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您倾情相约东郊记忆·锦颂东方艺术展 我们不见不散!

2020-07-10
移民与经商经验 移民脱贫攻坚做法与经验 移民做法与经验

移民与经商经验。

一路走来,从早期的稚嫩青涩到今天的逐渐茁壮成长,都有您相携的手臂,有您关注的目光。为了感谢您一路的信任与相随,将在4月25—27日,进驻2014国际城市地产·投资(成都)展览会,力求一个与您直接交流的机会,倾听您有关移民的疑虑和难题,竭尽所能为您解疑释惑。

2014国际城市地产·投资(成都)展览会最为IPI房展系列活动之一、中国最大规模的国际地产·投资展之一,展出规模达到8000平方米,参展观众将达到30000人次之多,雄踞中国同行展览会之最。如此壮丽的舞台,怎能少得了您的参与?这是一场海外置业与投资准意向客群相聚的平台,也是一场社会名流齐聚、高端组织团体集现的盛会。在此真挚诚邀您的参与,共同为这场盛会谱写一页新的篇章。

专业从事投资移民服务,精办香港移民、西班牙移民、葡萄牙移民、希腊移民、安提瓜移民、加拿大省计划提名移民等热门购房移民项目。拥有丰富的移民经验以及专业的移民团队,已经成功为多个家庭顺利移民海外,国外购房。是您在移民投资的旅途中,值得信赖和托付的伙伴。我们郑重承诺为您的移民之路,竭尽所能为您斩荆披棘,保驾护航。再次真挚邀请您,我们不见不散。

小编推荐

艺术的好去处 移民希腊追求更高的艺术品位


随着希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移民市场也渐渐的有了热火朝天的迹象。他们之所以选择移民希腊,有的是为孩子教育,有的是为投资置业,甚至还有的纯粹是为了拿一个身份作为去其他国家的跳板。而还有的人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品位,并且希望精神和自由两者都能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希腊这个国家,营造了一个正确的良性的认知环境,让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够在一个宽松的氛围里,自由的表达自己内心的选择。不管是热爱音乐、还是痴迷绘画、亦或者是寄情于舞蹈、雕塑……在这里,都能够畅快地去追求自己的心中所爱,正是这样的自由,让人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不管是行色匆匆的雅典的街头,还是熙来攘往的广场上,都可以看到很多纯粹的艺术。你可能无意间就会被一段纵情的演奏感染,泪流满面;也可能突然间就被一副画作吸引,陷入沉思;甚至会因一段街头的即兴表演停住脚步,兴趣盎然;为随处可见的保存完好的雕塑而惊叹,赞赏于心……我相信,所有来到希腊的亲历者,都已不知不觉跨过了时间的漫漫长河,而深深地被那曾经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中遗留下的伟大的艺术所感染、震撼。

在国内,数百数千年的古都建筑正渐渐地被现代化高楼大厦所慢慢侵蚀、取代,置身于其中,已很难再找到艺术的灵感,或者确切的说,会有一种淡淡的失落和无助,内心是浮躁惶恐的。但在希腊,却能真实地感受到艺术的活力,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不光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艺术的氛围都还不够浓郁,许是亚洲人天生就勤于工作,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之中,难免也就无暇分心于欣赏艺术了。而欧洲人则不一样,他们天性自由浪漫,自是有一种追求艺术的情怀所在,且欧洲生活向来是慢人一步的,悠哉游哉的享受生活,才是他们的人生追求。热爱艺术的人在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就会让艺术变成生活。在欧洲学习艺术,会有更多更好的资源,相信选择能够让人重新找回艺术梦。

艺术家首选圣地 希腊移民感受艺术气氛


有艺术家一直向往移居希腊,一直耳濡目染希腊艺术,柏拉图、奥林匹亚、荷马、萨福、阿西帕西亚对艺术之路影响巨大。当然,希腊的文化遗址也让人敬仰。希腊购房移民生活,在这个欧洲版图中,一个美丽得像神话的国度。这里三面临海,推开落地窗,正对着就是唯美的爱琴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为什么选择希腊移民?希腊经济持续回暖,2016年,希腊早已迈出了“欧债”危机。而针对非本土的投资人,希腊移民只需要你购买25万欧元以上的房产,就可以一步到位的获得了希腊永居的身份了。

选择希腊移民永居身份办理速度快,3个月左右就能办理好;希腊移民还是在所有有投资移民政策的欧洲国家里,门槛是较低的;欧洲的经济增速虽然慢但是有持续态势,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依然是处于历史的较低位;希腊楼市处于低谷期,这里的房子真的是房美价格更美。此时若是选择希腊移民投资房产,将人民币资产置换成欧元资产,真的是较佳时机。

无论国内时空如何变幻,社会竞争如何激烈,这个在爱琴海上的小镇似乎丝毫未受到影响。这里的人们悠然自得,慢慢地享受生活,慢慢地品味人生。这就是欧洲的蓝色宝石,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

【高净值人群移民】我们准备好了,您准备好了吗?


近年来,高净值人士纷纷选择移民海外俨然成为全球资产配置热潮下的时代特色。出于对商业布局以及子女教育的考虑,中国人拓展国际空间的动力不断增强,为契合市场需求,2014年11月20日—2015年2月19 日,公司独家赞助50万优选出国基金,助推高净值人群全球化资产配置的道路。

>>>>>>什么是高净值人群移民?<<<<<<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驱使下,许多国人对海外投资的需求愈加旺盛。在获取国际身份之后,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家庭生活及商业布局进行全球化规划,获得更多的选择和机会。然而,在铺天盖地的移民广告和众多的移民方式中,很多人无法明确自身的移民规划,也无法通过传统单一的项目咨询与其他项目进行专业详尽的比对。

此次公司打造的优选出国计划综合各国及地区的经济状况、项目条件、教育资质、自然环境等诸多指标,经过分析比对,以此打通各个移民项目之间的对比空间,让申请人更加透明、全面、多角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移民方式。

