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送外卖记

2020-08-17
移民墨尔本的条件 移民墨尔本条件 墨尔本移民条件

移民墨尔本的条件。

缘由

刚到墨尔本的时候,一个朋友就问我要不要去送外卖。我当时就挺感兴趣,于是就注册了 UberEATS Partner,可是由于没有自行车,暂时就搁置了。很快三个月过去了,对周围已经非常熟悉,生活渐渐稳定下来,随着新鲜感褪去,再一次心血来潮,想起了送外卖这个事。很快我就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配齐了头盔车锁车灯,于是就去 Uber 办完了剩下的手续。给 UberEATS 送外卖跟开 Uber 非常类似,你可以自由选择工作时间,上线之后,就会把附近的订单派给你,你的任务就是去餐厅取餐,然后送给顾客。

一开始的时候,按照 Uber 的 tips,在 CBD 地区等待接单,有时候很快能接到订单,有时候则要等大半个小时。后来发现 Fitzroy 也是热门区域,因为那边有很多餐馆,而且距离我家很近,后来我就基本都在 Fitzroy 这片区域混了,通常会在 Brunswick St 和 Smith St 溜达,一般 5-10 分钟就能接到订单,配送平均在 15 分钟,所以一个小时通常能接 2-3 单。

感受

骑车送外卖,穿行在墨尔本的大街小巷,让我极大地扩展了在墨尔本的活动范围,有机会去一些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例如 Brunswick 和 North Melbourne。相比北京,墨尔本真的非常小,每单外卖基本都在骑车 10-20 分钟的范围内,除了 CBD 的公寓以外,其余 suburb 大都是 house ,只要找到对应街道,按照门牌号很快就能找到。

送外卖时间不长,可是遇到过很多问题。有试过骑车摔倒导致膝盖受伤,以致于我休息了 3 天;有试过联系不上顾客,只好取消订单,我既可以拿到送餐费,又可以拿走食物;还试过把全部食物洒在顾客门口,这种情况 Uber 会安排处理,我也不能做些什么,只能非常不好意思地帮人家清理干净;还有漏掉食物,不得不折返的。我需要保证一切顺利,提高效率,才能最大化我的收益。

交通对比

墨尔本的街头也很多车,可是大家都会把车停在划好的停车位内,很多街道都有自行车道,地面是绿色的,以示区分。在有的路段,停车位和自行车道之间还有一条分隔,避免开关车门的时候发生意外。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有相应的道路,所以在墨尔本骑车可以骑很快,不用太担心路面的状况,不用担心行人跟你抢道,只需要留意交通信号灯。

没有乱停乱放的问题,道路设置、交通信号灯和地面标识合理,所有人都遵守秩序,一切都有条不紊,只要是绿灯,就可以放心前行,即使是步行,我也会很放心地过马路,因为汽车一般都会礼让行人。另外,在澳洲驾驶车辆需要礼让右侧来车,所以当我在主路发现前方有车辆驶出,也可以放心地继续前进而不用减速。

习惯了有序的交通,再回到国内最大的感受就是「混乱」。站在宽阔的路口,看着绿灯一亮,车辆和行人往各个方向行动,但是他们之间却似乎有着一丝默契,互相穿插,可是我一下子并不适应这样的混乱,路口太大,等待时间非常长,没有明确的区域告诉我应该在哪里等待,行人和自行车往往混在一起,非常不安全。想起一席的两个视频,《數據與城市正義》和《完整街道》。这两个演讲都涉及了同一个话题,那就是城市规划。在中国,城市规划还在起步阶段,还需要时间才能完成从「以汽车为导向」到「以人为本」的过渡。康庄大道有时候并不是好的设计,甚至绿化带也可能是个阻碍,这时道路的混乱就是设计不当造成的了。当你需要走很远才能横过马路,或者掉头,逆行一小段往往成了无奈的选择。

Tips

Uber 的地图有时候不太准,有时候需要 Google Maps 帮忙。

订单的提示声音很小,最好能够戴着耳机(推荐 AirPods),这样就绝对不会错过订单。接单率低于 80% 会影响派单,不过接单率只会统计当周数据。

有时候需要送到小巷子里,晚上的时候路上黑漆漆的,要多注意安全。

送到公寓的订单通常更加费时,因为需要等待开门和上楼。

不要着急,因为不需要骑很快,当你累死累活地骑车飞奔,其实没有快多少。

每次取完餐都要记得检查食物是否正确。

Uber 会收取 35% 的服务费。

外卖之最

最近的一单:200 米。由于是逆行,于是推着车走过去的。

最远的一单:骑车超过 30 分钟,配送超过 1 小时。送到之后顾客更改地址,改到一个极为偏僻的地方。

最尴尬的一单:由于饮料洒出来,纸袋在浸湿后无法承重,全部食物洒在顾客门口。

最高效的时薪:1.07h 赚了 A.38,时薪 A.65 (RMB ¥128.18)

