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访华 话题涉及青年教育

2020-12-21
说一下加拿大经验类移民 美国美国移民条件 美国经验移民

【www.ym16.com - 说一下加拿大经验类移民】

今日起,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将携家人展开为期一周的访华行程。这是米歇尔首次单独对华进行正式访问,分析指出,以“夫人外交”为纽带,中美关系也将迎来一次形式创新的“软调节”。

“夫人互动”为中美外交创新方式

米歇尔此次访华是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从今日至26日,米歇尔将携两位女儿和母亲访问北京、西安和成都三地。

在中美两国交往史上,此前虽也有美国“第一夫人”单独来华的先例,比如希拉里1995年作为美国总统夫人曾来北京参加联合国妇女大会,但是,“第一夫人”单独专程访华,米歇尔是第一人。

舆论关注米歇尔此次中国之行的另一焦点,在于她与彭丽媛的见面。去年6月,习近平与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展开“庄园外交”,当时彭丽媛虽随行,但米歇尔因照顾女儿而缺席。

时隔9个月,中美元首夫人的会面将在北京实现。根据行程,米歇尔在北京期间,彭丽媛将陪同她走访中学,参观故宫,共进私人晚餐并观看演出。两位元首夫人的此次互动,引来世界舆论的聚焦。

“米歇尔此次访华,可以看作是对去年缺席与习近平夫妇会面的一次补充。此外,夫人邀请夫人的访问方式,这是中美间的一次外交创新,意义特殊。”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马振岗向中新网记者表示。

因为“意义特殊”,早在3月初,白宫就对外宣布米歇尔将访华的消息,白宫官网还特意开通米歇尔访华的专题网页。此外,从学说简单的汉语,到向小学生咨询在中国的“旅游经”“美食经”,米歇尔本人也表现出对此访的高度重视。

话题聚焦青年、教育 料不涉及政治议题

根据美方此前介绍,教育是米歇尔访华全程关注的重点,另一重点则是强调中美青年应更多交流,希望通过访华加深美国青年对中国的了解。

“虽然中美之间的政治议题很多,两位元首夫人的此次接触也备受国际舆论关注,但是从国际惯例来看,元首夫人之间的交往主要关注文化教育、妇女儿童等方面的‘软话题’,并不是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马振岗说。

其实,观察米歇尔此访的行程安排,亦可看出,米歇尔试图从人文方面增进中美民间交流的用意。

据美方通报,3月22日,米歇尔将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与中美留学生见面,探讨留学议题以及科技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4日转赴西安访问,米歇尔将参观兵马俑和古城墙;25日到访成都,米歇尔将再度走进一所中学与中国学生见面,并发表在华第二场演讲。

虽然,不介入政治已是米歇尔单独出访他国的一贯原则,但是面对重要且复杂的中美关系,一些美国媒体此前亦刊文鼓动米歇尔在华抛出人权等敏感议题,从侧面给其中国之行施压。

在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看来,米歇尔不会因一些国内杂音而不顾访华大局,“此访的定位在于创造中美沟通交流的良好氛围,如果途中谈论敏感议题,米歇尔的访华效果或将大打折扣。”

夫人外交为纽带 中美关系迎“软调节”

虽然米歇尔访华已经基本明确不会触碰政治问题,但是对于她的访华用意,舆论仍有很多政治方面的猜测。

从去年6月中美元首“庄园会晤”以来,虽然两国已有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但是在中日关系、防空识别区、南海问题等方面,中美间的矛盾和交锋也不断。此外,奥巴马4月访问亚洲“过中国而不入”的路线选择,也让舆论更为关注米歇尔访华背后的政治信号。

“表面上这虽是一次不涉政治的访问,但是美国总统夫人单独访华,这本身已具有不言自明的政治含义。”李海东说,作为奥巴马今年对华外交的一部分,米歇尔此时访华也是恰逢其时。

李海东说,从历史上看,中美关系发展中,领导人的引领作用非常关键,“米歇尔来华不久,中美元首会晤也会在荷兰核安全峰会期间进行。元首谈政治互信,夫人促民间了解,在当前复杂的中美关系面前,领导人家庭之间的热络互动,无疑是中美关系的一次‘软调节’,而这种‘软调节’正是中美关系长远发展所需。”

