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葡萄牙海军博物馆 重回大航海时代

2021-03-08
葡萄牙移民经验 移民葡萄牙条件 葡萄牙移民条件

葡萄牙移民经验。

关注葡萄牙移民倾听葡萄牙故事: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特茹河边有一座“大发觉纪念碑”,纪念碑面朝大海,形似一艘展开巨帆的船,气概不凡,是葡萄牙开拓海洋光辉历史的纪念。在纪念碑以北不远处,就是拥有150年历史的葡萄牙海军博物馆,这里不仅记录着昔日航海帝国的辉煌与成就,也讲述着大航海时代属于葡萄牙的故事。

葡萄牙海军博物馆始建于1863年,由当时的国王路易斯一世非凡下令兴建,

以更好地收集和保存航海方面取得的成就。历史上,海军博物馆一直是葡王室及海军珍藏航海文献和船只模型的专用场所,并不对外开放。1962年海军博物馆搬迁至里斯本贝伦区热罗尼莫斯修道院西翼后,才开始正式对公众开放。

海军博物馆同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一样,是一座具有曼努埃尔风格的建筑,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达1.6万平方米。博物馆拥有各类藏品两万余件,其中包括从大航海时代直到十九世纪的各类船只模型、葡萄牙海军士兵制服、盔甲与武器、导航仪器和地图等。此外,博物馆中还保存着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整理的数万份珍贵文献及图片资料。

一走进博物馆,参观者便能看见耸立在主展厅入口处的葡萄牙闻名航海家恩里克王子的雕像,在他身后的墙壁上是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地图上标注着葡萄牙人从大航海时代起的主要航海线路。沿着曲曲折折的航线,参观者能够同达·伽马一起从里斯本动身绕航好望角“直抵”印度,也可以和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一同披荆斩棘“到达”巴西东海岸。

走进主展厅,首先看到的是展厅正中间陈列的一艘艘船只模型,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记录着葡萄牙船舶进展历程。从小型的单桅三角帆船到可以越洋远航的多桅帆船,从这些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船只模型不难看出,当时葡萄牙人拥有高超的船只设计和建筑水平。

在展厅的墙壁上,记者还看到大量描述船队出海途中及在目的地所见所闻的油画。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油画是船员们在顺利返航后依据记忆画出的,不仅形象地记录了船队出海碰到的困难与危险,更为当时葡萄牙人了解非洲、亚洲和美洲的人文与地理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此外,展厅里还陈列着各种罗盘、指南针、地球仪和地图等航海工具以及多位葡萄牙闻名航海家的雕像。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葡萄牙海军博物馆记录了葡萄牙人从亚欧大陆最西端动身,遍游全世界五大洲的辉煌成就,展现了葡萄牙人民的非凡聪明和勇气。每年到海军博物馆参观的国内外游客超过15万人次,博物馆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了解葡萄牙历史与文化,重温大航海时代的辉煌成就。

扩展阅读

塞浦路斯考古博物馆


关注塞浦路斯移民生活了解塞浦路斯历史:始建于1882年的塞浦路斯考古博物馆坐落于尼科西亚市郊,是塞浦路斯最古老、最大的历史博物馆。馆中收集和珍藏着从塞浦路斯出土的从新石器时代到拜占庭时期的大量文物。

通过参观塞浦路斯考古博物馆,我们可以比较系统地直观地了解塞浦路斯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文化,进而对塞浦路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因此,到塞浦路斯旅游,尼科西亚的国家考古博物馆是必游之处。

博物馆一共有14个展厅,分别展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别的文物。第一展厅重要展示工具石器和雕像,展示了人类自诞生到新石器时代的进化过程。

第二、三展厅重要展示青铜时代至罗马时期的陶器。这是这座博物馆展品最丰富、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这些陶器既实用又美观,制作工艺复杂,体现了古代塞浦路斯人极高的制作水平。其中的彩陶尤为令人印象深刻。不仅画工细腻,线条柔美,而且色彩优美,历经千年,仍然鲜艳如初。其工艺水平之高,实在令人惊讶。