最多钱的一天:3.7h 赚了 A.18 (RMB 302.54)

精选阅读

【人在澳洲】墨尔本生活一周年记


我来自中国广东,2016年,我第一次来墨尔本,是送孩子过来读高中,顺便在墨尔本考察生活了20天,初步体验这里的市场﹑生活和多元文化,我对墨尔本的认识除了从网上看到的信息外就仅限于此。在孩子赴澳读书三个月并告诉我挺适应这里的生活后,我们一家决定争取来澳大利亚生活。非常顺利地拿到签证,2017年4月,我们打包行李,丢掉工作,就跑过来这边生活了。现在想来,也许很多人认为我是太冲动盲目,是不是疯了,放着国内轻松高薪工作不要,一鼓作气一路来到这里,语言文化不通,没有任何基础,能生活下去吗?我想,应该是上帝的指引,让我一路顺利来到这里开始新的生活。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年来在墨尔本生活的一些故事和感受。

房子的故事

中国人的潜意识里,要有自己的房子才有家。我也一样,来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房安家。我通过Real Estate和澳洲家园网查找比较了大量的房源,我的想法是最好靠近Box Hill,因为我们英语不好,靠近华人区生活便利且更容易适应,我孩子要求买个新房且公共交通方便,但是我的预算有限,很多非常漂亮的大房子一看价位就只有欣赏的份了。最后,我们在Balwyn发现了一个价位合适的新房,孩子过来看后很合意。我还在国内,只在Google地图上看位置和网站上看图片,就跟中介谈好价钱签合同付首付买了下来,三个月内交割,所以签证下来后我必须尽快赶过来办理房子交割事项。

还好,一切顺利,4月初我们登陆澳大利亚,先租住在City一个公寓里。安顿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过来看房子,毕竟这是我们以后居住生活的地方。从City坐109电车过来,下车后走100多米就到了,确实挺方便的,周围的道路环境也都很不错,房子风格各异但都非常整洁,树和花草多呀,绿化棒棒的,我们兴奋地拍了很多照片发回去。虽然到了秋天,但树的叶子依然绿得清澈,看不到半点灰尘,天空是那么的湛蓝,和国内灰濛的天空和蒙着一层灰尘的树叶比,简直是美呆了。从山顶的高塔上往这边望,建筑物隐约隐藏在树林之中,让我这个在国内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倍感舒爽,这里就是以后我要生活的家所在的地方,亲戚朋友们都为我们高兴。因为位于小路的尽头,应该很安静和安全,走路几百米就有商场和餐厅,附近就有学校和公园,生活都非常方便,所以我们也都很满意。

深秋的日子里,终于等到了房子交割完成,我们事先订购了部分家具,购置些日常用品,接通了水电气,就直接住了进来。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晚上就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看天空,数星星。深蓝色的夜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月亮是那个洁白和明亮,微微的清风带着邻居家种的不知道什么花的淡淡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四周的静寂,只有轻轻的虫叫的声音,想起儿时在乡下数星星的日子,这里的天空更洁净,星星更明亮,月亮更皎洁,在国内,除了灰濛濛的天空,这些只是留存在记忆里。可能是安静加上空气清新的原因,晚上也是睡的特别的沉和香。傍晚,我们在Balwyn的街道上散步,路边是不同风格的各式各样的别墅,各自庭院里种着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草树木,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略带甜味的花香。在这里,我们确实是呼吸着香甜的新鲜空气,一点也没有夸张呀。

