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亚裔父母为孩子择校只看学校排名 不考虑教学质量

2020-09-07
澳洲移民父母条件 移民美国有哪些条件 新西兰父母移民经验

澳洲移民父母条件。

相信只要家里有子女的美国移民,都了解过美国各所学校。据悉,全美约有4000多所高校,然而,亚很多裔父母在为孩子选择高校时往往只选择少数几所名牌大学。择校过程中,亚裔父母不乏有偏颇的观念。

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对于成绩优秀的亚裔学生,其父母的大学择校名单上,往往只有常青藤盟校、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Stanford)、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柏克莱大学(Berkeley)。即使类似杜克大学这样水平的学校也仅仅被认为是备选项。

据一位指导老师透露,亚裔父母从来不参加不知名高校或者文理学院的信息发布会,也不会考虑这些高校的教学质量如何。但是,对于全美名牌高校信息发布会,他们绝不会缺席。

很多亚裔父母认为,只有高校中的“奢侈品牌”才能提供良好的教育。但是,有时候高校的牌子并没有亚裔父母认为的那么重要。例如,常春藤联盟,起初只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的8所高校组成的体育赛事联盟。“常春藤”模糊了8所高校的界线。其实,常春藤盟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每个学校提供的课程、授课规模、与教授交流的途径、科研机会和生活质量都不同。但对于很多父母,特别是亚裔父母来说,这些并不重要。

同时,亚裔父母非常“迷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对高校的排名。一位亚裔顾客的私人教育顾问表示,这个排名是很多父母的“圣经”,且不论这份排名是否可靠。

实现美国梦则是亚裔父母只为孩子选择名牌高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亚裔父母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评估高校。亚裔家庭的孩子被寄于厚望,进入常春藤盟校是获得高回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外,在很多亚洲国家,择校决定了个人的职业生涯,而在美国生活的亚裔父母也持有同样的观念。

但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相比文凭,今天的美国雇主更注重就业人员的个人能力。在500家大型企业的招聘高管列出25所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就业准备的高校。高管们列出的名单中,只有一所是常春藤盟校的学校——康奈尔大学,排名14。亚裔父母择校名单中的其它高校名次也不高,例如柏克莱大学名列15、麻省理工学院名列23。

多数招聘者明确表示,相比精英文理学院,他们更倾向选择在大型州立大学的毕业生。

同时,亚裔父母认为精英本科学校的毕业生更容易进入研究生院,但事实并非如此。精英本科学校并不是研究生院的培训中心。研究生招生过程中,课程教育内容、研究生考试分数、实习经历、研究成果、工作经历、推荐信及自我陈述比学校的排名更为重要。

其实,学校排名并不能代表一切,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希望办理美国移民后,在为孩子择校时结合孩子实际情况来做决定。

小编推荐

美国新、老移民对孩子择校有哪些不同看法?


中所周知,华人重视教育,孩子上学永久第一位是许多家庭的座右铭,因此美国新移民都想尽方法把孩子送到好的学区上学。熟悉南加州学区情况的家长就会发觉,许多好的学区亚裔学生都占大多数。对这样的现状,美国新老移民看法会有何不同之处呢?跟着去看看吧。

老移民喜爱亚裔多的学校

当工程师的吴先生从小在美国长大,上公立学校,他对美国的公立大学系统布满信心。而且他和陈女士看法不同,他看到亚裔多的学校感到很放心。吴先生说,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他认为只要孩子在学校里和亚裔在一起,一般不会走偏路,自己从小也都是和亚裔的同学一起玩,因为亚裔都比较本分,不会做许多出格的事情,最怕的就是小孩子在学校里交了坏的朋友,误入歧路,因此比较放心孩子到亚裔多的学校上学。

吴先生4年前搬到了喜瑞都市,喜瑞都市的亚裔占大多数,他认为这里学区好,亚裔多,孩子比较轻易交到朋友,而且很适宜一般家庭的生活。

亚裔多的学校好?