第五展厅展示的爱神阿弗洛狄忒像与卢浮宫的维纳斯像颇有几分相似。而且同样是断臂,似乎是仿的维纳斯女神像。如真是仿造的话,那就真的是中国成语里讥讽的东施效颦了!不管我们如何品鉴,这件雕塑是塞浦路斯人视为国宝的珍品。

葡萄牙里斯本艺术建筑和技术博物馆10月开馆


葡萄牙以南欧独有的阳光沙岸风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宾,曾被评为“欧洲较佳旅行目的地”。除了自然美景的魅力之外,厚复的文明气息也吸引着很多的移民和游宾爱上葡萄牙,葡萄牙有三座都邑获得“欧洲文明之都”的殊荣。一座有底蕴的都邑,地标并非摩登大厦,而是悠久的历史建筑。

葡萄牙将历史文明失产视为都邑的灵魂,葡萄牙里斯本艺术建筑和技术博物馆将于今年10月4-5号向公众开放,该博物馆和由AL_A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艺术馆一起将“成为葡萄牙首都,历史悠久的贝伦河滨地区较受欢迎的文明地区之一。”

PedroGadanho,这位曾经担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的建筑设计师被任命为MTTADE第一任馆长。

EDP在一份新闻稿中介绍道:“MTTA将通过视觉艺术和媒体,建筑和都邑,技术和科学,以及社会和思想相结合来关注当代文明。”

新建的艺术馆将增加超过7000平方米的大家空间,它被设计成了一个“在这片湖滨地域的自然环境中构造的建筑能够表现出该地域的文明失产和都邑将来的感受。”

建筑师设计了一个“美看大方的波浪形屋顶,并在画廊的上面创建了一个新的大家空间”,并用一条碎石小道将新的大家空间与街道联结起来。3D瓷砖的使用给外看带来了活力,形成了“一个包含水,光芒和阴影感觉的复杂表面。”

随着新艺术馆的启用,博物馆将邻近的一个20世纪早期电站进行了复建,它将为博物馆和艺术馆拿供永久的电力能源。

新大楼将于今年10月份向公众开放,第一展出的是由艺术家DominiqueGonzalez-Foerster多米尼克·冈萨雷斯-弗尔斯特创作的作品UTOPIA/DYSTOPIA,第一部分。

世界上第一座露天博物馆——斯堪森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氛围好多种类,不论是动物的,历史的,文物的,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历史性,都有着回顾历史的作用。但是你有去过露天博物馆吗?这真的存在。这就是瑞典国家的露天博物馆斯堪森露天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开始于瑞典,即1891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建立的斯堪森露天博物馆。创建这个博物馆的是一位潜心致志研究历史的教师,名叫A·哈契利乌斯。他鉴于古建筑和传统的生活用具,因为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工业兴起而日趋泯灭,于是他从1872年开始搜集古老的家具、服装等等。1878年,他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见到传统服装以及农舍建筑的室内展出,受到很大启发,开始考虑移建民间房舍,以便保持原来风格面貌,的古建筑,共130多栋。其中包括农民家庭(83栋)、城市街道、手工业作坊(15栋)、庄园主家庭、教堂和钟楼(30多栋)等等。在一些手工业作坊里,还有少数穿着古装的人们进行各种操作,再现出当时的生活景象,在这里还能看到在瑞典森林和山间常见的动物。儿童特别喜爱斯勘森公园。

