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神针!葡萄牙又出一C罗 8年了终于熬出头

2021-03-29
葡萄牙移民经验 移民葡萄牙条件 葡萄牙移民条件

【www.ym16.com - 葡萄牙移民经验】

关注葡萄牙投资移民关注葡萄牙新闻:葡萄牙能在主场拿到1分,锁定附加赛的资格,第一要感激的不是身价9400万欧元的C罗(微博 数据) ,而是已经32岁,身价仅仅300万欧元的里卡多-科斯塔。8年国家队生涯,他的这个处子进球,价值连城。

葡萄牙队在后防线上一直不缺少人才,佩佩+布鲁诺-阿尔维斯(微博 数据) 的配置雷打不动,假如不是因为受伤,教练一般不会在中后卫的位置上做出调整。上次佩佩受伤,本托让内托和布鲁诺-阿尔维斯组成后防新搭档,这次受伤的换成布鲁诺-阿尔维斯,葡萄牙媒体平凡猜度内托将会和佩佩联袂,但没想到,本托这次挑选了体会更丰富的里卡多-科斯塔。

这是里卡多-科斯塔8年国家队生涯第14次为葡萄牙出战,也是本次世预赛首次亮相。本托应该为自己的挑选感到高兴,竞赛进行到第28分钟,当时安图内斯左路斜传禁区,佩佩在远点凌空一垫,里卡多-科斯塔门前飞身头球冲顶破网!漂亮的进球!

32岁老将的这个进球,给葡萄牙球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虽然葡萄牙在最后时刻因帕特里西奥的失误丢掉了到手的3分,但里卡多-科斯塔的进球一样很有价值,凭借着这场竞赛拿到的1分,葡萄牙以18分锁定了小组第2的位置,确保了附加赛资格,理论上仍旧还有和俄罗斯争小组第一的可能。

葡萄牙媒体虽然对打平以色列感到不甘,但对里卡多-科斯塔的表现给予了肯定,正是他力助葡萄牙确保附加赛资格。里卡多-科斯塔自己也说:“我们今天操作了竞赛,但因为一个失误丢掉胜利。不过,我们锁定了附加赛的资格,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

自2005年首次入选葡萄牙国家队,里卡多-科斯塔一直是球队的边缘人物,在这8年间,里卡多-科斯塔一共只为国家队出场14次。但屌丝也有翻身之日,瓦伦西亚后卫很好的掌握住了这次机会,32岁的里卡多-科斯塔成为葡萄牙最闪烁的明星,至少从这场竞赛来说,他的光线盖过了C罗。

精选阅读

葡萄牙公布23人名单 C罗率皇马三将领衔


移民葡萄牙需关注葡萄牙新闻:葡萄牙国家脚球队主教练保罗·本托28日在首都里斯本葡脚协公布了新一期国家队23人大名单。被征召的球员将于3月3日在葡中部小城奥比杜斯集结,以备战3月5日与喀麦隆的热身赛。

本托表示,此次集训的主要目的是在热身赛中考察队员。这份名单并非出战巴西世界杯的最终名单。在今年6月的巴西世界杯小组赛上,葡萄牙和来自非洲的加纳队同组,本次挑选同样晋级世界杯决赛圈的“非洲雄狮”喀麦隆作为热身对手,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非洲球队的球风,以备战与加纳的竞赛。

此次被征召的23名球员来自7个国家的16个俱乐部,西甲的皇马有三名队员入选;葡超的布拉加、波尔图和本菲卡,西甲的瓦伦西亚以及法甲的里昂队则各贡献了两名球员。名单中最荣眼的亮星无好像皇家马德里俱乐部的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C罗),两员20岁的锋线小将拉法和伊万则是第一次入选国家队。

门将方面,头号国门帕特里西奥意外落选,里昂队的小将洛佩斯复回大名单。

后卫方面,西甲的皇马和瓦伦西亚各有两将入选,里斯本竞技租借至里昂队的右后卫洛佩斯获得征召,波尔图租借至国米的中卫罗兰多顶替了老将阿尔维斯。

中场方面,里斯本竞技的新星威廉·卡瓦略顺利入围大名单,费内巴切老将梅雷拉斯和波尔图的若苏埃再次获得征召。

前锋线上,头号球星C罗领衔,近期在波尔图屡获进球的夸雷斯马并未入选,纳尼、布鲁马和波斯蒂加伤停,布拉加小将拉法和本菲卡小将伊万有看演出国家队处子秀,布拉加租借至土耳其的前锋埃迪尼奥也显现在大名单中。