我家的后院里有一棵大树,刚住进来的时候,树下草地﹑走廊和车道上都是落叶,我们花一周的时间清理旧落叶,但是树上每天都掉下新落叶,每天下午回家清理落叶成了必要工作,我们觉得这棵树也真是麻烦。但是我的当地人邻居告诉我,这棵树是Oak Tree,是好树,是这块地的第一个主人于90多年前种的,也是一种很美的鸟的家,他们与这棵树相伴生活至今35年了,希望我们保护好这棵树,可以感觉到老人家对邻居的这棵树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树叶也落到他家的院子里。慢慢地我才发现,这确实是一棵Good Tree。这棵树秋天开始落叶,到了冬天变成只有光秃秃的树丫,冬日的阳光直接透过树枝照进我家的客厅,早晨在这里晒暖烘烘的太阳,舒服极了;春天来了,大树开始冒出新芽和嫩叶,嫩绿地特别养眼;到了夏天,满树的绿叶挡住了阳光,给我的房子遮荫,所以夏天家里几乎不用空调,还可以到树下乘凉。这棵树白天是鸟的家,有时候鸟也来树下的草地吃草籽,晚上就有两只Possum跑到树上玩耍,鸟和Possum好象都当我是不存在的,一点也不怕我。有一次大热天的时候几只鸟张着嘴巴在树下漫步,我想它应该是口渴了,拿盆水放树下,它们喝的可高兴了。这些鸟可把我家当自己的家了,我坐在走廊,鸟能站我跟前侧着头看我,我的孩子想起他小时候不懂事,用弹弓射破了朋友家屋檐下的鸟窝,导致两只小鸟摔死了,现在想起感到深深地愧疚。在澳洲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也激发了孩子心底的善良和爱心,这更让我感到无比的宽慰。

我家的新房子,说的是拎包入住,其实什么也没有。入住后才向Council要来垃圾桶,然后请人装窗帘﹑电视天线﹑宽带网络﹑屋顶水槽防树叶网和太阳能发电板。办这些事就切实体会到澳洲做事的慢吞吞啦,总共花了我大半年的时间才完成,总结起来就是耐心等待啦,急也是急不来,最后都会弄好的。另外想不到的一点惊喜就是,这里的房子是有永久土地所有权的,也就是说,我们终于在这个地球上拥有了自己的一小块土地和地上的房子。中国的房子,城市里土地是国有的,房子只有不到70年的土地使用权,政府低价无期限征收土地后高价卖70年使用权给地产商盖房卖给老百姓;更奇怪的是,农村的土地的村民集体所有,村官用村集体的土地卖给村民,所得钱大部分用于村官消费。所谓的主义都是浮云,实质上就是政府控制土地资源,利用土地公有的名义大大剥削了购房的人民,想当年老一辈响应号召“打土豪,分田地”,现在谁有一寸土地?都被忽悠了!

我的邻居都非常友善热情,平时各忙各的也难得遇见,我去散步时看到他们都会热情打招呼或者聊聊天。我刚搬进来时,家里缺少各种工具,我就用我的很差的英语加Google翻译找他们帮忙。圣诞节前的周未晚上,我们十几户人家就聚在家门口的草坪上开Party喝酒聊天,大家都对我们小区的环境、安全、安静和便利感到非常满意。其中有一个去过中国的退休女老师,中国新年的时候还特地给我们二户中国人各送了份小礼物,包装上打印了中文:新年好。当地人邻居告诉我,我们邻里守望互相帮助,如果发现盗贼我们要一起起来对付。这让我感受到,除了文明友善,当地人的骨子里还有着正义和勇敢,毕竟他们是在澳大利亚鼓励个性独立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挺直脊梁做人的人,不是奴化教育培养出来的奴才。与他们为邻,我感觉到非常的安心愉悦并积极参与其中,我引以为荣。

购车和驾驶

墨尔本虽然公共交通发达,但是城市大,还是必须有自己的车才方便。我买的第一部车是个二手的AUDI A4。这里的买车简单了,给个驾照翻译件,车行检测﹑过户﹑路费﹑保险﹑Citylink都给搞定,我们付完款后直接开车上路,以后每年在网上交个路费和保险就可以了,没有年检什么的。但是这里的车是右向左车道行驶,虽说在国内是老车手,但一开始还是很难适应。卖车的华人小伙子很热情,帮我找了中文版的交规先学习,又陪我把车开回家,一路的指导。然后我就在Balwyn的小路上小心练习开车,练了一段日子才敢上公路。这墨尔本的公路车道较窄,车速快,路上标志标线和信号灯多,一开始还是很难适应,常因开慢了被后面的车按喇叭。但慢慢地发现,这里的车绝大部分都守规则,而且交通规则清晰明了,什么情况下谁先走、谁让行一清二楚,每个驾驶员都必须根据路面情况独立判断,不能盲目跟前车走,更不能抢行,车速在路况允许的情况下一般都应保持在限速附近才对,适应后走起来就轻松啦。有一次在M11高速公路上碰到几辆警车追开车的匪徒,连直升机都出动了,但是车辆都自觉给匪车和警车让出超车道,这么壮观的场面居然没有发现过路车辆受损,且高速公路上轶序井然有序,大家都不慌不乱按照规则和指挥有序行驶,真是奇迹。这种情况如果在中国早乱成一锅粥,不知道要撞击多少车还会堵多久。初步熟悉驾驶之后我就到路局报名考证,虽然说我的驾照翻译件还可以用,但我想通过考试提高自己的驾驶技能和弥补平时驾驶忽视的地方,所以请了个专业教练指导我两节课,才发现我平时开车还有很多不足,自己也继续去练了十多天,多练习的好处就是现在上路感觉轻松自在多了。很幸运,通过考前的学习和练习,我的三项考试都一次通过,顺利拿到了维州驾照。