公司经手过数百件不同类型的海外移居案件,将以往的案例进行综合性分析之后,总结出各类特殊案件的不同处理方案。相比传统海外移居项目,针对性更强、安全性更高。

2014年12月6日,公司将于北京长富宫饭店举办“美、加、澳海外移居大型规划会”,届时,特邀美国EB-3项目方、美国EB-5项目方、加拿大项目方参加,并有以往签约客户亲临现场分享移民经历。对话移民成功者,近在咫尺,全体员工恭候您的莅临。

盟军登陆诺曼底 遇纳粹\"东方军团\"


德军中既有朝鲜人,还有鞑靼人等亚洲人

核心提示:曾经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二战老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他们在登陆滩头遭遇到的第一批德国士兵竟然大都是东方面孔。这引起了历史学家的兴趣,经过查阅当年大量的档案资料后发现,原来纳粹德国在诺曼底前线配置了大量的“东方部队”。

今年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65周年,曾经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二战老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他们在登陆滩头遭遇到的第一批德国士兵竟然大都是东方面孔。这引起了历史学家的兴趣,经过查阅当年大量的档案资料后发现,原来纳粹德国在诺曼底前线配置了大量的“东方部队”。但无论是被当作炮灰的“东方营”,还是被寄予厚望的“印度军团”,都没有能挽救纳粹败亡的命运。

纳粹疯狂拉炮灰

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战争的初期,德国俘虏了大批的苏军官兵。起初纳粹根本没有考虑过将这些“劣等民族”编入德军。但1941年冬季德军在莫斯科城下的惨败,预示着纳粹“闪电战”的破灭,第三帝国的“东方政策”也随之发生了转变。1942年1月,德国国防军开始计划在苏联少数民族中招募志愿兵组建“东方军团”,这获得了希特勒的首肯。不久大批“东方部队”陆续组建了起来,包括11个营的“亚美尼亚军团”、14个营的“阿塞拜疆军团”、14个营的“格鲁吉亚军团”、5个营的“高加索穆斯林军团”(由阿塞拜疆人、车臣人等组成)、34个营的“土耳其斯坦军团”和8个营的“伏尔加鞑靼军团”。1942年8月12 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攻占了苏联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首府埃利斯塔,德国军官在这个卡尔梅克蒙古人聚居区大肆进行反苏宣传,随即德军招募了3000名卡尔梅克蒙古人。

但德军对“东方军团”并不放心,担心这些部队会在作战时反戈一击,于是把他们以营为单位分散安插到德军各个部队中去,因此纳粹高层也将这些部队统称为“东方营”。到1943年,德军共有98个“东方营”,其中80个营在东线和巴尔干战场作战,12个营后来抽调到了法国和意大利,以抗击盟军可能的登陆。其中德国国防军第162步兵师是德军中的“异类”,该师又被称为“土耳其斯坦师”,士兵很多都来自中亚地区。二战期间德军《信号》杂志拍摄的照片显示,这支部队中黄种人占了很大比例。不过第162步兵师先后在南斯拉夫和意大利战场作战,没有去过法国。

盟军诺曼底登陆首先遭遇“东方营”

盟军在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前,担任海岸防御任务的德国国防军第243岸防师和第709岸防师配属了数个“东方营”。以第709岸防师为例,其下辖的第739掷弹兵团就有2个“东方营”,另外2个“东方营”由师长威廉·冯·施利本中将直接指挥。当时德军部署在诺曼底地区的大都是些“二流部队”,由于西线无战事,第243岸防师和第709岸防师的精锐部队经常会被抽调去东线。盟军登陆前不久,第739掷弹兵团第1营就被调往东线,该部队主力只剩下了 2个“东方营”。暂且不论“东方营”战斗热情是否高涨,但他们的战斗经验明显不足,同时由于“东方营”还负责构筑海岸防御工事,几个月高强度劳作下来,“东方营”士兵的体力下降了不少。

根据美国历史学家斯蒂芬·安布罗斯的著作《D日》描述,最先在诺曼底登陆中被盟军俘虏的是2名朝鲜籍德军士兵。不久在诺曼底战场上被俘的朝鲜籍士兵达到了 20多人,美军对他们进行了专门审讯。原来,这些朝鲜人最先被日军招募,在1939年爆发的日苏诺门罕战役中又被苏军俘虏。当年日苏双方停火后,大多数的日本战俘都被遣返,但苏军扣留了朝鲜人,因为苏军认为他们并不属于“战俘”。后来这些朝鲜人加入了苏联红军,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他们随大部队开赴前线。但随着苏军在战争初期的溃败,他们又和其他众多的苏联红军官兵一道被德军俘虏。因为忍受不了德军战俘营里异常恶劣的环境,他们又被迫参加了德军,1943年作为“东方营”的士兵被派往诺曼底驻防,直至被盟军俘虏。

作为杂牌军的“东方营”在登陆盟军的海陆空立体打击下迅速败退下来。第709岸防师的战报显示,仅在最初的10天内,该师伤亡就已达到了4000人,“东方营”残部不得不向瑟堡撤退。6月26日,施利本中将率领包括“东方营”残部在内的800人向美国第9步兵师投降。下辖“东方营”部队的第243岸防师情况同样不妙,6月底在诺曼底地区的科朗坦半岛作战时大部被歼。

印度军团“战争贡献为零”

诺曼底登陆约两个月后,盟军又在法国南部发起了“龙骑兵行动”,这次挡在盟军面前的是希特勒的“印度军团”。这支部队由被德军俘虏的英军印度籍官兵组成,1943年9月被调到法国,负责大西洋沿岸的防御。德国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对这支部队很重视,多次前去视察检阅,然而纳粹高层并不怎么信任这些印度人,与对待“东方营”的做法一样,也经常把“印度军团”以营为单位拆开使用。在隆美尔的努力下,“印度军团”主力被部署到比斯开湾的波尔多地区。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印度军团”正驻扎在波尔多的拉卡诺地区。