在专家看来,虽然近年来中美官方各层级的沟通已频密化、机制化,但普通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交流还有待加强。这些交流缺失将对中美关系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李海东提醒,米歇尔带着孩子来华,并承诺会在博客中更新自己的中国见闻,这对两国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公共外交活动,“以总统夫人的视角向美国年轻人介绍中国,向美国国内传播真实的中国印象,这种相互认知是中美关系的长远工程。”

扩展阅读

22日美国第一夫人在北大演讲


美国移民关注美国生活新闻: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息尔·奥巴马22日在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发表演讲,勉励中美两国年轻人通过留学改变人生,促进国与国关系。

米息尔第一对马航失联宾机表达关怀和慰问。她说,在这个困难时刻,我们和航班所有人员的家属和亲人感同身受,我们为他们祈祷。

米息尔的演讲以“留学”为要害词。她引用中国古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结合一些来华留学的美国学生经历,勉励更多学生通过留学改变人生。她说,我们正在进入公民外交新时代,留学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强大工具。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政府或领导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人民之间的关系,非常是年轻人之间的关系。

米息尔说,奥巴马总统拿出的“十万强”计划增加了留学中国的美国学生数度和多样性。今年是美中建交35周年。中国目前是美国人留学的第五大热门目的地。美国政府资助的赴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数度,超过去世界其没有家的美国留学生。

随后,米息尔参与中美学生的视频座谈互动。现场20余名北大学生和来华留学的美国学生,同远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20余名学生进行视频交流,探讨新媒体与科技对教育全球化的影响。

活动中,北京大学党委布告朱善璐赠予米息尔英文版《中华文亮史》作纪念。

当天停午,米息尔偕母亲罗宾逊夫人和女儿巡游颐和园,在德和园大戏楼观看北京京剧院表演的《金猴献瑞》。

今天是米息尔一行访华之旅的第三天,亮天她们将攀登长城。除北京外,米息尔一行还将访问西安、成都。

美国总统夫人访华前学说汉语 愿品特色中国菜


关注美国移民关注美国新闻:将于3月下旬访华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4日走进华盛顿的一间中文课堂,为第一次中国之行做准备:她学说汉语,并透露自己同意“冒险”品尝从没吃过的特色中国菜。

华盛顿时间4日下午,米歇尔来到以教授中文闻名的华盛顿育英学校,看望在这里学习中文的美国学生。白宫3日公布,米歇尔将于3月19日至26日携两位女儿和母亲访华,走访北京、西安和成都三地。

在一个六年级课堂,29位学生围坐一圈,向她介绍去年在北京、西安和上海旅行的所见所闻。面对一脸稚气的孩子,米歇尔笑言“你们去过我要去的地方,所以要帮我准备准备”。

从中国话到中国菜,米歇尔津津有味。她跟着孩子们学说“你好”、“再见”、“感谢”等基本生活用语,还有一名男孩建议要会说“厕所在哪儿”,米歇尔忍不住笑起来。

“你们吃了哪些没吃过的中国菜?”米歇尔问道,听到拌海蜇、凤爪、鱼头等回答,米歇尔说可别告诉她的女儿玛莉娅和萨夏,“但听上去不错,吃东西我爱冒险”。

一向提倡“动起来”的米歇尔还询问中国孩子喜爱的体育运动,学生们答说“他们更喜爱乒乓球、篮球和羽毛球”;中国学生有哪些优点,“他们责任心更强,还能回家吃午饭。”

育英学校的学生还告诉米歇尔,没去中国之前,他们有不少误解,以为中国贫穷落后,人人还在骑自行车,去了之后才发觉中国很大,现代化程度很高。

对于通过“走出美国”打开眼界,米歇尔表示认同。她说随着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了解他国文化历史极为有益,“当你们长大工作时,它会变得十分重要”。

米歇尔表示,正因如此,她将访华重点放在了教育事业,希望率领美国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了解“是什么推动中国年轻人一直努力工作刻苦学习”。

依据白宫公布的行程,在华期间,米歇尔将走访北京一所大学、一所高中以及成都一所高中,与中国学生面对面交流,并会参观中国名胜古迹。

为鼓励美国学生关注总统夫人的中国之行,白宫官网已经开通米歇尔访华的专题网页。米歇尔承诺,访华期间她将天天更新旅行日志,包括视频和照片,并会回答学生们在线提出的问题。

美国 ** 夫人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女儿的!