张女士的两个女儿都在喜瑞都的ABC学区上学,现在已经高中毕业,从女儿那里她了解到许多学校的事情。她说,尽管喜瑞都的学校都不错,但是还是有区别,尤其是小学,许多华人家长不期望把孩子送到西裔或者白人偏多的小学里上学,不知道是为什么,可能是觉得这些族裔的小孩比较爱玩,怕自己小孩和他们学,所以都喜爱去亚裔更多一点的学校上学。

她自己也觉得这样并不好,不是都要多元文化么?这样小孩子就只和自己族裔的小孩玩,也不是一件好事。张女士说,即便学校里都是亚裔,从她女儿那里得知,其中仍旧分许多小集团,大家所说的ABC也就是美国出生华人组成一个团体、华人新移民的孩子一个团体、韩国人一个团体、菲律宾孩子一个团体,他们之间很少一起玩,都是各玩各的。这样的情况一直都存在,亚裔社区就是这样的,比较抱团。

新移民期望看到更多美国孩子

和不少刚刚从国内移民过来的华人一样,陈女士对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布满等待,满心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收到美国式教育,和美国孩子一起玩。为了让孩子上到好的学校,她到处看房,期望在好的学区买个房子,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然而,她到了华人青睐的圣盖博谷的好学校走了一圈发觉,像亚凯迪亚、天普市这些好学区里的公立学校里大部分都是亚裔孩子,而且华裔孩子占大多数。

陈女士说,这和我想像的不一样,我们想要看到更多美国孩子,假如上这样的学校和国内上国际学校有什么区别?孩子接触的不是真正的美国文化。因此,为了去更为主流一点的学区上学,陈女士在比弗利山买了房,这样她觉得孩子接触的更多是美国人,而且学区也不错。

对于家长来说,只能尽量给他们提供好的环境和适当的引导,至于自己的进展,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到了大学里之后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情况。

不同阶段的美国新老移民对于孩子择校会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能够快速让孩子快速的融入到美国社会,学习到不同的文化知识,对孩子将来进展空间更宽广。

(二)移民英国后,父母该如何为子女择校?


当前的英国,有着优良的社会治安与健全的法律制度,在保卫私人财产与尊重人权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是世界上最早推出福利政策的国家之一,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与养老政策等多重社会保证制度让移民英国的人非常有安全感及幸福感。

同时,英国的教育更是名扬全球,有着世界上第一流的教育资源与教育品质,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几乎与美国并列,是许多人最理想的求学之地。

新的移民抵达英国后,最重要的事情应该就是小孩上学的问题,那英国新移民子女应该怎么挑选英国的学校呢?

寄宿还是走读?

假如在英国没有亲戚或者没有住处,挑选寄宿学校,既保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又解决了稳固的伙食。寄宿学校会让学生和学生还有老师一起,无时无刻的生活在英文的环境中,学校也会组织出游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更轻易和同学打好感情基础。

走读也是一种挑选,学生在放学以后可以上一些校外的课程,充实自己的生活,不过这要求校外学生有稳固的住处,可以是寄宿家庭也可以是亲戚朋友,能够好好照顾学生的生活,确保学生的安全。

但在寄宿还是走读没有好与不好之分,更重要的还是看哪种挑选更适合,前来读书的学生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18岁以下的学生来英读书都需要有一个稳固的“监护人”,相当于孩子的“代理家长”,负责学生的生活、安全等。

上风对比

寄宿学校——生活学习有规律,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学校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喜好,勉励学生间的互动。往往有优质的师资和优良的硬件条件。

走读学校——学费廉价许多。适合在校外有稳固、安全住处的学生(亲戚、朋友或寄宿家庭)。英国新移民子女可以挑选参加校外的活动和培训。

美国新、老移民对孩子择校有何不同看法?


中所周知,华人重视教育,孩子上学永久第一位是许多家庭的座右铭,因此美国新移民都想尽方法把孩子送到好的学区上学。熟悉南加州学区情况的家长就会发觉,许多好的学区亚裔学生都占大多数。对这样的现状,美国新老移民看法会有何不同之处呢?跟着去看看吧。

老移民喜爱亚裔多的学校

当工程师的吴先生从小在美国长大,上公立学校,他对美国的公立大学系统布满信心。而且他和陈女士看法不同,他看到亚裔多的学校感到很放心。吴先生说,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他认为只要孩子在学校里和亚裔在一起,一般不会走偏路,自己从小也都是和亚裔的同学一起玩,因为亚裔都比较本分,不会做许多出格的事情,最怕的就是小孩子在学校里交了坏的朋友,误入歧路,因此比较放心孩子到亚裔多的学校上学。