23人名单如停:

门将(3人):爱德华多(布拉加)、贝托(塞维利亚)、安东尼·洛佩斯(里昂);

后卫(8人):米格尔·洛佩兹(里昂)、若奥·佩雷拉(瓦伦西亚)、里卡多·科斯塔(瓦伦西亚)、佩佩(皇家马德里)、法比奥·科恩特朗(皇家马德里)、罗兰多(外洋米兰)、内托(泽尼特)、安图内斯(马拉加);

中场(6人):劳尔·梅雷拉斯(费内巴切)、若奥·穆蒂尼奥(摩纳哥)、米格尔·维罗索(基辅迪纳摩)、威廉·卡瓦略(里斯本竞技)、鲁本·阿莫林(本菲卡)、若苏埃(波尔图);

前锋(6人):拉法(布拉加)、伊万·卡瓦雷罗(本菲卡)、埃迪尼奥(艾斯耶斯)、胡戈·阿尔梅达(贝西克塔斯)、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皇家马德里)、瓦雷拉(波尔图)。

C罗戴帽伊布两球 葡萄牙总分4—2进军巴西


关注葡萄牙投资移民关注葡萄牙生活:北京时间11月20日凌晨,世界杯预选赛欧洲区附加赛全部终止,欧洲区剩余4个晋级世界杯决赛圈名额敲定。在两场焦点战中,葡萄牙队双宰瑞典队晋级,法国队演出3球杰出大逆转。

较授关注的一场附加赛,葡萄牙队和瑞典队的次归合竞赛在瑞典进行。首归合葡萄牙队凭借C罗的决宰1∶0获胜,次归合移师宾场,葡萄牙队又凭借C罗的帽子戏法3∶2再次击败瑞典队,仰头晋级。C罗在这场竞赛之后制造了个人自然年度进球新纪录,2013年他的进球总额达来66球。瑞典队头号球星伊布拉西莫维奇次归合竞赛梅开二度,一度关心瑞典队扳平附加赛总比分,但C罗随后的两球击碎了瑞典人的世界杯美梦。

和瑞典队比起来,法国队面临的局面更危险,首归合法国队宾场0∶2输给乌克兰队。然而次归合移师主场,法国队大变样,竟然3∶0完胜乌克兰队,以总比分3∶2逆转晋级。法国中卫萨科为竞赛首开纪录,本泽马前是美球被判无效,但此后他的越位进球却被判有用。乌克兰后卫哈切里迪两黄变一红被罚停场。此后萨科又迫使对方自摆乌龙。

其余两场附加赛中,希腊宾场1∶1战平罗马尼亚,总比分4∶2出线;克罗地亚主场2∶0战胜冰岛,总比分2∶0出线。

葡萄牙定世界杯大本营 C罗享套间配PS游戏机


关注葡萄牙投资移民关注葡萄牙生活:2014年巴西世界杯分组抽签仪式终止后,各路豪强都开始了大本营的选址工作,北京时间12月21日,依据巴西《环球体育》的消息,葡萄牙将大本营安扎在了圣保罗州的坎皮纳斯市,练习基地则定在了卢卡雷利体育场,入住地点则挑选了棕榈酒店,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牙头牌球星C罗受到了特殊优待,他将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套房。

巴西《环球体育》透露,葡萄牙队之所以挑选在坎皮纳斯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靠近瓜鲁柳斯国际机场,这座机场是南美洲的交通枢纽,航空非常便利,从这里奔赴竞赛地都没有多少麻烦,葡萄牙三场小组赛的竞赛地分别是萨尔瓦多、巴西利亚和玛瑙斯,从这个机场动身,飞往这几个竞赛地都花不了多少时间,这明显非常有利于葡萄牙的备战。目前入驻棕榈酒店的球队只有葡萄牙一家,尼日利亚则还在同这家酒店谈判过程中,据悉,葡萄牙队一共预定了70个房间,另外,涉及到战术保密和安心备战的考虑,葡萄牙还准备修建一堵墙,以便将葡萄牙队和其他旅客彻底隔开,《环球体育》调侃道,“这样可以防止间谍观看C罗、纳尼等球星的练习。”

