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年轻美女热衷外嫁移民

2020-10-31
新西兰移民移民条件 移民费用

新西兰移民移民条件。

江山美人从来都是男性最渴望得到的东西,但对于俄罗斯的男人来说确有点不幸,因为美丽的俄罗斯女人纷纷想嫁给外国人,并且这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潮……

跨国婚姻,尤其是俄罗斯妇女远嫁国外早已成为一股汹涌的潮流

幸福难道只在国外?

跨国婚姻,尤其是俄罗斯妇女远嫁国外早已成为一股汹涌的潮流。这一现象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婚姻移民潮愈演愈烈,主力军是年轻的俄罗斯妇女:30岁以下的妇女占60%,平均年龄为28岁。据美国司法部统计,最近12年来,领取新娘签证到美国的俄罗斯妇女有7.5万人。有人甚至专门写了本名为《如何嫁给外国人———101条建议》的书,在网上广为流传。外嫁妇女中高学历者占相当比例,一半多的妇女受过高等教育,这在世界移民中也名列前茅。

调查显示,俄妇女最愿意嫁给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和意大利人

调查显示,俄妇女最愿意嫁给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和意大利人,这些国家的男人也非常愿意娶俄罗斯姑娘为妻,理由是她们文化水平高,年轻漂亮,吃苦耐劳。20世纪末,俄妇女外嫁移民逐渐制度化,不少俄罗斯人靠经营国际婚介机构发了大财,这些婚介机构主要面向女性。

俄女性也越来越热衷于通过因特网寻找外国伴侣

俄女性也越来越热衷于通过因特网寻找外国伴侣:2005年4月一个月内,就有6000名妇女登陆圣彼得堡市一家跨国婚介网站,短短几天内,一名美国男子的征婚启事就得到500名妇女回信应征。俄一位婚姻问题专家说,许多女性不管男方的家境好坏,执意嫁给外国人,好像只有在国外才能找到幸福。

俄女性不满意本国男士

俄女性不满意本国男士

随着俄社会的变迁,多数俄妇女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择偶条件是:首先是社会地位高的男人,其次是普通人,但他必须是一个好当家的,最好有手艺,能让女方丰衣足食。女方通过婚姻希望获得安全感和家庭的稳定。

多数妇女都希望嫁给“大款”

多数妇女都希望嫁给“大款”,受这种想法的驱使,不少俄妇女希望嫁到外国去,认为嫁到国外,就一步迈进了“天堂”。

俄妇女为什么不愿意嫁给本国男人呢?今年25岁的叶莲娜嫁到了瑞士,她在写给《共青团真理报》编辑部的信中说:“和许多俄罗斯妇女一样,我也曾渴望在自己的国家找到一位终身伴侣。但遗憾的是,在俄罗斯,男人对女人总是那么傲慢、自私,损害我们的尊严。许多嫁给外国人的俄妇女是为了寻求一个美好的未来,希望重新成为女人,相夫教子,而不是找一个靠老婆生活的男人。在俄罗斯,一个不酗酒的男人就已经是‘天使’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俄罗斯男人都这样。”

形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专家认为,形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俄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如经济、社会、人口问题;俄罗斯的民族和文化特性;西欧国家的人口问题;西欧部分男性的心理和文化需求及社会的开放度等。

ym16.coM精选阅读

进入俄罗斯的移民:成功还是陷阱?


进入俄罗斯的移民:成功还是陷阱?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移民到其他国家,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俄罗斯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吸引了大量的移民。然而,移民进入俄罗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他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本文将回答关于进入俄罗斯的移民以及他们面临的成功和陷阱的问题。

首先,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俄罗斯坚实的经济基础。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和石油生产国之一,同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为俄罗斯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潜力,吸引了许多外国投资和商机。移民可以利用俄罗斯的经济机会,开展自己的事业或寻找更好的工作。例如,一些外国专业人士选择移居俄罗斯,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此外,俄罗斯的低成本劳动力也吸引了一些外国公司在该国设立分支机构或工厂,这意味着移民可以找到更多就业机会。

然而,进入俄罗斯移民也面临着许多陷阱和挑战。第一个困难是语言问题。俄罗斯是一个以俄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对于没有学过俄语的移民来说,语言障碍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障碍。没有良好的俄语沟通能力,移民会面临困难,包括找工作、与当地人建立联系和获取政府服务等。因此,学习俄语成为移民成功融入俄罗斯社会的重要一步。

另一个挑战是文化差异。俄罗斯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些与移民的原属国可能存在差异。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是移民成功融入俄罗斯社会的关键。尊重当地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适应新的文化环境,是移民必须面对的挑战。

此外,俄罗斯也面临一些社会问题,这也可能影响到移民。例如,俄罗斯的经济不稳定、高失业率、腐败问题和犯罪率较高等,这些都可能对移民造成影响。移民可能会面临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较低的工资和不稳定的工作环境。此外,对于某些族群和国籍的移民,他们可能会面临种族歧视和社会排斥的问题。

在移民到俄罗斯之前,移民需要了解并准备好面对这些挑战。他们应该积极寻求适合自己技能和背景的工作机会,提高俄语水平,并尽力了解和适应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此外,他们也应该了解他们的权益和责任,并遵守俄罗斯的法律和规定。

进入俄罗斯的移民既有成功的机会,也面临着许多陷阱和困难。俄罗斯强大的经济和丰富的资源为移民提供了就业和发展机会。然而,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社会问题是移民需要克服的挑战。通过努力学习语言、了解当地文化和适应社会环境,移民可以增加他们在俄罗斯的成功和融入程度。

移民俄罗斯的条件有哪些?政策解读


俄罗斯对解决外来移民问题非常重视。根据去年9月公布的联合国报告,俄罗斯境内外来移民人数在全球位居第二。据联合国统计,2013年俄罗斯境内居住有1100万名移民。而美国外来移民人数为4580万人。那么这么热门的移民国家移民政策怎么样呢?移民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一、申请俄罗斯移民的条件:

1、俄罗斯公民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2、俄罗斯公民的三代旁系亲属;

3、外国技术人员及特殊人才,可为经济发展做贡献者。

二、俄罗斯移民的政策解读:

