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法律知识的欠缺 美华人新移民频频触法

2020-04-23
有关移民拆迁法律知识 移民法律知识大全 移民法律知识

有关移民拆迁法律知识。

近日,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圣盖博市近期发生多起涉及华人的案件,包括街边摆摊被罚,在公共场合喝酒被抓,还有华人房东和房客大打出手招来警察等治安案件。据美国移民专家介绍,这些无不是因为新移民不了解美国法律造成的。

8月19日,40多岁的华裔居民阮先生在圣盖博山谷大道上摆起路边摊,售卖日用杂货。下午5时多,巡警询问他是否有经营许可,得到否定回答后,警察要求他停止售卖,并给他开了一张罚单。警局表示,阮先生违反该市地方法规,该市要求所有商业活动必须有营业许可,不能无证经营。即使路边摊,也必须申办经营许可。如果民众想要摆摊,可先向政府部门申请,否则将会收到罚单。

美国也不允许在大街上随意喝酒,有不懂法规华人就因此被捕。8月18日晚12时半,华人男子李先生在该市圣盖博路边喝酒并有醉酒状况,警察询问后将其逮捕。警方表示,加州对饮酒有严格法规,通常酒吧或餐厅门口都会贴有告示,声明“出门后不允许喝酒”,而在大街上喝酒也是违法行为。一些华人新移民可能不知道,所以再次特别提醒。

8月19日,该市加州街一处房屋内,房东和房客发生矛盾,房东不愿再让房客华人范先生继续居住。上午11时,双方争吵升级,范先生和房东发生肢体冲突,导致房东轻伤,报警后,范先生被逮捕。

8月22日凌晨2时,刚毕业没多久的华人陆小姐由于酒驾被捕。警方发现,除此次酒驾违法外,她还有其他城市发出的逮捕令,警方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的被捕原因,但表示,这可能加重她的刑责。

移民美国后,想要在当地安安稳稳的生活,了解清楚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在这也希望广大新移民知法守法,不要因为一件小事而影响到自己以后的生活。

精选阅读

(二)移民英国后,关于英国的法律知识需要了解清楚


移民英国后,还有哪些法律知识需要抓紧掌握呢?跟着去看看。

二、惹刑事官司,注意谨慎应对

你可能是个受过高等教育、自认为遵纪守法的好市民,但你却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惹上了刑事官司;例如,去商店买东西忘了付钱;喜爱实验室里某件文具,想也没想就把它放进包里准备带回家去用;被女朋友甩了,跑到人家宿舍去理论,说说气话……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可能会给你惹来意想不到的大麻烦,甚至被控告刑事罪。

假如你不幸牵涉了刑事案,该注重哪些法律问题呢?以下是律师建议:

第一,警察不听解释,只管抓人。中国人喜爱向警察解释,在英国这是没有用的。假设你的邻居听到你家里争吵声音很大,以为发生家庭暴力而报了警,警察来了,第一会调查是否有人被打伤,有没有流血。这时候中国人有个习惯,急于向警察解释,这是没用了,有时候反而把事情弄得更复杂,因为英国的警察不管谁对谁错,他们只管抓人,不会听当事人解释,要解释必须到法官面前去。

第二,注意你对警察的口供。警察把你带去警局问话,可能会让你把事情发生经过写下来,之后要你签名,通常中国人看著差不多就签了,这对你很不利。

第三,警察逮捕你,不要反抗。你可能认为自己并没有做违法的事情,但警察却要抓你,你觉得不服,跟警察争辩,甚至拒绝被捕,这时候你会罪加一条:扰警执法。

第四,公派律师的利与弊。假如你牵涉刑事官司,但没钱请律师,法律规定你可以申请法庭派一个公家律师为你辩解。

公派律师有利也有弊,好处是你可能省去律师费,但公派律师手头上的案子许多,一次出庭可能手上有20多个案子,有时候连你的名字都不知道。另一个方面是有些公派律师不了解中国语言。