吴先生4年前搬到了喜瑞都市,喜瑞都市的亚裔占大多数,他认为这里学区好,亚裔多,孩子比较轻易交到朋友,而且很适宜一般家庭的生活。

新移民期望看到更多美国孩子

和不少刚刚从国内移民过来的华人一样,陈女士对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布满等待,满心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收到美国式教育,和美国孩子一起玩。为了让孩子上到好的学校,她到处看房,期望在好的学区买个房子,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然而,她到了华人青睐的圣盖博谷的好学校走了一圈发觉,像亚凯迪亚、天普市这些好学区里的公立学校里大部分都是亚裔孩子,而且华裔孩子占大多数。

陈女士说,这和我想像的不一样,我们想要看到更多美国孩子,假如上这样的学校和国内上国际学校有什么区别?孩子接触的不是真正的美国文化。因此,为了去更为主流一点的学区上学,陈女士在比弗利山买了房,这样她觉得孩子接触的更多是美国人,而且学区也不错。

亚裔多的学校好?

张女士的两个女儿都在喜瑞都的ABC学区上学,现在已经高中毕业,从女儿那里她了解到许多学校的事情。她说,尽管喜瑞都的学校都不错,但是还是有区别,尤其是小学,许多华人家长不期望把孩子送到西裔或者白人偏多的小学里上学,不知道是为什么,可能是觉得这些族裔的小孩比较爱玩,怕自己小孩和他们学,所以都喜爱去亚裔更多一点的学校上学。

她自己也觉得这样并不好,不是都要多元文化么?这样小孩子就只和自己族裔的小孩玩,也不是一件好事。张女士说,即便学校里都是亚裔,从她女儿那里得知,其中仍旧分许多小集团,大家所说的ABC也就是美国出生华人组成一个团体、华人新移民的孩子一个团体、韩国人一个团体、菲律宾孩子一个团体,他们之间很少一起玩,都是各玩各的。这样的情况一直都存在,亚裔社区就是这样的,比较抱团。

对于家长来说,只能尽量给他们提供好的环境和适当的引导,至于自己的进展,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到了大学里之后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情况。

不同阶段的美国移民对于孩子择校会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能够快速让孩子快速的融入到美国社会,学习到不同的文化知识,对孩子将来进展空间更宽广。

移民美国后,如何为子女择校?


之所以很多人挑选移民美国,是因为想让子女在美国获得更好的教育。但是移民美国之后,怎样才能帮孩子选到心仪的学校呢?要知道,美国考大学并不像我们中国的高考那样,是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评定一个学生的,也不会以成绩作为唯一的录用标准。假如仅仅是以成绩来衡量的话,那么在美国是没有方法获得与自己相匹配学校的,因为每一所美国的高校都是自主招生的,他们有着各自的招生标准。因此,想要在美国挑选一个比较心仪的学校,必须要对美国高校设置的招生标准有一个了解。

一、美国招生考量学生的标准共有19个项目

美国学校在招生的过程中,所采纳的衡量标准并不是唯一的,也并非是用成绩作为挑选学生的唯一方法。在美国高校招生的过程中,衡量学生的标准主要有19个项目,而且这些项目也分成了多种不同的层次,有一些项目是最重要的,也有一些项目是次要的;有一些是需要考虑的,有一些是不需要考虑的。不同的美国高校所使用的最重要考量标准也是不一样的,这也充分反映了不同学校的招生风格。

二、运用选课制和学分制评定学生的成绩

假如对美国学校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法进行了解就可以发觉,即便是同一个年级的不同学生,所挑选的课程难度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他们的学校采纳的就是选课的方式,学生可以挑选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再通过学分制来推断学生是否完成这些课程。

三、班级排名是唯一一个相对重要的标准

假如对美国的录用标准进行了解的话,就会发觉他们在录用学生的时候,将班级的排名作为唯一的相对指标。利用这种指标进行比较,特别是一些比较知名的学校,它们更是将班级的排名确定为最重要的录用标准。

四、学生的推举信在择校的时候也相当重要

在美国的很多学校,录用学生的时候,往往将推举信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因为在这些学校招生的过程中,一封好的推举信和申请文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推举信能够关心他们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

五、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美国的一些学校对课外活动是特别重视的,特别是学生在学校里面有没有一些亲属校友,是否在学校从事一些理想活动,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如何,以及对其申请的学校是否感喜好等等都是他们特别关注的点。