1944年8月15日,随着盟军登陆法国南部,“印度军团”赶忙撤离拉卡诺,撤退到敦镇附近时,“印度军团”遭到了法军的堵击,阿里·汗中尉阵亡,这是“ 印度军团”的第一次战斗伤亡。当印度人试图穿过卢瓦尔河向第戎撤退时,又碰上了盟军装甲部队,不过盟军装甲部队正准备向纵深推进,没有时间理会这些毫无战斗意志的特殊“德军”。“印度军团”一路狂奔,中途被法国抵抗组织多次“骚扰”,又有2名军官被击毙。1944年冬,“印度军团”通过阿尔萨斯撤到了德国奥伯霍芬。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前夕,“印度军团”试图逃往瑞士,被美法两军包围,于是乖乖放下武器投降。这个曾被隆美尔元帅寄予厚望的“印度军团 ”在战争中的贡献几乎为零,德国高级将领嘲笑他们最大的本事就是临阵开溜,连希特勒也曾说过:“印度军团真是个大玩笑!”

二战结束后,这些德军中的杂牌部队命运各不相同。“印度军团”成员被送回印度接受审判,而“东方营”官兵基本上都被移交给苏联,他们大多被送到各个监狱接受改造。

夏日“韩”潮,倾情钜惠——韩国项目签约有礼


如今随着众多韩国综艺节目的热播,越来越多的华人被韩国的服装、饮食、演艺、音乐、舞蹈、时尚设计所吸引,众多留学生纷纷来到于此,享受国际化教育的同时也感受着韩剧偶像的青春印记!韩国拥有很多优势产业,近几年世界经济的中心开始向亚洲转移。韩国从上世纪60年代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

如今韩国作为一个面积只有中国的1%,人口只有5000万的绝对小国,却成为全球第12大经济体,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因此很多高净值人士也萌发了一个获得韩国居留卡的愿望!这个夏天就让来帮您圆梦吧!

移民韩国,投资人只需年满19周岁,投资5亿韩元(45万美元)或以上到韩国政府指定基金即可获3年的F-2签证,其后续期2年便可获F-5永居资格,全家移民韩国,投资期满5年后便可以无息收回本金。

为了回馈广大客户从即日起至9月30日,集团推出签约韩国项目送机票活动:凡在签约并成功递交申请的客户即可获赠往返韩国机票大礼包,价值8000元,客户可以选择递交申请后的任意时间进行兑换。*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集团所有

投资韩国政府指定基金,即可获得韩国居留权,申请快捷,一人申请全家获身份,随行子女年龄无上限。无居住要求,无语言学历、管理经验的限制,每年到韩国登陆一次即可。此外,韩国作为亚洲国际教育城所在地,移民者子女可轻松享受国际教育。韩国与中国是近邻,仅2小时飞机可以到达北京、上海,3-4个小时飞机即可到达深圳、广州,申请人可轻松兼顾国内生意,零障碍衔接国内生活圈,因此韩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购房移民,集团另辟蹊径为客户精选了另一种投资方式——本金保障型基金投资。

该项目由韩国政府在2013年5月1日推出。申请人只需投资5亿韩元至韩国法务部指定的本金保障型基金,申请人及其随行家庭成员即可获得韩国居留身份。按照目前的汇率,5亿韩元折合人民币仅280万左右。5年投资期满后无息归还本金,55岁以上的申请人投资额更仅为3亿韩元。

同时,本金保障型基金投资方式审批快捷,手续简单,约一周时间即可获批(F-2)签证(3年期限)。从申请人亲自前往韩国友利银行开户,完成投资,递交申请等流程顺利走下来,申请人基本只需在韩国停留约4天时间。

申请人不需要经历漫长的选房、购房过程,可以大幅度节省时间成本。而且出入境办事处与友利银行同位于首尔国际中心,申请人也不需要来回奔波办理手续。集团还会安排专员一路陪同客户办理投资、递交申请等手续,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让客户全程无忧。此外,相比购房移民渠道对房产项目的诸多限制,选择投资基金的申请人,反而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最合心意的房产,更有主动性。

炎炎夏日,“韩”潮来袭,快来跟一起邂逅未来的自己,移民留学---就在您的身边!

贵宾专线:01085878244

澳洲189&190技术移民官方发布热门职业,我们都帮您整理好了


近期澳洲移民局在官网上公布了最新的澳洲技术移民EOI(189和489亲属担保)官报情况。2019年02月11日,澳洲移民局进行了本财年(2018-19财年)第8轮EOI(189和489亲属担保)发放邀请。

本轮实际邀请配额189类别1490个,489类别10个。189的职业(非热门)邀请到2018年11月09日递交的70分,489的职业(亲属担保非热门)邀请到2018年10月02日递交的80分。

本轮EOI 邀请分数整体还是以70-80分为主,本轮没有65分的申请人获邀。

新财年热门职业

澳洲移民局刚刚公布了02月11号的EOI邀请报告。同时也公布了本财年的热门职业(Pro Rata)职业。2018-19财年的热门职业有8类,主要有会计、审计、计算机2611、计算机2613、计算机2631、2339 Other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其他工程大类,2334 ElectronicsEngineer 电子工程大类、2335Industrial和Mechanical and Production Engineers机械工程大类。

02月11日热门职业的邀请情况如下

会计2211 邀请到2019年02月09日递交的85分,80分停留在2018年08年24日,75分停留在2017年10月18号,70分停留在2016年10月24日;

审计2212 邀请到 2018年07月06日的80分,75分停留在2017年09月26日,70分停留在2016年12月26日;

电子工程2334 邀请到2018年12月03日的75分,70分停留在2017年12月13日,65分停留在2017年09月18日,60分停留在2016年12月19日;

机械工程2335 邀请到2019年02月04日递交的75分,70分停留在2018年07月02日, 65分停留在2017年4月27日;

其他工程2339 邀请到2018年11月02日的75分,70分停留在2017年10月31号,65分停留在2017年01月03日;