第五,找律师与检方谈条件。在英国,刑事案的被告人抓了之后通常会交保释放,这时候当事人可以找律师,大部分案件以谈判和解告终,假如你不懂法律,你就不知道谈判的底线在哪里。

第六,在英国,“不”就是“不”。留学生中涉及感情的案子许多。

案例:一位博士生强求一个女孩子发生性关系,后来他被控刑事罪,关进监狱。监狱里的电话是监控的,那个男生打电话找人要把证人干掉,结果这个男生除了强暴罪成立,还被控告妄图谋杀,后来他自杀了。

律师忠告:在英国,一个“不”就是“不”,不管是你的太太还是女朋友,只要她说“不”,你连碰都不能碰。

第六,无律师不要轻易认罪。一旦被控告刑事罪,不要轻易认罪。

以上是关于移民英国后应该尽快了解第二点法律知识。假如你也想移民英国,可以联系。

(一)移民英国后,关于英国的法律知识需要了解清楚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群进入英国,涉及中国公民人身与财产安全的事件也大量增多,新移民刚来英国人生地不熟,对英国社会和法律了解不多,因此更有必要提醒大家注重安全,做好预防性的学问储备及提高安全及法律意识。

一、撞车了,不要轻易认错

大大小小的车祸几乎天天都在发生,这些车祸造成或多或少的财产缺失和人员伤亡,全英每年都有很多车祸案件入禀法庭。一旦发生了车祸,当事人该怎么办呢?

以下是律师的建议:

第一,不要轻易私下和解。如果一部汽车撞到你,司机说,不要报警,我给你500块钱,咱们私下和解吧。这时候,如果你受伤了,法律规定必定要报警。即使伤很轻,也要报警,不必定在现场,可以事后报警。

第二,无论如何都要做医疗检查。发生了车祸,人通常处于惊魂未定的状态,有些受伤没有立刻显现出来,包括头部、颈部的伤,可能后来才显示。因此,不要跟警察说,没事。如果你说没事,警察可能就会在报告上写下你没有受伤,对你很不利。

第三,车祸发生后,注意你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记住,绝对不要说“是我的错”(Never say it is my fault)。警察通常会问车祸相关人员:“发生了什麽?”警察问的是事实,不是让你下结论。因此,你不要说“对不起”,也不要说“是我的错”。常言道,一桩车祸的发生需要两部车。有可能大部分的过失在于你,但对方可能也有过失,无论你错90%还是10%,你都不要把过失全部揽到自己身上。

第四,保留所有的证据。保留证据对你将来打官司有利。如果有好心的目击者把电话留给你,要抓紧记下,把目击证人的名字告知警察。尽可能多地拿到对方司机的信息,问司机的名字,地址,保险公司名字。如果你身上有手机,用手机拍下现场的照片,将来会有用。

第五,出了车祸后,不要跟任何人讲车祸发生的细节,除了你的律师。你可能会接到一些电话,包括对方的汽车保险公司,或你自己的保险公司打来的电话,对方可能态度很好,话说得很动听,但无论如何,不要跟他们谈论车祸,因为你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落入陷阱。

第六,不要自己跟保险公司签任何协议,除非你的律师在场。不要因小失大,因为你能获得的赔偿可能远远超过你自己想象的。

第七,不要跟对方司机签任何协议。对方车辆可能蹭了你一下,刮落一点油漆,这时候,对方司机可能会说,给你150元修车,小事化了。你当然可以拿著钱去修车,但不要签下任何协议。

第八,如果你与人打架,汽车可能会被当作武器。假设你与另一个人在街上打架,对方跳进车里,车驶过来,把你撞伤。这毕竟算不算车祸?要害在于:对方是不是有意把汽车当作武器把你撞伤。这时候,如果你对警察说,对方有意开车撞你,那麽你大概只能拿到受害人赔偿,而没有车祸赔偿,因为开车有意伤人不算车祸。

第九,受伤地点很重要。除了出车祸,人走路可能也会摔伤,或遭打劫受伤,如果发生在街上,可能无法打官司索赔,但如果你在停车场被打劫,或在一幢楼里被打劫受伤,你可以告物业房东没有提供安全设施。