食物和健康

澳大利亚的食品非常安全,就我所知全澳只有一家农药公司,所以农产品使用农药容易控制,危害人们健康的乱七八糟的药品和食品添加剂买不到,也不会更不敢往食品中加。最好吃的是水果,在阳光下自然生长的东西,吃起来都有味道。但是鱼和肉多是冰冻的,估计猪是吃生饲料长大的,故猪肉有一股腥味;这里野生的海鱼多,但由于海水太干净,鱼的腥味也特别浓,再经过冰冻,就更严重了;牛羊肉还不错。虽然说鱼肉做出来的菜的味道确实不如我们家乡的广东菜好吃,但这里的菜不容易变质,但容易消化且吃了容易饿,还不容易胖,应该是没有添加抗生素和激素之类的东西的缘故。

说到饮食,一定离不开澳洲的红酒。华人老澳告诉我,生活在墨尔本,葡萄酒和高尔夫这二项享受是一定要的。的确,澳洲的红酒好喝又便宜。在国内时,我们是非XO或茅台酒不喝,红酒是从来不敢喝的,所以并不懂得品红酒。到了澳洲,我喝着十来刀的红酒,感觉入口口感和香气都可以啦,回甘也不错。毕竟这里的红酒都是采用阳光下无污染环境中自然生长的葡萄酿造的,最多是风味、香气和酒质有点差别,但绝对没有酒精香精加色素调配出来的红酒。也喝过澳洲产的几款啤酒,总体口感是清香爽口加甘甜,但我更喜欢德国黑啤的饱满和醇厚。而且澳洲的啤酒估计是全世界卖得最贵的,还是多喝红酒实惠。

因为墨尔本的环境好,空气污染少,紫外线强烈,所以自然环境中致病的病毒和细菌少,加上食物安全卫生环保,虽然是我初来需要有个水土适应的过程,但一年之中倒也没有什么不适,只有一次淋雨受了点风寒,体息两天也就没事了,什么药也不用吃。每天打开水龙头直接喝冷水渐渐成了习惯,去外面也是随时按水龙头喝生水,茶倒是少喝了,不过每天的散步运动是少不了,傍晚漫步在Balwyn的街道上,呼吸着香甜的新鲜空气,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来到墨尔本住一周后,就发现我原来在国内每天晚上半夜咳嗽的毛病没了,过了三个月,感觉精神和体力都比在国内好多了。看来我也是挺适合生活在这里的。

学习和工作

我原来在国内是做证券投资的,不过不懂英语,所以来到这里生活的头等大事是英语学习,年近半百了来从头学习英语确实是难度挺大的,记性不好呀。我是老老实实地用心上课,课外有机会就大胆开口说,进步还是挺大的,耐心慢慢来会慢慢变好的。工作方面更不容易,对我这种没有什么专长、英语不好又年龄偏大的人来说,工作不好找,做小生意也肯定是没什么优势。但对生活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可持续发展,我还是做我的老本行证券投资合适。当前世界经济虽然向好发展,但是全球流动性趋紧,贸易争端扩大,经济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好在澳大利亚政治稳定,制度完善,资源丰富,应对风险的能力很强,且澳股是养老金主导的市场,总体较平稳,估值较低,分红率高,我选择受外国因素影响较小的防御型股票投资持有,希望能有好的分红和增值。我也报名参加志愿者组织,如有合适的机会,也会去打工,希望更好地融入社会。

万事开头难,一年来,虽然有很多的艰难,感恩上帝的佑护和澳人的帮助,我一步一步顺利走了过来。从喜欢这里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和优质的食物到风土人情、文明发达和多元文化,这里是民主体制的法治国家,法律至上,人人平等,没有特权。在这里每个守法的人都能够过头顶蓝天、脚踏实地、没有级别、人人平等、自由自在、挺直脊梁有尊严的健康生活。我喜欢生活在这里,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也希望明天会更美好。

感受墨尔本的"文化"


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英国的移民者说它 ** 具英国特色,中国移民说它 ** 适合华人生活。今天就让我们,带大家感受一下墨尔本的“ ** 中国”与“ ** 英国”。