1、以停留时间为标准,明确了外国移民的不同种类。根据俄罗斯移民政策,将来俄外国移民按照停留时间长短划分为临时停留、短期居住、长期居住和非法停留四类。

“临时停留”者指持有签证或免签进入俄境内、已获得俄移民卡但无居留证或临时居留许可、在俄停留三个月(因特殊原因可延长至一年)的外国人。

“短期居住”者指已获得短期居住证,在俄境内停留不超过三年的外国人。

“长期居住”者指获得长期居住证,在俄罗斯境内停留不超过五年的外国人。

“非法停留”者指没有停留许可证或居住许可证的外国人。

2、引进外国劳工配额制度,首次对独联体国家公民来俄务工实施配额制度。

在保障国内就业环境的前提下减少额度,有效吸引外来劳动力。外国劳工配额制指由俄政府审批各联邦主体的外国劳工引进申请额度,各地区劳务指标具体分配方案将由俄卫生和社会发展部、经济发展和贸易部与内务部联合制定。

企业和私营部门雇佣外国劳工前必须获得劳动部门的配额许可,在税务部门进行登记,同时有义务为外国劳工缴纳劳动税和移民税。在配额审批上政府优先考虑俄经济的劳动力短缺领域,如建筑业、农业等领域。

3、加大对雇佣非法劳工的企业主和违反移民法规的外国劳工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移民。

据俄内务部和移民局数据,截至2006年,俄国内来自独联体国家移民共1 200万,其中700万为非法移民,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工业、农业、商业等领域。

按照新法律规定,对于违反移民登记规定的外国公民,将处以2 000—5 000卢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将移交法院判决并予以遣返。

非法滞留俄境内的外国公民将被限期离境并在一定年限内被禁止再次入境,对于在俄境内因违反移民法规被处罚超过两次以上的外国公民将拒发签证和居住手续,对于非法雇佣外国移民的企业主最高可处以80万卢布的罚款。

俄罗斯正在制定中学汉语教师培养计划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罗斯“5100计划”成员高校的专家表示,俄罗斯中学汉语教师供不应求,但各大高校至今还未制定出针对这一岗位的统一的教师培养计划和中学汉语教学大纲。对此,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学院院长称,“很快,将有至少45个培养中学汉语教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和继续教育课程面世”。

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学院院长马斯洛夫说:“目前,包括高等经济学院和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在内的多所俄罗斯高校,正在制定中学汉语教学大纲和系列教科书,筹备在位于深圳的中俄联合大学,开设中学汉语教师培训课程。很快,将有至少45个培养中学汉语教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和继续教育课程面世。”

除培养教师外,各高校还面临制定中学汉语课程标准的艰巨任务,这一标准会与现有的中学外语教学标准有所不同。

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国际传媒和语言学院的语言学和翻译学教研组组长霍穆托娃认为:“当然,这一标准将与中学现有的欧洲语言课程标准不同。由于汉字的书写及发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标准会所有降低。”

目前,教学大纲的制定者也处在两难境地。一方面,大纲内容必须符合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以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为方针。

图1

俄罗斯萨马拉大学中国中心主任穆斯塔法耶娃说:“我认为,通过HSK考试将成为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尤其是,现在,多数具有中文知识的专家,都学习过中国的汉语教材,也就是说,他们自己也经历过HSK测试。”

2018年11月,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监督局副局长安佐尔·穆扎耶夫表示,2019年,数百名俄罗斯中学生将首次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汉语科目考试。

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同时是中学生毕业考试和高考,目前包括14个科目。迄今为止,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外语科目包括四种语言: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近年来,学习汉语的俄罗斯人数量大幅增长。1997年,学习汉语的俄罗斯人约为5000人;2007年,人数为1.7万人;2017年,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达到5.6万人。按照统计数据,39%汉语学习者在大学学习。此外,31%学生在中小学学习,25%的人在语言学习班学习,还有5%的人在中国孔子学院学习。

中国版图里的俄罗斯村 耕地打渔为生


宏疆村是中国东北部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村里人大多靠耕地、打渔或养猪为生,2010年一个小伙子因勤劳致富当选了黑龙江省黑河市的“十佳青年”,被当地人视为值得敲锣打鼓庆贺的大事情。然而,在这个只有165户人家的小地方,包括村党支部书记在内,大部分村民都有着深蓝色的眼睛、高耸的鼻梁和浓密的络腮胡,这和一河之隔的俄罗斯人非常相像。

他们的祖辈就是俄罗斯人。从上世纪20年代起,苏维埃政权的一系列举措引发了一场难民潮,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更是令很多家庭流离失所,数以万计的苏联人只有越过黑龙江才能继续他们的生活。

一个叫葛金丽娜的贵族女人就把1岁多的孩子兜在裙子里,小心翼翼地走过冰封的江面,来到这个陌生的小山村。她嫁给了一个闯关东的山东人,并为儿子改名徐维刚。“户籍证明”上,小男孩的苏联名被译成特维申果·伊万·安德烈耶维奇,“户类型”一栏写着“无国籍”。

如今,88岁的徐维刚是宏疆村里所剩无几的拥有“纯正”俄罗斯血统的人。虽然母语对他而言已经成为远去的记忆。偶尔,他会露出几颗被烟熏黄的牙,用一口浓重的东北话说:“那啥,我叫安德烈。”

但大部分时候,很多人对自己的外貌异常敏感,他们憎恨被称作“二毛子”,这被视为比“骂爹娘还严重”的侮辱。关于“是中国人还是俄国人”这种问题也被视为禁忌,他们习惯于把中国叫做“咱们”,把对岸的国家叫做“他们”。不少村民最大的愿望是让自己的儿子娶中国人,尽快了断自己俄罗斯民族的血统。

总之,没有人会以血统为荣,正如同没有人愿意提及“特务村”这样的字眼。

“文革”期间,村里所有的混血儿都挨了整,被造反派逼着承认是苏修特务,宏疆村也被称为“特务村”。一个叫张运山的村民,曾在抗战胜利后迎接入境苏联红军,因此被打为“苏修特务集团”的头头,造反派说他家藏了坦克,打到他跳井自杀。其余的成年混血村民因为长相被关在牛马棚里,用木板隔开,“像牲口一样”互相不许讲话。

“我跟我妈说,你上这边来给我们找个爹,生了我们这一帮,你瞅瞅给我们整的啥样。”77岁的徐维义是葛金丽娜生下的7个混血儿之一。

建国初期的宏疆村最多时曾有21个苏联女人。她们不少人和葛金丽娜一样,都是贵族后裔。这些异国女子喜欢喝牛奶,烤列巴,会在胸口划十字祷告后再吃饭。每个周末,这些身材高挑的女人都会穿上蓬蓬裙,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口琴声悠扬。那时候,河对岸会邮过来瓜子和糖,她们的子女大多对此印象深刻。上世纪50年代末,国际政治上的风云突变影响着一江之隔的两个国家,边境一夜之间被封锁,在河对岸做生意、探亲的宏疆村人再也不能回到村里。