第十,如果告政府,应该尽快提请司法审议(Judicial Review),行动要迅速。你可能被消防车撞伤,或被邮局车辆撞伤,这时候你采取民事索赔诉讼的对象是政府。政府作为被告的官司,有用期限很短,你必须在30天或90天内发传票或提出诉讼,因此行动要迅速。

以上是关于新移民来英国后应该尽快了解第一点法律学问。如果你也想移民英国,可以联系。

美华人看病也“难” 理念不同障碍多


在中国,看病难、看病贵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这样很多人开始羡慕起移民海外的人,认为他们在国外不但看病便宜,而且也不用担心看不上。但其实,华人在外就医,却一直是困难重重。无论是理念差异,还是费用、医疗体制问题,华人康复的道路布满荆棘。

据报道,美国医疗费用昂贵,很多刚移民美国的华人都会通过购买保险降低支出。而不同地区保险政策不同,有些城市例如波士顿基本可实现全民医保,但仍然存在很多不人性化的商业保险,例如,有家族病史的人就很难拿到大额医保。

高额费用并非拦在华人面前的唯一障碍,时常发生的沟通不畅也经常给华人添堵。除了语言障碍,更源于中西治疗理念的差异。中医看重预防和保养,而西方治疗理念强调更多的是静养和自愈。一般小病,在中国医生处会开一些预防药或者消炎止痛药,而在海外经常出现的医嘱却是“加强锻炼,回去静养”。西方用不开药的方式防止过度治疗,而习惯了国内治疗的华人难以接受,反而认为是洋医生没能理解自己的病情。这样的理念差异,也使得华人对治疗过程放心不下。

预约,本意是省时省力,但在美国,手术排期较长,漫长的预约让很多华人望而却步。据美媒报道,在波士顿上学的宋先生需进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但在美进行验血、验尿、CT检查等项目都需到专门医疗机构提前预约。一路预约下来,手术已被排到2个月后。最终,时间紧迫的宋先生只好选择回国就医。

海外求医,差异之下总有难处。在外求医的华人难免哀叹,海外看病,华丽外表下也充满着温柔的障碍。

美国移民专家提醒,移民后,除了要了解清楚当地的医疗保险政策,还得记住在美国看病你要提前预约,以免影响到自己的病情。

美华人不再满足“刷盘子” 努力寻找自己满意的工作


近几年,虽然经济危机的雾霾迟迟不肯消散,华人在海外的努力拼搏,却大显成效,得到大众认可。近日,美国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美国华裔人口是亚裔移民中人口最多的族群,总人口超过400万,收入也好于美国一般白人家庭。

在纽约大学已就读八年的小李说,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移民美国生活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以前他们总出现在餐馆、超市,而今更多的同胞已开始进军医生、律师等高收入行业了。“我的师兄毕业后进入美国当地律师所工作,虽然只是初级律师助理,但却让我备感自豪,也使得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如今,越来越多的华人心怀梦想,奋斗在异乡。美国布朗大学《分离然而平等:美国亚裔》研究报告指出,华人已经实现了近1800万亚裔队伍中平均1/4的“占有率”,家庭平均年收入的不断攀升也为白人所惊叹。

华人群体的日益壮大,海外华人凝聚力和自信心的逐步增强,为华人的社会地位带来了较大的提升。

华裔家庭收入缘何超过白人家庭?这与华人勤奋、敬业的个性密不可分。

据美国媒体报道,今年夏天,持续高温热浪袭击美国西南部地区,南加州许多民众都在家中躲避高温的“烤”验,而勤奋的华裔工匠们仍挥汗如雨地坚持在圣塔莫尼卡栈桥上为游客画肖像、捏泥人。

除了勤奋敬业,华人们也更多地开始思索自身定位。如今的华人已不再满足于前辈们“刷盘子”的老路,而在努力寻找与自身技术和能力相匹配的工作。

目前,生活在美国的年轻的华人正在趟开一条更为乐观的道路。无论是在美国接受当地教育,还是在祖国接受多年教育,这一辈年轻人正自如地徜徉在商业和科学院研究领域,在工程、健康、信息技术和财经行业发展得顺风顺水。