计算机2611邀请到2018年09月06日的75分,70分停留在2017年09月13日;

计算机2613邀请到2019年01月28日的75分,70分停留在2018年01月23日, 65分停留在2017年04月18日;

计算机2631邀请到2019年02月10日的75分,70分停留在2018年09月06日,65分停留在2017年03月04日。

下一轮EOI邀请时间

由于澳洲技术移民(189和489亲属担保类别)已经实施了月邀制,下一轮的邀请时间将会是2019年04月11日。

如下是截止到2019年01月份,澳洲技术移民各州担保的邀请数据。

澳洲189&190技术移民项目介绍

一:申请条件:

1.年龄18-45周岁

2.通过职业评估

3.雅思四个六(或等同于雅思四个六的成绩)

4.大专及以上学历

5.EOI打分65分

二:申请流程:

1.签约

2.职业评估

3.州担保申请(仅适用于190签证)

4.移民局邀请

5.递交签证申请

注:整体周期1.5年左右。

申请条件分析与自测:

专家提示,随着澳洲移民政策的收紧,技术移民对申请人的条件要求越来越高了,所以申请人基本上都需要有至少本科学位及雅思四个七的成绩。

IT类:至少本科学位、年龄32以内、工作7-8年、PTE四个79分(等同于雅思四个八)

审计会计财务类:至少本科学位、年龄32以内、工作7-8年、PTE四个79分(等同于雅思四个八)

工程师类:至少本科学位、年龄32以内、工作8年、PTE四个65分(等同于雅思四个七)

其它类:最好是本科学位、年龄32以内、工作五年、PTE四个65(等同于雅思四个七)

如有准备申请澳洲技术移民的申请人,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早做评估与规划,早日实现澳洲移民路。

冷战、难民、柏林墙:心痛的集体记忆


这堵墙,存在了28年零91天。墙的倒塌,既标志着东西方冷战的终结,也意味着生命、自由和人性尊严等价值的回归。这堵墙,汇合了亡者与生者,过去与现在,历史与自然。二战之后的德国深知只有克服过去,才能面向未来。通过深刻反思和清算纳粹罪行,德国重塑了在世界舞台上的国家形象。冷战后的德国,面对另一种极权制造的粗暴和不公正,又如何纪念这段过去?

柏林。68岁的古斯塔夫·鲁斯特站在勃兰登堡门背面的一处街心花园前,不时向路人散发白色宣传单。其北面几百米远处,就是德国联邦议会所在地—国会大厦。

花园铁篱笆上,陈列着十几个鲁斯特自制的白色十字架。

“乌都·杜里克, 1961年10月5日试图渡过施普雷河逃往西柏林,被射杀。”

“英戈·克霍格,1961年12月10日试图渡过施普雷河逃往西柏林,溺毙河中。”

“克里斯·格夫罗伊,1989年2月5日试图由布里茨运河逃往西柏林,被射杀。”

……

每个十字架都详细记载了一个东德人的名字、生卒年月和死亡原因。那段历史距今至少20年,如今穿越时空,在21世纪的柏林苍穹下散发出被记忆尘封的气息。身为东西方冷战时期的东德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越墙者。

不时有路人驻足、俯身细看鲁斯特对柏林墙以及柏林墙所代表和维护体制受害者的私人纪念。在瓦尔特·乌布利希和埃里希·昂纳克执政下的东德,这个大脑门、豁牙、左手腕吊着一副手铐的瘦高个曾经度过了9年多的铁窗生涯。过去,他为东德民众的自由等基本政治权利而战;而今他依然在抗争,只是任务远为艰巨—他对抗的,是人们习惯性的对过去的遗忘。

越墙者

2008年五六月份旅居柏林时,我曾多次从古斯塔夫·鲁斯特身边经过。很多时候他就倚桌而坐,旁边放着一个捐款箱,听凭路人自取宣传单。

在我随手取来的宣传单上,正面是三张配有德英文字说明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人们为柏林墙受害者而建的自由纪念碑,游客在一人高的十字架间徜徉凭吊。照片旁边这样注释:“弗里德里希大街与齐默尔街交界处的这块空地上曾经竖立着1065个十字架。2005年7月4日,几个幸存的柏林墙受害者在此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一早,纪念碑就被拆除。”

宣传单末尾处是鲁斯特及其朋友的呼吁:柏林市政府正计划拆除德国国会大厦旁的十字架纪念碑,请求您签名保留它。

对德国联邦政府和柏林市政府而言,古斯塔夫·鲁斯特是个令人头疼的麻烦制造者。过去几年,他坚守在德国政治中心的这一小角落里,愤怒地抗议地方当局对昔日柏林墙死亡地带进行的任何改造或重建,偶尔还会攻击路人。他自制的十字架纪念碑曾被移除两次,但每次他都回到原地,固执地重立十字架。

鲁斯特的抵制与政治无关,尽管其想法是多么地不切实际,但传递了他为之坚决捍卫的柏林墙受害者的强烈情感:拆除纪念碑犹如铲除过去,而这正是将生者与死者联系起来的唯一纽带。十字架背后,不仅仅是一个个生命竭力追求自由的故事,也是一段痛彻心扉的集体记忆。

1961年8月13日凌晨,冷战最为剑拔弩张的时刻,东西柏林边界的灯光突然熄灭。2万多名东德士兵根据昂纳克的指示,迅速用铁丝网在边界构筑起一道临时屏障。中午12时37分,以一个路口的封锁为标志,柏林被强行一分为二。柏林墙—东德称之为“反法西斯防卫墙”的第一道防线从此建立,并在以后几年里不断被改建加固。

当夜,隆隆驶过的坦克和军车,将东德人从乌布利希(时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当众撒下的谎言中惊醒。仅仅两个月前,乌布利希还在一个国际新闻发布会上宣称:“没人想要建立隔离墙!”但显然,那时他决心已下—二战过后,260多万名东德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出于私人的、政治或经济的原因,纷纷“用脚投票”逃往西方—柏林墙,是阻止东德公民继续逃离的唯一方法。