** 宜华人生活

相信去过澳洲墨尔本的人们一定会发现,墨尔本当地的“华人味道”还是挺重的。随处可见的指示牌,路牌,大荧幕等等无处不散发着中国味。因为,墨尔本400多万人口中,华侨华人人口超过了30万。几位旅居墨尔本20年的华人都说:“喜欢住在墨尔本,它没有悉尼的喧嚣,还能满足华人的生活需要,是澳大利亚 ** 适合华人生活的城市。”

墨尔本的唐人街相邻市中心 ** 繁华的斯旺斯顿大街商业步行街(SWANSTON STREET WALK),主街是LITTLE BOURKE STREET。这条街两旁几乎全部是中国的餐馆和食品杂货商店,招牌上也有很多方块字。的确,和悉尼相比,这里的华人区似乎更神气。80年代初就有人提议,在小卜街两头各修一段中国式的城墙和城楼,把华人区围起来,结果一呼百应,很快就修起了一座“袖珍城墙”,街口上还修了牌楼式的城堞,当地人不仅到这里来享受中国的美食,还可以顺便观赏中国的文化艺术。

** 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是位于市中心的唐人街,中式牌楼上写着“墨尔本唐人街”。走过牌楼,华人想找的一切都能找到。中餐厅是唐人街的必备,墨尔本唐人街能找到各式中餐,水饺、拉面、应有尽有。据统计,餐饮业是墨尔本华人的重要经济支柱,华人开设数以百计的中餐厅。全澳洲大约有1600多家华人中餐馆,其中约有1/3设在墨尔本地区。30万华人旅居墨尔本,为华人商家带来了新商机,唐人街的店铺除了中餐馆和华人超市外,华人开设的移民公司、会计公司和律师事务所也多了起来。新澳洲移民来到这里,不用说英语,能解决一切问题,租房、买房、买车、上学、报税、买机票、出国度假都能在唐人街找到专业的华人服务公司。

** 具英国风格

“花园之州”墨尔本是维多利亚州 ** ,城市1834年建立,1837年开始规划。维多利亚是当时英国女王,墨尔本是英国首相。1851年,维多利亚州内陆地区发现金矿,墨尔本这座城市名噪一时。淘金热使墨尔本的工业迅速发展,造就了无数富翁。墨尔本街头随处可见的维多利亚式的厚重建筑就是当时富翁留下来的。

160多年来,墨尔本的英国特色更加浓郁。墨尔本市中心高楼林立,商店、公司、银行、博物馆都集中在市中心。每天上下班时,出入高楼大厦的白领穿着正装皮鞋,手提公文包,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金融区的白领没有区别。亚拉河横贯墨尔本市中心,河两岸咖啡馆、西餐厅一家接着一家。春天里的墨尔本,阳光明媚,很多悠闲的墨尔本人在亚拉河边的咖啡厅喝起了下午茶。墨尔本的高楼全部集中在市中心,墨尔本人则喜欢住在城外的别墅里,人们都住在一层的平房或二层的别墅,三层的高楼几乎看不到。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花园,除草种花也成了墨尔本人的休闲方式。漫步墨尔本,你会不经意间地感受到缕缕英伦气息。

看了这么多关于墨尔本的“ ** 文化”,您是不是也对澳洲多了几分神往呢?想要移民澳洲的朋友们,抓紧行动起来吧!

移民澳洲墨尔本好不好?墨尔本生活水平如何?


对于移民澳洲的人来说,墨尔本是首选城市,那么墨尔本到底哪里吸引人呢?在墨尔本生活有什么优势?下面跟着来看一下吧!

全球最宜居城市

墨尔本是澳洲第二大城市,经济发达,宜居指数很高,据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7年全球最宜居城市报告(The Global Liveability Report 2017)显示,墨尔本连续七年荣获“世界最宜居城市”称号!

