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移民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2020-09-29
移民加拿大的条件是什么 加拿大经验类移民怎样打分 移民美国的真实经验

【www.ym16.com - 移民加拿大的条件是什么】

移民加拿大的申请者是越来越多,有人移民加拿大是为了养老,有人移民加拿大是为了学习,那么这么多人移民加拿大,加拿大真的很好吗。随着移民加拿大的人越来越多,华人在加拿大真实生活已经成为了当下讨论最多的话题。下面我们来看看华人在加拿大真实生活的衣食住行。

一、衣

生活在加拿大,想不成为购物狂都难。这里超低价超大折扣的商品实在太多,赶上汇率好的时候,名牌也打折,这里简直就是购物的天堂。

二、食

在加拿大,当地的小吃、糕点和南北菜真的会堵住你的嘴巴。加拿大海鲜也非常丰富,更重要的是,质量好,价格低。龙虾在中国大陆很少见,但在这里随便吃。

三、住

来了加拿大,既然是选择安家落户,那么久必须买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在国内有钱人才能住别墅,但是在这里随处可见。更重要的是,你的房子你做主,你甚至可以拆除重建,只要你遵守规则就行。加拿大的住房有公寓、镇屋、独立屋之分,无论是什么样的住房,环境都很安静。

四、行

加拿大地广人稀,其单位分布非常稀疏,所以车就是大多数家庭的必备交通工具。也正因为人口稀少,加拿大的高速公路系统四通八达,设施完善,全年流畅。

五、福利

加拿大是世界著名的福利国家,完善的社会服务和福利确实让人们舍不得离开,尤其是教育和医疗。

1.医疗

加拿大实行免费医疗,所有国民看病不掏一分钱,65岁以上的人还可以吃药不掏钱。

2.教育

加拿大公立中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是免费的,只有大学才需要付费。

加拿大一直是所有海外申请者最喜爱的移民国家,除了在环境上和福利上的巨大优势以外,加拿大还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在这里没什么种族歧视,大家生活的更加舒适。不过近几年各国移民政策都开始呈收紧的趋势,加拿大自然也不例外,移民加拿大的申请者是越来越多,想要移民加拿大的朋友还是趁早办理吧。

精选阅读

新西兰华人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与国内生活有什么不同?


拥有丰厚社会福利、优美自然风光和宜居生活环境等等优势的新西兰吸引了无数人,世界各地的人登陆这片土地,开始全新的生活。在新西兰,人们没有工作、交通、环境等等方面的压力,尽情呼吸清新空气、欣赏优美风光、做一份刚刚好的工作,一切恰到好处。这就是新西兰华人的真实生活。那么和国内生活最大的不同又有哪些呢?

“ 物价低 ”

刚来的时候习惯性地看到所有价格都乘以5,然后和国内做比较,就会觉得物价很高。后来开始赚纽币,再在这边消费的时候,就觉得实在是太便宜了。

大多数东西包括吃住价格换算成人民币之后,可能是国内的2倍左右。但也有特别便宜的,比如牛奶。在这里从来没有买过一次纯净水喝,一方面是因为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另一个方面,牛奶比水便宜,直接拿牛奶当水喝。也有很多made in China的东西,算成人民币还是比国内便宜很多。

“ 收入高 ”

这里的人民拿着相当于国内5倍的收入(还只是法定最低工资),消费却仅仅只是国内2倍,可想而知,生活压力十分小。新西兰的生活节奏缓慢,你常常会觉得一天什么都没有干,只是逛了逛超市,做了一顿饭,一天就过去了。

人们都说亚洲人看起来显年轻,二三十岁看起来都像十几岁,但是,这里的人虽然十几岁看起来像二三十,但到了七八十岁看起来反而只有四五十。这是良好心态的好处。不像国内的大多数人,面对高昂的房价车价,工作压力,压抑一辈子。

“ 井然有序 ”