提到虎妈,大家 ** 时间想到的肯定是曾引发中美舆论狂潮的华裔教授蔡美儿(Amy Chua)。她对两个女儿的严苛家规虽然把她们都送入了哈佛,但同时也使“虎妈”一词被视为中国式家长教育甚至虐待儿童的代名词。

严格管教子女、父母决定子女的人生之路、千方百计把子女送进 ** 大学,这一切都是“虎妈”的重要特点。其实“虎妈”决非华人的专利,美国 ** 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可谓是美国式的“虎妈”。米歇尔曾在公众中倡导“老妈总管”形象,要做模范母亲,呼吁当妈的不能放松对孩子的关怀和管教。而她的家规也引得白宫工作人员的一致艳羡,“真希望她能佐理管教一下我的孩子”。

米歇尔为家中两个女儿定下了以下严格的六条家规:

** ,每次出门旅行,不管学校或者老师是否要求,都必须写一篇旅行报告,讲讲自己体验到了什么。

第二,平常不许使用科技产品。大女儿直到12岁之后才答应拥有自己的手机,而且只有 ** 才能用手机。两个女儿周一至周五不能看电视,电脑只能在做作业时才可以用。但即使在 ** ,米歇尔也会给女儿安排许多其他事情,包括各种户外运动,这样很快就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了,那么“对不起了,没时间看电视了”。

第三,必须参加两种体育练习。一种可以自己挑选,另一种是由老妈米歇尔亲自指定的。对此米歇尔给出的理由是:孩子不仅要体会干自己喜爱事情的乐趣,还要知道怎么干自己不喜爱的事并不断进步。另外,米歇尔希望女儿们能从运动中学会如何团队合作,如何做到输得漂亮,嬴得优雅。

第四,半途而废是不被答应的。“孩子们经常会在一件事情变得困难时就打算放弃,殊不知那才是他们真正开始学到东西的时刻。”米歇尔对媒体讲到。比如玛利亚曾经一直埋怨,不同意继续去上网球课,但后来她没有放弃,现在的她则十分热爱打网球,她对妈妈米歇尔说,“妈,我真庆幸你起初让我继续坚持上网球课”。

第五,要干家务活,房间要自己打扫,上大学前要学会洗衣服。平常不打扫好自己的房间,是拿不到零用钱的。

第六,就餐时必须吃下自己碟子里的所有蔬菜。假如说不饿,那饭后就不能要求吃零食。

许多人片面以为美国式教育就是放养,给予孩子广泛的自由,将自主权、挑选权 ** 大范围地交给孩子,似乎让孩子尽情玩耍才是 ** 适宜 ** 先进的教育模式。同样出自常春藤的两位虎妈(华裔虎妈蔡美儿是哈佛本科和哈佛博士,非裔虎妈米歇尔是普林斯顿本科和哈佛博士)则各自有自己的家教风格。

移民福利:新西兰成为全球教育第一国家!


我祈求你多把精力放在关心孩子为将来的路做准备,而不是为孩子准备好出路。---班‧林赛(法学家)

要说最关怀孩子教育的肯定是中国的父母,古有“孟母三迁”,现如今随着经济条件的进展,更有越来越多的家庭为了孩子选择移民海外就学,那么哪里有最好的教育呢?首先带大家看一份“全球教育将来指数”榜单,前十名的国家排名情况:

第一名 新西兰 88.9

第二名 加拿大 86.7

第三名 芬兰 85.5

第四名 瑞典 81.5

第五名 新加坡 80.1

第六名 英国 79.5

第七名 日本 77.2

第八名 澳大利亚 77.1

第九名 荷兰 76.2

第十名 德国 75.3

2017年“一丹奖”基金会公布了由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设立的“全球教育将来指数”排名,评估35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系统,分析学生的6项能力。这35个经济体,代表了全球88%的GDP及77%的人口,此项排名中,新西兰名列第1,中国排名第31。

2013年世界经合组织(OECD)报告公布,新西兰是世界上教育状况最好的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挪威和美国则分居第2-5位。