多元文化 移民增长

人口从120万增长到500万,墨尔本只用了70年。老牌的英国移民现在已经不是主力了,来自意大利、希腊、德国、荷兰,以及亚洲国家的移民人数增长极快。

他们除了带来丰沛的劳动力之外,更丰富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新机会。饮食就是一个好例子,墨尔本早已是世界美食之都,只有想不到的菜色,没有找不到的餐馆。

城市美学 天赋异禀

墨尔本在澳洲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这里独特的城市分布,孕育了兼容并蓄的“真性情”。

CBD早在几十年前还是一片荒芜之地,现在却有超过5万人居住在这里,并且人数还一直在增加。除了大都市缤纷多彩的生活,墨尔本还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比如菲利普岛迷人的企鹅游行,还有大洋路的旖旎风光,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如今,旅游业每年为墨尔本带来近200亿澳元的经济收入,从业人数超过了20万人。

都市郊区 规划合理

近二十年来,墨尔本市城市化发展迅速,这直接导致了大墨尔本地区的不断快速外扩。

因为不断增长的人口以及城区的扩大,随之而来的带动了交通以及服务行业的交叉外扩,许多新区域的形成在行政方面亦扩大了当地议会、警察局、学校等服务部门的影响力。

多元经济 协同发展

墨尔本的经济发展广度,是其他城市所不能企及的。

无论是银行业、金融业、制造业,还是基础的交通、文化、饮食、教育,再到旅游、时尚、法律产业,多行业的协同发展,让墨尔本远离了经济衰退造成的巨大阴影。

纵观诸多行业的发展,不得不提到房地产业。作为澳洲的商业、会议、活动和运输中心,墨尔本拥有澳洲最成熟、最优质的房地产投资项目。房地产开发建设也一直是墨尔本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

与铺天盖地的住宅房产广告相比,商业物业就是一个低调的多收益性资源。近年来澳大利亚的低利率促使办公室、工业和零售物业价值上升,商业物业则脱颖而出,成为极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

商业物业的投资对地段、商圈、未来规划等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评测,才能使利益达到最大化。

看完上面的介绍,你觉得墨尔本这座城市怎么样呢?

铁路环线将如何改变墨尔本?


据报道,維州政府表示,到2050年,墨尔本最繁忙的铁路线将是正負現在計畫的长约90公里的地下铁路环线,建造好後预计每天搭载40万名乘客,道路上減少約20万辆车行駛,这个数字和每天通过西门大桥的人一样多。

地下铁路环线将从Frankston线路到Werribee线路的每一条铁路线相连。 城区铁路环线将改变人们在墨尔本周边的出行方式,上万人将距离就业、学习以及服务的地区更近。舉例來說,如果有一个住在Fawkner的护士要搭乘Upfield线路赶到皇家墨尔本医院上班,铁路环线就使位于Heidelberg的Austin医院就业更加方便了。

维州政府在2050年制定的计划Plan Melbourne列举了一些就业中心,铁路环线将在其中4个就业中心停靠,包括Monash、Bundoora、Sunshine和Werribee。

数据显示,去年有逾12.5万人搬到墨爾本或出生在这里。 如果按照這個人口增長速度,到2050年,墨尔本估計會有900万人。这个数字比现在的伦敦人口要多,也比亚洲大城市香港和曼谷的人口要多。這让很多人感到担忧。他们担心城市变得太拥挤,部分地区人口太密集等。

此次地下铁路项目的总监之一Vincent Baumont去年就表示,墨尔本需要一个类似的铁路网络。 维州开发机构的策略评估显示,火车占据墨尔本出行的5%,而在伦敦,这个比例为21%。

规划专家John Stanley表示,中环城区需要更密集的住房来应对墨尔本持续增长的人口, Plan Melbourne计划预测,到2050年,墨尔本的住房将增加150万套。 据Stanley的说法,这就意味着上千套新房将在Glen Waverley、Burwood、Heidelberg、Fawkner和Broadmeadows修建。 这条铁路环线还将促使12个新车站周边的房市繁荣。

在墨尔本学英语的经历


和许多来澳洲与子女团聚的父母一样,我2012年移民到墨尔本后,感到又难又很想解决的问题就是英语会话。我们这一代很多人没学过英语,即使学过点到了这里也几乎用不上。

记得有一次坐电车去city,中途因线路维修,要下去换乘巴士。我听不懂广播,只好问旁边的本地人。可费劲地比划了几次,人家还是不明白。后来会英语的华人告诉我,你说的是Chinese Eglish,和英语的表达不一样。的确,在政府给的510小时里学英语时,许多选择双语班的人说,班里都是华人,根本没有英语环境的感觉。大家还觉得学完510小时后如果没有地方继续学和练,会忘得很快。尤其许多子女还要求父母在家里要说中文,以给第三代孩子创造讲中文的语言环境。

面对这些实际困难,我一直在想能否找到一条适合的途径来帮助我们学英语,尤其是提高听和说的能力。为此我去过墨尔本地区不少免费教英语的地方。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华人协会办的。例如东北区华人协会在Bell的英语班。老师会双语,所以平时上班也没关系,基础好点差点都能听懂,即使请教问题也容易沟通。但由于不按英语水平分班,老师只能兼顾大家,导致教学进度太慢。后来我就转到其他地方去学了。