有很多人特别喜欢这里,为什么喜欢这里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这里的人守秩序。说来惭愧,在国内,过马路除了大路口,小路口基本没车就走,在新西兰如果横穿马路没等红绿灯,有人会来提醒你。新西兰是很守秩序的国家,各种地方的排队很有秩序。

曾经有个朋友说过“有一次,走到人行横道那过马路,没红绿灯,我还很奇怪,看到有车,我就停下来让车走,没想到整条马路上的车都停下来让我走啊,起码有4,5辆车都停下来让我走,弄的我还挺不好意思。”

“ 人性化 ”

你以为在新西兰医院和国内流程一样?交钱,看病,交钱,检查,交钱,治疗,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在新西兰看完病才会说到钱,如果你有需求,也可以先把账单邮寄过来到你的住所。非常人性化,以人为本,先看病,后付费。

“ 社会诚信 ”

新西兰的社会诚信体系太完美了,人与人之间完全的信任。举个例子,有个朋友开车,前面的车紧急刹车,不幸追尾,于是就下车来看,发现给人家车都撞烂了,开车的人都知道,这事全责。那是他第一次在新西兰发生交通意外,紧张极了。“前面车是两个洋人,下车后,我小心翼翼的走过去,没想到对方下车第一反应不是看车,而是跑过来,问我有没有受伤!”当时他特紧张,说,没有受伤。没想到对方又再次确认问我有没有受伤,如果受伤了他们可以马上叫救护车。在得知我没有受伤之后,对方看了一眼自己的车,没有要求看他的驾照,也没有拍照,而是拿出个小本,让他把自己的detail写上,也就是个人信息,比如名字,驾照号码,地址,车牌号,电话,然后给了他们,他们也写了一张纸条说,会让保险公司联系,于是就走了,整个过程中有说有笑,还问他是不是着急回家给老婆做饭。他回忆起来依然觉得有一种被信任的愉悦感。过了几天,对方保险公司打电话,他报了保险公司,于是事情就这么过了。

“ 安全指数高 ”

很多人认为新西兰应该算是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在这里,超市购物可以自助结账,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全凭自觉。

很多人家自己栽种的果树,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放在门口卖的,也没人看管,购买者自觉将钱留下。这里的住房大多是一栋一栋的小别墅,而院子,经常是没有门的。有朋友住陌生的BBH,老板不在家,竟然直接留下房间钥匙,旅客自觉交钱入住。这些事情,让人不得不相信人性的美好,而信任,正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

新西兰华人的真实生活可以说真是惬意的,新西兰这样完善的福利体系、良好的居住环境,简直是人们的移民圣地。

希腊移民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说到希腊,大多数人眼中的印象可能仅仅是优美的风景,迷人的神话故事,对希腊的移民生活知之甚少。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的是一位移民希腊的投资者讲述他的希腊生活体验,看看希腊移民生活真实的一面到底是怎样的。

惬意舒适的生活节奏

我移民希腊1年多了,这个欧洲版图中,希腊是一个美丽得像神话的国度。这里三面临海,当初办理购房移民买的是临海的一套房产,推开落地窗,正对着就是唯美的爱琴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致如此。

住了一年多,无论国内时空如何变幻,社会竞争如何激烈,这个在爱琴海上的小国似乎丝毫未受到影响。这里的人们悠然自得,慢慢地享受生活,慢慢地品位人生。

经济回暖投资移民好时机

国内一直听说希腊很穷,其实作为在希腊生活了1年多的“当地居民”来说,希腊的经济状况并不像国内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不好。2016年希腊经济持续回暖,早已迈出了“欧债”危机。而针对非本土的投资人,希腊移民只需要你购买25万欧元以上的房产,就可以一步到位的获得希腊永居的身份了。

享受慢节奏,工作生活两不误

如果你要购房移民,希腊物价你肯定会考虑到吧。希腊的物价在欧洲内还是很低的,希腊的果蔬非常便宜,柠檬1.58欧/公斤、猕猴桃1.75欧/公斤,其他水果也是差不多的价钱。黄瓜0.65欧/公斤、沙丁鱼12欧/公斤、猪肉约4.4欧/公斤。比起北京买几个桔子就要花上十几块,买几斤猪肉就要几十块来说,哪里生活成本更低,已经显而易见。