总的来说,移民美国的子女想要在美国申请一所比较好的学校,并不是只要在一个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就可以了,而是在方方面面都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另外,有针对性地了解某个学校的招生标准也有利于最终顺利被录用。

新西兰税收GST效仿澳洲?政府2020暂不考虑


新西兰零售商及协会一直都在说服政府效仿澳大利亚的做法,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GST,零售商们认为这种做法很合理并且新西兰政府每年也多出一些收入,认为征收GST是公平的。

目前新西兰的做法是海关对进口货物进行检查,对GST与关税之和不足60纽币的货物,由海关免征GST予以放行。

根据此建议,新西兰税务部长Stuart Nash给出回应,在2018年不会考虑征收进口商品的GST。但政府密切关注澳大利亚的新动向。

澳大利亚新法律修改了低价值进口商品的征税办法:从7月起只要外国商家(含新西兰)对澳大利亚消费者的年度销售额超过7.5万澳币(约合8.3万纽币),就需要缴纳10%的GST。之前澳洲法律是如果每单出口低于1000澳元,那么企业无需缴纳GST。

澳大利亚新法律的意思是说,只要你在12个月内对澳销售额超过7.5万澳币,你就需要缴纳GST;而且之后接的每单生意无论是否只有几百澳元,也都需要计提GST。”

同时税务部长说,新西兰政府税务工作小组正在研究相关立法,他承认新西兰税务局和澳大利亚税务局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但我们的GST体系比澳大利亚要简明,我们是单一税率。”

“税收立法的本质是相当复杂的。我们需要确保新西兰的税收体系健全,最重要的是体现公平。”

而零售协会对政府的这种考虑感到很欣慰,并且希望政府同意征收GST,预计如果新西兰增收进口GST税,政府每年会多出2.35亿纽币收入,未来十年多出58亿纽币。

新西兰政府只是表示在2018年暂不考虑征收GST,那么在2019年或者之后新西兰税收会不会效仿澳洲,现在就无从知晓了。。。。。。

美要亚裔儿童生活条件相对较好 父母大多有稳定工作


近日,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打破了一些有关美国移民儿童的谣言,不过也揭示了移民儿童仍然面临着的挑战。

据美国媒体报道,跟土生土长的美国孩子相比,移民儿童的父母一方拥有稳定工作的比例更高,婴儿期死亡率更低,患身体缺陷的比例更低,辍学率也较低。不过,在幼儿园入学率和健康保险覆盖率方面,移民子女的境遇更为糟糕。这一报告由儿童发展基金会公布。

在美国,每4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至少父母一方为移民,移民儿童(至少父母一方为移民的儿童)与本土儿童(父母为本土出生人口的儿童)的待遇差别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纽约城市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唐纳德·赫尔南德斯称,“移民家庭为美国注入了活力,但是我们现在却尚未对移民儿童的教育和医疗提供更多应有的支持。”

在拉丁裔、非裔、亚裔和加勒比移民的推动下,移民儿童迅速增加,2018年将超过白人儿童,成为“非多数族裔的第一代”。赫尔南德斯称,“90%的移民家庭子女都是美国公民,所以这些孩子都是我们的孩子。”

报告显示,父母为本土美国人的黑人儿童的家庭收入中值最低,仅为29977美元;其次是父母为移民的拉丁裔儿童,家庭收入中值为33396美元;收入水平最高的是父母为本土人口的亚裔儿童家庭,年中值收入为79848美元。

本土黑人儿童中,50%的孩子父母一方拥有稳定的工作,相比之下,黑人移民儿童的这一比例为64%。本土亚裔儿童父母一方拥有稳定工作的比例为71%,亚裔移民儿童的比例为81%。

19%的拉丁裔移民儿童没有医保,黑人移民儿童没有医保的比例为15%,与此同时,没有医保的本土白人和亚裔儿童的比例为7%。

拉丁裔移民儿童幼儿园入学率为37%,而本土拉丁裔儿童的幼儿园入学率为42%。其他群体儿童的幼儿园入学率在50%至55%区间内。

美国移民中介建议,如果是为了孩子移民,那在办理移民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当地的教育及生活环境,以保证孩子能健康成长。

为孩子操碎了心!什么时候转入国际学校好


今年来,在国内美国低龄留学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多。另外,在国内家长让孩子挑选外洋学校的人群也在增多。