另一类是社会办的,例如Avondale图书馆的英语班。我记得老师是位智利女士,侧重讲语法,会举一些容易搞错的例子。还有Preston的DAREBIN多元文化中心也有一个英语班,老师是当地志願者,他讲的是生活小常识等。这类英语班没有会话练习,所以我后来就没有再去。

再有一类是教会办的。起先我去过一个在city的Lonsdale街上的教会英语班。老师都是年青人。但你去第二次后就会有讲中文的传教士来动员你入教,我就没有再去。

2015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学英语的教会英语班,在South Yarra 的Punt路621号。有低、中、高三个等级的班,老师都是本地人,还有志願者。上课内容贴近生活,例如去商场退货怎么会话等。至今我已经与来自欧洲、南美洲以及日本、南韩、泰国等国的学员一起学习和会话过。为了给大家创造英语交流的机会,英语班每学期还会举办餐会。不同国家的学员带来不同特色的食物,大家一起分享,愉快用英语交流。因此我感觉对提高听和说的能力很有帮助。

去年我又去了一个教会英语班,分两个教学点,一个在Fliders Street火车站对面的圣保罗大教堂,一个在Flagstaff公园旁的圣詹姆斯老教堂。都是英语会话课,每次围绕一个话题提出8个问题。在这里你能遇到各国移民、留学生、工作和旅游签证者等。每次课后都会有老师或志愿者讲一个圣经小故事。你可以听,也可以走,完全自愿。开始我感到程度深了点,但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几个华人都在坚持,也就以他们为榜样了。每次我都把题目带回家重新做,坚持到现在感觉有点适应了,好几次在志愿者的鼓励下还上去问答会话了。

以上是我移民澳洲后在墨尔本学英语的经历和感受。我很希望墨尔本也能像国内许多城市一样,有练习英语会话的英语角或英语沙龙。大家一起用英语聊天,讲不好没关系,互相学习和帮助,共同提高英语会话能力。我相信本地也有人愿意来当志愿者。但愿这一愿望能早日实现。

渐渐的喜欢上了墨尔本的生活


跟很多来澳洲学习生活的天朝人不同的是,我来墨尔本之后没有买车,我选择住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平日里使用的交通工具是这里的公共交通,巴士,电车火车我都喜欢。

离开上海这样的繁华都市要的就是一种心灵上的安宁和平和,喜欢坐在巴士上看上下班通勤的白领,在墨尔本很多白领都是借助用公共交通上下班的,因为墨尔本尽管相比上海要地大人少许多,但在繁华的商务区停车难,停车贵还真是一个问题。

上下班时段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基本是上班族和学生,我每天都要遇到这样的人群,因为时常坐那几班车,所以几乎每天都要遇上这些的熟悉面孔,我知道他们在哪所学校上学,在哪个站下车,他们喜欢谈论的话题,喜欢的项目;有的甚至还可以看出他们的教养性格等,就像在翻阅一本本的书;常遇到那几个司机,他们的性格习惯也渐渐显露出来,或话痨或跟我一样喜欢安静的,他们从哪里来,受否是OZ,呵呵,渐渐地都出来了,真的很有趣的书~

周四的晚上,我回家等车的时候,遇上一个过路的,他问我等了很久了吗?我说才1分钟而已。因为我工作的地方就在这车站边上,所以我是看着时间出来的。墨尔本的公交不便的地方就是车少,但车比较准时基本是掐着时间表来车,所以,我们依据来车的时间来等车。他又说,前面马路在堵车,我可能要等很长时间。我听了真的是感到很沮丧。目送着他笑着离开的样子,我突然明白了原来这仅仅是搭讪的话题而已,呵呵,车依旧准时到来。

家附近有所著名的教会女校,据说这里的女孩子将来都是墨尔本医学院,法学院的学生,学校管理也很严格。在墨尔本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是有家长开车送上学的,更多的是坐公交车来上学。我基本每天都会遇到那几个女孩子。基本上是年小的孩子最有礼貌,那个金色头发的女孩可能今年才7年级,她会在车上象这里的老人一样拿一本书来阅读,安静极了,遇到年长的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让座,总在微笑;年长的那几个女孩上车就唧唧咋咋,总是一个人占2个座位脚搁在座位上这样子,墨尔本的车基本都是很空闲的,所以一个人占2个位子的现象总会出现,也没有人在意。只是有一天车上人比较多,一个赶去上班的白领先生就让女孩子让出座位给被人,正好我站在那边上,那先生就请我坐,他依旧站在边上。所以说一个人的教养不是简单看学校的排名,要看这孩子的周围所处的环境,孩子是大人的翻版。

