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留学去了塞浦路斯

2020-12-17
移民知识有哪些 澳洲移民小知识 移民小知识

移民知识有哪些。

移民塞浦路斯让更多国人认识塞浦路斯。然而我是选择留学这里的,塞浦路斯这个国家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塞浦路斯就是塞浦路斯,这当然不能和英国,美国,澳洲,加拿大等等国家相提并论的。

但是据反映,相对于马来西亚,德国,新加坡,俄罗斯,新西兰,日本等国家的留学生活还是很不错的了,上面讲到的好的国家,在中国直接去的话是很难的,启动资金大,还要语言的要求,签证的成功率低。而到了这些国家后消费也很高,虽然能够合法的打工,但是工作卡上规定允许的打工的时间根本不能够解决问题,大部分的收入还是来自于非法的工作。况且,这些好的国家的中国人已经是人满为患了,到处都是中国城和唐人街。而大家应该知道,中国人传统的陋习就是——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两个就是虫了,而且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很差。

塞浦路斯是一个中国人开始注意时间不长的国家,从1997年才开始有香港学生前往留学,人们到那里才发现,原来塞浦路斯是一个风景很别致的国家,人稀少,工业几乎没有,这个国家收入靠的是旅游(风景不好能够有人去游玩吗?),转口贸易(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接受世界各地的船舶的自由注册(这和巴拿马是一样的),还有联合国的资助(联合国疯了,塞浦路斯已经很有钱了,每年还给他巨款)。所以我们不能够把塞浦路斯等同于上海,纽约,伦敦等这样的快节奏,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塞浦路斯这个国家的独特性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相比的。

近年来塞浦路斯的中国人已经很多了,好象有好几千了(和纽约一个城市就有几十万中国人比还很少哦)如果不好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万里迢迢的跑到这个以前谁也不知道的国家去。刚开始的时候塞浦路斯对中国人是非常的友好的,友好得你不可思议,这和塞浦路斯人淳朴的民风和与世无争的环境无不关系。但是现在渐渐不行了,检讨一下自己才知道,是一些素质底下的中国人坏了事,一栋好好的别墅租给中国人住,往往要住上一个团的人,把别墅里的东西尽情的破坏,好象不这样不够本;无犯罪的国家也被中国人破了先例。现在好了,房租提了,还要押金,甚至有的再高价格也不租给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孩),可悲吧!

到塞浦路斯留学的中国人一般有3种:一种是呆3个月不到就回来的,一种是毕业回来的,还有一种是永远留下和转签其他国家的。第1种人不在少数,分析原因是这些人往往是意志比较薄弱的人,高中毕业后直接被家长送去塞浦路斯留学的,他们在家是娇生惯养,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刚到塞浦路斯一下没有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饮食习惯,新的思维方式,和一个完全陌生的社会不能够沟通,加上原来对塞浦路斯的认识和他们感性的认识不同(他们可能原来以为塞浦路斯和澳洲一样),所以在还没有稳定下来适应塞浦路斯的时候就已经打了退堂鼓。他们回家的唯一理由就是渲染塞浦路斯如何的差,是人间地狱,是上了贼船,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和父母朋友交差,才能够挽回面子,父母才能够原谅他们。孰不知,他们的秉性不改的话,去到那里都是一样的啊!

我有一个朋友的弟弟,花了几十万去了荷兰留学,可以说是理想的地方了吧,但是他也是前面提到的这种人,2个月就回来了,说那不是人呆的地方!呜呼!这第1种人的言论的杀伤力也是最大的,我们发现论坛上就有很多人在大放厥词。第2种人在毕业以后回来,这些人的情况往往是在中国已经有家有小,原来已经有单位,出国的唯一目的是真正学些西方的先进理念,让自己上个更加高的层次,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展拳脚,现在全世界的中国留学生不是在掀起回国热吗?这第2种人往往比较低调,年龄比较大,也不愿意在论坛上这些他们不感兴趣的地方敞开心扉,浪费时间,所以人们往往听不到他们的声音;第3种人是适应能力最强的人,很能够融入到一个新的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他们在塞浦路斯留学期间已经适应了当地的一切,建立了一定的关系网,结交了不少当地各个层面的朋友,这样当他们毕业的时候自然而然的留下了,或者他们已经完全适应了西方的生活,极不愿意回到中国过原来比较窝囊的日子,所以即使在塞浦路斯不能够留下也转到其他的第3国家。