半个多世纪后,葛金丽娜和那些唱歌跳舞思念家乡的苏联老人都已经去世,并葬在了宏疆村。两岸的生活却早就热闹了起来,每月有大量的俄罗斯人要往返中国多次,带回廉价的牛仔裤、衬衫以及名为“阿迪多斯”的山寨运动鞋,他们甚至愿意坐上每小时一班的公共汽车到中国理发,为孩子购买玩具。

曾经的“特务村”宏疆村也获得新生,并被黑龙江省命名为省级“俄罗斯民族村”。虽然在这里,已经再也找不到一个会说俄语的人了。有些村民会用《喀秋莎》的调唱民歌,词却被改成了东北话。村民们叮嘱长着俄罗斯面孔的子女“一定要找个中国人”,在宏疆村的第四代混血儿里,最有出息的孩子考上了复旦大学,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并因为顺利入党而让父亲倍感荣耀。

“一次教训还不够?有我这个爹活着一天,他就甭寻思找什么外国女人、混血女人,门儿都没有。” 村民徐福胜经历过那场突如其来的运动,那时候他只有13岁。

总之,他丝毫不喜欢自己的灰蓝色眼睛和大到或许能塞进一枚硬币的鼻孔,也不愿意再去寻找河对岸的亲戚,“以前跟人家一点联系都没有,还是给你安上罪名了。伤老心了,离他们远点吧。”

偶尔喝高了的时候,他才会炫耀自己的贵族血统,并想起自己的奶奶,一个叫葛金丽娜的俄国女人。

相关链接:

中俄边境上的“混血村”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时间在徐维刚这里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床上昏睡。有人专门来看他时,侄子们会把他从床上拖起来,帮他换件像样的衣服,戴上顶脏兮兮的军帽。每到这时,徐维刚会挺直腰板,对着闪光灯露出婴儿般惊喜的笑,湛蓝色的眼睛泛着异常的光。

“千万别问他是中国人,还是苏联人。”大侄子徐福胜警告,“谁问跟谁急。”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边境一带的几个屯子里,87岁的徐维刚是仅存的有纯正俄罗斯血统的人。但在中国生活80多年后,俄语对他而言显得陌生而遥远,大部分时间,他安静地叼着旱烟,偶尔开口,一口浓重东北的大茬子味。

“那啥,还认识我吗?我叫安德烈。”徐维刚咧嘴一笑,露出几颗被烟熏黄的牙。在一张2010年7月的“户籍证明”上,徐维刚的苏联名被译成特维申果·伊万·安德烈耶维奇,“户类型”一栏写着“无国籍”。这是目前唯一能证明徐维刚身份的东西。

“俄罗斯不承认他,中国也不承认他。”有村民咂嘴,“亏了是个傻人,啥都不在乎。”

“大清洗”和肃反运动

侄子们背后习惯管徐维刚叫“傻大爷”。

徐维刚生于1924年。此前的几年,是苏联历史上最为动荡的几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人取得了政权。1924年,苏联的缔造者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掌权。很快,一场“大清洗”开始了。

有公开的学术资料称,俄侨“第一浪潮”出现在上世纪20~30年代,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大批知识分子被迫逃亡西方和中国。

“我奶奶一家,是被列宁老爷子赶走的。”徐维刚的二侄子徐福海很小的时候就听说,奶奶葛金丽娜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全家都是军人。战争中,葛金丽娜的丈夫战死了。“大清洗”开始后,有着贵族身份的葛金丽娜把1岁多的徐维刚兜在裙子里,小心翼翼地从冰封的江面上走过,流落到毗邻的中国。

彼时,正赶上大批山东人闯关东至东三省。很快,葛金丽娜找了个姓徐的山东人,在江边的一个小屯子里安了家。“那个山东人,就是我们的爷爷。”徐福胜说。尽管已经是俄罗斯移民的第三代,徐福胜还是长了张酷似俄罗斯人的脸———蓝灰色的眼睛、络腮胡子,硕大的鼻孔里甚至能塞进一个一元钱的硬币。

更多的苏联人在上世纪30年代初来到中国。

早在沙俄统治时期,逊克县兵团村王金财的父亲就在对岸做生意。几年后,他跟一个苏联女人结了婚,住在离中俄边境90公里的地方。“大概到1930年的时候,苏联那边的空气呼吸着不那么自由了,各方面限制也比较多。”王金财说,那是斯大林时期,也是1934年苏联肃反运动前期。

为了保命,王金财的父亲赶着马爬犁,拉着妻子和大儿子跑回中国。

山东平度人苗平章在苏联做买卖时,娶了当地一个叫沃丽嘎的姑娘,几年后,生了四个儿子。苗平章的儿子苗中林说,他的家当时就住在江边的屯子,“中国人都喜欢在江边住,情况不妙就赶紧往回跑。苏联成立后,开始搞土地革命,搞入社,所有财产都得归公。大家一看吃亏啊,就拖家带口跑回来了。”到中国后,苗中林一家落户在了逊克县边疆村。

“当时情况基本都是闯关东过来的山东男人娶了苏联女人。”苗中林自己造了个词,“捡洋落”。

根据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博士梅利霍夫给出的数字,在中国,俄侨人数最多时达40万人。20世纪20年代有10万人返回苏联,另有10万人离开中国去往美国。而今,徐维刚所在的逊克县宏疆村,全村165户,混血的占75户,264个人。

回不去的家

苗中林记忆中的边疆村曾经是一个被笑声和歌声包围着的地方。

“以前屯子里有21个苏联老太太,中国话都说不利索。每个礼拜,老太太们就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苗中林说,到后来,屯子里的中国人嫌烦,就搬到了绊子场一带,这才有了现在的逊克县城。

再多的欢声笑语也无法消除那些有关家和血统的记忆。宏疆村的村民回忆说,当年,村里的苏联老人想家了,就蹲在地里哭。夏天,江面上有苏联的船驶过时,一些女孩子站在岸边眼巴巴地瞅着,气得直跺脚,埋怨母亲把她们带到了中国。

1933年3月,日军侵华关东军占领了逊克。此时对移居中国的俄侨而言,窄窄的黑龙江水俨然成了无法逾越的屏障。

日本警察队就驻在边疆村,除一名日本队长外,其余都是汉奸。“有人想往苏联跑,被抓住,给揍死了。”苗中林说,“最坏的就是那些‘二鬼子’(汉奸)。”