有一天儿子指出我的英文都是过时了,他们孩子们在学校所说的英文都是最流行的现代词汇,连问候方式都不同,看我们国内所学的英文都老掉牙了,只能跟这里上年纪的老人聊 ,孩子们是不喜欢我们这样说话滴!墨尔本的中学生最喜欢谈论的话题是美国电影,澳洲人喜欢周末看电影,这里的电影基本都是美国大片,孩子们也喜欢。但这里的音乐基本是英国的元素,我真的好喜欢~~~

为什么要送孩子去国际学校?


剑桥大学作为公认的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入学要求是出了名的高标准、严要求。关于这省排名0.1%的最低要求,看数据每省大概有100至300左右的学生有资格报名,而在北京则需要进入前50-60名。这样成绩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了竞争省高考状元的实力。但这仅仅是拥有申请资格,你还需要雅思7分。剑桥还希望你学SAT和AP,这些都是要额外精力学的。PS够不够出彩,课外活动够不够丰富,都是重要因素。当然还有笔试(比如MAT PAT),面试能不能过、教授合不合得来、专业知识够不够丰富……

剑桥大学是国际知名大学,通过中国高考成绩报考剑桥,一般需要考生成绩达到所在省名次排名的前0.1%,同时要求达到申请专业的语言要求。

但是经过剑桥的面试超过80%的淘汰率之后,0.1%所剩几何?剑桥大学录取人数和开放申请的应该是1:10左右。如果剑桥大学计划在中国录取100人,会允许1000人申请,中国考生近1000万,因此有资格申请的学生是万分之一,录取机会则是十万分之一。

所以,高考不是唯一出路对于有条件的家庭来说,让孩子接受海外教育不仅意味着不再局限于“高考就是唯一出路”的选择中,还能让孩子在多元化的校园环境中,注重综合素质和国际化教育,在未来求学道路上更具有竞争力。

对于有意向申请英美知名高校的中国学生来说,在海外高中就读被录取的概率更大。海外高中课程有利于与国外大学课程对接,还能为学生的未来专业与职业选择提供先修课程与资源;海外高中课外活动选择广泛,可以通过出色的课外活动经历敲开名校的大门。另外,很多海外高中会与大学之间维持紧密的关系,大学会保持一个在该校录取学生的固定人数或比例。

在目前留学大潮的趋势下,想要给孩子申请一个好学校真的是难上加难。可是,如果拥有欧洲国家的永居身份,比如希腊,不仅孩子能花更少的钱就读英美名校获得文凭,还能以华侨生的身份就读国内知名学府。

澳洲移民之墨尔本生活成本介绍


澳洲移民,最受欢迎的两个城市就是悉尼和墨尔本了,不少澳洲移民都知道,作为澳大利亚第一、第二大城市,悉尼和墨尔本相比于其它城市而言,生活成本要高些。不过,相比于悉尼,墨尔本还是显得略微实惠一点,虽然差距也并不大,下面我一起看看在墨尔本的生活成本是多少?

墨尔本生活--租房/买房

租房:市中心单居室月租1700澳元,郊区单居室月租1272澳元。市中心三居室月租3000澳元,郊区三居室月租2000澳元。买一件房屋,市中心每平米约7700澳元,郊区每平米约5800澳元。

买房:墨尔本的房价一年比一年高,房子这一块成了日常开销里的大头。就拿华人最多的Boxhill举例,一套House的中位价是7万5,一套公寓的中位价是万。

墨尔本生活—出行

开车:一辆中配全新的Camry差不多要, 4万,加上一年的油费、保险、护理、各种费用大约在万7左右。

公交:坐公交会便宜一些,单程.9月票5这都是按最便宜算的,出租车每公里1.6澳元,等候一小时34澳元。

墨尔本生活—日常

每天吃饭、水电气网、电话开销,约会应酬,每月人均开支至少00!如果在添置一些化妆品,衣服等物品,人均00/每月以上,根据自己的情况花费。

墨尔本生活—旅游

工作一年都很累了,需要出去放松一下,近一些路程的,往返机票差不多0刀,住酒店一周0刀(三星级)、00刀(四星级),在澳洲旅游一圈,花费大概00刀左右。如果在需要购物等花费肯定就会要高一些的。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在墨尔本生活的一个基本花费开销,相对其它城市来说墨尔本的生活成本确实是比较高的,毕竟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是文化,工业中心,生活成本高一些也是情理当中了。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