这些人的特点是独来独往,不往有中国人的地方扎堆,不参加对塞浦路斯是否好坏的大辩论的论战,他们是不可能参与的。所以我们也不能够听到他们的声音。这样看来,我们在论坛上最强烈是声音只有一种了。这些人仿佛在充当救世主的时候,实际上也是给自己寻找撤退的理由,是他们自私和懦弱的表现。谬论在两个人里重复了两次,也会变成了真理!所以,在中国国内还没有去的朋友啊,当你揭开现象的本质,看到这其中的奥妙的时候,很多东西自然不言而喻了。WWW.YM16.cOm

让我们来谈谈塞浦路斯的打工问题,我们都知道塞浦路斯的法律是不允许持有学生签证的外国人打工的。但是所有的中国留学生都要在塞浦路斯打工(在全世界的中国留学生都如此),那么到底塞浦路斯能够为我们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工作机会呢?我们知道塞浦路斯的人口很少,只有70万,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啊,连我们中国的一个小县城都不只这个数,并且塞浦路斯还是个老龄化严重的社会,每年塞浦路斯都要进口很多劳动力来从事当地人不愿意从事的劳动,试问这样的情况现在在哪个国家能够找到?

对于这个劳动力稀缺的国家,实际上是有很多工作适合学生去做的。也许是中国人受到传统或者是电视剧的影响太深了吧,有这样的一个误区,好象留学生就是要到餐厅去端盘子,洗碗,除此外就没有了。所以所有的塞浦路斯中国留学生都是从去餐厅找洗碗和端盘子开始。大家算一下,几千中国留学生都去洗碗,能够有那么多来洗吗?所以大家就开始抱怨工作难了。其实,精明的人是很容易在塞浦路斯找到工作的,只是看你是否能够接受这些劳动强度,是否能够放下在中国的娇贵身躯了(在我上面提到的第1种人是肯定不能的)。

小编推荐

(二)移民到塞浦路斯,我能过怎样的生活?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移民到了异国他乡,怎么适应、小孩读书该怎么办、欧洲的生活成本是不是很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说说移民到塞浦路斯,关于生活中的那些事儿。

教育福利类

学校:国际学校学费低

塞浦路斯的私立学校从小学到大学一年大致4000-8000欧元不等,低于国内目前国际学校的收费水平。

而且私立的国际学校大部分是英式教育,英语授课,教育质度高,价格比中国的国际学校廉价很多。

塞浦路斯知名的国际学校The English School学费约7500欧/年。

上海地区知名国际学校学费

本地的私立国际学校无论是课程水平、还是名校录用情形也都很好,如The English School、The Heritage Private School等。

这些学校基本都拿供剑桥大学和爱德思的IGCSE课程、以及A-level课程。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去往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美国布朗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等名校。

塞浦路斯私立(国际)学校

另外,投资者获得塞浦路斯身份,适龄子女若就读塞浦路斯的公立教育,则享受免费教育,公立学校也设有英语课程。

医疗:体系完善、药品有保证

塞浦路斯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诊所以及其卫生中心、分院遍布全国各地,形成巨大的医疗网络,可以满足各地居民的要求。公立医院、部分诊所、以及私立医院也都设有急诊部以处理急诊病例。

并且在这里不用担忧会有假冒伪劣药品,更不用担忧买不到药品。

政策类

欧盟护照:定居欧洲32个国家

塞浦路斯作为欧盟里,开放投资入籍计划屈指可数的国家之一,护照价值很高。可以在28个欧盟国家以及欧洲经济区的4个成员国(瑞士、冰岛、列支敦士登和挪威),合法居住生活,享受与本地公民同等待遇的工作条件。

也就是说,对于欧洲未开放投资移民政策的非传统移民国家,如瑞士、比利时、挪威、丹麦等国,拥有一本塞浦路斯护照就是定居这里的便利方式。

政策涨价倒计时

在本地时间2019年2月26日,塞浦路斯政府已正规公布了塞浦路斯投资入籍计划的新法案。新政实施后,申请人需强制向塞浦路斯政府捐款15万欧元。将于5月15日开始实施。塞浦路斯护照名目已正规进入涨价倒计时2个月!

因此,有想移民塞浦路斯的申请人在5月15日前全快拿交申请,就可以落低投资成本,拿前两年资金解绑。距离窗口期还有不到3个月,考虑到文件准备需要花费的时间,建议投资人掌握良机。

在2019年5月15日之前递交申请,就可以立省15万欧元,并趁早预定塞浦路斯每年有限的700个名额!

移民到塞浦路斯还是要抓紧时间,且移且爱惜。赶在欧洲国家移民政策红利的窗口期还未关闭之前拿到“通行证”顺利进驻欧洲!

(一)移民到塞浦路斯,我能过怎样的生活?