宏疆村村民袁广荣的姑姑16岁时逃回了苏联,那一年,日军正占领着东北。“当时家里逼婚,非让我姑姑嫁给一个姓董的混血老头。成亲前一天,我姑姑跑去苏联了。一起去的还有我爷爷的‘团圆媳妇’(童养媳),那女的成天被我爷爷揍,就也跟着跑了。”

上世纪90年代,袁广荣的姑姑到中国寻亲。袁广荣这才得知,姑姑刚到苏联,就被当地警方抓住,以为是对岸驻守的日军派去的特务。蹲了两年大狱后,被送到莫斯科。前来寻亲的姑姑也听说,她走之后,父亲发现自家闺女跑了,赶紧报告了警察局。结果,老人被日本警察当成苏联特务,活埋了。

边境的几个屯子里,苏联老太太们还在隔三差五地聚会,吃列巴,喝苏波汤,小声唱几句俄罗斯民歌。但再没人敢做回家的梦了,与其送死,倒不如在异国苟活。

“特务村”

“倒也得能让人活啊!文化大革命时,说我们是那啥来着?”稍显破败的土坯房里,徐福胜的大鼻子猛吸两下,“苏特!”

徐福胜记得,文化大革命时,整个屯子里将近30户人,只有四户纯正的中国人,其他全成了“苏修特务”,宏疆村也一度成了“特务村”。那一年,徐福胜13岁。

没读过太多书的徐福胜到现在都不知道具体什么叫“苏修特务”,但他知道家里的大人成了特务,自己也跟着成了“特务崽子,别人拿你就不当玩意”。徐福胜端起碗,猛喝了几口酒,显然,他不愿意回忆那段日子。

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交恶,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徐福胜等村民们对两国间的冲突一无所知,他们的日子过得乏善可陈———夏秋两季,播种收获;漫长的冬季里,最大的乐趣就是喝酒。

“大概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初吧,就那么一下子,俺们就全成特务了。”宏疆村村民徐月娥记得,当时村里所有的混血人都挨了整,被造反派逼着承认是苏修特务。不听话的人就被带到大街上游行。“他们问我们电台在哪?我们哪知道啊?就只能编,说电台长得跟烧火的炉子一样。造反派又问,是怎么跟那头联系的?我们就继续编,说那头一划火柴,我们就看见了。你说隔着条江,谁能看得到啊?”

边疆村的苗中林记得,当时屯子里有个叫李荣贵的,母亲是俄罗斯人,“文革”前,李被打成“苏特”。批斗的时候,造反派在他的脖子上挂了个近100斤的驱动轮,后面的造反派踹一脚,驱动轮晃两晃,脖子上的血直往下淌。

袁广荣的二哥由于在抗日战争后,迎接过入境苏联红军,因此更是成了“特务头子”。造反派说他家藏了坦克,把房前房后挖了个遍,连个轮子都没看见。“我哥进去的时候穿件白布衫,出来的时候,白布衫成红的了。整个人被打得实在受不了,跳井了。人死了,还不许家属哭。”

后来有村民觉得可惜,“其实他再坚持三天,就平反了。”平反后,村里的人给死去的村民开了追悼会,算是有了个交代。

有宏疆村村民透露,“文革”时,宏疆村和上道干村原本是一个大队,“文革”结束后,宏疆的混血人不愿意跟中国人住在一起,坚决要分家,“那些混血人可厉害呢,把牛马全抢了过来,公社的人气得够呛。”

“我是中国人”

那些血肉模糊的陈年旧事就像长在心里,随着时日的流逝,反而更加疯狂地生长。

几十年后,当年13岁的徐福胜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有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娶了个中国媳妇,小儿子还没找对象。“有我这个爹活着一天,他就甭寻思找什么外国女人、混血女人,门儿都没有。”徐福胜重重地放下盛满酒的碗,再次瞪圆了灰蓝色的眼睛。

和宏疆村大多数混血人家一样,徐福胜兄弟几个一心想要断了自家俄罗斯民族的血统。他们的脑子里就一个信念:娶中国人,花多少钱也得娶。

1995年,徐福胜的弟弟徐福河幸运地娶了东北姑娘彭桂茹,生下了儿子徐然。已经是第四代移民了,徐然的相貌依然非常俄罗斯。但徐福胜坚信,只要一代一代地找纯种的中国人结婚生子,血统和容貌一定会变过来。

村民徐月娥也叮嘱长着一张俄罗斯面孔的女儿,“一定得嫁个中国人”。徐月娥认为,这是为下一代着想。“这几十年下来,总觉得会受歧视。就算家里两口子吵架,对方都会说,你个‘二毛子’如何如何。这话我们听够了,不想让后代再听了。”

徐福胜最听不得的就是别人指手画脚地管他们叫“二毛子”,“谁说这话给我听见了,我就冲上去问他,凭啥说我是‘二毛子’,我不服!我是中国人!”

就连平时的交谈中,徐福胜也习惯把中国叫做“咱们”,把对岸的俄罗斯叫做“他们”。“他们俄罗斯的事我也关注啊,日本外长今天到俄罗斯去了。”话题一转,徐福胜又说到中国,“还是咱中国好啊,把农业税都给我们免了,嘎嘎的好。我们哥几个以后少喝点儿酒,多活几年,得看看咱们国家以后是啥样的。”

偶尔喝高了的时候,徐福胜也忍不住炫耀自己的贵族血统,“我们家是个大家族,纯正的俄罗斯族,你看我们这长相,黄头发、蓝眼睛。屯子里有的混血是茨冈族,黑头发、黑眼珠,相当于俄罗斯的吉普赛人,是受歧视的。”

消逝的民俗

除了黄头发、蓝眼睛,徐福胜一家没有一点儿像俄罗斯人的地方。

“那啥,我给你唱个俄罗斯民歌。”徐福胜清了清嗓子,开唱起来,“四个萝卜剁吧剁吧,没有了花椒大料,倒点儿醋,酸不拉唧,你就喝了吧……”调是《喀秋莎》的调,词却被改成了东北话。

凭借酷似欧洲人的相貌,徐福胜被找去当了几年特型演员,如今,他引以为豪的就是走过不少地方,“我在天津待了22天,宁波16天,舟山14天,东阳待了7天,后来就上横店去了……”走在马路上,徐福胜常被当成新疆人,卖羊肉串的新疆人硬是往他手里塞羊肉串。上街买水果,两块钱一斤的苹果,小贩当他是老外,愣是跟他要15块钱一斤。徐福胜一说话,小贩懵了,怎么满口东北话。