虽然华人群体整体发展趋势越来越好,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

华人依然热衷生活在华语圈中,赚来的钱也大多来自华人。在《分离然而平等:美国亚裔》报告中指出,洛杉矶、纽约等大城市拥有越来越多的华人,但是他们仍更喜爱居住在自己族裔的社区内。

美国移民专家认为,华人在外闯荡,互帮互助必不可少。如能勇敢向前跨一大步,走出华语小圈子,将文化差异融化在生活中,必能获得更多的收获。

在美华人圈五大人情债


对于华人移民来说,人情往来方面似乎要比国内简单些。但中国人历来讲究礼尚往来和人情世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自然也就少不了人情。身处美帝的华人,无论新老移民或者是留学生,同样也都面对着各自逃不掉丶躲不开丶或多或少的人情债,有时只好叹一声"人情猛于虎".

人情债一:国内亲友免费代购

大吐苦水的便是免费帮国内亲友各类代购,如奶粉丶鱼油丶雪地靴丶维他命丶蜂胶等各类保健品,帮亲戚朋友代购奶粉简直是苦差事,但又不好也无法拒绝,

只好咬着牙坚持。

人家说得很恳切,一开头就说实在是不好意思麻烦我什么的,这种情况下实在难以拒绝,也只好一一照办。而且通常这种情况也不好意思收别人钱。有的人就只要一两罐鱼油,邮费还贵过鱼油的费用。"

很多时候佐理代购都是自己垫钱买东西寄回国,等朋友收到检查无误才提钱的事情,有的时候生活费都搭进去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还不好意思催要钱。有人提到,汇率的换算也是比较麻烦的事情,而且汇率时高时低。出于友情的考虑,通常都把物品的价格的零头去掉或者少算一些。但也还是有的朋友不领情,间或来一句,某某似乎买的比你的廉价,要么怎么在原产地买的比网上的还要贵或者是上次似乎价钱没有这么贵。

人情债二:愁煞人的回国礼品

对于许多人来说,每次回国,欣喜的同时也感到头疼。大多数人买完机票之后马上操心的就是带什么回去给亲戚朋友旧同事。所谓不患贫,患不均,要么就礼物谁都不给,给的话就得照顾到大家。而且两手空空回去难以交待,所以回国礼品让许多人感到头大,要考虑到自己经济答应的范围丶平衡丶是否便于携带等等。

首先是送给谁。每次举家回国的礼品都是数十份底送出去,就怕漏送了哪家亲戚让人家不兴奋。每年回国送礼给各家亲戚就是一大笔开销。假如是非凡好的朋友不存在这些问题,他们不在乎这些,大家聚一聚就很快乐。就是亲戚方面不好弄,送得不好他们背后说我什么的,我父母根本就受不了。

我父母就总说不用给他们带什么,但是亲戚的礼物一定不能少,总觉得孩子回国什么都没有送给亲戚,估量混得很差或者是不通人情世故。

其次是送什么。有人反映,低档的礼品送不出手,怕别人嫌弃;高大上的礼品送不起,没那经济实力。其实移民的生活没有国内一些亲友想象得那么光鲜,非凡是有的新移民的日子过得也并不宽裕。千挑万挑的礼品带回国,别人不置可否实在让自己难堪,甚至还有的人送礼物出手之后感觉战战兢兢的。山长水远大箱小箱的礼品回去,分到每个人的手上就是很小的一份。曾有华人送巧克力给国内的朋友,被国内的朋友在网上吐槽后辗转传回当事人耳中,结果两人再见不是朋友。

再次则是佐理带东西回国也让不少华人发愁,每次回国前,总有一些亲戚知道要回国,于是就托其父母表示要佐理带些什么。比如雪地靴丶奶粉丶鱼油丶羊毛毯丶蜂蜜等。一些东西不但重,而且体积大。结果自己父母反而没有带什么,都给亲戚朋友佐理带了。返的时候,有的人又托带东西给留学的孩子,又是一大箱子。所以不管回还是返,行李箱里基本没有自己的物品。