塞浦路斯因其舒畅的环境,丰厚的福利待遇,吸引很多人移民。移民到塞浦路斯,当地生活的小细节也成了投资人关注的问题。

生活类

交通:车价低、中国驾照也能用

飞往塞浦路斯的机票,从北京、上海或香港动身,机票约为4000-7000元人民币左右。

塞浦路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汽车和出租车,也有公共汽车,没有火车。居住在塞浦路斯,一样都自己开车出行,因为那边的汽车比国内的廉价很多。

塞浦路斯买车价格较低,特殊是二手车;一辆8成新的悍马H2,售价合人民币约三十多万。一辆9成新的宝马X6,售价折合人民币约二十八万左右。

中国驾照可以在塞浦路斯使用6个月。前拿是中国驾照需要翻译成英文。

生活:盛产葡萄酒、治安优良

塞浦路斯当地,平常一家三口生活开销平均约在1000-1500欧元之间,总体消费水平和中国大都邑相差无几。

另外,塞浦路斯盛产葡萄酒,有1欧2欧的优质葡萄酒,也有知名的名贵葡萄酒——兰博瑞(Lambouri)庄园的卡曼达蕾雅酒(Commandaria)。

卡曼达蕾雅酒是现今非常古老的,仍在生产的出名字的葡萄酒。也是全球少见的获得7枚国际大奖的葡萄酒。由于目前存世数度不超过4000瓶,“一杯难求”,卡曼达蕾雅遗产酒更是收藏者的宠儿,在欧洲能拥有一瓶也被视为身份的象征。

在塞浦路斯,除了超市外,各都邑周三和周六基本都有农贸市场开放,主要销售蔬菜和水果,价格廉价、食材新奇,还能体验融入当地生活的趣味。

最后,当地治安也很好,是世界上犯罪率非常低的国家之一。移民到塞浦路斯,在生活方面还是很安全的。

美国移民,纳税钱花哪去了?


移民美国,生活于美国,纳税人,体会颇深。在美国,纳税是很多事情的开始!所以,现如今想移民美国的人,关注的热点便是纳税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消息。在2015年当中,美国最赚钱的十家公司分别是苹果(109.85, -2.25,-2.01%)、伯克希尔、JP摩根大通(61.87, -0.72, -1.15%)、富国银行(48.25, -0.54, -1.11%)、吉利德科学(98.29, 0.10, 0.10%)、威瑞森(51.35, -0.01, -0.02%)通信、花旗、美国银行(14, -0.14, -0.99%)、Alphabet(曾经的谷歌(759, 5.80, 0.77%))和埃克森美孚(84.97, -0.46, -0.54%)。

《福布斯》网站刊文介绍说,这些公司当年度总计实现营收6650亿美元,创造利润1750亿美元。与此同时,他们纳税超过600亿美元。

这一结果与一年前相比差别不小,当时沃尔玛(69.06, 0.26, 0.38%)还在前十之列。2014年,前十赚钱公司总计纳税800亿美元,而2013年更超过1000亿美元。

这一年纳税最多是苹果,他们利润680亿美元,纳税近130亿美元,超过2014年的100亿美元。伯克希尔纳税45亿美元,埃克森美孚73亿美元——因为油价暴跌的缘故,大大低于2014年的180亿美元。

吉利德是新一年加入榜单的,利润180亿美元,纳税35亿美元。他们的上榜主要该归功于丙型肝炎药物的强势销售表现。

当然,并不是所有税款都缴纳给了美国,这些跨国公司有大量的税务律师,帮助他们寻找各种通过将利润在各个国际子公司之间进行分配减轻税务负担的方法。由于美国企业税率为35%,高于许多国家,企业往往都会选择将海外利润留在海外,而不是送回美国。全美十大最赚钱公司的整体实际税率大约是25%。FactSet的数据显示,吉利德和Alphabet(谷歌)实际税率最低,低到了16.4%。

企业税率多年来也变化不小。美国1909年最高企业税率只有1%,十年后变成10%,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窜升到40%,1960年代达到54%的最高点,而1993年确定为目前的35%。

税务问题是美国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改革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总之,联邦政府每年能够收到大约3500亿美元的企业所得税,而同时个人所得税接近1万5000亿美元,还有1万亿美元社保和其他福利计划的供款。财政部预计今年的联邦收入将为3万1800亿美元,而支出接近3万8000亿美元。

那么,支出到底都去了哪里呢?预算拨款最多的十个去处如下:

健康与人类服务部(各种医保、食品及药物管理局)——1万亿美元

社会保障局——9500亿美元

国防部——5700亿美元

国债利息——3000亿美元

退伍军人事务部——1600亿美元

农业部——1500亿美元(含700亿美元食品券)