如今在整个宏疆村,几乎找不到一个会说俄语的人。村里的“音乐家”袁广荣拉得一手漂亮的二胡曲《赛马》,抱起手风琴,却难以拉出一支完整的俄罗斯歌曲。

宏疆村村党支部书记袁新波说,尽管被黑龙江省命名为省级“俄罗斯民族村”,但村里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俄罗斯的民俗。“只是在1991年,给一些俄罗斯混血的村民发了侨眷证,考学时能加点儿分。”

“入乡随俗嘛,当年跑去俄罗斯的中国人也都改成当地习惯了。”兵团村的王金财说。由于从小跟着母亲学俄语,1992年,王金财到俄罗斯当翻译,一待就是16年。“我在那边碰到过一个中俄混血人,他爷爷是清末过去的。这个人就知道自己姓张,祖籍在山东,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还有一个姓苏的人,就因为有中国血统,1937年时被警察局抓去,人家让他一站就是两个小时。当时,这个姓苏的根本不敢露自己会说中国话。”

王金财印象最深的是1995年,他在俄罗斯当翻译时,在一个汽车修理厂门口碰到一个干部模样的人,夹着个公文包。得知王金财是中国人后,对方说,过去两国的争论都怨赫鲁晓夫。王金财客气地表示感谢,“现在想想,他能这么说,不容易啊。”

王金财爱吃酸牛奶和酸面包,但妻子做不来酸面包,只得作罢。“要说俄罗斯的生活习惯,也就剩这些了。”

天色由明到暗,老徐家的兄弟几个也从早喝到晚---早晨一大杯,中午两大杯,晚上两大杯。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被打发着。屯子里一个叫张三的年轻人喝酒喝死了,说起张三,徐福河也会叼着烟叹息,但只要日子要过,酒就必须得喝。

边疆村的苗中林跟母亲学过唱苏联歌,跳苏联舞。抗美援朝的时候,他进了部队文工团,在朝鲜待了三年。如今80多岁了,苗中林还记得些舞步,兴起时,两只脚轻巧地挪着小碎步。“我母亲活着的时候,会做些列巴花,现在断了,没人会做了,全都断了。”

屯子里的“中国人”和对岸的联系也断得差不多了。袁广军记得,那次寻亲之后,姑姑一家倒是又来过,他也带着家人去过三次俄罗斯,但人走茶凉,现在也没了联系。

俄罗斯孤儿被弃回国 美俄收养纠纷升级


7岁的萨韦利耶夫独自从美国回到俄罗斯。

直到飞机降落在莫斯科机场,7岁的阿尔捷姆·萨韦利耶夫才意识到,自己被美国养母抛弃了。

他独自在莫斯科机场流连,身上带着一张上飞机前养母写的纸条。机场的工作人员把这张纸条上的英文翻译成俄文后,大吃一惊。

便条是写给俄罗斯教育部的,上面写着,“我不想再收养这个孩子了。他有精神问题。”

阿尔捷姆·萨韦利耶夫于去年10月在海参崴的一家孤儿院被收养。他的养母把他带回了美国田纳西州,还给了他一个新名字“贾斯汀·汉森”,从此开始全新的生活。然而,今年4月7日,养母在他的背包里塞上糖果、彩色铅笔后,把他送上了前往莫斯科的旅途,从田纳西到华盛顿,从华盛顿再到莫斯科,萨韦利耶夫都是一个人。

事情发生后,萨韦利耶夫的养母,34岁的女护士托利·汉森接受采访说,萨韦利耶夫经常大喊大叫,威胁其他家庭成员,并画了一幅画,里面画着他们的房子着火的情形。“他威胁说要把我们的房子烧掉,这太可怕了。”

回国后的萨韦利耶夫被莫斯科警方收留,并接受了身体检查。体检显示,萨韦利耶夫没有任何身体缺陷。

俄儿童权利部门发言人安娜·奥尔洛娃表示,她在看望孩子时,孩子一直说养母“不好”,“并不爱他”,还经常揪他头发,这说明孩子可能曾遭到过虐待,而男孩精神状态非常稳定,并没有精神疾病。

收养风波引发外交纠纷

“一个孩子能像一台有缺陷的家电一样被送回购买地吗?”俄罗斯国内民众迅速发起了对不道德美国收养家庭的声讨,不少人呼吁,禁止美国家庭收养俄罗斯儿童。

事件的影响不断升级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这位养母的做法骇人听闻,不仅不道德,也违反了法律。”

美国驻俄罗斯大使约翰·贝尔勒也表示,他感到“强烈震惊”,他对冷酷对待一个已被合法收养儿童的家庭感到愤怒。

4月1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已经做出决定……建议暂停美国家庭收养俄罗斯儿童业务。”直到美俄就领养条件和领养家庭的责任签署一项国际协议。

克里姆林宫的儿童权利监察专员帕瓦尔·阿斯塔科夫预计,新的国际协议将在几个月之内完成。“但在我们签署协议期间,所有的收养活动都将冻结。”

俄罗斯的决定让美国人措手不及。负责汉森收养萨韦利耶夫的中介机构,在俄罗斯开展服务的资格被取消,通过这个机购办理收养业务的50个家庭的收养手续被暂停。据悉,共有大约250个正在俄罗斯办理收养的美国家庭因此无法如期将孩子接回美国。

一个名为儿童服务联合委员会的收养机构,发表了给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的公开信,期待两国总统能对尽早恢复收养做出干预,如今这封信已征集了19000人签名。

美国国务院表示“非常不安。”美方代表团也整装待发,只待被火山灰扰乱的欧洲交通一恢复正常就起程赴俄,商讨新协议。

跨国收养障碍重重

引发这场风波的核心人物,美国女护士托利·汉森在那张弃养声明中说,孤儿院骗了她,“汉森非常暴力,并且有严重的精神问题。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在他的健康问题上误导了我们。”对此,萨韦利耶夫当年所在的孤儿院予以否认。

但是,一位曾经在俄罗斯精神病医院工作过的美国医生乔尔斯·斯特科说,在俄罗斯,孤儿院对孤儿的健康状况记录并不详细。据这位医生说,因为父母酗酒或者吸毒,一些孤儿的大脑在母体时就受到影响。而他们被收养时,健康记录上并没有记录孩子们出生时的体重等详细健康信息。对于收养家庭来说,这是一种风险。

对俄罗斯人来说,让收养风波升级为外交纠纷的不仅仅是这一次“弃养事件”。

今年3月,一个叫伊万的6岁俄罗斯儿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家医院死亡,医生发现男孩全身伤痕累累,仅头部就有20处伤口。警方调查表明,男孩是被其养父母虐待致死。