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人会越来越泰然处事。希腊人永远将工作放在生活与家庭之后。希腊人每天工作时间很短,每天平均工作6-7个小时。在这里,我有更充裕的时间安排额外的学习,也可以定个时间出门去旅行。可以说,简单悠闲的工作,低生活消费与较高的收入水平,使得希腊成为世界上 ** 幸福的国家之一,所以我和家人选择这里。

这还是当地大型超市的价格,如果是去集市的话,价格应该还会有一定的下浮。总之,一家三口每个月在希腊移民生活基本费用500欧元足矣,而且能够吃到有菜、有肉、有海鲜、有水果,品种多样,营养丰富。

英国移民真实的生活是怎样的


移民英国生活是怎样的呢?很多人都想要移民英国生活,就和大家来说说,英国移民真实的生活是怎样的,期望能给你一点参考和关心。

总有人问我,英国移民生活过的好吗?英国移民的好处多吗?外传都住别墅,都开车,没事就出去旅行。比我们生活好很多吧?我总是回答,其实只是生活方式不一样,你想的这些新奇劲一过,就味同适口了。不过,我还是总结了一些生活和国内的差异,当然只是典型,不是全部,如果你已经满足了移民英国的条件,就去体验吧:

1、都说老外注复形象,可衣服上有几个洞啥的也穿出来,当然不是工作时间,而中国人至少会打个补丁。

2、(做复要的)在国外生活其实很单调,老外的生活咱们很难融入,中国人喜团聚餐,老外喜团聚会,出游,运动。

3、中国人喜欢抹防晒霜,然后躲在家里,吹空调,老外喜欢抹防晒霜,然后呆到大太阳停去晒。

4、老外的超市里,从来看不到人山人海,所以东西常打折,如果结算价格和标价不一样,东西是免费送的(当然,这也不是常常的)。这一点深受众多英国移民的喜欢。

5、中国人喜欢美白色,老外喜欢健康小麦色。

6、中国人喜欢送大礼,老外只送小东西。

7、中国人喜欢含蓄,老外(当然不是所有)通常喜欢直来直去。

8、中国人三餐不可少,老外早上中午都喝一杯咖啡,晚上吃牛排。

9、老外间的勾心斗角不亚于中国人。

10、在你的生活里,可能还会经历老外结婚请宾这档子事,通常老外分三档人请:参与婚礼,留吃饭的;参与婚礼,不留吃饭的;告知你婚礼,不用来的。

加拿大华人移民的生活状况介绍


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加拿大华人移民的生活状况介绍》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移民对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而言,总是意味着迁移和动荡,而要重新扎根一片生疏土地,需要付出辛勤努力和巨大代价。对中国大陆人而言,移民更意味着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生活的开始。这种新生活曾是许多人的梦,如今人们的美梦成真,但人们也从梦中醒来。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国家

不可否认,加拿大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国家之一。联合国每年都从全球174个国家中评选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加拿大已经连续6年名列第一。假如说加拿大是地球上那片最漂亮的国土,那么温哥华简直就可说是那片国土上最刺眼的明珠了。虽然整个都邑仅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但在世人心目中,温哥华几乎成了天堂的代名词。

温哥华位于加拿大西部边缘,背靠落基山脉,面临太平洋。加拿大统计局的人口统计数字显示,整个大温地区1991年的总人口为160万出头,1996年上升到183万多,5年增加了近23万人。按此增长速度估量,目前人口已突破200万,是仅次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的加拿大第三大都邑。温哥华的地名取自一位名叫乔治·温哥华的人名,这位英国探险家于1792年率队乘船来到加拿大西部,于是这一带便以这位探险家的名字来命名。