教育部——1000亿美元

人事管理办公室——950亿美元

运输部——800亿美元

劳工部(就业培训、退休金)——530亿美元

这些是美国政府支出的大头,国会山只需要49亿美元,奥巴马总统4亿美元就够了。

尽管企业税务法律制定是议会负责的事情,但各位总统和候选人也经常表达自己的看法。当前的总统候选人们怎么想?桑德斯想要提升税率,而且是大大提升。希拉里想要“堵上企业税法漏洞”。特朗普想将企业税率上限降低到15%。克鲁兹想要16%的“企业统一税率”,同时废除工资税。

乔布斯一直是统一税率的提倡者,他的观点是:

“联邦税法简直不可救药。我们应该废除它,以统一税率取而代之。我的税务动议是设定17%的统一税率,给个人和家庭以慷慨的减免额度(四口之家收入的第一个4万6000美元不予课税)。这就是要点所在——没有储蓄税也没有死亡税。联邦税率应该降低到17%,这样资本投资就会立即增长。统一税率还有许多其他的优点。”

说起税务方面的问题,还是富兰克林的话最为经典:

“朋友们,邻居们,税实在太重,如果我们要交的仅仅是政府征的税,那交起来倒比较容易。可是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税,对有些人来说更难以忍受。懒惰抽我们两倍的税,骄傲抽我们三倍的税,愚蠢抽我们四倍的税。”

国人移民加拿大都去了哪里?


在温哥华地区的列治文市,你很难在大街上再看到全部都是英文的商店招牌,大部分都是中英双语,想要吃中餐,容易得很,出门到处是湘菜馆、川菜馆、粤菜馆。就算饭店老板是个洋人,多少都会说几句中国话,让你有一种“我到底是在加拿大还是在中国”的感觉。

大量的中国大陆中产阶级和富豪阶级移民加拿大,这部分移民带来了大量的资金,纷纷买楼买地、安家置业,一下子把华人的形象从原来的华工、社会底层拉高到了令加拿大人眼红的“有钱人”。

以至于温哥华的白人们纷纷抱怨,说自从这些年中国人来了之后,他们都买不起房子了,房价都被中国人炒起来了。

加拿大在1971年的时候实行了多元化政策,将所有的种族歧视制度废除,自此大量的亚裔纷纷移民来到加拿大。80年代末90年代初,加拿大迎来了华人移民潮,这其中香港移民作为先锋主力,1991至1996年间,每年有大约2万个香港人移民到加拿大,占香港人移民外国的大半和加拿大总移民的20%。

中国人移民加拿大已有超过150年的历史,过去他们贫穷、教育水平低,受到一些国家人们的讨厌和歧视,而现在中国新移民富有、教育水平高,他们的到来给这里的各方面,都创造了发展机会。

每当遇到一个从加拿大回来的中国人,总能听到他们说:“温哥华已经被华人占领了”,那么,温哥华的华人已经多到什么程度了呢?

整个大温哥华地区总人口大概在230万,而华人的数量在41万左右,占到人口比例的18%。加拿大移民部曾经邀请一些学者给自己做一份人口预测报告,预测结果显示,到2031年,温哥华地区人口最多的将会是华人,而当地白人将沦为少数民族。

想要体会温哥华地区华人之多,到当地直接感受一下你就知道,说温哥华已经变成中国的一个省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

为什么澳洲这样不好,富豪还都跑到澳洲去了?!


在今年,澳洲再次击败美国和加拿大等老牌移民国家,

连续第三个年头,蝉联全球富豪最热门移民国家榜首。

一个报道指出,去年移民澳大利亚的富翁人数达到了

11,000名

很多人曾经说澳洲这里不好,

那也不好,

可是为什么在诸多移民国家中,

澳大利亚为何能够一枝独秀,

独受全球富豪偏爱?