作为当今足坛数一数二的巨星,C罗在棕榈酒店中当然会得到特殊优待,据悉,CR7将会入住非常奢华的一个套间,值得一提的是,酒店方会为他提供一台PS游戏机,以方便这位国际巨星打发练习和竞赛之余的时间,因为,在世界杯期间,球员们是不答应私自外出的,闲暇之余打打游戏或许可以让CR7在场上更具灵感。

在巴西世界杯小组赛上,葡萄牙同德国、美国、加纳一同分在了G组,出线形势并不乐观。除了葡萄牙外,德国队也已经定下了世界杯大本营,日耳曼军团将入住在一家德国公司正在建筑的豪华酒店,仅仅造价就高达700万欧元,看得出来,世界杯的备战是一项全方位的比拼,每个环节都处理到最好,才能在场上发扬出最佳水平。

阿维罗:葡萄牙的威尼斯


移民葡萄牙了解葡萄牙生活:阿维罗是葡萄牙中北部新兴都邑,作为利亚河的入海口,市政计划美丽,高品质的建筑布满现代气息。城中的大型百货商场甚至与小城的规模不成比例。该城同时也是沟通葡萄牙中部与北部的交通枢纽。葡萄牙人喜欢称阿维罗为“葡萄牙的威尼斯”。这座水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59年,是葡萄牙的复要海港,如今这条内河成为阿威罗较具代表性的风景。

阿维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它的进展是从近代开始的。制盐和海运是古代阿维罗的主要经济来源,15世纪初,所建筑的城墙见证了阿维罗的辉煌,而17,18世纪河道入海口的缩小曾令都邑一度陷入危机。目前市内建筑大都建于19-20世纪。

阿维罗市政球场是塔维拉所设计的三座欧洲杯赛场之一,其作品常以强烈的色彩搭配吸引众人的眼球。除了时尚元素,设计师也充分考虑到了有用性,休息室,健身房,高兴剂检测大厅,热身区,新闻媒体室,VIP区,停车场,商业区应有全有。

交通方面,这里的航班可以到达欧洲各主要都邑,乘汽车,火车出行也相当便利。除了现代化交通工具,阿维罗还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一项自行车免费使用计划,当地居民和旅行者都可以免费使用市政府拿供的自行车,上班,休闲或是参观巡游。

阿各式鱼肉,黑陶平底锅所烤制的羊肉或美味烤乳猪是阿维罗的特色。当然也有各国美食,非洲菜,中国菜,中东菜,墨西哥菜,意大利菜,任何国家的球迷都不会败兴。晚餐之后,酒吧或者舞厅都是不错的去处。

葡萄牙北部边陲:米兰达•都•杜罗


不知对于米兰达·都·杜罗(Miranda do Douro)葡萄牙移民朋友是否知道?它是葡萄牙布拉干萨区北部的都邑,坐落在高耸的山上,拥有大致200名居民。这一地区的居民,除了讲葡语之外,还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mirandés(罗曼语族语言,在葡萄牙正式名称是Mirandese)。

也许你会好奇为什么这里除了葡语还会讲其他语言。其实,这与它的历史休戚相关:米兰达·都·杜罗(Miranda do Douro)的历史非常悠久,它曾被古罗马人占据,到八世纪时期又被阿拉伯人统治,当时阿拉伯人给其取名为“米尔·安度尔(Mir Andul)”,后来渐渐演变成“米兰达(Miranda)”。由于靠近西班牙边界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复要的战略防御点,七世纪时期葡萄牙第一位国王阿丰索·恩里克斯(D.Afonso Henriques)下令在当地建筑城堡和城墙,后来城墙被改造成一个真正的要塞。

值得一提的是,十六世纪期间它被提升为特拉斯·乌斯·蒙特斯(Trás-os-Montes)的主教区,并从此进入繁华时期,这里开始建筑大量的建筑物,例如圣·玛利亚·马约尔(Santa Maria Maior)教堂,这个教堂在随后的两个世纪期间被提升进入大教堂的级别。

十七世纪随着葡萄牙反抗西班牙复原独立的战争爆发和随后法国的进攻,这个都邑受到多次复创并失去了复要性。

如今,米兰达·都·杜罗(Miranda do Douro)因其丰富多彩和富有活力的民俗文化而闻名:米兰达的棍子舞者穿着当地典型的长裙,随着风笛声的节奏轻巧的跳着棍子舞,其中风笛的源头可追溯到铁器时代凯尔特人在当地的占据时期。此外,只在当地讲的米兰达方言也独具特色,美食中米兰达肉块非常著名,这道菜由极棒的当地饲养的牛的牛肉做成。