人情债三:接待中转站

头疼的是国内亲友过来旅游。与国内的亲朋好友在异域他乡聚会当然是有说不出的喜悦,但是自家充当接待中转站背后也有着一些无奈。

比较麻烦的就是朋友来旅游然后说要借车开,这种情况也不知如何谢绝,万一出了问题确实说不清,后来让朋友直接去租车。但是朋友说不了解租车的方法跟行情,身为地主也只好佐理租车,因为心有歉意,也就自己帮了朋友付了几百租车钱。

人情债四:免费咨询师

头疼的人情债是一些朋友对市场,租房等的咨询。有一次国内一个朋友打算做红酒的生意,托佐理了解一下这边的情况。于是多番打电话了解,有时还出去跑,还到相关的英文网站找具体的资料并且翻译成中文。前前后后弄了两个多星期,把这些信息弄好之后发给朋友。结果后来朋友说了一句,比较麻烦还是不做了然后就没有下文了,更加没有提交通费和电话费的事情。这种类似事情还挺多,老是这样搭上时间和金钱,让人忍受不了。

人情债五:翻译机器

帮国内的亲友进行翻译,各类翻译都有,从保健品的说明书丶申请学校的材料到专业的医学丶会计和法律等各方面的内容均有。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愿意帮助,比如一些简单的内容,而且全都是从自己的学习打工的时间里挤下来去翻译。比如曾经有国内的朋友托人从美国买了保健品螺旋藻给自己的老人,把说明书拍下来要佐理翻译。还有曾经的同事想申请出国留学,把申请邮件发过来,让把把关有什么词句需要改动的等等。此类尚且可以应付。

但有一次亲姑妈发了一份10多页密密麻麻的关于会计的中文文档,让翻译成英文,十分为难,因为涉及到许多术语,而且口头语和书面语也完全不同。硬着头皮翻译了两页,实在无法胜任,只好谢绝了姑妈。

还有的亲戚发来病历请求佐理翻译成英文的,有朋友发来了相关法律的文件请求佐理翻译总总,还表示假如翻译不了,能否佐理找其他当地的人佐理。谁都知道隔行如隔山,即便都是用中文,不同的领域之间的用语尚且十分讲究,何况还是不同语言之间。而且假如答应了别人的请求,那就要确保翻译的质量,这花去了很多自己学习的时间。要害是翻译是一门学问,和平常说话不一样,翻译不好误了别人的事情更糟糕。

他们都认为,国留学或者工作的人的英语一定很好,认为能够把翻译这个事情做好,这实在是进入了误区。因此也呼盼望国内的朋友能够理解华人移民的处境,了解他们的难处。

加拿大吸引越来越多的新移民是因为这些!


一直以来,加拿大凭借开放、透明、宽松、快速的移民政策优势,以及优质教育、优渥福利、优美环境等众多特质吸引着全球的移民。

1、环境

加拿大环境优美,特别宜居,多年来占据全球宜居城市前列。2017年全球宜居城市排名上,加拿大的温哥华、多伦多、卡尔加里分别占据了3到5名。

2、教育

很多人印象中,教育的超级大国应该是美国,但是在2017年经合组织检验教育绩效的国际比萨测试中,加拿大是极少数在数学、科学、阅读等多个测试领域都进入前10名的国家。

加拿大成年人中拥有大学学历者高达55%,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5%。加拿大实行12年义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动手能力,教育理念相当务实。

3、福利

加拿大有从出生到坟墓的公民福利,让你生活无忧, * 能“活到死”。

1、牛奶金:儿童津贴,孩子18岁之前都有,中国人觉得这笔钱够孩子喝牛奶了,就叫它牛奶金。2016年又提高了标准,6岁以下儿童每人每年可领牛奶金 * 额为6400加币,6-17岁每人每年 * 额5400加币。