2008年,一位49岁的美国男子将从俄罗斯领养的两岁男孩遗忘在车内,孩子活活被热死。这位男子被判处数年监禁。据俄罗斯媒体统计,自1996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俄罗斯儿童死在美国养父母家中的案件发生。

俄罗斯如今是世界上跨国儿童收养的第三大孤儿来源国。但从2004年到2009年,美国家庭收养的俄罗斯孤儿数量却减少了三分之二。《纽约时报》指出,跨国收养,因为语言、习俗、生活环境不同而具有复杂性。一些收养机构不合规格、收养欺诈,以及对收养人缺乏鉴定,都令跨国收养这潭水越来越浑浊。”

面对这种窘境,俄罗斯媒体则敦促政府,与国外订立协议保护儿童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发展经济,避免俄罗斯出现更多孤儿。

俄美新的核裁军协定刚刚签订,收养问题引发的纠纷就开始困扰两国。《纽约时报》援引阿斯塔科夫的话说,“看来,我们已经证明了我们知道如何就核弹头的数量达成一致,但我们还得证明我们了解儿童的需求。”

俄罗斯清理大市场 有收紧移民政策背景


尽管俄罗斯部分民众在莫斯科市中心举行抗议活动,要求重新开放切尔基佐沃市场(在俄华商称其为“一只蚂蚁”市场),尽管俄专家强调“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未必会像当局希望的那样促进本国轻工业发展”,但似乎俄高层决心已下。莫斯科市东部行政区区长叶夫季希耶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切尔基佐沃市场被夷为平地的时间应不晚于今年12月。”

8月3日,俄内务部网站发布信息称,继切尔基佐沃市场被关闭之后,俄强力部门近日又对莫斯科“塞瓦斯托波尔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并在该市场查获价值10亿卢布(约合3200万美元)的来自印度、阿富汗、土耳其、中国等地的走私货物。该市场当日即被关闭,俄有关方面目前正决定对此进行刑事立案。俄媒体披露,为了整顿灰色清关,俄政府将在全国范围内对大市场进行逐一清查。

在中国驻俄使馆指导下的“华人华商大市场问题临时协调小组”组长蔡桂茹日前向记者表示,“协调小组”已进入被关闭的切尔基佐沃市场,以协助华商清理摊位、运出货物。她透露,截至目前,华商已运出了一半的货物,“估计再有两个星期就可全部运走。”

蔡桂茹介绍说,“协调小组”7月30日与俄方交涉“取得很大成效”。俄方承诺将进一步采取措施维护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干扰华商提货的违法行为。俄方表示不会对华商从市场提取货物收取费用,并同意中方临时协调小组和俄方行动指挥部成员共同检查市场内的违法行为。俄方还同意延长市场提货的开放时间,为华商每天提货增加了5个小时,有利于货物尽快运出,可减少不确定因素”。

“一只蚂蚁”市场被关闭后,数万华商何去何从成为媒体关注的另一焦点。据了解,部分华商已开始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一只蚂蚁”拉出来的货往莫斯科市内其他大市场转移,希望在那里从头开始。同时,国内媒体都在跟踪报道另一条消息——中国光大国际建设工程总公司与俄罗斯AFI开发公司在北京联合宣布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联手在莫斯科投资开发“中国城”。该消息称,将于今年内开工的“中国城”项目将吸引无处可去的华商,为其“提供一个合法、合规、有法律保障的良好经营场所”。

这一消息引起俄媒体及在俄华商的密切关注。7月30日,莫斯科消费市场与服务局第一副局长斯莫列夫斯基向记者透露,目前已有中国公司就新建大型商品批发市场问题与俄方进行接触,但仍处于研究论证阶段。

8月3日,俄《生意人报》又刊登消息称,莫斯科州列宁区政府近日召开了专题会议,讨论在该区兴建新物资贸易市场的可能性,新市场将为被关闭的切尔基佐沃市场商贩提供工作岗位。尽管《生意人报》的报道言之凿凿,但莫斯科州列宁区代理区长莫斯托沃伊随即予以否认。他说:“如果在列宁行政区设立一个外国人占主体的市场,会导致地区内局势的混乱,我们要考虑当地居民的感受。”

其实,俄近年来大幅度收紧移民政策。俄联邦移民局局长罗曼达诺夫斯基曾在2006年年底表示,俄坚决禁止在其境内出现“中国城”那样的外国移民聚居区。俄移民局副局长帕斯塔夫宁也曾表示:“根据一些学术调查研究结果,如果外国移民在俄罗斯任何一个地区的数量超过当地居民人数的20%,特别是当这些外国移民拥有完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时,那么,这将会造成族群紧张,让俄当地居民感到非常不舒服。”

记者发现,尽管俄此次关闭切尔基佐沃大市场的理由是打击走私和灰色清关,但俄“列瓦达”民调分析中心的最新调查仍显示,53%的莫斯科人认为这主要与非法移民有关。近日,随着俄媒体连续报道莫斯科将建“华商城”的消息,部分俄民众开始出现反对的呼声,一些地区还发生了排外抗议活动。

8月3日,我外交部网站发布消息说,2009年7月27日至29日,俄方将190名华商集中至莫斯科市东区移民局进行证件检查。俄方称,接受检查的华商分别存在邀请单位不实、实际居住地与登记地不符、无打工卡等问题。上述华商在缴纳罚款后,已全部被释放。

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人并不愿意看到华商过多和集中的情况出现,无论是在切尔基佐沃市场还是在未来的所谓“中国城”。因此,虽然中国企业建“中国城”以维护在俄合法华商利益的初衷不容置疑,但其最终结果如何仍需要缜密思考和冷静观察。在“中国城”问题上,中国企业还是要学会“入乡随俗”。

好消息!俄罗斯又一地区实行电子签证!


近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和列宁格勒州宣布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电子签证制度。自此,持普通护照或公务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可登录登陆俄罗斯外交部网站,通过申请电子签证入境俄罗斯三个地区,分别是:圣彼得堡和列宁格勒州、加里宁格勒州、远东地区。俄罗斯方面表示,预计2021年,电子签会扩大到俄罗斯所有地区,意味着俄罗斯将全面进入电子签证时代!