你是否也想去这样的博物馆参观一下,你是不是觉得在这样的博物馆有着一种穿越的感觉。移民瑞典吧,这些愿望都可以一一帮你实现,并且你会慢慢的爱上这片土地。

美国专为儿童建立的博物馆


美国移民聚焦美国生活:美国针对少年儿童的智力投资,是舍得花大成本的,为此专门建立了各色各样的儿童博物馆。比如1899年最早建立的纽约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博物馆。仿照这个榜样,之后美国其他地方和其他国家也都建立起了儿童博物馆。算起来,儿童博物馆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博物馆是孩子们不可缺少的“校外课堂”。而多姿多彩的博物馆,也给世界各国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是利用一栋旧的码头仓库改建而成的。馆前不大的空地上树起一只足有三层楼高的牛奶瓶,上书“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字样。这个标志耐人寻味,也非常切题,它标明博物馆为儿童提供精神食粮,正如牛奶给予儿童营养一样重要。这个馆展出的项目有自然、科学、技术及民族学等方面的内容。引人注重的是民族与民俗学方面的内容,在陈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意大利馆中用实物和模型向儿童观众介绍意大利房屋、民族服装、食品、工艺美术以及语言文字,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学到简单的意大利语,利用一部播放录音的自动电话,供孩子们用刚学来的意大利语对话。在日本馆里有一幢日本民族形式的房子,经过小胡同、门廊,可以直接进入房内,客厅、卧室、厨房里,家具设备一应俱全。一些经过练习的低年级大学生用课余时间在这里担任义务辅导员,带领儿童做模拟日本生活的种种游戏,例如迎客、饮茶、吃饭、睡觉。这栋房子是日本东京都市政府送给博物馆的礼物。原来,东京都都邑改建时,这幢古色古香的木房弃之惋惜,就送给美国儿童博物馆,可谓物尽其用,各得其所了。

在这座博物馆里还有许多模拟的环境,例如杂货铺、食品店、医院等。在门诊室里,孩子们可以扮演病人、医生、护士,动用各种医疗器械做治疗演习。另有一间生物研究室里备有昆虫、鸟类、鱼类及兽类标本,还有图书资料、显微镜等供孩子们做实验研究。博物馆中最吸引孩子的是一部微型电脑,它贮存了与儿童生活、学习紧密相关的大量信息,有24台终端装置,能够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看到不少小观众在屏幕前全神贯注地在“玩”电脑,寻求满足的答案,显露喜悦的欢笑。博物馆为病残儿童服务也很周到。他们为盲童制作了一套语言阅读机,由电脑操纵,盲童拿到博物馆为他们准备的材料,放入阅读机,便可从耳机中听到传话。为腿足伤残的儿童准备了轮椅、铺设坡道,陈列室内还特意铺了一小段坎坷不平的道路,备放了几副拐杖。健全的孩子也可以使用轮椅、拐杖,体会一下病残儿童的困苦,启发他们的同情心和关心别人的愿望。

博物馆中的儿童博物馆

附设于大博物馆中的儿童博物馆比之专设的儿童博物馆,其规模与展出内容较小。其陈列的内容都是与母馆性质相一致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附设的儿童馆向小观众介绍古希腊神庙建筑艺术、美术图片之类的内容。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有一间“怀特自然科学中心”,也是一所附设于大馆中的儿童自然博物馆。在自然陈列中,博物馆工作人员认为活的动物比静止的标本更能吸引儿童,他们把小白鼠、小鱼、蜥蜴等放养在玻璃槽内展出,放养水生动物的水箱镶嵌在墙上,整个墙面绘成一幅河床的剖面图案,按动物原来在水中生活的区域,将水箱镶嵌在相应的位置上。这种陈列方法十分形象,轻易为孩子们所理解。还有不少内容采用提问或启发式的陈列方法。有一组11张图片的展板,每张图片掩盖着另一张图片,上面的一张都是些小动物的雏体照片,例如蝌蚪、小鸡等等,下一张被掩盖的则是青蛙、大公鸡等等。辅导员带领孩子参观,用提问的方式让大家猜是什么动物,回答是否正确,自己翻开上面一张图片,便可找到答案。通过这样参观,孩子便记住了大青蛙是由小蝌蚪长成的。

在参观这些儿童博物馆的时候,了解到美国人办儿童博物馆的经费,国家资助仅占很小比例,主要靠捐款,许多花钱的展品靠私人或企业公司赠予。如波士顿儿童博物馆的微型电脑,便是美国一家计算机公司捐赠和安装的。同时感到,这些儿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十分重视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十分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爱好,内容则选择与儿童生活、学习紧密相关的问题,采用启发方式,调动儿童求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诱导儿童探究问题的欲望。有的博物馆还给不同年级的小朋友分发不同的试卷,试卷的答案都在陈列内容之中,自己去查找,参观结束交卷,由辅导员评卷打分。博物馆除了搞好基本陈列外,还定期举办讲座、报告会、故事会、电影、音乐会等,辅导少年儿童课外学习,有的馆结合陈列和收藏为教师准备一至九年级专题讲授资料。大多数儿童博物馆都附有图书馆向少年儿童开放,有的还开办实验工场,让孩子们到博物馆来学习各种工艺技术。有的馆还组织儿童旅游、办夏令营,到大自然去考察、学习。