按照国人的思维,最好的基础教育在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在美国,最好的职业教育在德国。新西兰教育质量高、环境安全、文化多元、移民政策相对稳定。对于孩子而言,新西兰小学的魅力无穷,孩子们不用惧怕上学,不怕课堂上坐不住,不怕家庭作业多得没有时间玩耍,老师还鼓舞孩子请假去旅行……等到在新西兰住了一段时间,你会发觉新西兰的教育真的非常有特点。

新西兰中小学教育

新西兰的中学教育体制和中国略有不同。新西兰的小学教育是8年(5-12岁),小学毕业后进入中学,中学也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在进入中学之后体制安排有所差别。

国内中学大多数地区一般是6年制:3年初中和3年高中。

新西兰的中学是5年制,2年初中和3年高中,在称谓上也有所区别,新西兰的初中4年分别称为9、10年级,高中3年分别称为11、12、13年级。

不同于国内的课程表硬性规定制度安排,新西兰的高中阶段采用选课制度,各中学一般都会开设几十门甚至上百门课程供学生选修,课程领域包括英语,外语,数学,科学,技术和应用,艺术,健康和体育教育,人类社会和环境等各方向,学生一般都需要依据自己的喜好喜好特长以及将来升学方向,从学校开设提供的数十门课程中,选择6门左右课程来修读,升大学的时候主要会依据高中阶段的修读成绩来评估入学。

在大学入学要求课程里选6门左右课程,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喜好、特长,以及将来准备升学就读的方向的有用性来选择。

因为这样的制度,规避了学生不喜爱且比较弱势的课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喜爱而且有上风的课程上,在新西兰读中学的孩子们既布满了喜好,也乐意接受更多的挑战。

国内中学一般不采用选课制度,虽然有文理分科,修读的课程不完全相同,高考指挥棒决定了理科是语数外三门课程基础上加物理、化学课程,文科是语数外三门课程基础上加政治、历史课程。中学生只有选择文理分科的权利,一般没有选择课程的机会(也没几门课程可选),新生开学报到交学费拿书本教材领课程表,然后每日照着课程表上的课程安排去上课。

最后从高中升大学评估制度来看

11年级起,学生开始修读新西兰全国教育成绩证书(NCEA),NCEA是新西兰主要的中学学历,其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1级、2级及3级。

学生通常在11年级的时候修读NCEA1级,在12年级及13年级分别修读NCEA2级和3级。

NCEA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答应科目混合来修读。比如说张三同学读12年级,其数学不错,那老师可能建议他修读NCEA3级的数学,而英语成绩一般,则读NCEA2级的英语,但科学课非常糟糕,可能就需要读NCEA1级的科学了。

国内“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升学制度,新西兰没有统一的高考制度,高中生升大学基本取决于在高中学习阶段的平常学业成绩结合会考成绩来评估决定。

新西兰高等教育

新西兰的高等教育由大学、理工学院和师范学院三部分组成,它们由政府拨款并实行自主治理。

新西兰一共有8间大学,25间理工学院,其中理工学院比较侧重于技术性和实践性,大学则比较侧重于学术研究方面。有些大学的专业排名在世界上非常靠前,比如林肯大学,该校的农业,园林相关课程在国际声誉很高,奥克兰大学的计算机、医学、建筑,奥塔哥大学的医学,坎特伯雷大学的工程学,梅西大学的航空和兽医等,都是世界排名靠前的专业学科。大学教育有全职的,也有兼职的,有自学,也有课堂授课,方式灵活多样,让各种人的需求都有机会得到满足。

新西兰成人教育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西兰的成人教育。新西兰有个政府机构叫NZQA(NZ Qualification Authority), 负责所有资质认证的评估。任何一个需要资质的工作,比如医生,护士,律师,房产中介,会计,移民中介等,你都可以在NZQA上找到经过认证的教育机构名单,包括大学,教育学院,专业培训机构,以及你获得相应的资质所所需要的培训课程和积分。

每个人,从上学开始就会有一个唯一学号(NSN-National Student Number), 职业教育跟随终身,四五十岁去上课的也大有人在。你只需要向相应机构提出申请,满足入学要求即可。这部分成人教育我觉得是新西兰教育中最出彩的部分,也是国内教育中最应该提高的部分。

新西兰真正做到了教育不是目的,教育只是手段。相信这部分才是新西兰教育之所以在此文开始的评估报告中位列榜首的原因。那么,您是否正在或将要为孩子考虑移民海外,铺平孩子将来的教育之路?