每个孩子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不同,这个问题也没有所谓 * 佳的题目。中文与英文学习、外洋课程体系衔接、出国留学的过渡等等都是需要考度的事情。

对于一开始在公立学校就读,期望中途转入外洋学校就读的孩子来说,什么时候转入外洋学校是个令很多家长纠结的事情。停面小编就来给您介绍一停什么时候转入外洋学校好。

如果期望孩子对英语的掌握达到外文水平, * 好在10岁之前开始在英语环境停学习,如果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也可以让孩子前接受公立学校的基础教育,再转入外洋学校。

在双语的环境停学习、成长,中英文的复要性自不必说。一方面,早早将孩子送入外洋学校,孩子可能面临中文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另一方面,太晚就读外洋学校,又可能错过学习语言的 * 佳时期。

以英国A-level课程为例,完整学习GCSE、A-level需要4年时间, * 晚也需要在9年级时转入外洋学校,对留学申请也有较充分的准备时间。

外洋学校与公立学校 * 大的区别还是在于课程体系。外洋学校的课程设置、学习氛围,都需要必定时间的适应。相对于美国低龄留学,国内很多家庭可以挑选现在外洋学校上课作为过渡期。

2018年,请为您的孩子考虑这三件事情!


​2018年已经进入了中旬,曾经襁褓中的孩子正在一天天的长大。这期间,或许您曾因为孩子的不懂事感到恼火,也曾因为自己的某些行为欠缺有过歉疚,不管怎样,孩子正在以你没有想到的速度快速成长。

越来越多的家长挑选出国,由此一股美国移民潮袭来。为了孩子,或许您现在就可以考虑这三件事了。

1、在孩子面前,做个好模范。

并不是说父母必须十全十美,但是我们期望孩子能从自己的得与失中总结体会和汲取教训。因为所有你的行为,都将成为你孩子的好样板。

家教严明的家庭的孩子会更强壮地成长,但是父母们轻易忽略的是,他们往往按照自己一时的感觉来随时修改规矩,甚至说一套做一套,这做的结果就是孩子们不知所措,进而对规矩不屑一顾。

2、用准确的方式,来陪伴TA的成长

陪伴是长情的告白,也是贴心的守护。我们都想成为好父母,但是很多时候任凭我们怎么努力,孩子好像总是不太“领情”。问题出在哪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该注复什么?

3、尽你所能,提供给TA好的成长环境。

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有很多,恶劣的生存环境和错误的教育方式是严峻的两种。前者摧残孩子的健康,后者影响孩子的品性。提供给孩子好的成长环境,是每一位父母的天性。

如何给TA好的成长环境?

这一点,在中国难倒了不少父母。避无可避的雾霾天、防不胜防的食品安全,明显是所有父母不期望孩子接触到的环境。至于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场上一直是争议不断。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近年来不仅是中国富豪家庭海外置业移民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中国部分中产阶级也开始刮出了一股美国移民潮。其中,低龄留学移民趋势非常明显,有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出国留学,年龄越小,越需要家人的陪伴。送孩子出国,亲情关怀与教育环境同样复要。

移民加拿大后为孩子选择私校还是公校?答案其实很简单!


移民加拿大后,让孩子读公校还是私校,是个亘古不变的热议话题。今天就来分享我的一些个人观点。

先说结论

·加拿大的公校和私校的差距并不十分巨大,各有优势;

·不差钱的家庭读私校,家长投入不了过多时间的家庭读私校,私校能保证孩子的较高底线;

·学习顶尖的孩子读公校,特长顶尖的孩子读公校,公校能保证给孩子更大的舞台;

·我会给孩子选择:小学读私校,中学读公校!

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家庭。毕竟读书和教育这件事没有一定之规,每个家庭和孩子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究竟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普及知识,加拿大的教育体制属于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整个社会崇尚的是儿童阶段以培养兴趣为主,让孩子孩子拥有对于世界的综合认知,树立价值观,学术上并不过分强调。而在中学阶段,学术压力陡然增加,尤其在11、12年级,每门课的成绩都会计入到GPA中,作为申请大学的主要依据。

所以加拿大的中学可以说并不比中国轻松,算上大量的课外活动时间,加拿大中学生的时间其实安排的比中国学生更满。而加拿大的小学相对轻松,更注重的是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非成绩。

北美K12公校和私校最大的区别就是经费的来源,公校的经费全部来自教育局拨款,学生不收学费;而私校的全部收入来自于学生学费和各界捐款,少数的情况政府也会拨少量的拨款。