圣彼得堡和列宁格勒州电子签证

签证类型:商务、人文和旅游类(单次入境)

申请费用:免费

停留时间:电子签证自签发之日起有效期为30日。持有人自入境之日起可在加里宁格勒州境内停留8日。

办理周期:4个工作日内签发。申请人需不晚于入境日期前4个自然日,以电子文件形式提交附有数码照片的电子申请表,无需提交其他文件。

入境口岸:

航空口岸:Saint Petersburg (Pulkovo)

港口口岸:Vysotsk、Big port of Saint Petersburg (Marine station section)、Passenger port Saint Petersburg

公路口岸:Ivangorod、Torfyanovka、Brusnitchnoe、Svetogorsk

步行入境:Ivangorod

请注意:目前无法通过铁路口岸出入境。

小科普:

俄罗斯联邦列宁格勒州位于东欧平原的西北部,濒临芬兰湾、波罗的海、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领土面积为8.59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为海拔2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中央直辖市、列宁格勒州的首府,俄罗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个,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712年彼得一世迁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圣彼得堡和历史中心古迹群构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普希金曾说过一句话:“大自然注定我们要在这里通过一扇窗户迅速踏上欧洲。”这扇窗户,就是圣彼得堡。许多外国领事馆、跨国公司、银行和其他业务据点均位于圣彼得堡。除此以外,美丽的涅瓦河、童话般的欧式风格建筑、各式各样金碧辉煌的宫殿,无不令人心醉。

加里宁格勒州电子签证

签证类型:商务、人文和旅游类(单次入境)

申请费用:免费

停留时间:电子签证自签发之日起有效期为30日。持有人自入境之日起可在加里宁格勒州境内停留8日。

办理周期:4个工作日内签发。申请人需不晚于入境日期前4个自然日,以电子文件形式提交附有数码照片的电子申请表,无需提交其他文件。

入境口岸:

航空口岸:Kaliningrad(Khrabrovo);

港口口岸:Kaliningrad、Kaliningrad(Baltiysk)、Kaliningrad(Svetly);

公路口岸:Bagrationovsk、Gusev、Mamonovo(Gzhekhotki)、Mamonovo(Gronovo)、Morskoye、Pogranichnyy、Sovetsk、Chernyshevskoye;

铁路口岸:Mamonovo、Sovetsk

须在以上口岸入出俄境,且仅能在加里宁格勒州活动,不允许经过俄其他地区进入或离开该州,包括转机。

小科普:

要分清楚,加里宁格勒州并不是列宁格勒州。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联邦最小的州,位于俄罗斯的西部边境,南邻波兰,东北部和东部与立陶宛接壤。加里宁格勒州与其它地区相比独特的地理状况,与俄罗斯本土不相邻,是一块飞地。该地原为立陶宛的一部份,后来被德国瓜分,成为了东普鲁士的一部分。二战后割让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后,原本属苏联一部份的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脱离独立,导致加里宁格勒与俄罗斯本土分开。加里宁格勒琥珀生产储量占世界储量的百分之九十,被称为“俄罗斯琥珀之都”。琥珀博物馆、琥珀小镇等都是非常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

远东地区电子签

签证类别:普通商务签证(旅程的目的是商业),普通旅游签证(旅游目的是旅游),普通人道主义签证(旅途的目的是体育,文化,科技关系) )。单次入境。

申请费用:免费。

停留时间:电子签证自签发之日起有效期为30日。持有人自入境之日起可停留8日。

办理周期:4个工作日内签发。不需要邀请,酒店预订确认或任何其他确认前往俄罗斯联邦的目的的文件。

注:电子签证申请不得早于20天,也不得迟于进入俄罗斯联邦的预定日期前4天。

入境口岸:

航空口岸:Anadyr (Ugolny)、Blagoveschensk、Vladivostok (Knevichy)、Petropavlovsk-Kamchatsky (Yelizovo)、Ulan-Ude (Mukhino)、Khabarovsk (New)、Chita (Kadala)、Yuzhno-Sakhalinsk (Khomutovo)

汽车口岸:Poltavka、Turiy Rog

铁路口岸:Makhalino、Pogranichny、Khasan

港口口岸:Vladivostok、Zarubino、Korsakov、Petropavlovsk-Kamchatsky、Posiet

持有电子签证的外国公民前往俄罗斯联邦,入境俄罗斯联邦边检的地区后,可以在该地区境内自由活动。但俄罗斯联邦法律限制,或者单位和项目禁止前往的地区,就需要办理专项批文才可以进入。另外,外国公民离境俄罗斯联邦必须经入境俄罗斯联邦边检离境。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护照上已有有效的俄罗斯签证,则无需申请电子签证即可进入远东联邦区和加里宁格勒州。

俄罗斯官员建议收紧移民政策 禁止移民从事教学工作


据俄罗斯纽带新闻网8月16日报道,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近日发布新政策,禁止劳工移民从事教学及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工作。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伊戈尔·列别捷夫建议将此类政策推广到全国。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州长弗拉基米尔·戈拉德斯基15日签署法令,禁止外国劳工移民在该州从事教学、儿童食品、公共交通运输、矿业和木材贸易等领域工作。此外,移民者还被禁止从事秘书、编辑、翻译、会计师等工作。

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伊戈尔·列别捷夫认为这一政策是非常正确的,而且有必要推广至全国。

列别捷夫强调,他的建议并没有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意思,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公民”。他表示,在新西伯利亚州的法令中,没有提到“因为民族禁止工作”,如果移民者受到高等教育,可以自如的用俄语交流,那么他不会有就业问题。而对于那些俄语都说不好还什么都不会的移民者来说,禁令是完全正确的决定。

2015年12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了关于调整外国劳工移民者数量的法令,根据法令各州政府可根据本地情况决定,哪些部门有权雇佣外国劳工并控制外国劳工数量。

德裔俄罗斯人:70年前被苏联流放 无法移民德国


70年前,苏联将数十万德裔人士集体流放到遥远的中亚加盟共和国。如今,随着德裔社区日益萎缩,因各种原因滞留当地的德国移民后代深陷失落和迷茫。

不会德语的“德国人”

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每到星期天,都会有大约30人聚集在福音派路德教会祈祷。这座教堂过去经常人满为患,现在到处都是空位。牧师虽然来自德国,在过去10年里一直用俄语主持礼拜。做礼拜的教友中不少有德国血统,会说德语的人却寥寥无几。

位于同一座城市的德语培训中心是德国政府资助成立的歌德学院的合作伙伴。目前,有约250名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各地的德裔人士到此学习。“他们学习德语的目的不再是准备回到故土,只是不想忘却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中心主任艾拿古尔·阿塔卡伊娃说。