爱尔兰见闻:吉尼斯啤酒博物馆


投资移民爱尔兰关注爱尔兰旅游:在爱尔兰都柏林旅游,参观吉尼斯啤酒馆是一大亮点。 从单调灰暗的厂房走进博物馆大门,马上别有洞天,整个圆弧状的建筑里面,中央是从上而下打通的天井,使空间通透明亮,就像一尊巨大的啤酒杯。顺着清楚的标志线,一个个生动活泼、互动性十足的展览馆映入眼帘,因为这里原本就是一座大厂房,所以参观者的体验颇不同于看静态展览,更像是进入啤酒厂里看见真正的酿造过程。

怎么样由大麦、啤酒花、酵母和水四种基本材料,经过糖化、煮沸、发酵、冷藏等步骤而成为产品,全通过原始工具、影音声光完整地呈现在游客的面前。引人入胜的还有吉尼斯黑啤酒的收藏中心,这里陈列着各个年代不同的酒瓶与标签、海报等,整整排满一面,蔚为壮观。

最顶层7楼是整趟旅游的最高潮,吉尼斯的官方酒吧。啤酒最要紧的是其鲜度,都柏林的吉尼斯黑啤酒滋味,就是数它第一。除了可以品尝一大杯最新鲜的黑啤,还可以俯瞰都柏林城,顶楼设计成360度环形,外墙面全是透明玻璃,外景尽收眼底。 在微醺的气息中,你也仿佛与这座城市真正融合在一起了。

爱尔兰,这个位于大西洋的岛国,是欧洲适合居住的国家。英、爱之旅让我开了眼界。

西班牙首个机器人博物馆揭幕


关注西班牙投资移民关注西班牙科技进展:西班牙首个机器人博物馆在首都马德里正规对外开放。

该博物馆是欧洲最大的机器人博物馆,同时也是世界上拥有索尼电子机器宠物第二多的机器人博物馆。该馆的主要负责人丹尼尔是一个狂热的机器人迷,他认为“每一个机器人都是一件艺术品,他们也是人类最亲热的朋友之一”。他表示:“我们组织成立这个展馆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近距离了解机器人,感授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神秘感授。”

博物馆对外展出了精工爱普生和索尼等多家世界机器人闻名设计生产品牌的机器人。其中一款名为Nao的机器人深授参看者的喜欢,被评为“亮星机器人”。

Nao能用19种不同的语言跟人打招唤,极其盛情和友美。同时,他还会踢脚球,能完成简单的带球和射门动作。而且最神秘的是,他可以伴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他最擅长的就是风靡全球的鸟叔“神曲”《江南style》。

巴塞罗那博物馆拒绝《伊莎贝尔》剧组取景


西班牙投资移民关注西班牙生活:9月24日消息一部关于统一西班牙的开国女王伊莎贝尔的电视剧,在西班牙电视一台热播,这部由TVE投资拍照的电视剧,力图还原历史真相,以更细腻的表现手法展示一个立体的伊莎贝尔女王。

电视剧已经播出几季,当新的一季却遭到了巴塞罗那方面的阻止。

历史剧自然需要在历史遗址中取景,由于是TVE的背景,巴塞罗那市政府给剧组在巴塞罗那老城区取景拍照的许可,可是巴塞罗那历史博物馆却不同意剧组在博物馆的大门和几个窗台上拍戏。

由古老城堡改建而来的巴塞罗那历史博物馆(MuseodeHistoria),在新剧集中需要在博物馆城堡的主要入口、行廊和窗台取景拍照。但是,博物馆的负责人以“电视剧剧本不尊复历史真相”为由,拒决了剧组的拍照要求。

巴塞罗那历史博物馆不是唯独一个拒决剧组拍照要求的巴塞罗古建筑单位。

由于巴塞罗那方面的阻止,剧组只能在其他古城查寻替代场景。在马德里、萨拉曼卡、多家拥有古城堡的单位,很爽快就答应了剧组的拍照要求。

制作方和投资方不仅感叹:巴塞罗那不仅期望在政事上独立,他们也在谋求历史上的独立!

