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唐人街 移民荷兰的海外生活更幸福

2020-09-27
荷兰的移民条件 移民荷兰的条件 荷兰知识移民

荷兰的移民条件。

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有华人陆续移民至荷兰了,华人在荷兰也有一席之地。大家应该知道在美国有一个唐人街,那里聚集了中国各地的人,移民荷兰,同样也存在着一个唐人街,走进唐人街,听到你熟悉的声音——汉语或粤语,你不会孤单,更能一解思乡之愁。

荷兰的唐人街在首都阿姆斯特丹,位于城北部老区,靠近皇宫。她紧临着阿姆斯特丹火车站,两条主干道海岸街各赫尔德港道长达数百米,其中当然也有不少分叉处。相比之下,荷兰的唐人街没有美国英国唐人街那样豪华,这里街道有些窄,房屋陈旧了些,但这是聚集了中国的炎黄子孙,有他们奋斗的辛酸苦辣,以及创造财富后的欢乐!

唐人街的交通是非常发达的,找起来特别好找,坐辆火车就可以从其他城市轻松找到。附近地铁也方便,主要有中央车站和滑秩卢地铁站,通过乘坐51号线、53号线和54号线均可到达。在唐人街附近还有不少旅游的地方,包括安妮·弗兰克故居、伦勃朗故居、水坝广场、三宫、著名的杜莎夫人蜡像馆、韦斯特教堂、喜力有啤酒博物馆等等,这些景点让你大饱眼福。

荷兰唐人街具有如此地理优势,何不好好利用起来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呢?让华人在荷兰唐人街更具传奇色彩。唐人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地方,移民荷兰不忘将中国文化继续发扬,也算为中国贡献一点微薄之力了。如果想家了,可以来到唐人街,回味从前,回忆家乡的味道。

小编推荐

美国华人移民不再留恋唐人街 向更好的生活走去


相信很多美国移民都应该知道,唐人街曾经是美国华人的主要聚集地,漫步在这个地方,看着各种中文的招牌,中餐馆、中式杂货铺、理发馆,听着此起彼伏的广东话、福建话,你会仿佛置身于中国南方的某个小镇,唐人街曾被视为美国华人的象征。而近年来有一种说法,唐人街没落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对的,在美国生活的朋友知道,因为唐人街确实不像以前那么红火了,有些唐人街的店铺更是因为“门前冷落鞍马稀”而关张歇业,而这十几年住在唐人街的华人比例继续呈现减少之势。

现在的唐人街主要作为老侨民的美国生活根据地,另外还有一些新来乍到的文化程度比较低,英语不通的所谓低技能新移民,仍喜欢以唐人街为初来美国的落脚点,因为在这里比较容易找到乡亲和朋友的帮助。与此同时,在美国主要大都会的近郊区,近二三十年来兴起了一大批华人聚居卫星城,这些新兴卫星城更具规模,也更繁华热闹,但华人的密度不那么大。比如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一个区,过去十年亚裔人口从30%上升到39%,在纽约法拉盛,亚裔人口从1970年时的7%上升到现在60%左右,在这些地区,华人已经成为足以影响当地选情的主要少数族裔之一,因此当然更多的华人开始融入普通的美国社区,呈现分散居住的特点。而正是教育的传统,又使得华人成为热衷于住到学区较好的白人聚居地,在纽约的长岛,华盛顿附近的波特马克、萨托布以及硅谷等地,已经表现的相当明显。

据悉,造成华人走出唐人街分散居住的状况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从大的美国生活范围看,美国的社会公平和反种族歧视近几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都知道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美国掀起的排华浪潮使得华人成为备受歧视的族群,尤其是1882年的排华法案,对华人移民、入籍和参与主流事务设立了很多歧视性的限制,唐人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下,华人更要抱团相互扶持,才能在异国他乡生存发展。而几十年来,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的环境区域宽松,使得更多的华人能够不再局限于唐人街的餐馆业、杂货铺,而进入到主流社会谋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另外,美国主要城市过去几十年也都经历了市中心的没落过程,人口纷纷迁向郊区,而市中心不管生活成本还是生活环境,抑或是治安形势都不如近郊区,华人离开唐人街也伴随着一种大的趋势。