温哥华也是个山水合一的都邑。大大小小的海湾廷伸进市区,甚至深入到群山之中。温哥华还是个布满鲜花树木的都邑。在那春季夏季的日子里,所有的街道都盛开着无数的奇花异草,整个都邑日夜布满了醉人的花香。即使是在阴雨菲菲的长冬,仍然到处是深绿或浅绿的万千松柏。一年四季,清新的空气中始终带着松木的清香,时不时就会见到黑松鼠在窗外的树间跳来跳去。

一对新加坡土生土长的马来人夫妇,男的在新加坡有自己的公司和生意,女的在新加坡一家华人跨国公司里当高级秘书。新加坡被人形容为一个花园国家,其生态环境之好可想而知,而这对夫妇在新加坡的生活也十分优裕,按理说应当满足了。但两人来温哥华旅游之后,竟被这里的美丽环境深深打动,动了移民念头。为了慎重行事,男的先后来温哥华旅游了三次,反复考查,最后终于下定决心,放弃新加坡,移民加拿大。

有“野心”的

加拿大确实很美,但并一定适合所有从中国大陆来的移民。我熟悉的一位顾老板,可能是最后悔的人之一。

据他和他的太太讲,为了移民温哥华,顾老板已经陆续投资了十几万加元,可是局面并没有打开。主要障碍是他不会讲英语,只能在华人圈里转。而华人圈子究竟太小,华人市场只是主流市场的1/5,所以他那10万条毛巾,至今也只推出去1/5。

事实已经证实,加拿大并不适合野心勃勃、布满活力的中国移民。笔者与一些加拿大本地公司的洋人总裁经理们交谈时,连这些土生土长的洋鬼子们都一致认为,温哥华实际上只是适合养老和享受生命的地方,可以把温哥华当做休息的家,但是这里不是生意场,甚至整个加拿大也不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只有美国,当然还有中国,才是能让人焕发出激情,布满生命活力的国家,因此要做生意,或是到中国,或是到美国。

移民对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而言,总是意味着迁移和动荡,而要重新扎根一片生疏土地,需要付出辛勤努力和巨大代价。对中国大陆人而言,移民更意味着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生活的开始。这种新生活曾是许多人的梦,如今人们的美梦成真,但人们也从梦中醒来。

选择移民这一步,对中国大陆技术移民而言,是自愿而非强迫,是主动选择而非被逼无奈。假如你已经走出了这一步,你实在是无可抱怨,因为是你,在中国大陆事业有成之后,想拿一个加拿大的身份,以便将来在国际竞争舞台上大显身手;是你,这些年来通过种种途径或努力,在大陆赚了大把的银子,想功成身退,到加拿大来享受人生;是你,想让老婆孩子过上更好的日子,尤其想让子女尽早受到西方教育,将来有个更好的前程;也是你,想到加拿大甚至美国来试试身手,学点洋招儿,希望自己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再上层楼。

可你不要搞错,要在加拿大重新扎根开花,再创灿烂辉煌,你可得有真本事。用海外华人的话讲,你要周身刀,张张利,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假如你仅仅是个银样蜡枪头,只有程咬金的三板斧,对不起,移民加拿大对你可就是重上井冈山,重上上甘岭。假如你不从此经历类似于从母体剥离下来般的一场撕心裂肺的精神裂变,你不在西方文化和社会环境的洗礼下洗心革面,你就很难融入社会,不用说主流社会,即使是华人社会,你都难以融入,你就很难走出中国城,你就永远是在外国土地上的中国大陆人。

我所了解的移民中介公司

大多数人来加是通过移民中介公司办理的手续。在加拿大成立一家移民公司并不难,与注册任何其它公司一样,在温哥华或多伦多注册一家个人或合伙性质的移民公司,注册费才30加元;注册一家股份制的移民公司也不过300多加元,请律师佐理则另当别论。

绝大多数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加拿大移民公司,都是最近三五年才注册成立的,其核心也不过一到两人,多数是“夫妻店”或“兄弟档”,这类移民公司总部或是设在多伦多,或是设在温哥华,总部的人员多的有几十个,少的仅有两三个。还有个别的跑单帮。