2、失业金:失业了,可以去领之前薪水的55%,按情况最少能领14周,最多45周。

3、退休金:工作时交够了社保就能领,全国的平均水平,每月有643.92加币。

4、养老金:上面那个是交了社保领的,这个是只要符合年龄就能领的,要65岁以上,18岁后在加拿大居住超过10年,那么你每月 * 可以领到583.74加币。

5、老年人低保:关于老年人的福利真多,加拿大对老人真得不错。这个是只要年收入低于17688加币(2017的标准),就可以领到 * 每月871.86加币的低保。

6、义务教育: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全部免费。

7、全民医保:除牙科和眼科外,病人看医生,不须支付诊金、化验费、住院和手术等费用,只须支付处方类药费。生孩子也是免费的,政府巴不得大家都多生。

在加拿大的华人圈里,常常把加拿大叫做“大家拿”,意思就是福利太多,大家各取所取。

4、移民政策

相比于美国现在紧缩的移民政策,加拿大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百万移民计划,打算在未来三年,引进100万新移民。其中,经济类移民(Economic)占到最多数,估计达到56%。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

未来三年,加拿大将向全世界敞开大门,大量吸引他们需要的人才。如果追求安逸、平静、慢节奏,那么加拿大就再合适不过了。

新移民不知在美国给小费是一种“义务” 频频出糗


在办理美国移民前,大多数申请人都应该事先了解过一些美国的风俗习惯,都知道在美国消费是应该给小费的。美国的“小费文化”举世闻名,在这个讲究“人力”至上的国度,无论是上馆子吃饭、旅馆住宿、搭乘出租车、美容院剪发等消费行为,顾客给小费成了约定俗成的义务,同时也是额外酬谢服务的方法。只是,或许中西方文化认知差距,华人新移民未能入境随俗,外出用餐忘了给小费大有人在;要不然就是华裔民众不了解付小费规矩,小费给得不够爽快,与店家的期待值有落差,服务生拦路追讨的案例等糗事当街上演。

在德州念研究所的李同学,日前与一票友人前往韩国烧烤餐厅用餐,一阵酒足饭饱后,李同学见店内仅四桌客人用餐,服务生看起来也并不忙,干脆就与朋友待在餐馆内聊天,坐了将近四个小时才离开。

怎料,一出餐厅门口,服务生就追出来讨小费,李同学狐疑的示意桌上有放置小费,该服务生颇不以为然地说,“你们坐了这么久,还扯开嗓门聊天,要水频率又高,给这么少的小费不觉得不好意思吗?”此话一出,让一群人当场傻住。李同学抱怨,他与朋友都是照正常比例给小费,给小费又不是硬性规定,这样恶劣追着消费者要小费实在不合理,“我才想问他这样要小费好不好意思咧!”

上班族王小姐则是不懂美容院剪发的小费规矩,付账时仅填上消费金额,事后听朋友提起应付7%的小费,她尴尬地说,自己并非小气的人,对方服务也非常好,纯粹不清楚行规,才闹出笑话,害她下次不敢再去,“真是丢脸丢大了”。

在中国城百利大道上经营华资餐馆多年的游先生表示,给小费多寡往往取决于服务质量,并无铁律可循,在德州中餐时段至少给10%;晚餐小费通常付15%至20%;不少主流餐馆则会对超过特定人数的消费者自动加收小费,常见如西餐厅以六人为基准,超过六人则为派对,会自动加收小费多数以15%起跳,但也有部分西餐馆以八人为基准,这些规范一般会在菜单与其他服务费一同注明,提醒消费者一并留意。

游先生指出,文化差异可能会让一些观光客或新移民不了解美国人的小费传统,而餐饮业服务人员大多依赖小费收入维生,难免会对小费多寡有所坚持。不过,消费者虽应入境随俗,但小费代表对优质服务的认可,若顾客对于业者服务不甚满意,依然有权拒付小费。