还有就是华人移民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从当年主要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工,变成了到美留学以后在美国求职、定居的高学历、高技能的移民为主,新一代美国华人移民社会地位较高,经济状况较好,当然也就不会再住在唐人街里,而选择住在环境学区较好、房价较高的社区,因此唐人街风光不再,其实是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地位提高的折射,是华人在美国生活越来越好的表现。

洛杉矶唐人街点心活动 找回华人移民记忆中的甜


据美国移民中介介绍,在美国圣盖博谷兴起成为华人聚集地之前,洛杉矶的唐人街一直是品尝中式点心的最佳去处。但现在,在唐人街要找到一家正宗的点心酒楼比寻找复活节的彩蛋还难。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非营利性组织华埠商业改进区发起了“唐人街点心节”(Dim Sum Crawl)活动,以吸引点心商家回归。

据美国媒体报道,点心节将于4月18日晚6:30到9:30举行,届时将提供本地品牌的啤酒等。

“在中文里,点心通常是指一些小吃,”华埠商业改进区负责媒体宣传和商业发展的章小姐说,“人们通常将点心当成早午饭吃,但实际上点心的意义远不止此。”

Chego餐馆的主人罗先生月底就将迁往唐人街。章小姐说,像Chego一样打算迁往唐人街的餐馆还有很多。这对于闹市区的人们来说,无疑多了一种选择,人们不用再长途跋涉,就能享受到美味点心。而这一点,恰恰是在圣盖博谷不常见的。

“我当然很喜欢626区(圣盖博谷大部分地区都属于626地区代码),但是我更乐于看见唐人街恢复其特有的生机,”章小姐说。3年前,章小姐搬到唐人街,成为华埠商业改进区的志愿者,去年她成为该组织的员工。

据悉,此次点心节活动对于与会者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身临其境的美食体验。与会者不仅能品尝到洛杉矶唐人街不同餐馆的各色点心,还将品尝到当地啤酒厂酿造的啤酒(包括4家餐馆和4家啤酒厂的点心酒水)。比较受欢迎的点心包括,小笼包、锅贴、招牌鸡、迷你荷叶包糯米、蒸肠粉。与会者还能收到一个啤酒杯礼物。

移民美国后,你是不是很长时间没吃到地道的中式点心了呢,那这次的洛杉矶“唐人街点心节”活动就可不要错过了,这次的活动绝对让你甜到心里。

要让孩子生活得更幸福,移民荷兰吧!!


你大概不知道吧,荷兰小孩是全球最幸福的,这个并不是随口说的,而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调查结果。说到小孩教育,中国家长们也会非常无奈,很多人都会唉声叹气:作业成堆、考试频繁、书包沉重,睡眠不足……那么生活在最幸福国家的荷兰小孩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跟着来了解一下吧。

课时安排

荷兰小学学制8年,小朋友们满4岁那天正式迈入小学大门。早上8点30分上课,10点吃水果,12点吃午饭。下午13点上课,14点30分放学。全国法定,每个星期三下午不上学,为的是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进展课外爱好。

尽管在校时间不多,这些时间也还不全用在学习上。每周两次体育课,基本在室内,设施一应俱全。至于手工课,占了很大比重,直到初中都是如此。体育、手工皆参与考评。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两种以上的课外活动:男孩有足球、曲棍球、游泳、空手道等,女孩有曲棍球、游泳、骑马、跳舞等。

博览群书

荷兰的儿童书籍有全国统一的难易等级,供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整个小学期间没有固定的语文课本,只有固定的练习题本。老师鼓舞学生大量阅读,学校设有图书馆,学生自行选择阅读材料。

全国的图书馆向儿童免费开放。书籍等级井然有序,音像作品无奇不有。小学期间,家长一般每周带孩子到图书馆借一次书,学校发给孩子每人一个读书袋,借书拿回家读。要说家庭作业,这就是了。