但墙没能像乌布利希和昂纳克希望的那样,让东德民众学会“正确”地思考。从建墙当夜开始,越来越多的东德人冒死冲关,在柏林墙边洒下了滩滩热血。

艾达·司克曼是柏林墙最早的受害者之一。她在伯诺尔大街上的公寓虽位于东柏林,但窗户面向西柏林。1961年8月22日,这个58岁的老妪不顾一切跳窗而下,结果重重地摔在人行道上,死于西柏林的一辆救护车内。

齐默尔街则是18岁的彼得·费克特的遇难地。1962年8月17日,他已成功攀上了柏林墙头,但就在那一刻枪响了。受了重伤的费克特跌落墙内,痛苦呻吟。西柏林警察和查理检查站的盟军岗哨目睹了这一切,却无人施以援手。一小时后,他在众目睽睽下流血而亡。几天后,西柏林市民举行了一场示威游行,抗议东德在边境实施的恐怖政策和盟军的不干预政策。一年后,西柏林人为费克特举行了死亡周年纪念。

24岁的布克哈德·尼云死得更为惨烈。1974年1月5日晚,这个东德边防士兵冲进查理检查站,他手持冲锋枪,把两个同事作为人质,成功地通过了第一道防线。但当他弯腰欲过第二道防线时,有几分钟时间人质脱离了他的控制,狙击手瞬间狙杀了他。

在柏林墙沿线,在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场所,民间自发设立的小纪念碑和柏林市政府统一规划的信息牌随处可见。若是在屋顶或厕所下方发现十字纪念架,也不必惊讶,那儿正是越墙者的遇难地。在漫长的岁月里,为翻越那堵壁垒森严的柏林墙,东德人想尽了一切办法。

弗里德里希大街,莱纳·希尔德布兰特(Rainer Hildebrandt)1963年为反对柏林墙而建的查理检查站博物馆内,丰富的馆藏和纪录片展示着东德人为自由而竭尽的努力、智慧和勇气:几辆发动机经改装可供容身的汽车;两个家庭费时两年手工制成的热氢气球;37个半专业人士用6个月时间挖出的5号隧道。

越墙者也并非孤立无援。莱纳·希尔德布兰特创立的市民行动小组“8月13日工作组”就位于查理检查站博物馆内。日复一日,逃跑助手们透过博物馆的小窗户,观察跨越边境的种种可能性,然后制定各种逃跑计划。距此一箭之遥,德国报业巨子阿克塞尔·施普林格,挑衅式的在柏林墙边建立了十几层楼高、以其名字命名的出版大楼。“反对柏林墙的斗争,就是为自由而战。”当西柏林人渐渐放弃对两德统一的希望时,被德国商业杂志《资本》戏谑为“勃兰登堡门的傻瓜”的施普林格,仍不懈地在旗下《世界报》、《图片报》上呼喊。为遮挡出版大楼和高悬楼顶的宣传横幅,东德政府在莱比锡广场竞相建立电视塔和高楼,唯恐“西风压倒了东风”。

这场以生命为代价的残酷游戏持续了28年零91天。成功越墙者毕竟少数,更多的人未及抵达彼岸,便成为柏林墙的奠基石。伯诺尔大街上的柏林墙文献中心内,一份历年柏林墙死难者名单令人神伤。资料显示,1961年至1989年约有11万东德人经确认非法越境,其中4万人成功逃离,7.1万人因试图逃离而被收押,几百人在逃离途中被射杀或遭遇各种意外。究竟有多少东德人死于柏林墙边?德国政府至今没有确切的统计,但至少有152人已被确认死亡。

他人的生活

东德是什么样?人们为何要逃跑?冷战时期的普通西方人对此缺乏想象。对他们而言,谴责柏林墙和援助越墙者,虽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考虑,但更是出于人道主义情怀和对自由这一基本权利的认同,毕竟现代历史上从未有一个国家,建一堵墙把本国人民关在里面。

当时,西方人看到更多的是东德“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面:东德是世界上前十强工业国家,政府提供一切福利保障,没有失业。1973年夏,从世界各地来到东德访问的青年,也相信他们到了一个开放的国度:音乐和舞蹈充满了各个角落,东西德人之间畅所欲言。各项安保措施都已到位,但国家安全部门—斯塔西未加任何干涉。

但只有东德人知道,这绝非生活常态。许多年轻人为此疑惑不已:为何生活不能总像这样?

17年后,当开放多元的生活真的来到德东地区之时,正经历转型之痛的德东人面对经济衰退、高达25%的失业率,却对前东德产生了一股怀旧之情。这可以说是2006年彼得·康泽曼在施普雷河畔建起民主德国(DDR)博物馆的动因之一。其现任馆长Robert Rückel说:“对东德的怀旧应该避免。柏林墙倒塌后,东德以及东德的生活方式迅速消失了,我们希望能还原真实的历史。这个国家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而且国家干预须臾未离。”

剥离对前东德政权和旧秩序的虚幻想象,DDR博物馆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

人们住在工厂化的住房里,这些建筑就像火柴盒,外表看上去毫无二致。有一个笑话这样说:晚上你可能会醉醺醺地误入别人的家,因为所有公寓的布局都一样。面包只需花5芬尼,相当于免费,这造成了惊人的浪费,但同时货架上找不到你需要的东西。排长队是惯常的现象。特拉比汽车没有冷却系统,动不动就熄火,但许多人还是愿意为此等上15年。东德青年的命运自出生之日起便已注定。在托儿所,蹲坑排便也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所有儿童必须等最后一个拉完才能一起起身,这是“接受社会教育的第一步”。

东德人喜欢阅读,但39家报纸的内容大同小异,头版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演讲。艺术为人民服务,但政府决定什么才是时尚和艺术。政治上的压制有时会导致其他方面的开放。东德青年大都早婚,赤裸着身体打网球、排球或登山是稀松平常的事。