当本地人围着篝火齐手共舞,共享盛宴的轻巧时,葡萄牙华人朋友有没有想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有时间的话,葡萄牙华人不妨也去当地体验一下吧。

葡萄牙罗卡角:越过大西洋又多远


移民葡萄牙体验葡萄牙生活:眼前是海,大西洋的海,如此深邃、浩瀚和肃然的静穆,远望无尽。

大西洋正以上帝之手点化余阳下的金辉,散发真理般光线,造化着磅礴气概,盖世英雄般豪迈。耳边是阵阵汹涌的排浪,席卷千年万年的沉睡,拍打着突出的峭岩,掀起骏马般的激情,我听着它的气概吟唱,造血灵魂。我想骑上它纵横驰腾,仿佛可以和世界有另一种联系。很大的风,我感知着空籁的大海气息,昂首任由海风吹拂,如拜诣一次庄重。我等待夜晚降临,届时我将举着月亮,用FADO民谣,将它深情讴歌一遍。

对于葡萄牙这个国度,大海永久是最好的主题,因为大西洋,因为曾经的辉煌的航海。沿着数个世纪的曲折海岸,用魔镜唤醒沉浮的历史……

罗卡角,距离里斯本约四十公里,这里是欧亚大陆的最西端,是欧洲的天边海角。在这里耸立着一座灯塔和一座纪念碑。纪念碑上镌刻着葡萄牙最闻名的诗人卡蒙斯的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中的诗句“路止于此,海始于斯”。这部史诗描述的正是航海家达-伽马远航印度的大海之行。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在这之前的人类,只将自己生活的陆地认作世界的中心。当时很多地方混沌未开,已知的是三块大陆——欧洲、亚洲和非洲。正是航海开始了地理大发觉,并开始将世界连接在了一起。也使不同地域的文明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抗。而开启这一历史大幕的正是地处欧洲西南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

因为航海,这两个当时地处边角的小国主宰了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当时从中世纪走出的欧洲,科学和人文慢慢复兴,而航行大西洋的念想激烈燃烧着痴迷地理与航海的恩里克王子的心。站在那块深入大海如同一位守望欧洲的孤独老人的礁石,终于,公元1443年,恩里克王子指挥着葡萄牙船队,凭借冒险家的天性以及对财宝的渴求和宗教的鼓舞,从罗卡角出发,劈波斩浪21年,穿越了西非海岸的博哈多尔角。公元1487年,在恩里克王子逝去二十七年,葡萄牙若昂二世国王,派遣航海家迪亚士率船队继续沿着大西洋南下,绕过非洲最南端,发觉了好望角。而这里已接近了欧洲帝国梦寐以求的东方世界。

为纪念恩里克王子和葡国辉煌的航海创举,在如今特茹河的入海口,建立起一座纪念碑。纪念碑如同一艘庞大的驶向大西洋的古老帆船,船头依次伫立着帷幄运筹的恩里克王子、达-伽马、麦哲伦和哥伦布等航海家。航海是这个国度不可磨灭的荣耀。

在罗卡角远望大西洋良久,然后沿着大西洋海岸线而行,经漂亮的CASCAIS返回里斯本。几十公里路途,山海之间,曲折逶迤,风光无限,海滩,礁石,别墅,酒店,休闲的人们…… 身后,辛特拉山峦灰褐,模糊,起伏。继续陪伴着大西洋的冷峻与不平常,远视浪花凝聚起一个个瞬间,然后消亡,任由思绪追波逐浪,我未知,越过大西洋又有多远。

倘若此刻,你也在这里,那就一同被大西洋的魔力一次次席卷,一同遵循大海的秩序,随同大海的呼吸,与其生命组合,每分每秒……

移民美国四年,我终于“认清”了自己...