移民公司往往以洋人头像打广告招徕客户,实际上,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加拿大移民公司,除少数由香港和台湾做老板外,绝大部分公司的真正老板都是当年从中国大陆出国的留学生。

成立移民公司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回中国大陆登记注册分支机构。一个分支机构的总投资可多可少。租一间高档写字楼,每月租金一般在5000到10000元人民币;聘用三五位年轻能干的小姐,每人每月不超过两千元人民币,再加上购买办公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几万元,这样算来,充其量十万元就可设一个,因此有些移民公司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可成立十几家分支机构。

这类分支机构越多越好,“多一个办事处就是多一个印钞机,”有家移民公司老板这样说。分支机构负责人少数由总部派遣,这类人士没有几人有真正的加拿大国籍,都是办了“返加证”的新移民,在广告中的所谓“加籍”,用的是鱼目混珠的手法,反正没有人去追究。

在加拿大和中国都办好了执照后,移民公司的第三步就是在加拿大和中国大陆各地有影响力的中文报纸杂志上大打广告。

在温哥华的《世界日报》或是其它几家中文大报上,连续做一个月的整版套红广告,费用不到6千加元,即不到4万元人民币,而在中国大陆的任何一家报纸上做类似广告,类似费用则需按天计,而不是按月计。两地的广告费用相差悬殊。

移民公司在温哥华本地中文报纸打广告,主要是起到一种通知作用,即露露脸,让所有在本地的海外华人知道,本公司确已存在。因为本地华人中有许多人都在中国大陆有亲友,这些亲友在决定让本地移民公司代办手续前,往往都会与这里的亲朋好友们通通话,让他们帮助了解一下有无这家移民公司,以免上当受骗。

在中国大陆打广告才是移民公司的主要市场手段。广告在报纸杂志上出现的次数多少,面积大小,也可以反映出各移民公司之间的竞争。有移民公司负责人说,广告是在这一行里压倒其它竞争对手的最有用手段。能在广告上把对手压住,就等于在市场上把对手压住。

第四步,利用各家高档饭店与会议厅举办各类移民讲座。一次讲座,连租场地加其它费用,不超过两千元人民币,但是只要有参加讲座的人中有三五个人成为客户,那也就足以抵销成本。

经济候鸟盼飞回中国大陆

马斯洛夫曾把人的需求形容为金字塔形的7个台阶,从最底层的生存和安全需求,到层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每个正常的人,在第一个需求得到满足后,必定会追求下一个,这就样永远不停地追求下去。

中国大陆移民来说在满足上述追求之后,他们将何去何从?据了解,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想回中国大陆进展,因为在世人眼里,中国大陆现在实际上已是巨大市场的代名词,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成大名或发大财,似乎还是中国更加布满机会。

有对已来加拿大十多年的北京夫妻,女方已是温哥华一家中学的教师,男方在温哥华的一家中文电视台当导演。用两人的话说,他们现在是“要什么有什么了”。然而,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两人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精神渴求,希望做点更有意义的事——如今两人正在与几个大陆影视圈的朋友们筹划,要拍一部反映在加拿大的中国大陆移民的系列电视片。

2000年10月底,由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会同中科院,清华、北大和另外几家中国企业,特地组成一个招聘留学人才、引进技术项目的工作团,专程赴美国和加拿大招聘留学生回国内工作。在工作团于中国驻温哥华领事馆举办的那次洽谈会上,领事馆人员当时仅预备了几十把椅子,但却来了一百多人,诺大的会场根本不够,许多人只好站在走廊里听,来者当中有大陆留学生,也有大陆技术移民。候鸟们一直在关注着中国大陆的经济气候,一直在等待着可以有飞回中国大陆发挥自己聪慧才智的机会。

加拿大华人移民生活纪实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加拿大华人移民生活纪实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加拿大华人移民生活纪实