由于对美国风俗习惯的不了解,对当地法律法规的不清楚,不少美国移民频频惹麻烦上身,在这我们也提醒广大移民,去到美国后,想要真正融入,你就应该吃透美国文化。

美华人签订租房合同因看条款不仔细经常吃亏


对于离乡背井去到美国的留学生与新移民来说,租房子是很常见的事情。绝多数人选择住房都希望价格低、与学校或上班地点的距离近、室友好相处、居住环境好等等。但实际情况往往不能令人满意,总要降低一些要求才能找到合适的房子。不少美国移民为了省下生活开销,往往承租价格低廉但具安全隐忧的房子,一旦遇上难解的房屋纠纷吃大亏,得不偿失。

姚先生在德州攻读硕士,毕业后留下来工作,前后将近五年时间,他曾因签约时未细读合约内容,加上居住期间家具损坏时未实时反应,导致搬离租屋处时,遭租屋管理处以租屋合约中的毁损家具条例,吃上100元罚款。他认为,大部分留学生和新移民往往不愿多花时间搞清楚合约内容,草草签约,却忽略美国是讲究契约精神的国度,出了事,语言不比人强,行为又站不住脚,只好摸摸鼻子缴纳罚款了事。

对于租赁纠纷,今年刚毕业到休斯敦就业的石小姐心有戚戚焉,事业才刚起步,却立刻在租屋上碰了个钉子。由于人生地不熟,她透过网络上获得租屋信息,随即在百利大道上找到一间出租套房,问了问房租、水电费、洗衣烘衣、周边生活机能等问题后,见房东人似乎挺客气,实地考察后虽然觉得屋况与实际说法有出入,还是决定入住。

只是,才住不到几周,石小姐马上后悔,她抱怨,为了赚钱,房东擅自将房屋隔间成好几间出租套房,导致卫浴供需比例不足和逃生路线不明确,造成安全性堪虑;严厉的合约条款限制也让她大喊“吃不消”,例如洗衣每周不能超过一次、限制外带食物放置冰箱次数、煮饭次数。为了不影响工作情绪,石小姐决定趁早搬走,差点和房东撕破脸,最后只好赔押金了事。

石小姐说,很少有新移民会去关心出租房的产权和安全性问题,直到遭受不公对待和实际住屋产生落差时,才发现求助无门。她以过来人身份建议,大多留学生或新移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不合理的租屋条款都以“反正租金低廉才400元,也没什么太大期待”的心态,反倒给予有心房东可乘之机。

美国移民中介提醒,与房东或中介签订租房合同,一定要仔细看清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赶快让房东进行解释。租屋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住宿环境,再者新移民需要多问、多看、多了解当地相关租屋法规,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西班牙华人法律意思逐渐增强 维权行动增加


据西班牙媒体报道,对于早年移民西班牙,在马德里FUENLABRADA仓库区做生意的中国人来说。大部分移民对知识产权这个词很陌生,有的甚至一点都不知道。

因为不知道在商界还有个与切身利益至关重要的东西,故也就谈不上接下来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就无所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一说法了。于是在华商云集的FUENLABRADA一个令商家愤怒不已,但又无可奈何的情景也就出现了某商品某种款式在市场上热销,马上会有同行派人以零售商身份前去“进货”,购得样品后迅速以特快专递形式发往中国,大约在一个星期后,同样品种款式的商品就会制造出来发往西班牙,时间耗费不多,不费吹灰之力,同样的商品就会出现在另外一家仓库的货架上,有所不同的是尽管属于“孪生兄弟”,但是商标换了,售价跌下来了,产品经过了一番巧妙的偷梁换柱,整体质量已经大打折扣,蒙的只是进货商,坑的是消费者,从中获利的是那些造假者,就是那些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人。

2013年2月间,西班牙远东集团发生的商品外包装图案被侵权事件,以及随后在3月22日警方实施的大规模查封行动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该案件让华人社会看到,西班牙华人商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经越来越强,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会成为必然。