如此一来,到小学毕业,孩子已经读书海量了。语文考核方法是列出一个长长的词汇表,掐表测试学生的阅读技巧;另外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共分10个等级。一般来说小学毕业时,都能达到等级A10。

演讲能力

小学期间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当众演讲能力。从低年级开始,孩子们经常围坐一圈,就某一事件轮流讲述自己的观点,为5年级开始的正式演讲做准备。

每个学校都有一个舞台,为的是培养孩子当众自如表达能力。这种演讲从班上开始,可以是读书心得,也可以是自由题材。课下自己上网查资料、画图表,做出漂亮整洁的书面报告。每个月学校都举行表演,学生自愿报名,上台演示自己的发明成果。

每年圣诞节或暑假之前,班上都会自编自演节目。毕业班更是盛大推出戏剧大作,邀请家长现场参观。一个不能当众流利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在这里被视为不合格的学生,而这是无法用分数来证实的极为重要的语言能力。

家长会

每半年的学期总结,家长会拿到学期报告,上面具体记录着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主要是:能否与同学正常交往、能否主动完成课业、能否集中精力、是否自信、表达是否清楚、做事是否有条理等,主要是老师的观察与评价。

报告中的学习成绩以等级划分:优秀A、优良B、及格C、不及格D。你永远不知道孩子在班上排第几名,教育部明文规定不准排名次。每个学生的报告都是一一分别装入大信封里,就连颁发报告的当天,老师都在反复强调直接回家交给父母,不准互相看互相问,为的是保护后进,防止竞争。

家长得到学期报告之后,就会陆续被约到学校,可以和老师有10分钟的单独谈话时间,期间可以互相交流,提出疑问,说明要求。这就是欧洲所谓的家长会。家长是学校的顾客,把孩子送来,就意味着政府会给学校一份补贴,这也是老师的工资来源。

中学分流

12岁小学毕业时,有一次全国3天大考。考试成绩照样秘密写在学校报告上,不公然公布。成绩只是作为学生去向的一个参照,占40%左右。平时的成绩也作为重要参考,老师最后定夺。虽然选择哪个中学可以自己决定,但荷兰的学生上中学时就已经分流了。好学生上大学预科VWO,六年制;次点儿的,上大专预科HAVO,五年制;绝大部分上职业中专VMBO,三年制。

荷兰的教育体系,的好处在于不埋没人才,不以一次分数定天地。考上职业中专仍然有机会再考大专或大学,只要用功,永远不晚。在中学,体育、手工等课外活动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加丰富多彩了。体育仍然一周两次,郑重其事,列入考试成绩,还开设烹饪、绘画、摄影、哲学等副课。

社会后盾

纵观荷兰的小学教育,学校的教育重点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全面进展。非凡是人格健全,身体强壮,手脚灵活。在学业上,老师重点帮助后进,并不鼓舞冒尖。换言之,学校培养的是朴实正常的人,而不是出人头地的人才。

从小学到初中,从4岁萌萌初懂到12岁初步长成,荷兰的中小学教育始终以保护学生的完整人格为己任,绝不以分数论英雄。以全面进展为出发点,以向社会输送各类合格人才为终极目标。在这一点上,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学校最终成为了社会最坚实的支柱产业。

没有合格的学校,就没有优良的社会。社会素养不是空*来风,优良的学生素养造就了优良的社会素养。荷兰学校全力以赴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非凡是起*的道德素养,包括爱心、尊重、责任、义务、奉献、敬业、服从、守法等。

移民荷兰,让孩子在更轻松自由的空间学习和成长,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移民荷兰怎样让孩子生活得更幸福


你知道吗?荷兰小孩是全球最幸福的,这个并不是自己说的,而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调查结果。说到小孩教育,中国家长们也会非常无奈,很多人都会唉声叹气:作业成堆、考试频繁、书包沉重,睡眠不足……那么生活在最幸福国家的荷兰小孩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课时安排】

荷兰小学学制8年,小朋友们满4岁那天正式迈入小学大门。早上8点30分上课,10点吃水果,12点吃午饭。下午13点上课,14点30分放学。全国法定,每个星期三下午不上学,为的是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进展课外爱好。