生活中还有一根看不见的高压线,人们因此变得敏感多疑。斯塔西无处不在,窃听和监视的对象是一切民主德国的假想敌,不仅包括本国公民和外国人,甚至包括秘密警察本身以及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其全盛时期,斯塔西共有超过9.3万名全职雇员、17.3万名线人,秘密档案涉及500多万名东德人,相当于每三个东德人中就有一个。到后来,连斯塔西官员都不得不承认这个制度出了问题。“它注定要出问题的,因为人性。人不可能被改造或变成另一类人,除非他们本来就是。”Major Risse,1978年至1983年斯塔西一部负责人,在接受英国历史学家蒂莫西·阿什的访问时说。阿什正是Major Risse的监视目标之一,那几年他往返于东西柏林和华沙,为博士论文收集资料,却引起斯塔西的警觉。

1975年12月,《明镜周刊》发表的一篇报道,也彻底扭转了西方人对东德的认知。为惩罚那些试图逃跑者,东德政府强行剥夺了为父母者的抚养权,将孩子交由党的忠实拥趸收养。在养父母处,他们将按社会主义的方式成长。负责协调这一计划的,是东德教育部部长、埃里希·昂纳克之妻玛格特·昂纳克,一个每月飞往巴黎做头发、享受着特权的女人。

一个伟大的时刻

一度为东德带来高速增长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走到了尽头。

在这个曾经的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生产过剩和生产短缺已经明显到了极致:当梅森州的一家瓷器厂厂长向昂纳克汇报说,该厂出产的瓷器有5%不合格时,昂纳克开玩笑地回答:“这些是不是够整个国家使用了?”与此同时,生活必需品已紧缺到了计件供应的地步。为买到童衣,母亲们不得不把孩子带到商店,以证明孩子的真实存在。

此时的东德,就像他亦步亦趋、时刻效仿的苏联老大哥一样,早已债台高筑,处于经济崩溃的边缘。这事情是如此的机密,以致大多数东德领导人被蒙在鼓里,成了自己制造的谎言的牺牲品。

意识形态的活力也消失了。然而,当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纷纷进行民主化改革时,昂纳克却停止了学习。1989年8月14日,他公开发表声明:“无论是公牛还是驴子,都没办法阻止社会主义前进。”

但人们早已看清了昂纳克的幻觉。1989年整个夏季,民众都在进行和平抗议。在莱比锡,人们定期于周一晚上在圣尼古拉斯大教堂举行“和平祷告”,然后步行去卡尔.马克思广场集会,表达对自由旅行的迫切希望。作家英戈·舒尔茨那时还是一个27岁的青年,在莱比锡以南45公里的阿尔腾堡州立剧院工作。尽管心中充满恐惧,但他也充满了希望。和平游行一周周地发展壮大,从最初的7万人,到14万、30万,再到50万人,人们高呼“我们是人民”的口号。而在匈牙利,由于匈奥边界的开放,大批东德人经由匈牙利、或西德驻布拉格和华沙大使馆逃到西方,形成新一轮的难民潮。当年10月底,这一逃亡人数便达到了5万。

10月7日东德建国40周年纪念日成为最后的转折点。这天,东德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阅兵仪式,但应邀参加庆典的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没有给水深火热中的昂纳克以任何希望。相反,有走泄的消息称,戈尔巴乔夫不仅强调“苏联驻军不能用于东德境内的镇压”,而且还直接鼓励埃贡·克伦茨和君特·沙伯夫斯基行动起来,罢免昂纳克。

最后这一时刻的到来显然比人们想象的快。1989年11月9日晚,东德中央政治局委员沙伯夫斯基宣读了一份简短的新闻稿,称每个东德公民从即刻起都有权拥有护照。尽管这仅仅是一份关于护照的规定,但从电视上看到这一新闻的民众认为自己自由了。他们冲出家门,云集在柏林墙前,强烈要求开放边境,一些人则挥起了手中的铁锤。柏林墙,这道把本国民众当成囚犯、强行禁闭达28年之久的牢门,终于倒塌了。

尼德基尔希纳(Niederkirchner)街,在原第三帝国盖世太保总部大楼对面,一段200米长的柏林墙遗址,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当年人们挥锤砸向墙体的痕迹。除涂鸦外,墙体上还有多处被砸开的大洞,裸露出拇指粗细的钢筋。有的洞足够容一人屈身钻过。需要多大的力量和愤怒,人们才可以砸出这样一个洞来?又是需要多大的力量,人们才能克制住彻底摧毁柏林墙的冲动?1990年,这段柏林墙体作为历史纪念物得到了保护。如今,它连同地下壁报的第三帝国纳粹暴行展示和战犯审判资料,共同组成了“恐怖地带”展览(Typography of Terror)。德国历史上两段最晦暗的过去—极右翼的纳粹独裁和极左翼的极权主义,就这样赤裸着,接受公众的每日审视。它同时也在警示人们:历史不会自动消失。它既然发生过,也就有可能再度发生。遗忘历史的人必将重蹈覆辙。

对东德人来说,这也是那样一个重要的时刻:28年的隔离之后,他们第一次有可能对两种不同的制度进行比较。11月12日,柏林墙开放后的第一个周末,约200万东德人穿过柏林墙,涌入了西柏林。那一天,蒂莫西·阿什看到的是东德人拖家带口、默默在街上散步的场景。他们在银行门前排起长队,领取西德政府发给东德访客的100西德马克“问候金”,小心翼翼地开始购物。面对商场中琳琅满目的货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最终大都只购买了一两件小物品,如新鲜的水果、儿童玩具等,然后紧紧抓住购物袋,默默地往回走,穿过柏林墙,穿过灰色、荒凉的东柏林街道,回到家中。