金里奇·辛德勒就是其中一员,虽然讲不了几句连贯的德国话,仍渴望保持自己的文化渊源。身为俄罗斯人和德国人的混血儿,他于日前接受美国《大西洋月刊》采访,讲述自己家族的故事时屡屡提到“meinemutter(我母亲)”。13年前,德国政府准许漂泊在外的德裔人士认祖归宗。然而,辛德勒与同为俄德混血的妻子,因未能通过政府的口语考试而被裁定不符合移民资格。正如他指出的那样,“凡是还留在这里的,大都是被拒签的”。因苏德战争惨遭流放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圣彼得堡“欢迎欧洲人定居”政策的感召下,很多德国人移民到沙皇俄国。不过,这些德裔俄罗斯人仍保留着自己祖国的语言和宗教传统。

1941年,这些文化传统竟然成了他们被苏联当局怀疑和迫害的“证据”。自希特勒发起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半年之内,数十万德裔俄罗斯人相继遭到围捕,并被流放到中亚的几个加盟共和国。抵达流放地后,壮劳力被送入“劳改集中营”,造成数千人死亡。

苏联解体后,重归统一的德国欢迎海外侨民回归,侨居吉尔吉斯斯坦的德国人有了决定去留的权利。据统计,1989年,该国还有超过10万德裔居民,到2009年只剩9500人。

在德国政府的资助下,比什凯克的“吉尔吉斯德国之家”为德裔人士及其亲属提供语言培训,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漂泊在外的德裔侨民返回故乡要满足两个条件:护照上必须明确填写是德国人;必须通过德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每半年一次的考试,考试内容为基础德语及德国文化。2005年以后,移民的子女及配偶也必须通过语言考试。

近两年,参加考试的人数大不如前。德国驻比什凯克大使馆语言测试署的雇员叶莲娜·斯洛维奇克透露,明年的考试只有16人报名参加。来年,语言测试署就可能关闭。

滞留者的辛酸无处诉说

那些依旧滞留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德裔人士,几乎每个人都有一肚子辛酸要倾诉。参加完周日的礼拜后,伊琳娜·克里格讲述了她的故事。克里格的父亲是德裔俄罗斯人,由于在动荡的战争年代失去了双亲,在孤儿院长大的他根本不会德语,没从父亲那里学过德语的伊琳娜自然也无法通过语言考试。虽然很感谢“吉尔吉斯德国之家”,移民申请被拒绝仍然让她难过。“这么多人都被接收,我的申请则被拒之门外实在没道理。”

常来做礼拜的瓦伦蒂娜·穆西纳是名健壮的中年女性,有着一双亚洲人的眼睛。她能讲流利的德语,移民未果显然另有原因。原来,瓦伦蒂娜的母亲是德国人,遭流放前住在敖德萨,父亲是哈萨克人。苏联时期,她的母亲因德国血统常常被称为“法西斯”,为了不让女儿受辱,父母特意在她户口证明的“种族”一栏填写了哈萨克族。多年之后,这个选择却成了瓦伦蒂娜回乡路上无法逾越的障碍。

今年秋天,“吉尔吉斯德国之家”举行了名为“悲痛和记忆”的聚会,以纪念德裔俄罗斯人遭流放70周年。许多与会者坐着轮椅或拄着拐杖前来,聚集在院子里的铁碑周围追忆往昔。然而又有谁能知道,80周年纪念日的那天,这里的德裔社区是否还存在呢?

[热门推荐] 美女+美景!“低价移民新星”拉脱维亚不要太有魅力!


一提到拉脱维亚,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美女,不仅相貌出众、身材又好又高挑,时尚界很多知名的模特儿都出自这个国度。

但是你知道吗?是怎样的环境才能孕育出这样的美人儿?!

拉脱维亚位于欧洲东北部,波罗的海三国之一,浪漫如童话般的国度,曾被《孤独星球》评为最值得去的十大国家之一。

这里有被誉为“欧洲文化之都”的里加,它是拉脱维亚的首都,也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大的城市,拥有波罗的“心脏”的美誉,也被网友选为欧洲十大最美的城市第一名。

这里是全球最绿色的国家之一,享有“欧洲之肺”的美誉,超过一半的国土被森林覆盖!

这里很好地保存着中世纪的建筑,还有许多19世纪木质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历史遗产。走在拉脱维亚古老的街道上,似乎走进了中世纪的时空。

这里有波罗的海最大的海滨度假城市--尤尔马拉,它拥有闻名世界的“欧洲白沙滩”,素有“拉脱维亚明珠”之称。

这里有奢华浪漫的皇宫,其中伦达尔宫是拉脱维亚最美的皇宫,它是意大利天才建筑大师巴托罗米欧的杰作,其附近的法国洛可可风格花园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最华丽的花园。

这里有悠久而丰富的民俗活动,每年的利果节(夏至节)最为热闹。夏至时,拉脱维亚白天长到早晨3点天亮,晚上11点天还没黑,庆祝活动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或许有某个建筑让你眼前一亮,忍不住咔擦咔擦的自拍起来;

或许在某座中世纪古老的城墙下,有你钟情的咖啡馆,请你坐下来品品中世纪的古老时光;

或许在热闹的酒吧里,能够交上几位当地朋友,尝尝这里不输任何一种名酒的拉脱维亚啤酒;

又或许,在某个转角遇见你心中的她……

拉脱维亚有许多惊喜等待着你。

拉脱维亚项目优势

要求简单无学历、语言、工作经验、商业背景要求,一步到位获得长期居留签证

安全先获批再投资,投资国家AAA级债券,资金直接进入央行,安全有保障

快捷审批快捷,最快3个月即可移民欧洲*

成本低廉25万欧元投资、5年全额返还

两代移民一人申请,全家两代同时移民

零居 住无居住要求,只需续期时登陆

*审批时间仅供参考,以官方实际审批时间为准

*父母可申请团聚,需满足其他条件,详询顾问

申请基本要求

★主申请人年满18岁

★投资购买25万欧元国债,投资期5年

★每5年续签一次,无居住要求,只需续期时登陆

★无犯罪记录

★随行家庭成员包括:

1)配偶

2)18岁以下子女

3)18以上全日制在读、经济依赖于主申请人的子女

*父母可在主申请人获得居留身份后申请团聚,详询顾问

*具体要求请以官方公布为准

移民网(ym16.com)为您提供最全面最新的移民相关知识和政策,帮助您解决移民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其中《俄罗斯年轻美女热衷外嫁移民》的内容由移民知识小编2024精选编辑整理而成,希望对您的移民有所帮助,欢迎您通过新西兰移民移民条件专题访问更多精彩移民内容。

相关文章更多 >