尽管在校时间不多,这些时间也还不全用在学习上。每周两次体育课,基本在室内,设施一应俱全。至于手工课,占了很大比重,直到初中都是如此。体育、手工皆参与考评。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两种以上的课外活动:男孩有足球、曲棍球、游泳、空手道等,女孩有曲棍球、游泳、骑马、跳舞等。

【博览群书】

荷兰的儿童书籍有全国统一的难易等级,供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整个小学期间没有固定的语文课本,只有固定的练习题本。老师鼓舞学生大量阅读,学校设有图书馆,学生自行选择阅读材料。

全国的图书馆向儿童免费开放。书籍等级井然有序,音像作品无奇不有。小学期间,家长一般每周带孩子到图书馆借一次书,学校发给孩子每人一个读书袋,借书拿回家读。要说家庭作业,这就是了。

如此一来,到小学毕业,孩子已经读书海量了。语文考核方法是列出一个长长的词汇表,掐表测试学生的阅读技巧;另外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共分10个等级。一般来说小学毕业时,都能达到等级A10。

【演讲能力】

小学期间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当众演讲能力。从低年级开始,孩子们经常围坐一圈,就某一事件轮流讲述自己的观点,为5年级开始的正式演讲做准备。

每个学校都有一个舞台,为的是培养孩子当众自如表达能力。这种演讲从班上开始,可以是读书心得,也可以是自由题材。课下自己上网查资料、画图表,做出漂亮整洁的书面报告。每个月学校都举行表演,学生自愿报名,上台演示自己的发明成果。

每年圣诞节或暑假之前,班上都会自编自演节目。毕业班更是盛大推出戏剧大作,邀请家长现场参观。一个不能当众流利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在这里被视为不合格的学生,而这是无法用分数来证实的极为重要的语言能力。

【家长会】

每半年的学期总结,家长会拿到学期报告,上面具体记录着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主要是:能否与同学正常交往、能否主动完成课业、能否集中精力、是否自信、表达是否清楚、做事是否有条理等,主要是老师的观察与评价。

报告中的学习成绩以等级划分:优秀A、优良B、及格C、不及格D。你永远不知道孩子在班上排第几名,教育部明文规定不准排名次。每个学生的报告都是一一分别装入大信封里,就连颁发报告的当天,老师都在反复强调直接回家交给父母,不准互相看互相问,为的是保护后进,防止竞争。

家长得到学期报告之后,就会陆续被约到学校,可以和老师有10分钟的单独谈话时间,期间可以互相交流,提出疑问,说明要求。这就是欧洲所谓的家长会。家长是学校的顾客,把孩子送来,就意味着政府会给学校一份补贴,这也是老师的工资来源。

【中学分流】

12岁小学毕业时,有一次全国3天大考。考试成绩照样秘密写在学校报告上,不公然公布。成绩只是作为学生去向的一个参照,占40%左右。平时的成绩也作为重要参考,老师最后定夺。虽然选择哪个中学可以自己决定,但荷兰的学生上中学时就已经分流了。好学生上大学预科VWO,六年制;次点儿的,上大专预科HAVO,五年制;绝大部分上职业中专VMBO,三年制。

荷兰的教育体系,的好处在于不埋没人才,不以一次分数定天地。考上职业中专仍然有机会再考大专或大学,只要用功,永远不晚。在中学,体育、手工等课外活动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加丰富多彩了。体育仍然一周两次,郑重其事,列入考试成绩,还开设烹饪、绘画、摄影、哲学等副课。

【社会后盾】

纵观荷兰的小学教育,学校的教育重点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全面进展。非凡是人格健全,身体强壮,手脚灵活。在学业上,老师重点帮助后进,并不鼓舞冒尖。换言之,学校培养的是朴实正常的人,而不是出人头地的人才。

从小学到初中,从4岁萌萌初懂到12岁初步长成,荷兰的中小学教育始终以保护学生的完整人格为己任,绝不以分数论英雄。以全面进展为出发点,以向社会输送各类合格人才为终极目标。在这一点上,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学校最终成为了社会最坚实的支柱产业。

没有合格的学校,就没有优良的社会。社会素养不是空*来风,优良的学生素养造就了优良的社会素养。荷兰学校全力以赴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非凡是起码的道德素养,包括爱心、尊重、责任、义务、奉献、敬业、服从、守法等。

移民荷兰,让孩子在更轻松自由的空间学习和成长,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加国唐人街牌坊套票受欢迎 喜欢的加国移民快行动吧


加拿大移民生活百科据移民加拿大生活的朋友介绍,近日加拿大唐人街牌坊为原型的系列邮票将发行,下面就随专家一起看看最新的新闻吧!