阿克塞尔·施普林格没能等到这一天。4年前,他带着德国未能统一的遗憾离世。1958年1月,他和妻子曾在酷寒的莫斯科呆了两周,等待赫鲁晓夫的接见。他带着一项促成两德统一的私人计划而来,其中甚至包括把未来统一的德国建成中立国的设想,但他的游说最终被冷漠地拒绝。31年后的11月12日,《图片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代他向苏联表达了敬意:当天的头版头条是一个黑红金三色(德国国旗的颜色)的通栏大标题:《早上好,德国》。下面是一封该报编辑部致戈尔巴乔夫的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克服过去

柏林墙的倒塌,弥补了人为的分裂和隔离带给两边人民的伤痛;但瞬间的激情过去后,开始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德国人发现,统一远较法律层面复杂得多。

二战后,德国对纳粹罪行的彻底反思,是通过调查真相、起诉战犯和人事清算、赔偿受纳粹迫害者以及在柏林政治中心建立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等方式进行的。战后60多年来,德国通过不断地反省和实际行动,最终与犹太人受害者和当年各受害国达成和解,重新赢回了在国际舞台上的国家形象。两德统一后,联邦政府把处理纳粹历史的经验,用在了柏林墙上。

在蒂莫西·阿什看来,统一后德国在揭露真相和清算过去上做的努力,是其他现代民主国家所远远不及的。1992年,建造柏林墙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埃里希·昂纳克,因其在冷战期间的所作所为,尤其是下令开枪射击越墙者,被引渡回国受审。与此同时,德国还对原东德的行政系统进行清洗,并成立了真相委员会。

对历史最深刻的反思和记忆,莫过于向公众系统开放斯塔西的秘密档案。1990年,德国成立高克管理局,3000多名来自前东德和西德的全职雇员,开始对被斯塔西撕碎的文件进行复原,并为每一文件每一页码重新编号。根据德国国会1991年通过的一项特别法,高克管理局对档案使用作出了详细规定。在向公众开放之前,档案中斯塔西受害者和无辜第三者的名字,以及一些个人隐私等,已被特意抹去。至2005年,高克管理局共开放了450万份个人档案。

阅读档案是个很可怕的经历。在高克管理局办公室,蒂莫西·阿什曾目睹有些人因为承受不住负荷,当场痛哭。很多人通过档案才发现,昔日亲密无间、一起工作或生活的朋友、同事、兄弟、夫妻,原来背后一直在告密。“找出真相,记录,反思,然后继续前进。这是我知道的关于真相和和解的最不坏的公式。”蒂莫西·阿什说。

对众多的柏林墙受害者来说,同意保留让他们憎恨的一部分柏林墙,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和解的开始。这一度是个争议话题,但经过长期和充分的讨论,人们最终达成共识:柏林墙遗址的存在,足以警示后人不致遗忘这段历史。有勇气面对过去,才能重新建立新的社会意识和国家认同,展望未来。

新生之墙

历史毕竟在渐渐远去。

和德东人一道经历了转型之痛的柏林墙,除了几处抢救下来的残垣外,如今只剩下地面上鹅卵石铺就的两道暗红色墙线。墙线时断时续,连同沿线的信息牌和纪念碑,不时勾起人们对这个城市和民族精神创伤的回忆。

车水马龙的弗里德里希大街上,查理检查站—确切地说是个复制品—还在,周围依旧垒着沙袋,还有身穿制服、装作执勤的假东德边防兵。纪念品货架旁,一个假守卫殷勤地兜售麦穗围绕着锤子和圆规图案的东德签证章。“2欧元一套”,他笑嘻嘻地说。

这个曾经的东西方分裂的象征,如今成为柏林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但它仍能调动起人们记忆中枢的某根神经,重新把人们带到冷战的过去。1961年至1989年,它是外交官、外国公民和美英法盟军军人进出东德的唯一通道。美苏两国坦克曾在这里结阵对峙;也就是在这里,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意识到了现状的严重性,决定拆毁“铁幕”。检查站上方,黑色大字书写的警示“注意,你即将离开美国管辖区!”仍然令人心生寒意—即便此刻望过去的对面是和谐熙攘的繁华街道,内心深处依然有一个声音在提醒你,检查站后面会是怎样一个未知世界?

离查理检查站80米远处,当古斯塔夫·鲁斯特为之抗议的自由纪念碑移除后,柏林市政府恢复了原来的街道设计,被毁坏的历史建筑则以现代建筑代替。这是上世纪90年代柏林市城建局对柏林墙沿线地区进行“批判性重建”的一个方面,其思路在于既保护历史遗址,又优化沿线景观。今天,约有25处纪念物被纳入了柏林市政府的保护名单,其中包括三处柏林墙遗址和弗里德里希车站附近的泪宫,那儿是当年墙两边的亲友团聚的地方。

伯诺尔大街上,一堵70米长的新柏林墙也是个复制品,并与钢筋裸露的柏林墙遗址紧紧连接。它简直是由多道防线构筑的柏林墙的微缩版,登上街对面柏林墙文献中心的四楼观望平台,所有加固设施一览无遗:两道钢筋水泥墙,几十米宽的死亡地带,巡逻小道,探照灯,通电铁丝网。沧桑、阴森的新旧柏林墙,与右边金色麦田中形同谷仓的和解小教堂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小教堂是为纪念1985年被东德政府炸毁的和解大教堂而建,与大教堂的哥特式建筑不同,小教堂风格简约,圆形象征着统一。一边是柏林墙代表的恐怖和杀戮,一边是教堂代表的宽恕和和解,谁更强大?答案已然揭晓。

如果说柏林墙是历史和柏林人开的一个黑色玩笑的话,令人讽刺的是,由于数十年未能踏触,空旷的边境无人地带反而成为动植物的天然庇护所。对人口密集的柏林市区来言,这是一笔意外之财。空地提供了机会,可以将之改建成城市公园、运动场或休憩地,柏林市已经出现了几个这样的公园。在柏林市北部,潘科柏林墙纪念公园和巴尔尼姆自然公园间长达9公里的边境,如今成了自然环境保护区。