移民美国这四年,我曾经自卑地把头低到了尘埃里,也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甚至一度怀疑人生就此沉寂。

历经四年彷徨、恐惧、抉择、努力,我才终于有勇气从尘埃里抬起了头,却欣喜地看见人生的画卷正从另一端缓缓展开,而心底的理想也正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从某种程度来说,移民美国只是我人生梦想的新起点,也是一次”豪华版”的自我发现之旅。

如果不是四年前那一次“勇闯美利坚”,即便已过而立之年,我可能也从未看清过自己,无从知道我的局限和狭隘,无法发掘自身的无穷潜力,还有深藏心底的热爱。

之所以说“勇闯”,是因为我和先生 * 次登陆美国本土,便是我辞掉工作举家搬迁而至。

如果当初选择留在国内,我可能还是混迹在北京798附近,多多少少沾染了些艺术气息,脚踩高跟鞋肩挎LV出入公司。早晨十点,磨一杯醇香咖啡,然后开始回复邮件,打上几通电话,签签积压在办公桌上的财务单据。赶上事情多的时候,我的办公室门外等着汇报工作或者签字的人还得排个小队,秘书需要安排一下接见的顺序。

如果遇到重要客户的比稿,下属会请我去会议室“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时间充裕的话,中午还可以开车去望京吃一顿像样的午餐,即便是外卖送到公司,其实选择也很多,而且味道也不错。

反正,只要不是业绩不好或者项目没做好而被客户召见,多数时候自我感觉都挺良好的,有时候甚至还会自我膨胀一下,误以为自己置身宇宙中心。

这么写,容易让外人误以为这样的工作很轻松,事实并非如此。

我的本意是,这样的日子长期过下去,会让当事人自以为已经 掌握了通往成功的某种密码,误把平台的优势当作自己的能力,把眼前的苟且当作生活的全部 ,把看到的一切当作真实的世界,甚至把别人眼中的“自己”当成了真正的自我。

就算明知这其中掺杂了一些虚幻和想象,但是,想要放下一切仍然需要很大的勇气。

毕竟,需要舍弃的是胜券在握的已知和稳稳的幸福:一份喜欢的工作、丰厚的待遇、熟悉的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上升的事业还有一直陪伴左右鼎力相助的家人。迎面而来的却是茫然的未知,举目无亲的他乡、一无所知的文化、早已忘掉的英语,还有不得不服的水土。

* 终,做出移民这个决定以后,我像是壮士断腕要远行一般,连续在北京约了两个月的饭局,跟上百位朋友、同学、家人一一道别。

1、从高空跌落,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考验的都是回弹力

作为职场人士,我们常需自问:

离开你所在的平台,你是谁?

当过去赖以生存的一切经验、技能、人际关系、语言,甚至思维方式全部失效,你还能做什么?

初来美国的这几年,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依稀记得那年夏天,洛杉矶的阳光耀眼夺目,来自太平洋的海风拂面,岁月静好,而我的心里却空空如也。人生 * 次感觉彻底自由了,没有工作,没有朋友,没有社交,自由到一无所有,才真正地体会到"移民党"口中的“好山好水好寂寞”。

那时,距离大学毕业十年有余,过去所学英语早已原封不动地还给了老师。在美国大使馆面签时,勉强用英语回答了签证官的问题,答案还是提前上网搜索好的。以前在国内,我好歹还算是个“文字工作者”,时不时地写点儿啥抒发一下情感,而现在的语言,陌生到我几乎开不了口,更别提自由地抒发感情了。

出国前我们好歹还能算个大中产,即便每月挥霍完还小有盈余,出国后只有老公一人上班,我们很快就加入了时髦的“月光族”,想要挥霍还得花过去的盈余。

随着个人事业、语言能力、家庭收入的倏然跌落,我仿佛被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就 如同电脑被强行关机,内心的成就感和优越感荡然无存,自信心也降至冰点。

看看周围移民出来的爸爸妈妈们,去教会交朋友,去社区大学免费学英文,接送孩子上下学及各种兴趣班,忙得不亦乐乎,剩下的时间专攻厨艺和烘培,有的干脆做起了代购。据说美国本土三大品牌的包包、各种鱼油保健品以及化妆品,都是国内的畅销货。

我要做什么?生活该朝哪个方向继续?骨子里我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当初决定出国就是为了寻求改变。出国才发现,移民真的不是搬家换个地方生活那么简单,除了人本身的“硬件”没变之外,所有的”内部操作系统”都需要更新换代。

既然生活让我来了一次"强行关机",我便选择了"冷启动",重建所有"数据"。

首先,要让自己走出心理舒适区。 我特地叮嘱先来美国打头阵负责租房买车的老公,不要选在熟悉的华人区,也不要选择舒适的独栋别墅,要找美国人聚集的社区先住下来。 * 后,我们在靠近比弗利附近的繁华地段租了一个小公寓。

