是英语的须有官方的翻译件,且正本也须携带),个人学习驾照(Learner Permit),个人身份证明(如果不是英语的须有官方的翻译件,且正本也须携带),考试车辆。

3. 澳洲移民转换驾照的大致流程

转换驾照需要带上有关证件:学生卡或护照、银行对账单或电话账单、中国驾照和翻译驾照到就近的道路交通管理局去申请,并通过相关的考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澳洲的各个州具体规定不完全一样,申请人需要去所在州的交通管理当局进行资讯。例如,新州规定翻译驾照就必须在澳大利亚办,且必须在指定的机构翻译,三级翻译及国内公证不受认证。

二、澳洲移民考取驾照

移民澳大利亚考取新驾照,需要通过交通规则考试和路考。考试通过后就可以拿到带有照片的驾照,正式驾照一般有效期是十年。若在此之前没有持有过驾照,通过考试后的前三年是见习驾照(持P牌),三年后才有资格换澳洲正式驾照。

1. 交通规则考试(COMPUTER-BASED DRIVER KNOWLEDGE TEST)

交通规则考试是一个理论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是驾驶安全常识、交通规则等,题型为选择题,考试全部在电脑上完成。理论考试有中文系统,但是英文的也不难。考前要熟读考试手册。考试手册可以在道路交通管理局网站上下载,也可以花钱购买。在参加正式考试前,还可以在网站上进行模拟测试。觉得没有问题了,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

2. 路考(DRIVING TEST)

在参加路考之前,必须有50小时以上的L牌开车纪录填写在log book上。驾校的师傅是开几小时车,填几小时,不会多填。查到会重罚。剩下的时间可以加钱补齐,也可以请持澳洲正式驾照的朋友带着一起开。满足这个条件后,并且觉得准备充分了,就可以在道路交通管理局网站或者办公室预约参加路考。参加路考需要携带考试预约收据,L牌驾照,身份证明(如护照)。如果有中国驾照,请带上原件和官方翻译件。同时要自备考试车辆。在到达考试中心后,要先填一张申请表格,做一次视力测试,并核对身份证明和海外驾照。

移民提醒,即便移民澳大利亚前在国内开车很熟,也不一定能通过考试,因为驾驶技术实际上不太重要,遵守交通规则最重要。当通过了所有的考试,并证明在18岁以后的驾驶时间超过3年(即在国内的驾龄超过3年)后,就可以获得正式驾照,否则只能暂时取得实习驾照,直至满足转正式驾照的驾龄要求。

移民澳大利亚好吗?盘点移民澳大利亚的利与弊!


说到澳大利亚,大家心中立即就会想到悉尼的美景、黄金海岸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当然还有那可爱的袋鼠与考拉,当然了,在移民圈中,澳大利亚还是条件非常优越的移民国之一,是很多人心中向往的宜居国度。

而对于想要移民澳大利亚但还没开始移民的申请人来说,对于移民澳大利亚这件事多半是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期待是因为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程,忐忑则多半是对移民澳大利亚后将会面临什么样的生活心中没底。

所以很多准备移民澳大利亚的申请人总想知道,移民澳大利亚好吗?移民后有哪些利与弊?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自然需要认真地进行研究,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移民澳大利亚的利与弊吧。

移民澳大利亚的好处都有哪些呢?

首先澳大利亚的生活环境及条件非常好,澳大利亚是全球宜居之国,自然条件优越,生活品质高,空气清新,是非常不错的理想生活国度。

其次澳大利亚福利体系非常完善,从公民的出生到终老做到了全面覆盖,在世界上都处于顶级水平,移民澳大利亚后完全不必担心生活方面的问题。

最后则是澳大利亚的教育水平,澳大利亚政府实行12年免费基础教育,移民的子女可享受和澳大利亚公民同等的、免费且优质的教育资源。此外,相比国内初高中激烈的竞争,澳洲的孩子并没有过多的升学压力,且澳洲的学校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兴趣能力的培养。

那么移民澳大利亚又有什么劣势呢?

澳洲的遗产税不归联邦政府制定,是由各州政府来制定,1992年后,各州彻底的废除了遗产税,这也使得澳洲成为世界上首个取消遗产税的富裕国家。所以严格 从法律角度上说,澳洲是没有遗产税的,此外,澳洲也没有赠与税和死亡责任(death duty 意思指死后不用承担因为死亡而产生的所有债务)。

当然,国家福利总是与税收息息相关,没有遗产税并不等于在澳洲继承遗产就完全不用交纳税金。在满足某些条件的情况下,你所继承的祖辈资产会被政府视为你的 个人收入增加,从而需要缴纳CGT(Capital Gains Tax,即资本利得税)。但也并非所有遗产都须缴纳该税,关于遗产缴纳CGT的具体情况可进入澳洲税务局官网相关页面查看。

通过以上总结,大家都应该知道移民澳大利亚的利与弊了吧,不过总的来说,移民澳大利亚还是利大于弊的,大家只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移民澳大利亚的目的,自然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澳大利亚免签中国?官方辟谣了!


如今,中国护照的含金量已经大大地提升,现如今,全世界有54个国家授予了中国护照免签或陆地签。但是我们一直最期待澳大利亚免签中国。最近,小编的朋友圈被一篇名叫:“定了,澳大利亚免签中国”的文章刷屏了,而“中国人不再需要申请签证前往澳大利亚”等各种文章也开始出现。这是真的吗?难道澳大利亚当局突然开窍了?

实际上,是我们想多了。马上就要到圣诞节了,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澳大利亚移民局对此消息作出了有趣的回应:无论您是乘飞机还是扫帚,只要不是澳大利亚公民,必须持有签证才能进入澳大利亚!

这篇Twitter是对中国近期各种标题党新闻散播的回应。实际上,这一则误导性消息是源于澳大利亚政府最近发布的一项声明:“从现在开始,中国护照将享受与加拿大和美国护照相同的待遇,中国人进入澳大利亚,无需排队和盘查,可以直接进入海关!”仔细看一下,这只是澳洲政府为了避免在海关排队的麻烦,而不是免签!因此,如果你想去澳大利亚,仍然需要一个有效的签证,换句话说,没有任何免签的信息。

我们也要知道,并非所有国家都能享受自助系统。目前,只有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中国香港,爱尔兰,韩国,日本,中国澳门,新西兰,新加坡,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可以享受15个自助系统。大部分都是发达经济体的成员或地区。虽然中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但已经得到了澳大利亚的认可。自助通关的条件很简单:持卡人需要满16岁,并且在上述15个地区持有效的电子护照。如果未满16岁但想要使用智能通关,必须由两名成人陪同。

既然是谣言,为什么很多人都相信它呢?实际上,这是一种“中国强则护照强”的心态,认为中国越来越强大,经济和外交能力也越来越强。一些新闻媒体,微博和微信平台也不断说:“中国护照越来越值钱” 、“中国护照可以带我们去看世界越来越多,没有错!”。但实际上,全世界对中国免签或者落地签的国家只有54个,而且大多数是非洲国家,很少有发达国家的身影。应该说,有这种心态的人心中有阳光和积极的能量,对祖国的力量有无限的信心。但如果我们能够对新闻进行理性分析并保持冷静,那就更好了。事实是,截止到目前,我们还未看见澳大利亚免签中国的苗头。

移民网(ym16.com)为您提供最全面最新的移民相关知识和政策,帮助您解决移民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其中《中国移民故事:山东焊工移民澳大利亚》的内容由移民知识小编2022精选编辑整理而成,希望对您的移民有所帮助,欢迎您通过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移民条件专题访问更多精彩移民内容。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