夏日周末,午睡渐醒,忽听旁边有个稚气的声音,在轻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原来是早已醒来的女儿娇娇,自己翻看幼儿唐诗,正在很努力地用刚学会的汉语拼音“翻译”那些汉字。看她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实在是忍俊不禁了,三岁半的小丫头,你知道什么是人闲桂花落啊?那可是妈妈追求了很久的境地,竟被你一语道破。

在刚刚确定有一个小生命扎根在我的身体里时,我和老公就约法三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决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不会说中文,虽然她是这个家庭里第一个加拿大公民,但我们绝对有信心把她改造成一个“不忘本”的中国人。根据不完全统计,除中文外,老公会三种外语(英语、日语、德语),我也会三种外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有着不得不学的“惨痛经历”)。不要被表面现象蒙住啊,我们只注重广度,没有太注重深度。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和难度深有体会,所以一定要从小抓起,占据时间上风。

其实,女儿娇娇的胎教是稀里糊涂地进行的,因为邻居有个一岁左右呀呀学语的小可儿,我天天没事就跟她聊天、认字、唱儿歌,至于她家录音机里的儿歌是否听到我女儿的耳朵里,就不得而知了,但我实习到一些教育幼儿的方法却是事实。等娇娇出世后,我哄她睡觉时唱《催眠曲》《小燕子》《世上只有妈妈好》《月模糊鸟模糊》,奶奶则从《洪湖水浪打浪》《军港之夜》唱到电视剧《年轮》的主题歌(具体名称不详),轮到爸爸了,只见他清了清嗓子,阴阳顿挫地来了一首“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女儿无辜地和他对视着,皱起了小眉头,估量是没听懂,害得这两个月大的孩子感觉很郁闷。在娇娇五、六个月大,开始对自己的手脚感兴趣的时候,我们就点着她的小手指和小脚豆儿,大声教她数数。于是,大概是她一岁多一点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沙发上那个小人儿出语惊人,她指着墙上的挂钟:“一、二、三……”数到十的时候卡住了,我和老公对视了一下,看来十以外的数掌握起来还有点难度。老公蹲下来,看着她的眼睛,试探性地说“窗前”,她迟疑了一下,接着说“明月光”,我和老公再次惊讶,再试着说“疑是”,她不知道从小脑袋的哪个角落把下句搜了出来--“地上霜”,就这样,爷俩把一首唐诗给串完了。我们一起击掌,试验成功了!

16个月大的娇娇,第一次被送进幼儿园,那时她才开始真正接触英语环境。几周后,大致上学会了“morning , bye, more, pee……”等必用词。后来爷爷奶奶来加拿大短住,小丫头成为搞了一辈子教育事业的爷爷的高徒。偶然的机会,我得到很多包装盒上拆下来的小圆纸壳,爷爷信手在上面写了汉字,主要是针对她已经知道意思的词,比如“虾、肉、鱼、鸟、花、雨、太、阳、上、下、人、大、手”等,后来则根据“学生”的要求,写“爸、妈、爷、奶、姐、哥、娇”等。再后来,爷爷发现学生似乎不是很认真嘛,教她认字,她只是看一眼、重复一遍就走掉了,连忙把她叫回来考一遍,惊奇,100分耶,竟然都答对了。就这样,平均天天学两个生字,隔一段时间复习一遍,小娇娇有事没事地就被叫过来玩认字游戏。大概学了一百多个字之后,我发现这个小家伙有点马虎。她会把“白”和“日”、“大”和“太”、“奶”和“妈”之类长得很像的字弄混,而且同音字一定要组词才可以记得住,比如山羊的“羊”和太阳的“阳”。由于她日常能接触到的词汇量有限,从国内买来的字卡上面的字很难解释,对她来说过于抽象,于是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开始重点帮她分析字的结构和特点,以免混淆。