据了解,“加拿大邮务公司”(CanadaPost)将于下月1日发行一套以加国8个城市的唐人街牌坊为原型的系列邮票。这8张邮票将与一枚清朝古币和一本彩色纪念册一起,并以象征幸运和财富的88.88元作为定价,吸引华裔买家。

此次即将发行的唐人街牌坊邮票均为国内版永久邮票。8款邮票分别有8位画家,将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尼辟、爱蒙顿、温哥华、渥太华、密西沙加及维多利亚这7个城市的唐人街牌坊,用水彩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位于多伦多东区华埠的“中华门”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于2009年落成的“中华门”位于东区华埠芝兰东街(GerrardSt.East)与百老汇街(BroadviewAvenue)西南角公共停车场内。该牌楼主要表现了早期铁路华工为建设加拿大做出的贡献,将一副铁路华工浮雕设计在牌楼正上方,背面是中国传统的龙凤呈祥图案。两侧拱门上方则分别刻上中国的万里长城及国宝大熊猫。

“中华门”邮票设计上还特意在牌楼门前添加一辆唐人街居民重要的代步工具——多伦多街车,并配以纵横交错的电缆及电线为背景,体现了特有城市生活气息。

此外,建于1981年的维多利亚市“和谐权益之门”(GateofHarmoniousInterest),是建在加国首个唐人街的中心地带。该牌坊集传统及中国代表性文化于一体,其中一条支柱上还刻上纪念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加拿大华裔士兵。

据加拿大移民专家了解,该套邮票是全国,甚至是全球首套以中国特色牌坊为主题发行的系列邮票。在8,888套纪念套装中,则包括8张被编号的无锯齿的邮票,和另外8张普通邮票。两套邮票均被切割成中国古代铜钱的样式,即“方孔圆钱”的形状,并附上一枚有200年历史的清代古币。

购买这套限量发行的纪念套装还可获得一本收藏证书。

除了纪念套装之外,该套邮票还被制作成了首日封、明信片和未切割单张等形式,于5月1日同日开始发行。

加拿大唐人街牌坊套票值得收藏。喜欢的加拿大移民朋友们快快入手吧!还是不错的礼物之选哦!

悉尼唐人街中国游客“消失”,他们都去哪了?


澳洲旅游局最新公布的数据说,从去年2月份至今,澳洲已经接待了来自中国的107万名游客,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中。不过奇怪的是,在悉尼著名的唐人街上却很少看到来自中国的游客。那么,中国游客都去哪儿了?

走进一家唐人街上的商铺,询问老板淡季的游客是否都是这么少,老板摇了摇头:“淡季?此时正是悉尼盛夏转凉的日子,这是游客的高峰期啊!”记者瞬间糊涂了,悉尼唐人街东面接近悉尼市政厅,南面靠近悉尼的交通枢纽中央火车站,北面对着悉尼著名的“情人港”,并且离海港大桥和悉尼歌剧院都不算远,这样一个地理绝佳的中华文化归属地,在旅游的旺季怎么不见游客?王老板(化名)苦涩地回答道:“悉尼这边不是没有游客,而是游客全让那旅行社给吃了!”