但是,不少街道荒凉依旧,即使在市中心,亦宛如置身郊野。从阿克塞尔-施普林格报业大楼沿柏林墙线折向东南,Kommandanten街原东柏林一侧灌木丛生,杂草疯长到一人高,风过之后发出沙沙的声音。傍晚时分,在这条悄无一人的街道上行走的人不免会加快脚步。

在柏林墙倒塌后的20年,大量新老土耳其移民,很快填补了过去的边境无人区。每当有足球赛事时,挥舞着土耳其国旗的球迷们会站在汽车里呼啸而过,高声叫喊。嬉皮士装束的年轻柏林人身上,已分辨不出谁来自东德谁来自西德。只有当你在马路上驻足时,或可从“红女绿男”的交通信号灯上看出,那里曾经是东柏林。开放、多元和宁和,正在代替过去的封闭、单一和恐怖。尽管在这里,对外来移民的歧视,仍然是土耳其人的永久话题。

这就是现在的柏林墙,生者与死者、过去与现在、历史与自然交汇融合。阴霾仍在,希望也在孕育。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陈宇)

哥斯达黎加移民信息 哥举办汉语展选手述身世往事


据哥斯达黎加移民专家了解到,哥斯达黎加举办汉语展选手哥斯达黎加姑娘谢丽尔·谢登在台上自述,在20岁的时候,妈妈开始寻找自己的中国父亲和中国家庭。可是,我外婆并不支持,也拒绝告诉她那个人的名字。后来终于有一天,妈妈听说了一个名字,她开始四处打电话跟人询问。40岁的时候,她终于得到了一个消息——她的父亲,在31年前就已经去世了。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吸引了全场评委。

谢登的外婆,是哥斯达黎加人,终身未婚。“我妈妈从小一直相信自己的爸爸是哥斯达黎加人。直到后来,她嫁给了我爸爸。我爸爸有四分之一中国血统。他发现我妈妈长得像中国人,而且为人处世也很像中国人,所以他觉得,我妈妈的亲生父亲应该是一个中国人,”在哥斯达黎加“丰饶海岸·汉语情”汉语风采展演讲比赛上,身着金色旗袍、梳着麻花辫的谢登浅浅笑着,娓娓道来。

还真被谢登爸爸言中了,谢登的外公确实是个中国人。但他早已过世,似乎也没有寻找的必要了。然而,谢登的妈妈没有放弃,她尝试与那个中国家庭联系,直至两年后,那个家庭接纳了谢登妈妈。谢登妈妈开始学习和了解与中国有关的一切。她学做中国菜,购买具有中国元素的物品,学习中国人的风俗礼仪,还像中国人那样严格地教育谢登,甚至还希望谢登能嫁给一个中国人。

“请大家看看我的样子,我长得像中国人吗?不像。但在内心深处,我把自己看作中国人。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也深深喜欢上中国。将来有一天,我要带着妈妈去中国,因为那是她的,也是我的,是我们共同的祖国,”谢登略带哽咽的语调讲完妈妈的故事,向观众致谢,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谢登的中文名叫谢凌云,在哥首都圣何塞商务服务中心工作的姑娘,目前在哥斯达黎加国家培训学院学习汉语。演讲结束后,谢登笑意盈盈地从中国驻哥大使宋彦斌手中接过荣誉证书,她表示将把它带给妈妈。这场汉语风采展由中国驻哥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和哥国家培训学院共同主办。

在哥国家培训学院,像谢登这样目前在校的学员共有156人。他们当中,有的像谢登妈妈这样,因与中国有渊源而学习汉语;有的纯粹因为热爱中国汉字、向往中国文化或喜欢中国美食而学习汉语。正如中国驻哥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刘晓峰所说,希望越来越多的学员成为中哥交流的使者。

欧洲移民要谨慎 结婚移民不见得就阳光


近日,一对温州夫妻双双来到法院,请求结束各自有名无实的跨国婚姻。大约10年前,这对夫妻为移民外国,先假离婚,再各自与外国人结婚,计划移民外国成功后,分别离婚再复婚,以实现二人的“移民梦”。结果,中间人和外国“伴侣”人间蒸发,不靠谱的“移民梦”换来的是心机枉费,还有法院的罚单。

移民梦,有钱者搞投资,钱少者偷渡、假婚姻。以法国为例,2011年公共当局批准的入籍人数为6.6万,通过婚姻入籍者就有2.2万,占据三成多。温州的这对夫妻与其说运气不好,碰上了骗子,不如说是与偷渡一样,注定是一场输多赢少的赌局,其背后更充斥人生的苦辣悲凉。

借假结婚进行移民正在遭遇越来越严厉的打击。2012年2月,一名英国教区牧师因涉嫌虚假结婚帮助非法移民定居,敛取钱财被判入狱14年。去年英国出台新规定,英国人年薪必须18600英镑才能让非欧盟国家配偶移民英国。法国政府更是在2009年决定成立打击假结婚的特别机构,严苛的核查包括与法国人结婚的外国人必须接受语言测试,并能背诵法兰西共和国的基本价值观。还有详尽的夫妻双方各种隐私的核查。

结婚移民更让本应美好的婚姻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婚姻、爱情是神圣的,当其沦为谋取利益的工具时,已经因神圣性的消损而世俗化、脆弱化。很多夫妻在办理假离婚再假结婚的过程中,经不住折腾,夫妻感情支离破碎,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

而更现实的是,移民国家的假结婚配偶,多为社会底层,借假结婚移民者因此或将面临更大风险。假结婚者在他国异乡,无法律保障,被威逼、人财两失者更不少见。灰色空间中,只能凭运气豪赌人生。

移民还是要通过合法的途径。想要了解更多欧洲移民信息请咨询 。

移民网(ym16.com)为您提供最全面最新的移民相关知识和政策,帮助您解决移民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其中《与您倾情相约东郊记忆·锦颂东方艺术展 我们不见不散!》的内容由移民知识小编2023精选编辑整理而成,希望对您的移民有所帮助,欢迎您通过移民与经商经验专题访问更多精彩移民内容。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