在爷爷、奶奶回国以后,我们想保持惯性,继续教她学生字,发现有点难度,一是两个全职工带孩子时间的确不够用,二是小家伙的注重力已经被幼儿园的英文儿歌吸引过去了。改变战略,天天做饭的时候给她放中文儿歌,吃过晚饭看中文动画片,睡觉前讲中文故事。从国内选购了一套幼儿丛书,基本上除了喜闻乐见的传统童话,如“小马过河”、“龟兔赛跑”、“狼外婆”等,就是成语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还有一部分儿童故事,如“黑猫警长”、“聪慧的一休”等。每本书都是彩色插图,配上简短的内容,每个字都有拼音,这样使用时间会长一些。比如从一岁半开始给她讲这些故事,翻来覆去地说,两岁半的时候,就谦虚地请她给我们讲故事,证实基本上已经背下来了。在这套书还没有完全被翻烂之前赶快收起来,等她四岁左右再拿出来,让她自己用拼音去读书(不是背书),等她再大一些学会写字以后,还可以再继续参考(那是下一步试验计划,目前尚未经过验证能否成功)。

我们有一个方便条件,就是三个人天天上班、下班可以开一辆车,所以路上有15分钟或者30分钟时间,汽车被用来做临时移动课堂。如果我们不是太疲倦的话,就会教她唱儿歌、说歌谣、背唐诗、认拼音。当然,前提是我们得先把这些学会(难度有点大哦)。在她看碟片的时候,明显能够感受到她对哪首歌感兴趣,而且她也会主动提出来要学哪一首,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我要充当录音机的角色,一遍一遍重复,娇娇则看着我的口型模仿发音,几遍下来,她就“自唱自乐”了。最搞笑的是我们在车里曾经放过一张黑鸭子组合翻唱的经典老歌,娇娇听了一遍后,明确点唱了《草原牧歌》和《踏浪》,不得不承认,是活泼的旋律和简单上口的歌词吸引了她。当她大声唱给我的留学生朋友听的时候,对方一头雾水:“这首歌似乎很老耶,我都没有听过。”这算什么呀,还有更绝的,带她去参加去年的枫华之友中秋晚会,彩排的时候,参加诗朗诵的小妮妮还没有到,小禹老师就领着小娇娇上台走场。没想到上去容易下来难,女儿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大舞台,好说歹说才肯答应我到台下去当评委。尽管在三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评委同志睡着了一个小时,但还是告诉我全场演出中她最喜欢的是男声四重唱《半个月亮爬上来》,从那天晚上之后的一个月内,我们家除了王洛宾的专辑之外,基本上没机会听别人的歌。由此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演唱者之一胡月冰一出现,就被娇娇冠予“唱月亮歌的叔叔”,然后就“咿呀呀、咿呀呀”地唱个没完。

娇娇在一岁的时候曾经回过一次中国,两岁时有一天问我:“妈妈,我是去过中国吗?”见我点头,又问“我是坐大飞机去的吗?中国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舅舅、妞妞姐姐、亮亮哥哥……” 奇怪啊,她竟然会记得,我只是在回加拿大之后给她看过影集的全家福,过年过节通电话的时候,她鹦鹉学舌样地逐个拜个年而已,不知道这些信息都是什么时候储存的。还有一次更有意思,今年曼大春节晚会准备期间,我领她去学生会办公室等待彩排,她玩着玩着忽然问我:“妈妈,我们是在中国吗?”见我不解,她一指墙上的五星红旗:“那是中国国旗,对吗?”我一把搂住她,心里好高兴,虽然我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告诉她的了,但我知道,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在她小小的心田里,中国,已经是重量十足的一大块了,为了保卫这块胜利果实,看来一定要再接再励才行。