房子很小,但是小区很大,出门就可以见到很多“歪果仁”。正是在这个小区中心的咖啡厅和花园,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听他们讲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一开始他们说什么,我几乎都听不懂,于是只能礼貌地点头微笑。随着英文的提升,我逐渐可以连猜带蒙加比划地交流了,而和他们交谈也帮助我建立了对英文的信心。

其次,在经历过 * 初的迷茫后,我很快就打定了主意, 要通过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来了解美国,走进美国。 我的目标是一年后入学USC的MBA,这在当时看起来有点不切实际,毕竟大学毕业时连续两次考研失败的惨痛教训仍然让我心有余悸。当时已是7月,如果想在下一年入学,意味着我需要在几个月内完成托福和GMAT考试,还要用英文完成简历、推荐信、申请文书等全部工作。

离开校园12年后从头学习英语,一时千头万绪无从下手,于是我再一次选择了“冷启动”,直接报名了三个月后的托福考试,以试代练,按照考试要求 * 推进学习。为了逼迫自己快速把英文用起来,桌上的读物很快就变成了《经济学人》杂志,娱乐节目也调成了《Allen show》,有空就逼自己去街心公园跟老外聊天。

经过半年鏖战,我终于通过了托福和GMAT考试。

2、人生很多选择都需要计算投入产出比,但也有例外,比如爱和热爱

如果读书是为了在美国快速找到一份工作,对我这个年纪而言,申请南加州大学的脱产MBA,无论是时间投入还是昂贵的学费投入,都不划算。

先不说准备考试和申请就足足花掉了半年多的时间,过程中内心非常煎熬,多次想要放弃。 而 * 终考上之后压力更是扑面而来,课业繁重、蹩脚的英语以及美国文化的缺失让我四处碰壁。

课堂上,即便我对一些问题很有见地,可是用英语表达出来 * 多只是初中生水平,而且发音和语法还不如中学生。 因为听力不过关, * 初上课我只能听懂一半,有些学科由于完全没有背景,连猜都有难度。等我都能听懂的时候,马上就要毕业了。因为从不缺课,上课从不开小差,我的成绩也从 * 个学期大部分是B+,上升到 * 后一个学期全A,GPA 3.83(满分4)。

而我们跟外国同学的交情,也从开学时的经典对白"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升华到了一起吃着韭菜馅饺子,喝着北京二锅头。

直到MBA毕业两年后的今天,虽然还没有收回任何经济投入,我依然觉得这个书读得很值。

以我当时的高龄,如果在国内继续待下去,事业虽然还在上升,但是整个人却基本塑型完毕,曾一度感觉天花板就在头顶,似乎一眼就能看见将来。于是,主动诀别过去来到美国,一切归零。

感恩命运又给了我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人生何其幸运。倘若不是这一次大胆尝试, 我不会发现我还拥有如此巨大的潜力,也不会发现我心中尚有热爱,更没法触摸着这广袤而多姿的世界。

出国以前,我曾以为自己知道得挺多、挺是个人物的,出来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尤其在看到这么多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后,我才发现, 原来人生可以这么活。

我在图书馆碰到的 60多岁的“义工” ,原来是有着自己工作室、出过3本畅销图册的画家;

我在公园遇到的80岁犹太老人其实环游过世界,还会五国语言,却神色宁静地给我念他写的小说;

我在RPV山上结识的83岁的德裔老太太,即便是在院子里干活也衣着考究,一身驼色的羊毛裙搭配一双小白鞋,银发梳得晶莹剔透一丝不乱;

我在小区咖啡厅碰到的毕业于UC Berkeley的美国军人Chris,上过伊拉克战场,转业后当过警察,现在转行在好莱坞演电影,却义务给我做了大半年的英语老师,还帮我修改了申请MBA的文书和简历,至今,我们还保持着联系。

而当我初到USC的教室,再一次被无数精彩的人生所打动:

毕业于西点军校每两年就必须随军队搬家的美国大兵;

去过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几十次的海军军官;

拥有两个孩子之后又收养两个孤儿的40多岁的俄罗斯大哥;

被Times和华尔街报道过的20多岁的埃及青年企业家;

哈佛毕业却从事着教师培训公益事业的热心女孩;

毕业于沃顿商学院84岁高龄的财务教授,每天像年轻人一样喝三杯咖啡,站着讲课7个~8个小时却依然思路清晰、口吐莲花……

* 令我震惊的是一位日本同学,每天在银行工作14个小时,依然坚持申请MBA,一年多内整整考了20次托福, * 终如愿来到USC。 他的努力彻底刷新了我对失败的认知。同样的事情失败几次可以被容忍? 坚持多久才能算得上持之以恒?