1澳洲的好与不好

澳洲的好,和不好其实都是相对的。与国内不同,在澳洲每个州都拥有自己的法律,来过澳洲的人评价“澳洲的好与不好”时,一定是有偏颇的。长期住在澳洲的人不说,光是来几天旅游,有的人觉得澳洲简直太美太平和了,节凑缓慢,环境舒适;有的人就喊着澳洲“无聊透顶”,喊着澳洲物价昂贵,都是不全面的。

也许你没有看到有趣的澳洲长什么样,也许你也没有碰上超市便宜的打折和降价。

同样,国人认为“不好”的地方,比如在澳洲看病贵,人工成本贵的问题,对于在澳洲工作赚钱的人而言根本就属于正常,不算上汇率,甚至比国内还要便宜一点。

再说到房价问题,很多人都觉得国内北上广房价实在是太贵了,纷纷来澳洲买房。

其实澳洲悉尼墨尔本的房价也并不便宜!房租更是贵的惊人,而在国内的偏远小县城买房,价格还是非常便宜,这也就是说,不要用自己所短去比别人所长的道理了。

2勤劳努力是根本

其实,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归根究底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关系,而大环境,大社会虽然也有影响,但并不是根本原因。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里,都有好吃懒做的人,都有偷鸡摸狗的人,各行各业也都有成功人士。

其次,澳洲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并没有想象的简单,在大街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背着重重的书包的孩子们。澳洲学生想进好一点的大学,学生付出的努力一点都不比中国的高中生少,甚至还要更多一些,因为中国的高中生只要高考成绩高,自然能进好大学;

可是澳洲的高中生还要有各种体育活动,课外活动,义工......这些都是要占据读书时间的,才有机会进好大学,另外许多人的学费还需要自己打工支付。

3为什么富豪都来了澳洲?

首先因为澳洲仍然接受投资移民。如果澳洲不接受投资移民, 富豪就算想去也没有办法过去。富豪们希望在全球实现自己的资源分配,以防不时之需。

根据联邦政府的一份移民报告,投资签证申请在2016-17财政年度从9,051份激增到15,781份,增幅高达74.4%。 这款签证名叫商业创新和投资签证(Business Innovation and Investment visa),要求申请人在澳大利亚投资至少80万澳币。

另外一项可以走快车道的重大投资者签证则要求申请人在澳大利亚投资500万元,截至2018年3月已接受1974名申请人。该签证的大部分签证申请人来自中国,占签证申请人数的86.5%,而88.1%的申请来自亚洲国家。

另外,富豪们主要看中的是澳洲充满阳光的生活方式和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以及澳洲的商业优势。2017年,约有10,000名高净值人群(指个人财富在100万美元或以上的个人)移居澳大利亚 ,这些人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和英国。墨尔本和悉尼成为全球十大拥有净流入百万富翁最多的城市之一。由于澳洲的地理位置,也是连接几个新兴市场国家 * 的桥梁,给富豪们的全球化生意提供了极大便利。

看到这里你应该知道,澳洲的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去哪个国家都需要努力和付出。还是那句话:“要准备投资移民就要趁早。”

中国留学生亲述:“爸妈,这就是我不想回国的原因!”


今天跟我妈视频,我妈又劝我回国,这已经是我妈第56次劝我回国。还是那一套老说辞:“女孩子家家,回来多好,在事业单位找个工作,不比你一个人在外边舒服多了。你一个人在国外,太累了。”

每次在我抱怨国外的东西不好吃的时候,考试压力大到满嘴起泡的时候,毕业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的时候,打工被别人欺负的时候,无数次特别想家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我妈这句话。

是啊,妈,你说的我都知道。

可我怎么就这么傻,放着“舒服”的日子不过,非要在离家8,000公里的大洋彼岸吃苦?我也知道,澳洲还有无数个像我这样的“傻子”,为了一纸PR在奋斗着。

其实每当我问身边的朋友为什么想移民的时候,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会随口说一句:就觉得澳洲挺好的,想留下。

“在这儿我挺自由的。”

还记得2017年春节那会儿大火的《春节自救指南》吗?为什么那么火,无非就是唱出了大家的心声。

从小,我们就是在“模版”里长大的,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身边的人早就安排好了。重点初中、重点高中、985/211、考研、出国、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这所有的“步骤”都是有人物、时间和地点安排的,哪怕差了一步,都不行,都会被评论,都会被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那亲爱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们,你们有没有问过我们:我们想如何度过这一生呢?

我们是不是就那么在意谁几岁结婚,谁几岁买房,谁几岁就有了龙凤胎呢?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由我们自己来决定的吗?

说实话,真正思考“到底该如何生活”,是在我来澳洲以后才开始的。在这里,我开始学着照顾自己,我也开始接触到更多的人,遇到更多的事,这之后,我才明白人生不止有一种活法,“和别人不同”也并不是不好的。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也乐得自在。

在这里,没有人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你也需要完全对自己负责。做你想做的,做你爱做的,随心而活。你可以选择去尝试不同的事,接触不同的人,过的五彩缤纷;也可以只过着学校、家、超市三点一线简单的生活;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移民澳洲以后,我见过小提琴大师在街头卖艺,也见过35岁的单身博士也当美妆博主,没有人去评判你的生活,你是自由的。并不是大家都很冷漠,只是大家都很尊重彼此的选择罢了。

移民澳洲来到悉尼之后,由于澳洲和中国对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的不同的价值观,也让我曾经迷茫了一阵,一边是国内“别人家孩子的生活”,一边是国外“自由的声音”,最终,还是倾向于了后者。就像周星驰那句台词: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想留下来的原因之一吧。

“这里的人没那么复杂”

不知道多少人被家人劝说要考公务员。都说是喝茶看报的金饭碗,真的就那么好?