相信每个孩子在学说话的时候,都会有很多趣事,如果做父母的能够记录下来,肯定比相声、小品更精彩,尤其是在海外的孩子,他们有可能接触到了一个新的英文单词,但脑海里并没有相应中文词的库存,对不上号的情况下会混着说,就更好玩了。娇娇看见爸爸在沙发上睡着了,想叫他起来,拉着爸爸的手义正词严地喊:“起沙发。”闹得爸爸稀里糊涂,我在一旁哈哈大笑,当然了,能起“床”就能起“沙发”呀,这叫举一反三。作为报复,当老公听到了娇娇自言自语:“我在卫生间里看见一头妈妈”的时候,差点没笑岔气儿。说了这么多,您别误会,我绝没有想自己的女儿是个天才或者神童什么的,她只是一个智力进展正常的小孩而已,她的任性和小时候的口齿不清是周围很多朋友都见识过的。我和老公间或也会急躁或不耐烦,女儿也是领教过的,有时候那也是“相当”严厉。在试验取得初步胜利后,在此作一个阶段性总结,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能做到的您也一定能。我清楚地记得《窗边的小豆豆》(奉劝每位父母都读一读)里的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关键看你怎么去熟悉和培养。

我和老公都在尽自己的能力去扶植这个小树长大,其实和娇娇在一起的每一天,对我们来说也是全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在一起成长。由于生活、工作、学习、身体等多方面的压力,我有时候没能够完全尽到做母亲的责任,但是我知道自己心安理得,做的都是有意义的事情,只有努力过才不会后悔,相信女儿也不会怪我的。

如果您有一个和娇娇年龄相仿的孩子,并且也想让她保存中国文化的话,也许我还有几点建议可以供您参考。首先可以利用一切对话时间,尽量和她讲中文,万一不明白,再用英文解释一下,千万别怕麻烦,一千遍一万遍地重申—–在家一定要讲中文。间或地,老公也会开玩笑地和娇娇讲两句英文,没想到被义正严词地拒绝:“妈妈说了,在家里要讲中文。”看来的我的堡垒还是蛮牢固的。其次找一些同龄的讲中文的小朋友,周末一起玩,不仅小孩子能互相分享玩具,家长还可以相易中文课外读物及“教学心得”。娇娇有一个好朋友汉娜,基本上从开始学说话就在一起,现在已经两年多了,每个周末都能看到她们的进步。当我和汉娜的妈妈看见两个小家伙互相用中文给对方讲故事的时候,沉默片刻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冲到摄像机前,记录下这个温馨的镜头。要知道,这是我们一起长时间切磋、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她们正在对一个叫Dora的大眼睛女孩着迷,据考,这个动画片主角是从南美移民来的,所以说一半英语之外,还要再说一半西班牙语。

于是,两个女孩在玩的时候就像进了联合国,说中文话、唱英文儿歌、跟着Dora高声大喊西班牙语口号。放心,绝对记得住、分得清,因为经过持久战后,小脑袋里已经安装了若干个语言开关,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太混乱,基本上能够做到你说什么语、她就回答什么语,要想全都翻译过来还比较难,做到简单复述还是可以的。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在我教中文班的时候,好多小朋友都是以前学过中文、背过唐诗的,但是到现在想要背一首完整的唐诗已经很不容易了,看见他们困难地回想“遥望瀑布挂前川”的前一句是什么,不明白“碰壁”是什么意思,不能确定“马马虎虎”是不是一句成语,还有想起曾经背过的那些优美的诗歌、散文时那一脸向往的神情,我的心里好疼。能说这种结果没有家长的任何责任吗?其实只要你们一起坚持,一定会“胜利”的。

又逢初春,冰雪渐融,和朋友在厨房里一起“研制开发”新菜肴,娇娇和汉娜坐在夕阳里,对着桌上盛开的扶桑花和鱼缸里的两条小金鱼,相易着各自家中所养金鱼的命运,无非是小红鱼饭吃多了、小黑鱼游回商店去了(还要再买一条,呜呜),可她们是用中文在说呀,在妈妈们听来真是比唱歌还好听呢。开饭了,中国菜加上韩国米,用日本海苔卷了些加拿大薰三文鱼片,让孩子们胃口大开。女儿撒娇地搂着我:“妈妈,我爱你。”我把怀里的小人搂得更紧一些:“是的,宝贝,我也爱你。”但愿十年、二十年后,女儿会像我一样,用中文记录这一刻的美好。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