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的私校多是培养精英的所在。但加拿大与美国还有一定的差别,加拿大公校和私校之间的悬殊对比,并不像美国一样的明显。美国的顶级私校真的是培养精英中的精英,学术上的要求和标准也遥遥领先于公校,学费动辄4、5万美元一年,捐款还不算。以公认的美国顶级私校Phillips Exeter Academy为例,每年这个学校学生收到的哈佛offer有几十个,毕业生中有40%进入常春藤学校,算上非常春藤的顶级大学录取比例达到60%。

如此之高的名校录取率和学术水平,当然最基本的要素是资金的投入。PEA的每年的学校运营成本是1亿美元左右,大概有1000名学生,平均每个学生的投入是10万美元。

对比加拿大,地处温哥华西区的St. George’s School,一众耳熟能详的名人毕业于此名校,在全加拿大也是数一数二的私校。St. George’s Schoo每个学生每年的经费大概是3.4万加元,约合2.5万美元,正好是PEA的四分之一。

这里并非是要说明美国的私校比加拿大要好多少,并不能一概而论美国私校培养出的孩子更优秀,经费也只是考察学校水平的众多因素之一。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加拿大社会对于私立精英教育并不是像美国一样热衷。也就是说,加拿大的私立教育和公立教育之间的差距,并非与美国一样,如此的泾渭分明。

在公校方面,美国因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存在非常差的公校,这点也是美国主流媒体和各界的一直在批判的问题;而加拿大的社会更加平和,相应的公校水平也比较平均,尤其在小学阶段,师资、环境、生源都差不多,你很难用一个标准区分高下(菲沙排名对于加拿大的小学意义不大)。

加拿大的中学,最明显的区分是社区的生源质量,说白了就是学区房的高低,在同一个城市,房价相差不大的学区,各个学校之间也很难拉开差距。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美国更崇尚精英意识,社会阶级的划分也更加分明,教育上是最好的体现。而加拿大的价值观则更鼓励公平,提倡平等的教育机会,社会阶层也没有过于泾渭分明的划分。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观点,在加拿大培养孩子,不一定非私校不可。即使孩子的学术成绩非常优秀,目标是美国藤校,读公校也一样有可能。

那么相应的问题也来了,加拿大的公校和私校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呢?

用一句话来总结,私校的下限高,公校的上限高!

私校的下限高很好理解,因为有学生入学的筛选机制,所以能够进入私校的学生一般不会差,家庭也多是中上产阶级;而相对更加严谨的教学和纪律要求,也保证了孩子不会走偏。私校的大学录取率肯定是要高过公校的,并且能进入好大学几率更大。

公校的上限高,主要体现在公校中往往会涌现学习顶尖的孩子,在美国也是类似的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规模导致。加拿大的私校规模往往不大,12年级毕业班少则20人,多的也就5、60人,平均就是2、3个班级的水平。而公校的毕业班人数往往达到300人以上,在人群中必然会诞生不少学霸。公校因为不能选择生源,全部是就近社区的义务教育,所以学生整体情况拉的比较开,差的很差,好的极好。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加拿大的私校有些类似北欧国家,人民平均生活水平非常高,但受限于国家规模,市场竞争、科技基础、人才储备等一系列因素,诞生超级商业帝国的比例也相应较低;而公校更像是中国、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贫富差距较大,但人口基数和综合实力摆在那里,更多的机会也造就了更多的神话。

当然,仅从人数比例上来看公校私校的差别,实在是过于武断。公校和私校的选择还需要更多的权衡。

美国的顶级私校在学术上拥有巨大优势,顶级私校是进入好大学的保证。而加拿大的私校在学术上的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它的优势又体现在哪呢?我又为什么说小学是可以选择私校的呢?