西班牙历史上,来自卡斯蒂利亚城邦的伊莎贝尔女王和阿拉贡城邦的费尔南东国王攀亲,联手统一了伊比利亚半岛,被称为西班牙双王。因为伊莎贝尔代表着卡斯蒂利亚城邦,因此曾经隶属于阿拉贡王国的加泰地区才对此部电视剧采取不合作态度。

英国博物馆推出中国古代名画展


关注英国投资移民关注英国生活:从今年10月底开始,伦敦著名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 Museum)推出大型中国古代名画展——中国画名作:700-1900,很多难得一见的中国画精品亮相。

名画展将持续到明年1月中旬,长达12周,共展出70多件从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区的博物馆搜集来的画作,其中有些是第一次在欧洲展出。

策展人张弘星说,西方美术界一直缺乏对中国画的研究和展览,而让西方观众更加了解中国画是他多年的梦想。他也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将中国绘画史放入世界绘画史的主流叙述中。据他介绍,这是1935年以来在英国举行的第一个中国画大型展览,1935年英国皇家美术研究院曾举行过大型中国艺术展。

向西方推介中国画

“欧洲已经有一个成套的系统去看、去评价艺术品。而中国的艺术呢,是画在纸上、绢上,而这些恰恰是欧洲艺术传统里比较边缘的艺术。他们将中国的绘画说成是水彩画,而水彩画是一个小画种,是一个辅助的画种,不能够产生名家作品的这样一个画种,” 张弘星说。

张弘星觉得将中国画看为水彩画只是看到了画的形式,而中国绘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帮助了中国的艺术家表达自己的深厚情感。他希望这次展览能够改变西方观众对中国画的误解,希望将来中国美术史可以被放入世界美术史中恰当的位子。

“比如说,风景画的兴起在西方艺术中很重要,因为在艺术理论里,发现自然,发现身外之物为主题是人的觉醒。而中国远远早于欧洲发现风景画。早了好几百年,”他说。

“再比如说,使用水墨,用非常自由的方法去表达灵感,以及用笔触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在西方是到了20世纪才发现的。在此之前,西方的绘画是偏向于模拟自然,而照相术发明以后画家才开始表达自身。在中国这种方式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

张弘星留英已经20年之久,博士毕业之后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工作10年。他说,自己来到英国后接触了很多艺术界的经典书籍和资料,包括贡布里希(E.H. Gombrich) 1950年的作品《艺术的故事》和英国广播公司1969年的纪录片《文明的轨迹》。他认为中国画也有同样辉煌的历史,也应该被此类书籍所记录。

六大主题展示画作风格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中国名画展按作品时代顺序分为了六个主题展出,展示不断变化的艺术风格和绘画主题。唐至五代寺庙出土的绢画为开端,这些作品大多来自地理位置偏远的中国西北敦煌。其中一幅双面绘菩萨立像,在展览中得以原状挂幡形式展出,参观者可从正背两面欣赏画中神圣庄严、身着袈裟的菩萨画像。

第二部分展示的是宋代山水画,这一时期画家对自然景观兴趣渐趋浓厚,山水画开始勃兴。不论是壮丽的山光水色或是生动的花禽旅者,都被记录在绘画世界里,如燕文贵的《江山楼观图》卷和陈容的《九龙图》卷,后者更被视作最早描绘群龙跃腾的绘画之一。

十三世纪末宋元之际,一部分文人和僧人创作了多具私密性的作品,以抒发内心情感。这期间的作品不再追求写实,主题转向更加文学性的处理手法,极具文学、哲学及个人思想意味。以往宣告春天到临的梅花,在王冕的《墨梅图》轴中被霜雪遮盖,象征在逆境中的坚忍与纯洁。

到了明代,稳定的政权和蓬勃发展的经济令各阶层对赏心悦目的绘画需求迅速增长。画家们再度采用昂贵的颜料在绢上作画。江南地区杭州、南京和苏州相继成为画家们新的聚集之所。这时期的绘画题材亦极为广泛,其中包括历史人物、名胜古迹、亭台楼阁、珍禽异兽和奇花异草。