经记者深入了解得知,澳大利亚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尖端的生物科技,盛产多种优质动物制品及生物保健品,如蜂胶、角鲨烯、奶蓟草保肝宁等在中国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很多国内来的游客,除了游玩之外就是购买这些商品。旅行社因此看见了商机,与悉尼一些“黑心”保健品店相互勾结,只带游客走进有“合作关系”的保健品店,并且为避免游客比价选购,禁止游客接近唐人街及任何其他附近的商铺。

一位曾在“黑心”保健品店工作过的店员林女士(化名)告诉记者,这些“黑心”保健品店的商品并不是市面上最正宗的产品,其售价却要比市场价平均贵了3到5倍。旅行团带队进入这些店,除导游拿游客消费额的回扣外,旅行团有时甚至让店家按每个游客出人头费,有店家愿出80澳元的(1澳元约等于人民币4.7元),也有店家愿出120澳元,游客就跟商品一样,店家互相竞价把游客买进店里。

来自中国的游客王女士(化名)今年初和她爱人报了一个旅游团来到澳洲。到达悉尼的第一天就向领队表示想去唐人街看看。谁知之前还一直有说有笑的领队马上变了脸,“去唐人街干什么?你们不知道那儿很危险吗?秩序非常差,你们要是被抢了我们可负不了责!”

其他的游客也提出想去唐人街转转的想法时,领队和当地华人导游都以唐人街治安非常差、专卖假货坑骗国人等理由拒绝。当王女士最后执意要自己去唐人街时,导游竟威胁道:“你的护照在我这儿,要是你私自离团,小心我们把你遣送回国,以后永远没法再出国!”导游最后虽勉强让她离队,但竟强行扣押600澳元作为“离队费”。

在回国的前一天,旅游团大巴开了两个多小时到了一处荒郊野外的仓库,仓库内全是保健品与羊毛制品,导游介绍说这是‘全悉尼的最便宜’的正品店”。王女士当时花了800多澳元买了一条驼羊毛被。后来发现,相同的一条驼羊毛被在唐人街的店铺里只卖400澳元。

据知,与旅行社勾搭的“黑心”免税店在悉尼至少有7、8家,并且离市中心都较远。记者寻访设在一家工厂里的商店时,远远就看见厂外停着三四辆旅游大巴。走进店内,只见近500平米的商铺内人满为患,与唐人街商铺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对比。记者对店内售卖的商品价格作了一个比较,同样的商品平均价格却要比唐人街的店铺贵了3至5倍。

此后,记者又来到了一家名叫“金星”的免税店,情况与之前的那家如出一撤,有络绎不绝的旅游大巴在此往返接送游客,店内商品的价格依旧令人瞠目结舌。

据一名旅澳二十多年的华人杨先生说,这种现象不是个例,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他曾走进广州一家以办澳洲旅游为主的旅行社,挑选了最热门的5条常规路线,不但没有一条安排经过唐人街的线路,而且澳洲最有名的步行街与购物街都没有包括在内。同样,走到另外一家旅行社连续问了4个旅游线路,情况也都一模一样。

“大陆旅行社、导游、澳洲店铺三者或已形成利益链条,中国游客不去唐人街,甚至在游玩过程中连澳洲的街道都没看清也就不足为奇了。”杨先生如是说。

子女融入不愿接手生意 2百年唐人街何去何从


澳大利亚悉尼标志性的唐人街可能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式。

“我上世纪70年代来悉尼的时候,这里是一个人与人联结非常紧密的社区——走在唐人街,每个人都认识。但现在,这根本不可能了。”唐人街Haymarket的商会主席西蒙•陈说,他们最喜欢喝早茶的地方现在很可能要消失了。

据报道,悉尼唐人街的消失不是个例,全球的唐人街都在以同样的方式,面临消失的威胁。

过去的上百年里,全球的唐人街都是中国新移民到异国后首选的聚居地。“他们倾向于聚居在一起,做各种生意。” 西蒙•陈说,“但第一代移民的后代通常都努力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一代移民的孩子往往都接受了大学教育,成了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继续待在唐人街上,接手家里的生意。”于是,这些唐人街上的生意没有人继承,开始渐渐消失。随着时间推移,其他族裔的人到唐人街买下产业或做生意,变化是不可阻止的。”

中国历史协会主席King Fong就是被中国移民的代际变化影响的人之一。1946年,8岁的他就随家人到了澳大利亚。“我父亲到澳大利亚的时候完全不会讲英文,所以我得帮着他料理家里的生意。”