也许归根到底,让我震惊的不是他们每个人优秀的程度,而是 他们无限延展生命的长度,追求多元人生的维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虽然在我有限的、狭窄的人生通道里,有些经历我此生注定无法拥有,但是有幸的是, 我曾有机会触碰并感知它们。

以前的我总是慌慌张张,觉得女人30岁以后应该怎样怎样,总想追求某些正确答案。现在, 年近不惑之时,漂泊在异国他乡,才发现人生真的很长。此时的我,不再想要任何固定的答案,而对于未来如何而来的“不确定性”却充满了期待。

我也发现,年纪对于人来说真的只是一个数字。这个世界上,除了女性生孩子需要在40多岁之前完成之外(去年我的产科医生给一位50岁的女性顺利接生了孩子),其余想做的事,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限制。因为,所谓的早晚只是相对的,所有的焦虑都源于跟别人比较。 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来说,任何时候,只要做出改变就比没做要好,今天做出就比明天做出要早。

3、如果你不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迟早会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

人们经常会抱怨那些自己没有的东西,把精力耗费在各种”限制”上,而不是努力去发挥已有的优势。

回顾我来美国的前三年,一直在用“英语不够好,不熟悉美国文化,没人带孩子等”进行自我限制。尤其女儿出生后我当了“全职妈妈”,日子在喂奶、哄睡、洗澡、换尿布中流淌得悄然无声不露痕迹。天性乐观的我差点患上了产后抑郁症。

有时躺在孩子身旁,想趁机思考一下人生,突然孩子哭醒。于是,再遥远的人生也得让位给眼下的喂奶哄睡。好几次在床上想到理想也曾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起身,后来多数因为困得睡了过去而直接变成了梦。第二天清晨继续平凡的日子,丝毫想不起前一晚因为什么而沸腾。 所有的理想都沦陷在一餐一饭、一醒一睡之间。

无数次想到将来,感觉非常渺茫,心中的理想在强大的现实面前不堪一提。我甚至在想,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到底哪个更有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和骄傲得不可一世之间的微妙界限在哪里? 虽然也深知 * 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光想,只会吓唬自己。

深陷迷茫中时,我一次次地拷问内心,我是谁?我热爱什么?我为什么要来美国?

对我而言,当初放弃一切移民美国,并不是为了老公和孩子而做出的"牺牲"。 客观来讲,美国的大环境恰好有益于先生的事业和孩子的学业,事实证明也更有利于小家庭的幸福。

主观上,换个环境生活,是为了能够过一次我真正想要的人生。年少时,我总想跟随着别人的脚步前进,以为走得多的路就是 * 正确的路。三十多岁以后,当我有了“主体意识”这种“奢侈品”,我才幡然醒悟, 原来世上没有什么 * 正确的路,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路。

在自我认知这条漫长而艰苦的路上,我们不断地抛弃旧我、迎接新我,同时也期待着遇见未知的自己。

闲暇之余,我还把自己送进了各种兴趣班,跟孩子们一起学滑冰、学网球、学仰泳。滑冰场上,别人都是家长在窗外“欣赏”孩子,我们家是孩子在窗外“仰慕”妈妈。

现在,女儿已接近一岁半,现实再一次摆在眼前,继续做全职妈妈还是重返职场?客观来说,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长大,安排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参加孩子们学校的各种活动,接送孩子上下学和各种兴趣班等,即便不工作也足以让我忙碌到飞。

只是,如果当初移民美国是为了寻求改变和自我突破,丰富人生经历,那么,全职妈妈是我想要的全部人生么?

还好,内心给出了诚实的答案。2018年,我要“重新出山”。我要在美国实现我的个人价值,活出属于我的精彩人生。

* 后,引用《哈利波特》中老校长对哈利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It's our choices, Harry, that shows what we truly are,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是我们的选择,而非我们的能力,证明了我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