虽然3月22日这天警察在仓库区的对侵权产品的查封行动只是经过一天时间,但是消息迅速在华人社会扩散,引起强烈反响。

中国律师楼律师的工作人员就此事件从法律角度解释说,由于远东已经注册了商品外包装图案,该华人公司的侵权行为一旦法院判决罪名成立,侵权方就犯侵犯商标罪,依照西班牙《刑法》第274条,公司法人会判6个月至2年时间有期徒刑,并加上罚款。除此之外还有对侵权方的经济赔偿,至于赔偿金额大小,法院会根据被侵权公司的实质性损失决定,不设上限数额。

谈到与侵权有关联的话题,有西班牙移民表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尚在发展阶段的华人商界来说,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对于华商来说,随着经营范围扩大,经营类型的改变,同类产品商家的增加,竞争态势已经白热化,华商进军外贸领域后,同类产品的恶性竞争让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哪一家商品卖得好,在很短时间内就会有同类的样品出现在周围,模仿者为了掠夺被模仿者的市场与客户,采取的战术往往是低价竞争,而被模仿者为了竞争,也只好降价应战。如此恶性竞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而对于那些被侵权的商家来说,对于一项新产品,从市场调研,到组织技术力量公关,产品试制成型,小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其中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这些费尽心血取得的而成果,却被一些人轻而易举地获得为自己牟利。如果让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于华人社会经济发展无益,于当地社会无益。

西班牙投资移民项目专家建议,在西班牙做生意,除了遵守当地相应的法律法规外,也别忘了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美国人对华人的印象 因为卫生问题大打折扣


美国媒体近日报道,西雅图一直以中国美食为主的亚洲餐馆闻名的唐人街国际区,由于饭店较多等原因,环境卫生问题严重。目前,唐人街正在对街道垃圾进行处理,市政府与社区办公室也将花几个月指导唐人街有关垃圾清理的事宜。同时,美国最早的唐人街之一檀香山唐人街,政府也开始大力整治困扰当地居民多年的垃圾与犯罪问题。

美国一华人协会表示,唐人街的垃圾严重影响了在美华人的形象。美国各大城市都有华人聚集地,来美国的人都去过唐人街,去唐人街的人常常对当地的卫生颇有怨言。

但华人居住区也并非完全这样,很多新兴起来的华人居住区已经或正在改变这种状态,在洛杉矶圣盖博谷华人居住的地方,如蒙特利公园市等地,较之那些老唐人街有很大进步,有些地方干净整洁,环境优美,这和后来定居美国的移民经济水平较高有关。这些地方的干净整洁,开始改变长久以来华人居住区就是脏乱的代名词。

中国有古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是经济水平提高了,文明程度也会随之提高。这句话大体上是不错的,例如纽约、檀香山一些老唐人街,居民生活水平不高,卫生水平也不高。其他种族的移民如爱尔兰裔,犹太裔等,都有或有过这样的现象。当年华人参与修建铁路,美国人常常嫌弃华人的脏乱,但那时同样被嫌弃脏乱的爱尔兰人,已经摆脱了这种脏乱的形象。还有从前被认为又穷又脏的犹太人,如今已完全是另一种形象。

“衣食足知礼仪”是需要时间但又不是完全取决于时间,观念的变化较之经济水平的有滞后的现象,有时需要几代人甚至更多的时间,华人进入美国百余年,脏乱的形象至今不能完全改变,一来由于华人的积弱,二来文化精神层面上的传统教育也是个问题。

物质基础很重要,但不是民众修养提高的唯一条件。中国还有一句话:“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语)。说的是无论身处何种情况,都能很好地保持修养和操守。

在美华人经济状况不断提高,随着华人积极参政,在美国社会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但华人居住区如唐人街给人的印象,总体上并没有根本改变。华人固然需要提高经济水平,但也需要一种反求诸己的精神,在文化精神层面反思华人存在的问题,并付诸行动。

华人社团和政治人物更应把诸如华人区的脏乱现象的改变,以及提高华人民众的文明修养当作重要的事情去做。

移民美国生活,在自己努力融入这个大家庭的同时也需要这个大家庭接纳你,而想要自己被接受,印象是很重要的,所以希望每一个华人都从自己做起,进而影响身边的人,努力提高华人在美形象。

相关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