我有个朋友,考了两年考上了公务员,有一次我们聊天,我抱怨考试压力大,她抱怨办公室人际关系复杂。

“在办公室里,偷奸耍滑、混吃等死的最吃香。”

“你太勤快了,别人看你不顺眼,就要联合小团体打你小报告。你和大家一起偷懒,她们就把你当作自己人。”

“领导来了,干干活儿,剩下的时间全是家长里短。”

“还有啊,就是什么都比,从房子车子比到老公孩子。”

她说,“我真的好累,想辞职。”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另外一个朋友,在澳洲人公司上班,我问他,老板凶不凶,同事好不好。

他是这么说的:“澳洲人上司没怎么有架子,工作之余会经常跟你开开玩笑,夸你今天穿的衣服或鞋子好看。”

“同事之间也比较融洽,有什么忙只要你开口,他有时间一定会帮助你。”

“假期也从来不克扣你的,我们很少加班,除非到了特别忙的旺季,而且加班费还是双倍或三倍工资。”

听完之后,我也沉默了许久。

澳洲人确实是挺“傻”也挺懒的,懒到懒得去玩儿心眼儿。如果你干得好,大家为你鼓掌,如果你有困难,只要你开口,大家会尽可能的帮助你。并不是说没有职场的小计谋什么的,只是跟国内比起来,实在是太小儿科了,大家都顾着做好自己的工作,哪有空去打心里那点儿“小算盘”呢,于是,在这边工作也轻松不少。

另一个现象,在国内也极为普遍,那就是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试问,有多少女性为了保住工作而不敢生孩子,又有多少用人单位默默的拒绝刚生孩子的女性呢?母亲,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竟然会在潜移默化里被轻视,这些文化糟粕什么时候才能被剔除?女性什么时候才能有着平等的地位,不得而知。

2016年中国市场生产力报告

说到底,成为一位母亲,到底有什么错呢?

对比起来,澳洲新生儿母亲18周的带薪产假政策真的不知道要好多少,澳洲政府就是怕这种性别歧视,专门出的这种“保职留薪”的政策,保障母亲们的权益。甚至澳洲的父亲都可以得到两周的福利补助,用以帮助照顾孩子。母亲这个伟大的“职业”在澳洲是会得到所有人的尊重的。所以,在澳洲,一个家庭有2-3个孩子特别正常。

最后说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

我曾经找了一份老板个人助理的工作,确定去工作之前,我的家人不停的在问,老板是什么样的人,会不会跟出去喝酒应酬,有没有危险之类的。我特别明白家人的担心,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担心,毕竟在国内,老板应酬助理陪着是特别正常的事情,甚至,为了活跃气氛,助理还要主动敬酒和给老板挡酒,氛围之乱,环境之差,早有耳闻,新闻报道也数不胜数。

在我问了很多在这边工作的人才知道,在澳洲大家谈生意,一般不吃饭,特别是晚饭。一起吃晚饭是一件特别私人的事情。普通的商业伙伴所谓的“应酬”无非就是在咖啡店喝喝咖啡或者茶,大家聊聊天,把生意谈成了就行了。而不是像国内,非要搞出一套所谓的“吃请”文化和“酒”文化,生意不一定谈成,酒后误事倒是时常发生。

中华文化里常有“以酒会友”这一说,但这其中糟粕的部分想要根除,可万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尽量远离,甚至避开国内这些职业,可是这其中,女性的工作选择又少了一部分所带来的损失,又有谁来补偿呢。

所以,很明显的是,人一辈子要工作40-50年,如果可以,你选哪里?

“我也想给我孩子最好的”

每次当我妈劝我回国的时候,我心里总有个声音:“妈,我也想像你给我最好的那样,给我以后的孩子最好的。”

我父母辛苦了大半辈子,攒钱让我出国,就是想让我感受一下国外的学习氛围。是国内的大学不好吗,其实不然,只是,很多方面,只有在国外上过学才能体会到罢了。

来这儿上大学才知道很多作业“抄”不得,且不说在这儿被发现抄袭有多么的严重,甚至有可能被开除学籍,就说作业中发散性思维的题目难倒了多少中国留学生。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听老师和家长的,从“模版”里长大的我们,哪里还有什么发散性思维呢。

那被国外大学的老师和同学有意无意的“嫌弃”不会提问,不会发言,课堂上不活跃,也是我们的错吗?