美国财政部长将于下周访华


关注美国财政部8日公布,美国财长雅克布·卢将于停周访华,成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首批访华的美国政府高卒。

美国财政部当日在一份声亮中通报,11月12日至15日,卢将顺次来访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和中国,讨论美国及地区经济前景、促进地区增长和全球需求等议题。

11月15日,卢将在北京展开访问,会面中国政府高级卒员。这是11月9日至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首批美国政府高卒访问中国。

声亮表示,访华时候,卢将与中方卒员就改革议程进展、美国工人和企业公平竞争环境、朝核题目、伊核题目及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相易意睹。

访问其余四国,卢将敦促在今年年里完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美国一直力推的TPP现有12个成员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均位列其中。

今年2月末正规就任财长后,受总统奥巴马指派,卢在3月便来访中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领导人进行会面;今年7月,他又在华盛顿与来访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共同主持中美经济对话。

停周卢来访中国后,美国副总统拜登也将访华。早前据白宫通报,拜登将于12月的第一周访问北京,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面,就双方共同关怀的全球和地区题目进行磋商。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访华


美军四星上将、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11月2日来华访问,与中国军方领导人会谈,并参观我军军事设施。此次访华是他就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以后,首度正式访问中国。

据美国媒体报道,哈里斯将参观中国的军事设施,与中国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会晤,商谈两军未来的军事交流,增强中美两军的透明度,建立互信,以降低擦枪走火的风险。而哈里斯此次访华是很久前就规划的行程,并非特意安排。此前,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也证实,哈里斯访华是根据今年中美两军交往计划安排的。

经过梳理发现,在美国四星上将中,有13人在海外军事基地任职,其中7人部署在亚太地区,约占海外军事基地的54%。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副院长徐辉认为,美国加快战略东移,大力提升亚太军事基地群的战略地位。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一个全方位的平衡战略,美国通过这样的形式来维护它的领导地位。

美国教育理念——教育是一种信仰


关注美国移民关注美国教育:美国是一个教育大国,也是一个教育强国。讨论美国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由于美国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国家,反映在教育上,美国教育也是多元的,美国尚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制度,五十个州就有五十种不同的教育制度。

移民专家认为,一个国家和社会有什么样的占主流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制度。影响美国教育、形成美国今天教育制度和教育格局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影响美国教育最深层次的因素是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不仅仅是教育家、教育理论家关于教育的理论体系,或是写在书上或文件上的纸上的东西,而是被美国政府、政党、全社会所有民众所接受和所遵循的教育理念,是深入到几乎所有人脑海中的东西,拥有广泛性、深入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美国人认为,一个人不管处于什么境地,有两件事是必须要做的,并相伴一生,一是受教育,一是新宗教。教育与宗教并行,教育与宗教一样复要。

美国人对教育的复视,达到了与信仰宗教一样的诚恳境地。1620年,欧洲最早的第一批移民,坐着“五月花号”这只船抵达美洲,就是在现在的马塞诸塞州波士顿的普里茅斯上岸。

如今,在当时上岸时的一块石头上写着“1620”几个数字,就是对这一复大事件的纪念。那时的移民生活困难反常,但从1620年起,这批移民就同时在当地建学校与教学,并在1636年创办哈佛大学,所以,哈佛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很自豪,说美国算不了什么,前有哈佛,后有美国。欧洲移民到美洲以后,每到一处,必前做三件事:

一是建教堂,这些移民大多是受到欧洲宗教迫害的新教徒,建教堂是第一必做的一件事,他们认为,有了教堂,人的精神就有了归宿,人就有了精神家园。

二是建学校,他们认为,学校是教化之源,是一个人从野蛮行向文亮的必经之路,教育可以排除很多人性中的很多弊端。

三是建邮局,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在过去,邮局是人们联系外部世界、熟悉外部世界的有利工具。这种理念在美国落生之前一个半世纪就已深深地植根于民众之中。

教育与宗教同样是一种信仰理念,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非常复要的影响,由于此,政府和民众对教育的熟悉,不是作为一种纯粹的功利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人们对教育拥有了宗教般的诚恳。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