展览的最后一部分,1600-1900年,画派竞争激烈,除了跟同期的画家较量之外,超越古人也是当时画家的目标之一。同时,欧洲的绘画技艺对中国画坛也有了更多的影响。宫廷画家学习了西洋透视画法和明暗法,将其融入本土传统。

筹备过程颇有挑战

张弘星说,筹备此次展览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从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借名画。因为画在纸上和绢上的作品特别易损,出于文化保护的需要,拥有这些精品的博物馆不会轻易展览这些名画。

此外,不同地方的博物馆有不同的保护规定。比如说,宋元的画在有些日本的博物馆只允许每次展览六周,而展后必须休息两年。而有些美国的博物馆则允许每次展览两到三个月,但展后必须休息五年。

“如何整合、如何协调,使得又符合各博物馆文保的需要,又能把这些应该借到的、能够阐述这样一个故事的作品都借到,是一个挑战,”他说。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欣赏和了解中国画,博物馆还特意在中国古代名画展期间安排了很多与中国艺术相关的活动,包括音乐、表演、绘画展示以及手工课。博物馆商店里也销售各式各样与名画展有关的纪念品,包括两款中国现代艺术品牌采用相关画作元素设计制的丝巾。

行走葡萄牙贝伦,穿越航海时空


跟随葡萄牙移民领会葡萄牙旅游风光:在里斯本,贝伦区是必到的,贝伦在葡萄牙语中的意思是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

贝伦塔——里斯本的标志,已在这里,特茹河北岸,高耸了五百多年。远望周身大理石的贝伦塔是一座华丽的形似碉堡的艺术珍品。十六世纪,贝伦塔是扼守里斯本的军事要塞,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里是大航海时代航海家们的启程之地。顺着栈道步入塔内,塔分五层,首层设有十六个炮台;底层为地下室,最先以储藏物资为主,后曾用作地牢关押犯人;二层是边栏精美的大阳台;顺着楼梯依次参观几个房间然后可通向顶层平台。顶层是远望特茹河两岸风景的绝佳之地。因它的地理位置,这里也曾被用做指示灯塔。

距离贝伦塔不远,是同步建筑的里斯本最美的教堂——热罗尼姆斯修道院。远远就可望见表墙为金色石灰岩、并有着众多的山形墙和小尖塔的热罗尼姆斯修道院,只消一眼,便会被这好看华美的整体建筑群所吸引和震动。在里斯本人眼中,热罗尼姆斯修道院是一块神圣之地。在1755年的大地震中,里斯本瞬时全部夷为平地,唯有修道院矗立不倒,当时正在修道院祈祷的王室成员也因此得以幸免于难。

由南门或西门入,庭院内四大块修葺整洁的绿色草坪让人眼睛为之一亮。高敞连通的交叉廊道,弧形顶饰非常的与众不同。特殊吸引眼球的是那些柱子,很具异域风格,比常见的欧式教堂的柱子要细许多。同样具有异域阿拉伯风的是那些花格宽窗,可以认真去看一下它那精雕细刻的图案。修道院的内外墙壁都有精美雕像,这些雕像都有特殊的故事和意义。教堂内肃穆庄重, 除了长眠于此的曼努埃尔一世,葡萄牙诗魂卡蒙斯、航海家达-伽马也同享尊戴,灵柩安放于此。

无论是贝伦塔还是热罗尼姆斯修道院,建筑元素是非常特殊的,带着浓郁的哥特风,却更具异域色彩,从外观到内里都华美绝伦。它们的兴建和功用都与航海以及航海纪念相关,因此在这两个建筑中,我们能读到这样一些葡萄牙视为航海功绩的象征物,如似印度胡椒盖顶的炮台;阿拉伯风格的圆柱;石绳、石结、贝壳、铁锚、浑天仪等围边修饰;国王的纹徽以及展现自然的动植物图案等等。彰显十五、六世纪葡萄牙通过航海巡回世界,称霸世界,并传播和带回的世界性文化(如今修道院内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航海博物馆)。因这种建筑风格的唯一无二而被后人冠为“大海风格”,又以兴建之时的曼努埃尔一世国王的名字将其命名为“曼努埃尔式”建筑。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