其实来之前,以为澳洲的孩子学习生活是比较轻松的,毕竟下午三点就放学了,偶尔看到学生放学活蹦乱跳的,也以为澳洲教育比较放松。

但跟很多已经在澳洲待了许多年的长辈聊过之后,我才深刻体会到:澳洲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都抓得很紧,澳洲孩子的压力绝对不比中国孩子小。

但最大的区别是:澳洲的教育关注的是,给孩子的人生做好足够储备,而中国的教育只关注一个高考,却忽略了孩子整个人生。

澳洲的小学是最轻松的,孩子开心的玩儿,不带压力的学习,潜移默化的学会阅读和沟通;中学六年,学校会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不同的课程,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从食品加工到服装设计,只要你想学,学校尽量满足你。找到兴趣所在才是重要的,毕竟越早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才能越早的去开始自己的人生啊。

在澳洲,没有一次考试定人生的说法,你想去考大学就去考,考试成绩结合平时成绩决定你的学校。如果,你不想去上大学,想学习一些技能,那高中毕业之后就可以选择你所喜欢的去学习,没有人会因为你的职业而去轻视你。毕竟在澳洲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

如果你是蓝领(水管工,电工,建筑工等),你的工资会很高,但你也得承受住相应的苦力。如果你是律师、医生等职业,你的工资也会很高,但你得经受住无数次的考试和熬夜工作。没有一个职业是轻松的,所以大家都是平等的。

而我们,中国的学生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听着“高考决定命运”和“不好好学习就去扫马路”这种话成长起来的。可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啊。而经历过高考的我们,深知高考的压力,那不是一个人的压力,而是一家人的压力,有的孩子甚至背负上改变整个家庭命运的责任。

在中国上学的孩子,我们辛苦了。

我辛苦够了,不想让我的孩子再继续像我这么辛苦了。

正是因为不想让我的孩子在不该承受那么大压力的年纪下承受那么多,也不想他只会学习而缺少了自理能力和生活中该有的乐趣,才让我这么想移民澳洲。毕竟,让他享受澳洲的教育和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乃至一生是我能送给他最好的礼物。

“没有真正的'天堂'”

当然,澳洲也不是天堂,也有它自己存在的的问题。

和国内一样,华人毕业生也存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华人老板肆意克扣留学生工资,在华人公司打工实习期没有工资,很多留学生打黑工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其实就一句话,好好学英语,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再者,澳洲人的懒和工作效率慢是出了名的,由于医疗体制和国内不同,医生常常忙不过来,所以看病也分轻重缓急,就比如你要是肚子疼,只要不妨碍到生命,通常都要等很久才会得到诊治。所以,澳洲没有真正的“急诊”。

同时,移民澳洲你会看到20-35岁的年轻人对生活太随意,由于没有经历过什么坎坷,缺少吃苦奋斗的精神也是存在的。毕竟大环境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很高的要求,懂得享受生活就行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他们也并不会攒钱,很少为以后打算,这就是国家强制养老金只能65岁之后才能使用的原因了。通常情况下他们挣了钱就会全部花完,买点奢侈品,吃点好吃的,喝点好酒,度个假也就花完了。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享受生活才是人生第一要义。

而我们这一代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过一家人的独宠,也经历过没有兄弟姐妹的孤独,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这几年成长起来,见识了太多的经济起伏和政策改革,也见证了许多新科技的诞生。既懂得花钱享受人生,也懂得节约以规划人生。

我们这一代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在哪儿生活都有利有弊,重要的是你怎么去权衡,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不管在哪里,都要明确自己生活的目标和方向,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轻易的跟随别人,也不轻易的放纵自己,自由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希望所有努力的人都有所得。

我十分放心我的孩子加入“帮派”


据报道:大部分帮派的名声很差。但是,在一个由街区孩子们共同成立的“箭头帮”中,孩子们可以培养良好的友情、团队合作精神、多样性、接受度、领导能力、品格建设、情商发展、热心助人的精神和归属感。这也让孩子们的家长大为宽心。

如果我说“帮派”这个词,你会立刻想到什么?