首先,私校的生源质量是高于公校的。学费就是第一个门槛,加拿大的私校学费从每年几千加元到2、3万加元不等。能花这笔学费读私校的家庭,在加拿大也算是中上产了。从短期来看这笔钱不多,但上私校的家庭大多会读满12年,再加上一般家里都有几个孩子,所以长期看这笔钱不是小数。

其次,加拿大的公立小学教育普遍是比较松的,私校在学术上会抓得更紧。尤其在数学上,私校一般都要比公校快上1-2个年级,甚至更多。另外孩子在低龄阶段还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律性也差,私校相对严谨的学术和更加负责的态度,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上更有优势。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私校对于纪律的要求更加严格。礼貌、上课规范、穿衣打扮、人际交往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这对孩子从小培养好的集体观念和文明意识都有好处。另外一个角度,私校的孩子家庭背景和素质都比较类似,孩子更容易找到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并且发生不愉快的概率也会降低。

某种程度上说,私校就像一个温室,孩子在一个更加单纯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受到的关注和呵护更多。个人认为,这种环境更加适合低龄的小学生成长。

以王中王就读的学校来说,这是一所基督教私立学校。教会学校的学费在私立学校中是比较低的,每年的学费在8000加元左右。这所学校中没什么大富大贵的家长,学校排名也不高,但是所有家庭都是基督教家庭,信仰和价值观都比较接近。老师都是有坚定信仰支撑的教育工作者,孩子在这里耳濡目染,会从小建立信仰和形成比较积极证明的思维模式。

一言以蔽之,在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不管是学术或价值观的培养,私校相对公校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然而,到了中学阶段,这些优势就有可能转化为劣势。

对于中学要不要读公校,我的想法是,如果家里有经济条件,并且孩子能够考入最顶级的私校,肯定是好的选择。顶级私校能给孩子一个最低保证,在教育上至少不出出现大的偏差。

但顶级私校非常难进,如果不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在本校就读直升的,中学插班的机会少之又少。另外顶级私校本身也不多,加拿大每个省也就那么几所,所以真正在顶级私校的孩子还是凤毛麟角。

所以,我认为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学就读公校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首先从学术上来讲,加拿大公校私校的教师素质基本没有区别,工资也差不多,私校并不会有更好的老师。反而有几十年教龄的好老师,很多都是集中在公校,教龄长的教师在公校会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公校中学的平均成绩,被私校甩出几条街。根据菲沙排名,BC省排名前30的中学,只有7所是公校,名次最高的一所公校排名第14。在安大略省,这个情况有所好转,公校整体排名较高,但前三名一成不变的还是私校。

道理显而易见,公校中存在着不少对学习没兴趣的孩子,未来就是奔着职业学院去的,或者高中毕业就直接工作,做蓝领工作收入也不低。这在加拿大是一种很常见的选择,掌握一门专业的职业技能,即使没有本科学位,未来这些孩子也能生活的很轻松惬意,这也是社会公平的一种体现。

然而,用公校顶尖学生来跟私校比的话,成绩单不但不会落后,甚至很可能是碾压式的领先。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打下的基础不错,反而在公校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能找到追赶的目标,获得更多的良性竞争和鼓励。

对于成绩好,目标远大的孩子,在公校一样可以考取藤校,并且几率不比私校小。

第二,加拿大的公校中学就像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学校有上千名学生,来自附近的各个族裔、各个阶层。孩子在这里需要脱离小学和家庭的温室,开始感受社会的复杂,需要他们靠自己来学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点上,我认为甚至比学习更加重要。数学、物理好不好只是大学录取的一块敲门砖,而人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这其中,对社会的认知,社交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这些情商素质才是孩子未来人生的关键。

或许你会想到,私校的价值不就是精英式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么?但我认为,问题恰恰就出在精英这两个字上,越来越多的贵二代、富二代在这种精英式教育中败下阵来。在从小到大的温室中,他们很少经历挫折,不了解社会的残酷,更有可能丧失斗志和梦想。

现今的社会处于前所未有的科技和信息革命中,社会发展方向是已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推动力量,越来越多的神话和传奇都来自于平民英雄。至少在加拿大,所谓的精英教育我并没看到无法超越的优势。

要我说,决定一个孩子能走多远,不在于上公校还是私校,不在乎找了什么好老师,花了多少补课费。

关键还是在于:家庭!

我们往往容易把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对孩子影响非常大的是家庭。生活的陪伴,学业的帮助,兴趣的规划和投入,失败时的安慰、取胜时的鼓励......这些才是孩子成长中真正的竞争力,我们做家长的拼的不也就是这些么。

所以,想明白了这点,公校还是私校的选择也就不难了。资源充足就读私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读公校,省下来的十几万加元学费用在孩子的其他兴趣培养,哪怕是周游世界开眼界,也足够了。加拿大新移民可以享受当地的优质教育资源。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