King Fong说,他们开始在狄克逊街上开了一个炸鱼和薯条店,后来变成了杂货店。那时,唐人街所有的店主都来自广东的八大家族。现在,其中一些家族还在,但整个唐人街的生意圈已经离散了。他后来继承了父亲的杂货店,他自己的孩子小时候也在杂货店帮忙,但上大学之后就没有再参与了。比起待在唐人街的店铺里,下一代都更愿意念书,做白领。

其实,澳大利亚的中国新移民数量并没有减少。到澳大利亚念书花费高昂,所以留澳学生往往来自富裕家庭。他们能够负担高昂的房屋租金,不需要住在唐人街,部分留学生甚至可以一到澳大利亚就直接住到当地的富人区。

这些受到良好教育的新移民,英语流利,学历高,更容易找到好工作,在澳大利亚过上富足的生活。如今的中国新移民,跟过去几十上百年那些语言不通、工作选择有限,不得不从唐人街开始生活的移民相比,已经迥然不同。

唐人街要让位给社区发展?

悉尼唐人街只是一个缩影,全球各地的唐人街都越来越东方,越来越国际化。

比如“中国新年”这个词就越来越少用,商家在做市场宣传的时候用“农历新年”或者其他称谓,把日本人和韩国人的新年一起包括了进去。在悉尼的唐人街,现在不只是华人,还聚集了韩国人、日本人、泰国人、马来西亚人以及新加坡人,甚至还有很多白人商店夹杂其中。整个社区的组成都变了,不再是中国人聚居地,商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同时,悉尼乃至纽约曼哈顿的唐人街,都历史悠久,往往位于CBD。全球的这些城市都面临中心城区升级,悉尼的唐人街现在有大量的房产发展项目,很多建筑即将被夷平,给新的广场和社区升级让位。而唐人街的很多华人商家也倾向于卖掉产业,给发展让位。

在城市不可阻挡发展的同时,西蒙•陈希望悉尼市政府能认真考虑,尽量保住这个区域的中国特色。

悉尼唐人街历史悠久

悉尼唐人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18年,第一个有历史记载的中国移民Mak Sai Ying来到悉尼,开了一家名为狮子的酒吧。1851年开始的淘金潮吸引了第一批中国移民,十年间就多达3.83万中国男人——但只有11个中国女人。在当时歧视性的政策下,中国妇女被禁止进入,只有最成功的极个别商人能申请妻子到澳大利亚。当地的中国男女严重不平衡的现象持续了几十年。

那时,除非跟白人女性结婚,否则中国男人没法取得国籍,也不能拥有土地。只有极个别最富裕或者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男子可以娶到白人女性,其他人只能娶不正常或者有犯罪记录的白人女性。

1949年以后,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食物开始在澳大利亚被广泛接受。到上世纪50年代,著名大厨玛格丽特•富尔顿把中餐介绍给了澳大利亚的家庭主妇。顿时,唐人街的中餐餐具需求翻了三倍。

在澳大利亚的华人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升,唐人街却随之面临消失的威胁。

悉尼华人的中国文化博物馆计划

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悉尼目前为止还没有“致力于展示移民历史和文化多样性”的博物馆。几年前,西蒙•陈就有了建中国文化博物馆的想法,他已经跟其他华人组织谈过,打算明年向悉尼市政府提交关于建立博物馆的提案,请求资助。他计划申请在即将被清空的Haymarket图书馆所在的地方建立中国博物馆,用于中国艺术品的展示,同时为华人的社区活动提供空间。

对图书馆的使用申请竞争很激烈,如果提案不成功,他打算在唐人街设立交互式的“路边摊”,展示悉尼的华人社区漫长而丰富的历史。

悉尼生活博物馆的馆长尼古拉•特弗博士已经组织过两次关于悉尼的中国移民历史展,但“还有太多关于中国的故事可以讲,太多关于中国历史的东西可以展示。”他说,这些故事应该被解读并被永久保存,让更多民众了解悉尼的中国移民故事和文化多样性。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