和大多数人一样,你的想法很可能是枪支、暴力、制造麻烦、违法或摩托车。

当时当我们的女儿自豪地告诉我们,她和自己的弟弟都加入了这个“箭头帮”的时候,我和我的夫人欣喜若狂。

我的女儿Lily已经9岁了,Ralphie已经2岁了。他们是一个自称为“箭头帮” (Arrowhead Gang)的9人帮派的成员,他们的年龄都在2到10岁之间。

大部分帮派的名声很差。但是,在这个帮派中,孩子们可以培养良好的友情、团队合作精神、多样性、接受度、领导能力、品格建设、情商发展、热心助人的精神和归属感。

我们见证了,我们的孩子从帮派成员那里受益良多。

帮派如何帮助孩子?

在我们所住的街区有13个孩子,但是一个外人会认为,这里只有9个孩子——也就是那9个箭头帮中的孩子。没有加入帮派的孩子,很少被人看到,也很少有人谈起他们。

与我们平行的街道上,至少有六个孩子。就在那条街附近,至少还有另外10-12个孩子。他们彼此间住的十分靠近,有些人去同一所学校并一起坐公共汽车去上课,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建立起友谊也没有一起玩耍。

这就是为什么,帮派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体验团队互动和社交互动的重要方式。而且,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的孩子,建立一个社区帮派。

现如今,孩子们在他们的社区户外玩耍,已经成为过去;大多数孩子都会花费大部分时间呆在室内,或做计划好的游戏活动。

许多住在同一街区的人,不知道是否有其他孩子住在自己的街道上,甚至不认识隔壁邻居的孩子。

但是,拥有一群便于联系的游戏伙伴,是孩子们的终极愿望。同时,这也是孩子们在培养兴趣和了解自己的过程中,学习、测试和磨练许多重要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最佳方式。

我们可以采取了六个步骤来帮助孩子组成一个帮派:

1.我们要改变思路。

2.我们要开始仔细观察并做出明智的决定。

3.我们要抵制干预孩子的冲动。

4.我们要和父母,以及其他邻居交流。

5.我们要把孩子带去认识他们的邻居。

6.我们帮助那些孩子们的帮派组织举办街头派对,方便他们结交新的朋友。

邻居决定了我们是怎样的人

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儿童会去本能地建立社会联系。

在这个对电子科技上瘾的时代里,这些孩子失去了在街头闲逛的自由,而谁又能知道他们到底错过了多少呢?

这也许听起来很怀旧,但当我还是个小伙子时,我的童年就环绕着一系列的帮派。

我们的帮派里都是当地朋友们。我们一起漫游在绿地、公园、街道、在一个又一个的朋友家里。

在这些群体中,我们找到了归属感。

我们对彼此都有家人的感觉,并且,有时候真的会成为这些家庭的额外成员。 我们对彼此所经历的困难感同身受。我们了解了彼此的差异性、多样性,也学会了接受彼此。

在这些团体中,我们被彼此间的友谊滋养着并在彼此的陪伴下充满了安全感。

当然,我们做过一些危险的事情:彼此相爱,互相排挤。我们经历了成功和失败、喜悦和悲伤。但是,我们学会了驾驭风险,我们也从不抛弃彼此。

我们经历过斗争和辩论。我们也会大发脾气,互相伤害并且气愤地离开。

我们也学会了承认和弥补过错,学会了谦卑和宽恕的价值。

我们了解我们的社区,我们也了解我们的邻居。

我们知道附近危险和安全的地方。我们对自己的社区怀有责任感。如果我们发现一些不好的事情,我们会觉得有必要找出原因,并且尽力解决。

邻居决定了我们是怎样的人。

成年人所遗忘的是什么?

在大多数下午和周末,箭头帮的孩子们都会在外面玩耍。他们可以自由地在街上漫步。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彼此的小房子、游泳池、棚屋里和树上玩耍。他们玩各种各样的自创游戏,比如家庭、青少年、强盗和保安,还有沙丁鱼。

他们骑自行车或摩托车,荡秋千,玩猴子栏杆和其他游乐设备。他们不停的运动,而且一直十分活跃。

就像我的童年一样,他们也经常谈判和争论。有时,他们会打架,有时甚至伤到对方。有时他们需要分开玩耍,给彼此空间,但问题总能被解决。

一起在户外玩耍的友谊,需要花大约两年的时间来建立。并且,需要形成对户外游戏的热爱和珍视。箭头帮的成员,已经在一起玩了四年,并且相互了解。

父母也要花大概相同的时间,来建立所需的信任,以确保孩子们能够自由而且安全地在户外玩耍。

如今,我作为一个成年人,依旧十分渴望那些日子收获的友谊、考验和成果。我渴望与朋友定期联系、冒险和欢笑。

我想,这就是我们大多数成年人所遗忘的东西。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